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普濟(jì)方】卷四百二十三 針灸門 腳氣附論

 笑問客從he處來 2023-05-27 發(fā)布于遼寧

 普濟(jì)方卷四百二十三 針灸門 腳氣附論

       凡腳氣。發(fā)有陰陽表里。當(dāng)隨狀療之。不可妄依古方?;缄幆熽枴2”砭壤?。皆為重虛實(shí)。危殆之甚也。若病從陰發(fā)起。兩大指內(nèi)側(cè)上循脛內(nèi)。及膝里。頑痹不仁。或腫先發(fā)于此者。皆須隨病灸復(fù)溜。中都。陰陵泉等諸穴。灸者。先從上始向下引其氣。便各灸二十壯。向后隔七日。灸七壯。取瘥止。余穴皆依此。若病從陽起。兩小指外側(cè)。向上循脛外從骨至風(fēng)市。頑痹不仁。或腫起。于此者。須灸陽絕骨。陽陵泉。風(fēng)市等諸穴。灸數(shù)及上向下。皆依前法。若氣毒兼行表里者。乃可量其輕重隨灸膏以磨之上下遍發(fā)表里。各灸一二處。以此通洩之。其用藥內(nèi)攻。各量病投藥也。逐偏若處。常使灸瘡不瘥為佳。風(fēng)氣都除。乃隨瘡瘥。瘥后。瘢色赤者。風(fēng)。卜毒已盡。青黑者。猶有毒氣。仍灸勿止。待身體輕利。然后可休矣。又一本云。常須灸三里。絕骨。勿令瘡差。佳。

         腳氣初發(fā)轉(zhuǎn)筋者。灸承山承筋二穴。噦逆者。灸涌泉。若頭連臂痛。寒熱如瘧。及腰痛者。灸委中。頭項(xiàng)背痛。隨身痛。即灸不在正穴也。又云。若腳氣盛發(fā)時(shí)。自腰以上。并不得針灸。當(dāng)引風(fēng)氣上則殺人。氣歇以后。有余病者。灸無妨。準(zhǔn)冬月得灸。春夏不可灸。自風(fēng)市以下。固宜灸耳。又云。若氣上擊心不退。急灸手心三七壯。氣即便退。若未退。即兼悶者。豉酒熱飲。逐以即差。不去。即取烏卜卜<?牜孛>牛尿一大升。暖服。以利為止。緣至三服五服彌佳。又若已灸腳。而胸中氣尤不下滿悶者。宜灸間使五十炷。兩手掌橫紋后三寸兩筋間是也。又若胸中氣散。而心下有脈。洪大跳其數(shù)向下分入兩脾股內(nèi)。令人心急。忪悸者。宜以手按攝小腹下兩傍。接脾大斜文。有脈跳動(dòng)。便當(dāng)文上灸。跳三七壯即定。灸畢。皆須用灸三里二十炷。以引其氣下也。又若心腹氣既定。而兩髀外連膫服悶者。宜灸膫服七炷。在膫頭骨下。相接處。在筋之外陷中是。若后更發(fā)。復(fù)灸五炷。又凡人雖不患腳氣。但若髀膫疼悶。灸此無不應(yīng)手即愈。極為要穴。然不可不灸。亦不可多針。唯只灸七炷以下。又若腳十指酸疼悶漸入跗上者。宜灸指頭正中。甲肉際三炷即愈。又若大指或小指傍側(cè)疼悶。覺內(nèi)有脈如流水。上入髀腹者。隨指傍處灸三炷即愈。

         患腳氣。皆春發(fā)夏甚。秋輕冬歇。大法。春秋宜灸。冬差可行。夏都不可灸。既瘡敗。又不得覆。風(fēng)冷因入。反更增疴。冬時(shí)血凝。又逆天理。急不得已。無藥處可灸一二要穴。不可遍身多灸。腳氣病大論。毒從下上。亦有從上向下者?;蛟凭纳隙練獗闵???娨?。此見毒氣攻處。疼痛如刺。隨病即灸?;饛乇泷?。不拘上下。凡毒氣所沖。如賊欲出。得穴即出。豈在門也。風(fēng)毒所攻。亦復(fù)如是。此皆經(jīng)試。萬不失一。必不為誤耳(蘇同)。若手指本節(jié)間。疼稍入臂者。宜灸指間疼處七炷即定。又若心胸氣滿。已灸身脛諸血。及服湯藥而氣猶不可煩。急欲死者。宜灸兩足心下當(dāng)中陷處。各七炷。氣即下。此穴尤為極要。而不數(shù)灸。但急極乃灸之七炷耳以前諸灸法并經(jīng)用所試皆驗(yàn)。灸畢應(yīng)時(shí)即愈。故具錄記之。凡灸不廢湯藥。藥攻其內(nèi)。灸洩其外。譬如開門驅(qū)賊。賊則易出。若閉門逐之。賊無出路。當(dāng)反害人耳。世有勤工力學(xué)之士。一心注意于事。久坐行立于濕地。不時(shí)動(dòng)轉(zhuǎn)。冷風(fēng)來擊入于經(jīng)絡(luò)。不覺成病。故風(fēng)毒中人?;蛳戎惺肿闶?。因汗毛孔開。腠理疏通。風(fēng)如擊箭?;蛳戎凶阈?。或先中足趺?;蛳戎邢ヒ韵略隆趼z脛表里者。若欲使人不成病者。初覺即灸所覺處三二十壯。因此即愈。不復(fù)發(fā)也。

         法

         治腳氣灸法。凡腳氣初得。腳弱宜灸之速。并服竹瀝湯。灸訖??煞孙L(fēng)散。無不差者。惟速治之。若人但灸而不能服散。服散而不灸。如此半差半死。雖差者?;蛑烈欢甑脧?fù)更發(fā)動(dòng)。覺便依此法速灸之。及服散者。治十一愈。此病輕者發(fā)時(shí)。雖不即愈。惡治之。當(dāng)根源不除。久久殺人。不可不以為意(資生經(jīng))。

         初灸風(fēng)市。次灸伏兔。次灸犢鼻。次灸兩卜膝眼(一云忌灸)。次灸三里。次灸上廉。次灸下廉。次灸絕骨。

         凡灸八處。第一風(fēng)市穴??闪畈∪似?。正身平立。垂兩臂直下。舒十指掩著兩髀。便點(diǎn)當(dāng)手中央指頭髀大筋上是。灸之百壯。多亦佳。輕者不可減百壯。重者。乃至一處五六百壯。勿令頓灸。三報(bào)之佳。第二伏兔穴。令病人累股端坐。以病人手掩橫膝上股下傍與曲膝頭齊上傍側(cè)。股際當(dāng)中央是。灸百壯。亦可五十壯。第三犢鼻穴。在膝頭蓋骨上際外骨邊平處。以手按之。得節(jié)解則是。一云在膝頭下。近外三骨箕中踵動(dòng)腳。以手按之得窟解是。灸之五十壯??芍涟賶?。第四膝眼穴。在膝骨頭下兩傍陷者宛宛中是。第五三里穴。在膝頭骨節(jié)下一夫附脛骨外是。一云。在膝頭骨節(jié)下三寸。人長短大小。當(dāng)以病人手夫度取。灸之百壯。第六上廉穴。在三里下一夫附脛骨外是。灸之百壯。第七下廉穴。在廉下一夫。一云附脛骨外是。灸之百壯。第八絕骨穴。在骨外踝上一夫。一云四寸是。凡此諸穴灸。不必一頓灸盡壯數(shù)??扇杖請?bào)灸之。三日之中。灸令盡壯數(shù)為佳。凡病一腳。則灸一腳。兩腳則灸兩腳。病兩腳弱亦皆灸兩腳。又一方云。如覺腳惡。便灸三里及絕骨各一處。兩腳惡。則合四處灸之。多少隨病輕重。大要隨證。不可減百壯。不差。速以次灸之。多益佳。一說灸絕骨最要。人有患此腳弱不即治。及入腹。腫大上氣。于是乃定大法。灸隨諸腧。及諸腕關(guān)節(jié)腹背。盡灸之。并服八風(fēng)散。往往得差。覺病入腹。若病人不堪痛。不能盡作大灸。但灸胸心腹諸穴。及兩腳穴。亦有得好差者。凡量一夫之法。覆手并舒四指。對度四指上中節(jié)上。橫過為一夫。夫有兩種。有三指為一夫者。此腳弱。灸四指為一夫也。亦依支法存舊法。梁邱。犢鼻。三里。上廉。下廉。解溪。太沖。陽陵泉。絕骨。昆侖。陰陵泉。三陰交。足太陰復(fù)溜。然谷。涌泉。承山。束骨等。凡一十八穴。舊法多灸百會(huì)。風(fēng)府。五臟六腑兪、募。頃來灸者。悉覺引氣向下。所以不取其法。氣不止者。可用之。其要病已成??植痪日?。悉須灸之。其足指去指奇一分。兩足凡八穴。曹氏名曰。八沖。極下氣有效。足十指端名曰氣端。日灸三壯。并大神要其八沖??扇站钠邏?。氣下即止。凡八沖。艾炷須小作之。病者非深相委。勿為灸。

         治腳氣。 穴陽陵泉 絕骨 風(fēng)市 昆侖 陽輔 上廉 條口 下廉太沖 犢鼻 膝眼 曲泉 陰陵泉 中都 三陰交 復(fù)溜 陽維 三陰交 委中 承筋 承山 涌泉 太陰 右件穴并要。不可總能灸其穴。最要者。有三里。絕骨。承筋。太沖。昆侖。涌泉。有患者可灸。又謹(jǐn)按明堂。正當(dāng)以立為正。取穴必須直立。膝臏骨坐立便即移動(dòng)不定。故立取之。其寸取病人中指上節(jié)為一寸。若取尺寸有長短。取穴必不著。又按奉承祖、華佗等取穴并云。三指四指為準(zhǔn)。取三里穴。四指指闊六分。四六二十四。只闊二寸四分。取穴如何得著。黃帝為本諸說并可信。徐同灸風(fēng)市。三里。絕骨三穴。未效。灸犢鼻。肩髃。膝關(guān)日三壯。遇痛深處。針亦效。

         治患腳針后四穴。即能起行。 穴環(huán)跳 陽陵泉 巨虛下廉 陽輔

         其灸法孔穴亦甚多??秩瞬荒芟そ灾?。今止疏要者。必先從上始。若直灸腳氣。上不泄則危矣。先灸大椎。在項(xiàng)上大節(jié)高起者。其上面一穴是。若腳氣可先灸百會(huì)五十壯。在頭頂凹中也。肩井各一百壯。在兩肩小近頭凹處。指掏之安。令正得中穴耳。次灸膻中五十壯。在胸前兩邊對乳胸厭骨解間。指按腳氣。次灸巨闕。在心厭尖處穴凹下一寸。以盡度之。

         凡灸以上部五穴。亦足治其腳氣。若能灸百會(huì)。風(fēng)府。胃脘及五臟腧則益佳。視病之寬急耳。諸穴出灸經(jīng)。不可不具載之。

         次灸上廉一百壯。又三里下一夫。次灸下廉一百壯。又在上廉下一夫。次灸絕骨二百壯。在外踝上三寸余。指端取踝骨上際。屈指頭四寸便是。與下廉頗相對分二間穴也。此下一十八穴。并是要穴。余伏兔。犢鼻穴。凡灸此灸壯數(shù)不必頓畢。三日中灸合盡。

         灸腳氣法 于左右兩腳十指上。用艾柱如麥粒大。各灸七壯。十壯。其效如神。穴在肉甲之間。半著肉。半著甲。

         灸腳氣 灸法如前。灸后。瘢色赤白如初風(fēng)毒盡。色青黑者。毒仍在。更灸勿止。得肢體清利為佳。故人得此多是針灸。最忌用熱藥蒸泡。有僧普清。苦此癥二十年。灸風(fēng)市。肩髃。曲池三穴各二十壯。頓效。又云。若安三里莫教乾?;硷L(fēng)人宜常灸。蓋三里一穴。為五臟六腑之溝也。

         若始覺腳氣。速灸風(fēng)市三里各一二百壯。以瀉風(fēng)濕毒氣。若覺悶熱者。不得灸。以本熱。灸之。則大助風(fēng)。生食物大忌。酒面海鮮及房勞不爾。服藥無益。王氏云。有同合為予言。史載之謂腳氣有風(fēng)濕二種。宜瀉不宜補(bǔ)。只宜以沉香湯瀉。而不許其灸。千金方乃載灸法。如此其詳。豈虛人患腳氣方可灸之耶?故指迷方云。若覺悶熱不得灸。蓋有所見也。凡灸腳氣。三里。絕骨。為要穴。而以愛護(hù)為第一。予舊有此疾。不履濕。則數(shù)歲不作。若履濕。則頻作。自后常忌履濕。凡有水濕。不敢著鞋踐之?;蛄櫟?。亦不敢久。須頻移足。而后無患。此亦愛護(hù)之第二義也。有達(dá)官久患腳氣。多服八味丸愈。亦以腳氣沖心。惟此藥能治之。

         治腳氣上攻。 穴肩井

         千金云。腳氣最宜針而不宜灸。灸而不針。非良醫(yī)也。針灸不藥。藥不針灸。亦非良醫(yī)也。此論甚當(dāng)。

         治腳氣偏風(fēng)腲腿。腳不隨重。不得履地。刺風(fēng)痶風(fēng)腳冷。 穴上廉

         澹寮方云。蔡元長知開封。日據(jù)案視事。忽覺如有蠱。自足心行至腰間。即墜筆暈絕。久之方蘇。椽?jiǎng)?lì)云。此非兪山人不能療。趣使呼而至。視之曰。腳氣也。此當(dāng)灸風(fēng)市。為灸一炷。當(dāng)日安然復(fù)常。明日疾如初。再呼兪。兪曰。欲出病根。非千艾不可。從其言。灸五百壯。自此遂愈。仲冗文安公守姑蘇。署舍卑濕。旋感足痹。痛掣不堪。服藥不效。乃用所聞灸風(fēng)市肩髃曲池三穴。終身不復(fù)作。僧普清。苦此二十年。每發(fā)率是兩月。用此法灸二十一壯。即時(shí)痛止。其他蒙此利者。不一而足。

         治腳氣腎氣。 穴陽躥

         腳弱

         治腳弱無力。風(fēng)濕痹筋急。半身不遂。 穴委中

         治腳弱。 穴三里

         治腳弱無力。腳重。偏風(fēng)不遂。 穴承山

         治腳弱無力。腰尻重。曲踿中筋急。半身不遂。 穴委中

         王氏云。有人舊患腳弱且瘦削。后灸三里絕骨而腳如故。益知黃君針灸圖所謂絕骨治腳疾。神效猶信也。同官以腳腫。灸承山一穴。瘡即乾。其后數(shù)月不愈。不曉所謂。豈亦失之將攝也。是未可知也。單方歌云。風(fēng)毒腳弱痹。肩井及大椎。風(fēng)市與三里。百不須疑。千金灸腳弱。凡八穴。病在一腳。則灸一腳。兩腳病。則灸兩腳。凡腳弱病。皆灸兩腳?;蛭茨鼙M灸。且先灸風(fēng)市犢鼻三里絕骨亦效?;虿恍А.?dāng)如其法灸之(但肩井不可多灸爾)。

         治勞冷氣遞腰月□覽。冷痹。腳屈難伸。灸陽躥一百壯。在踝下。

         腳腫

         療惡血?dú)饽[痛。腳腫。 穴上昆侖

         治腳氣膝腫。 穴承山

         治腳腫氣短不嗜食。煩熱□□□痛。 穴小腸兪

         治足跗腫不得履地。 穴然谷

         王氏云。母久病。夏中腳忽腫。舊傳夏不埋足。不敢著艾。漫以針寘火中令熱。于三里穴刺之。微見血。凡數(shù)次。其腫如失去。熱中素患腳疾。見此奇效。亦以大針刺之。翌日腫亦消。何其速也。后亦常灸之。凡治腳腫。當(dāng)先三里。而后陽躥等穴可也。又予患腳氣。指縫爛。每以茶末滲之愈。他日復(fù)爛而腫。用茶末不效。漸腫至腳背上。予以為腳氣使然。竊憂之。策杖而后敢行。偶賣藥僧者見之云??扇〈菜]下塵滲之。如其言滲之。而愈。此物不值一錢。而能愈可憂之疾。其可忽之。

         治足忽腫。腓脛暴大如吹。頭痛寒熱筋急。不即療。至老死不愈。隨病左右足。到內(nèi)踝直白肉際三壯即愈。不愈即灸。姚氏方。疾處有赤脈絡(luò)。乃灸絕骨穴三七二十一壯。此方大效。末已豆蝱少雜艾為炷。灸已下至踝間??梢栏鹗?。加至五十壯。又有大黃膏。白頭翁酒方。摩治膏。亦良。

         足痹

         治足痹痛。 穴陰陵泉

         治足濕痹不能行。 穴中都

         治脾樞腕骨痹不仁。 穴陽輔 陽交 陽陵泉

         治脛痹不仁。 穴陽間 環(huán)跳 承筋

         治足清不仁。 穴膀胱兪 太溪 次髎

         治足不仁。 穴腰兪 風(fēng)府

         治脛痹不仁。 穴陽關(guān)

         治髀樞不仁。 穴浮郄

         治腳足不仁。 穴膀胱兪

         治手足不仁。 穴白環(huán)兪

         治手足不仁。 穴上廉

         治膝不仁。 穴犢鼻 髀關(guān) 陽陵泉

         列子載偃師造昌云。廢其腎則足下不能行。是足不能行。蓋腎有病也。當(dāng)灸腎兪。或一再灸而不效。宜灸環(huán)跳。風(fēng)市。犢鼻。膝關(guān)。陽陵泉。陰陵泉。三里。絕骨等穴。但按略痠疼。即是受病處。灸之。無不效也。

         瀉利

         治腹寒瀉利(資生經(jīng))。 穴腹結(jié)

         治瀉利不止。小兒奶利不絕。腹大繞臍痛。 穴神闕

         治大便瀉利。 穴陽綱

         治大便滑瀉。 穴意舍

         治大便滑瀉。水谷不化。 穴梁門

         治瀉利不欲食。 穴關(guān)門

         治瀉利食不化。 穴天樞

         治水谷不化。 穴三焦兪

         治水谷不化。 穴懸樞

         治溫病積聚不利。 穴脊中

         治腹脹下利食瀉。 穴中髎

         治瀉利。 穴脾兪

         治瀉利腹痛。 穴膀胱兪

         治洞瀉食不化。 穴大腸兪 腎兪

         治腹中冷氣。瀉利不止。 穴會(huì)陽

         治小腹急腫。腸鳴洞瀉。髎樞引痛。 穴京門

         治腹?jié)M腸鳴洞瀉。 穴京門

         治腹瀉不止。 穴關(guān)元

         治洞瀉不化。 穴京門 然谷 陰陵泉

         治寒中。洞瀉不化。 穴腎兪 章門

         治洞瀉體痛。 穴昆侖 京門

         治頭重。洞瀉不禁。 穴長強(qiáng)

         治胸中熱暴瀉。 穴陰陵泉 隱白

         治腸鳴腹脹腫暴瀉。 穴大腸兪

         治脹鳴腹脹欲瀉注。 穴三焦兪 小腸兪下髎 意舍 章門

         治腹中有寒。瀉注。腹?jié)?。便血?穴會(huì)陽

         治腸澼瀉。 穴束骨

         治冬月重感于寒則瀉。當(dāng)臍痛腸胃間。游氣切痛。 穴天樞

         治心腹疼而后瀉。此寒客于腸間。 穴關(guān)元。灸百壯(服當(dāng)歸縮砂湯)。

         治泄瀉。 先灸臍中。次灸關(guān)元。

         治瀉利四肢不舉。 穴曲泉

         溏泄

         治溏泄腹痛藏痹。 穴地機(jī)

         治溏泄。 穴太沖

         王氏云。嘗患痹疼。既愈而溏利者。灸臍中遂不登洞。連三日灸之。三夕不登洞。若灸溏泄。臍中第一。三陰交等穴。乃其次也。

         飱泄

         治腹脹飱泄(資生經(jīng))。 穴中髎。治小腹痛飱泄。 次指間痛。唇乾。 涎出不覺。 不得汗出。 毛發(fā)焦脫。 肉少氣。 胃中熱。 不嗜食。

         治飱泄。 穴上廉

         素問云。春傷于風(fēng)。夏必飱泄。茍知傷于風(fēng)得之。則藥自可治。雖不著艾。未為害也。

         痢附論

         資生經(jīng)云。素問言泄利有五種。一曰胃泄。飲食不化。而色黃。胃與脾合。故黃也。二曰脾泄。腹脹而注泄無休。又上逆嘔。此為害熱之患也。三曰大腸泄。食畢腸鳴切痛而利白色。大腸與肺合。故白也。四曰小腸泄。身瘦而便膿血。小腸與心合。心主血也。五曰大瘕泄。里急后重。數(shù)至圓而不能便。莖中痛。此腎泄也。諸家方有二十余種。此為言五種。蓋舉其綱也。而必用方中。亦有赤白疳蠱之別。其大概則臟腑寒也。廩邱公所謂。諸下悉寒是也。故予治人痢。惟與以鎮(zhèn)靈丹。無有不效。未效。更加丸數(shù)則效矣。若蠱利。則用百葉。黃連煎服。諸痢惟耆域方。用厚樸嬰粟殼末最佳。后人又加木香黃連陳皮等分。甘草半之。黃殼葉數(shù)片。姜棗烏梅水煎。予嘗用之驗(yàn)。故載于此。然痢本無惡證。而有誤此而死者。或者世醫(yī)以痢為熱病。多服冷藥故也。若其急難。亦當(dāng)灼艾。不可專用藥云。

         法

         治腸澼便膿血。泄痢后重。腹痛如痓狀(資生經(jīng))。 穴復(fù)溜

         治泄痢赤白漏血。 穴交信

         治溏泄痢注下血。 穴大沖 曲泉

         治泄痢膿血。五色重下。腫痛。 穴小腸兪

         治泄利不禁。小腹絞痛。食不化。 穴丹田 臍中 關(guān)元

         治痢不止。 穴關(guān)元 太溪

         治泄痢不食。食不生肌膚。 穴脾兪

         治泄水痢膿血。 穴曲泉

         治腸冷赤白痢。 穴中膂兪

         治泄痢腹痛。 穴膀胱兪

         治溫病積聚下痢。 穴脊兪

         治洩痢。 穴關(guān)元

         治泄痢食不消。 穴脾兪。灸隨年壯。

         治泄注五痢。便膿重下。腹痛。 穴小腸兪灸百壯。

         治泄痢不禁。小腹絞痛。 穴石門。灸百壯。三報(bào)。

         治久痢。百治不差。并治冷痢腹痛。 灸足陽明下一寸。高骨上陷中。去大指岐三寸。隨年壯。又灸臍中三二百壯。又灸關(guān)元三百壯(十日灸)。

         治赤白下。 穴窮骨。灸多為佳。

         治四肢舉多汗洞痢。 穴大橫。灸隨年壯。

         治泄痢不止。 灸臍中。名神闕穴。五壯?;蚱邏?。艾炷如小筯頭大。及關(guān)元穴。三十壯。

         治泄痢不嗜食。雖食不消。灸循股際。穴在俠臍相去五寸。又灸長強(qiáng)五十壯。

         治痢久下。失氣勞冷。灸下腰百壯。三報(bào)。穴在八魁正中央脊骨上。灸數(shù)多尤佳。三宗是骨(忌針)。

         治泄痢赤白濁。灸足太陰五十壯。三報(bào)。

         治久泄痢百治不差。屈肘量正當(dāng)兩胯脊上點(diǎn)訖。下量一寸。點(diǎn)兩傍各一寸。復(fù)下量一寸。當(dāng)脊上合三處。一灸三十壯。灸百壯。以上一切痢皆斷。亦治濕匿冷脊。上當(dāng)胯點(diǎn)處不灸。

         治大腸泄痢膿血。 穴意舍灸一百壯(小兒減之)。又灸小腸兪七壯。

         治下痢白如鼻涕者。 灸臍下一寸。五十壯。良。即三陰交。

         治膿血利不止。兼治小腹堅(jiān)逆。 灸幽門二穴。各三壯。

         治水痢不止。食不化。 刺足陽明經(jīng)天樞二穴。大腸之募也。在臍兩傍各二寸。針入五分。留十呼??删陌賶?。

         治痢暴下如水(資生經(jīng))。 穴氣海灸百壯。

         衛(wèi)生寶鑒云。至元乙亥。廉臺三千戶。四十余駐兵漣水。卑濕之地。勞役過度。飲食失節(jié)。至秋深。瘧痢并作。月余不愈。飲食全減。形容羸瘦。乘馬轎以歸。時(shí)已仲冬求治于予。具陳其由。診得脈弦細(xì)而微。如蛛絲。身體沉重。手足寒逆。時(shí)復(fù)麻痹。皮膚痂疥。如厲風(fēng)之狀。無力以動(dòng)。腹痞滿嘔逆不止。皆寒濕為病久淹。真氣衰弱。形氣不足。病氣亦不足。陰陽皆不足。針經(jīng)曰。陰陽皆虛。針?biāo)粸椤>闹?。?nèi)經(jīng)曰。損者益之。勞者溫之。十劑云。補(bǔ)可去弱。以理中丸加附子。溫養(yǎng)脾胃。散寒濕。澀可去脫。服養(yǎng)臟腸加附子固腸胃。止瀉利。仍灸諸穴。以并除之。經(jīng)曰。府會(huì)太倉。即中腕也。先灸五十壯。以溫養(yǎng)胃氣。進(jìn)美飲。食次。灸氣海百壯。生發(fā)元?dú)狻W虡s百脈。充實(shí)肌肉。復(fù)灸足三里胃之合穴。三十壯。引陽氣下交陰分。亦助氣復(fù)。灸陽輔穴二七壯。接續(xù)陽氣。令足脛溫暖。散清溫之氣。追之月余后。病氣皆去。漸至平復(fù)。精神不減壯年。

         腸鳴

         治腹虛鳴(資生經(jīng))。 穴不容

         治腹?jié)M腸鳴。 穴胃兪

         治腸中常鳴。上沖于心。及治婦人。 穴臍中

         治腸鳴。 穴太白 公孫 大腸兪 三焦兪

         治腹脹腸鳴。氣上沖胸。 穴天樞

         治心滿氣逆腸鳴。 穴陰都

         治腸鳴濯濯有如水聲。 穴陰交

         治腸鳴相追逐。 穴上廉

         治腸鳴強(qiáng)欠。心悲氣逆。 穴漏谷

         治腸鳴泄注。 穴膺窗

         治腸鳴而痛。 穴陷谷 濕溜 漏谷 復(fù)溜 陽綱

         治胸脅脹鳴切痛。 穴太白

         治腸鳴。 穴三里 三間 京門 關(guān)門 三陰交 陷谷 水分 神闕 承滿 溫溜 三焦兪 大腸兪 胃兪 天樞

         治腸鳴盈盈然。食不化。脅痛不得臥。煩熱口乾。不嗜食。胸脅支滿。喘息心痛。腰痛不得轉(zhuǎn)側(cè)。 穴章門

         治腸鳴氣走疰痛。 穴上廉

         治腸脹腸鳴不便痹虛。令人不樂。身寒善太息。心悲氣逆。 穴商邱

         治腹雷鳴。 穴復(fù)溜

         治腸痛雷鳴。 穴督兪

         治腸鳴腹脹。上氣喘逆。 穴承滿

         治食飲不下。腹中雷鳴。相逐痢下。 灸承滿五十壯。三焦兪。

         治腹脹腸鳴。氣上沖胸。不能久立。腹痛濯濯。冬月重感于寒則泄。食不化。嗜食。身腫。夾臍急。 穴天樞

         治腹中雷鳴。 灸太沖。無限壯數(shù)。

         治腸鳴泄注。 刺下髎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壯。

         脫肛

         治大人小兒脫肛(資生經(jīng))。 穴百會(huì)(針二分。灸七壯。至七七壯)中極

         治寒冷脫肛。歷年不愈。 灸翠尾骨七壯立愈。又臍中隨年壯。橫骨百壯。龜尾七壯。窮骨。

         治卒大便脫肛。 灸頂中回發(fā)中。百壯。

         腸風(fēng)

         治久冷五痔便血。及腸風(fēng)瀉血(資生經(jīng))。 穴脊中。灸百壯。

         資生經(jīng)云。有人患此疾積年。一灸除根。因傳此法。后觀灸經(jīng)。此穴療小兒脫肛瀉血。蓋岐伯灸小兒起也。后人因之。以灸大人腸風(fēng)瀉血爾。大人小兒之病。初不異故也。

         治腸風(fēng)下血。 穴長強(qiáng)

         王氏云。腸風(fēng)藥多不效。何耶。本草衍義曰。腸風(fēng)乃腸痔。茍知其為痔而治之。無不效矣。若灸腸風(fēng)。長強(qiáng)為要。血云。近李倉腸風(fēng)。市醫(yī)以杖量臍中。于脊骨當(dāng)臍處灸即愈。因此予為人灸腸風(fēng)。皆除根(陸氏方。治下血除根)。

         治腸風(fēng)瀉血即愈(須顛倒身。方灸得)。 穴脊端窮骨(脊骨盡處)。龜尾當(dāng)灸中三壯。

         腸澼

         治腸澼□□貴疝。小腹痛(資生經(jīng))。 穴中都

         治腸澼。 穴復(fù)溜 束骨 會(huì)陽

         治腸澼切痛。 穴四滿

         治結(jié)積留飲。澼囊胸飲。食不消。 穴通谷。灸五十壯。

         治風(fēng)冷。腹中雷鳴。大腸灌沸。及腹?jié)輿J巢幌?。小腹絞痛。腰脊強(qiáng)疼。大小便難。不能飲食。 穴大腸兪。灸百壯。三報(bào)之。

         治諸結(jié)積留飲。澼囊胸滿。飲食不消。 穴胃脘三百壯。三報(bào)之。治腹中疾腰痛。膀胱寒。澼飲注下。 穴下極兪。灸隨年壯。

         治腹中有寒。泄注。腸澼便血。 穴會(huì)陽

         治腸澼泄。 穴束骨

         治腸鳴泄注。 穴膺窗

         治大便不節(jié)。小便赤黃。腸鳴泄注。 穴陽綱

         治腸鳴腹脹。欲泄注。 穴三焦兪 小腸兪 下髎 意舍 章門

         痔漏

         治腸風(fēng)下血。五種痔。疳蝕下部。此痔根本是冷。謹(jǐn)冷食房勞。及療久痔(資生經(jīng))。 穴長強(qiáng)

         治谷道瘙擾。久痔相通者死。又云。主痔與陰相通者死。 穴會(huì)陰

         治久痔。 穴會(huì)陽

         治五痔疼。 穴小腸兪

         治五痔發(fā)腫。 穴秩邊

         治血痔洩后腫。 穴復(fù)溜

         治野雞痔。 穴飛揚(yáng)

         治久痔腫痛。 穴承山

         治久痔尻椎腫。大便難。陰胞有寒。及小便不利。并五種痔瀉鮮血。 穴扶承

         治痔病瀉血。 穴氣海兪

         治痔篡傷痛。 穴飛揚(yáng)

         治痔泄血后重。 穴商邱 復(fù)溜

         治熱痔。 穴勞宮

         治痔痛。腹下腫。 穴承筋 承扶 委中 陽谷

         治痔骨蝕及骨疽蝕。 穴商邱

         治漏。 穴天突 章門 天池 支溝

         治漏頸痛。 穴天突 天窗

         治下漏。 穴長強(qiáng)

         治五痔便血失屎(出危氏方)。灸四百壯。穴在脊窮骨上。

         治久冷五痔便血(出危氏方)。灸脊百壯。

         灸痔(出百一選方)。

         鳩尾骨尖少偃處即是穴。麥粒大艾炷。灸七壯?;蚴膲?。甚者止二一壯。瘡發(fā)即安。可除根也。

         灸痔法

         疾若未深。尾閭骨下近谷道。灸一穴便可除去。如傳信方。先以經(jīng)年槐枝。煎湯洗。后灸其上七壯。大稱有驗(yàn)。如本草只以馬藍(lán)菜根一握。水三碗煎碗半。乘熱以小口器瓶瓦中熏洗。令腫退。于元生鼠奶根上灸(卻不可灸尖頭??中нt)。如患深。用湯洗。未退再洗。令消。俟灸覺大氣通至胸乃效。病雖深。至二十余壯。永絕根本。以竹片護(hù)四邊肉。仍于天色寒冷時(shí)灸。忌毒物。

         治痔灸法(出仁存方)。以葶藶子二合。豉一升。搗令細(xì)。作餅如大錢厚二分許。取一板當(dāng)瘡孔上。作大艾炷如小指頭大。灸餅上。三炷一易。三餅丸炷。隔二日復(fù)一灸之。外臺灸瘰疬。

         資生經(jīng)云。用葶藶子豉作餅灸漏。外臺云。不可灸頭瘡。葶藶氣入腦殺人。

         又法。平立。量脊骨與臍平處椎上。灸七壯?;蚰晟?。更于椎骨兩傍各一寸。灸如上數(shù)。無不除根。

         治痔疾如胡瓜。實(shí)于腸頭。熱如溏灰?;鸢l(fā)則僵仆(出危氏方)。以柳枝濃煎湯洗。后以艾炷灸三五壯。若覺一道熱氣入腸中。大瀉鮮血穢惡。一時(shí)至甚。通禁瀉后。其疾如失。

         灸痔。右以繩圍病者項(xiàng)。令兩頭相柱。展繩從大椎正中量之。垂繩一頭。當(dāng)灸正下。以墨點(diǎn)訖。又量病者口吻兩頭。接繩頭正下復(fù)點(diǎn)之。又量病者口吻如前。便中屈繩。接前口吻繩正下復(fù)點(diǎn)之。望使相當(dāng)所三處并下火。重者各五百壯。輕者三百壯即愈。

         又法。 令疾者平坐解衣。以繩當(dāng)脊大椎骨中。向下量之。尾株骨尖頭訖。再折繩。更從尾株尖頭向上量。當(dāng)繩頭即下火。高號州初灸至一百壯。得差。后三年復(fù)發(fā)。又灸之便斷。兼療腰腳。

         治五痔痛。 穴攢竹

         治五痔痛。不得大小便。 穴會(huì)陰

         治痔月□真痛。 穴飛揚(yáng) 承筋 委中 承扶

         治諸痔。 宜灸回氣三七壯。黃帝針經(jīng)云。在尾脆骨上一寸半。又連岡穴主之。在回氣穴兩邊。相去二寸是也。各灸三七壯。

         治九漏。 穴肩井。灸二百壯。

         治漏。 穴灸鳩尾骨下宛宛中。七十壯。

         治諸漏。 灸漏同四畔差。

         便血

         治便血(資生經(jīng))。 穴復(fù)溜 太沖 會(huì)陽

         治洩利膿血。 穴下廉 幽門 太白

         治吐泄膿血。 穴太白

         治大便膿血出。 穴小腸兪

         治大便下血。 穴下髎

         治大便膿血。寒中食不化。腹痛。 穴腹哀

         治大小便血不止。 穴勞宮

         治下血不止。 量臍心與脊骨平。于脊骨上灸七壯即止。如再發(fā)。即再灸七壯。永除根本。目睹數(shù)人有效。王氏云。嘗用灸人腸風(fēng)。皆除根本。神效無比。然亦須按其骨突處痠痛。方灸之。不疼。則不灸也。但便血本因于腸風(fēng)。腸風(fēng)本腸痔。不可分而為三。分而為三。治之非也。

         治大便下血(出危氏方)。 灸第三十椎。隨年壯。

         治大便下血(出危氏方)。 平立。以繩子比臍平。卻向后脊骨當(dāng)中。灸七壯?;蚰晟钣诩构莾砂饕淮纭>钠邏?。余謂寸半則是腎腧。自佳。

         淋癃

         治石淋。臍下三十六疾。不得小便。灸足太陽。又灸涌泉三十壯。

         治五淋(資生經(jīng))。 穴懸鐘

         治五淋不得尿。 穴大敦 期門

         治腹中滿。熱淋。閉不得尿。 穴氣沖

         治氣淋。 穴交信

         治血淋。及主療五淋。小便如散灰色。 穴復(fù)溜

         治胞轉(zhuǎn)氣淋。 穴關(guān)元 涌泉

         治淋癃。 穴長強(qiáng) 小腸兪

         治腎病不可俛仰。氣瘟。 穴關(guān)元 陰陵泉

         治癃閉陰痿。 穴曲泉

         治癃閉莖空痛。 穴行間

         治癃疝。 穴然谷

         治小腹脹。血癃。小便難。 穴曲谷

         治癃閉下重。不得小便。 穴胞肓 秩邊

         治氣淋小便黃。 穴石門

         治五淋。 穴長強(qiáng)

         治五淋小便黃。 穴曲骨

         治小便淋失精。 穴至陰

         治五淋。小便赤澀。及治尿道痛。失精。臍下結(jié)如覆杯。陽氣虛憊。 穴中極

         治五淋。小便如散火。 穴復(fù)溜

         治淋瀝不得尿。及陰上痛。 穴太沖。灸五十壯。

         治氣淋。寒熱不節(jié)。 穴陰陵泉

         治氣淋?!酢踬F疝。陰急。股引月□聑內(nèi)廉骨痛。及卒疝。大小便難。 穴交信

         治淋瀝。 穴然谷 曲骨

         治赤淋。 穴次髎

         治實(shí)則便淋閉。灑灑腰脊強(qiáng)痛。大便秘澀。嗜臥??谥袩帷L搫t嘔逆多寒。欲開戶而處。 氣不足。胸脹。喘息。舌甘。咽中食噎不得下。善驚恐不樂。喉鳴咳唾血。氣淋。 穴大鐘。灸關(guān)元五十壯。或鹽著臍中灸三壯。

         治石淋。 灸關(guān)元。氣門。大敦各三十壯。

         治勞淋。 灸足太陰百壯。三報(bào)之。

         治血淋。 穴丹田。復(fù)溜。各灸隨年壯。

         治五淋不小便。 穴中封二七壯。大敦七壯。

         治小便淋瀝。 穴委陽 志室 中髎

         治不覺遺瀝。 穴關(guān)元

         治淋瀝。 穴小腸兪

         王氏云。予壯年寓學(xué)。忽有遺瀝之疾。閱方書。見有五倍子末。酒調(diào)服者。服之而愈。藥若相投。豈在多品。而亦無事于灸也。故附著于此。欲治淋疾者。有王不留行子。神效。彭侍郎以治張道士。服三粒愈(見既效方)。有婦人患淋。臥病久之。服諸藥甚。其夫入夜來告急。予令取此花葉十余葉。令研細(xì)煎服。翌日再來云。病已減八分。再與數(shù)葉。煎服即愈(一名剪金臺。一名金盞銀臺)。

         治血淋。 灸足大指前節(jié)上十壯。

         治五淋不得小便。 穴懸鐘。灸十四壯。

         治卒淋。 灸外踝尖七壯。

         治淋病九部諸疾。 灸足太陽五十壯。

         治諸淋。 穴關(guān)元灸三壯。

         治胞閉塞。小便不通。勞熱石淋。 穴關(guān)元

         治小便余瀝。 灸復(fù)溜二穴。各一七壯。 次灸臍下中極下屈骨穴。七壯。

         小便難

         治小便不通(資生經(jīng))。 穴涌泉

         治陰跳痛。引莖中不得尿。 穴曲泉

         治小腹堅(jiān)痛。引陰中不得小便。 穴陰交 石門 委陽

         治三十六疾。不得小便。 穴關(guān)元

         治淋閉不得尿。 穴氣沖

         治小便難而痛。 穴大敦(又元照。每主之)。

         治小便滿。小便難。陰下縱。 穴橫骨 大巨 期門

         治陰跳。遺尿。小便難。 穴陰谷 大敦 箕門 委中 委陽

         治振寒。溲白尿難痛。 穴中封 行間

         治腹脹小便血癃。 穴曲骨

         治小便熱痛。 穴列缺

         治小便不利。 穴中極 承扶 屈骨端

         治小便不利癃。 穴少府 三里

         治心下滿。寒中小便不利。 穴陰陵泉

         治不得小便。 穴胞肓 石門 關(guān)元 陰交 中極 曲骨

         治溢飲。水道不通。溺黃。 穴京門

         治腰引小便痛。小便不利。狀如淋?!酢踬F疝。小腹腫。溏洩。遺尿。陰痛。面目蒼色。胸脅支滿。足寒。大便難。 穴太沖

         治膀胱寒。三焦小便不利。 穴水道

         治小便難。竅中熱。皮痛。陰端寒。沖心。 穴會(huì)陰

         治腹脹小便難。陰器縱伸痛。 穴橫骨

         治小便不利。 穴陰包 至陰 陰陵泉 地機(jī) 三陰交

         治小便不通。 穴箕門

         治煩逆溺難。小腹急引陰痛。股內(nèi)廉痛。 穴陰谷

         治腸中滿。熱閉不得溺。 穴五里

         治溺難。 穴行間

         治小便不利。失精。尻中腫。大便直出。陰胞有寒。小便不利。 穴中極 蠡溝 漏谷 承扶 至陰

         治小便難。赤濁。骨寒熱。 穴腎兪

         治腰痛。小便不利。及苦胞轉(zhuǎn)。 灸玉泉七壯。又灸第十五椎五十壯。又灸臍下一寸。又臍下四寸。各隨年壯。

         治陰中諸病。前后相引。不得大小便。 穴會(huì)陰

         存仁方云。嘗記一人小便閉不通者三日。小腹脹幾死。百藥不效。余用甘遂末大蒜。搗細(xì)和成劑。安臍中。令資以艾灸二七壯。隨后通用此方。無不效。

         治小便不利。大便頻注。 灸屈骨端五十壯。

         治小便不利。大便注洩。 天樞灸百壯。又關(guān)元灸五十壯。又灸俠玉泉相去一寸半。三十壯。兼灸氣淋(又云足大拇指岐間。有青脈。針挑出血。灸三壯愈)。

         治小腹腫痛。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納取太陽大絡(luò)。視其結(jié)脈。與厥陰小絡(luò)。結(jié)而血者腫上及胃脘。取三血。

         治小便不利。小便脹滿虛乏。穴大小腸兪。灸隨年壯。

         治小腸熱滿。 穴陰都。灸隨年壯。

         治陰跳。遺尿。小便難。 穴箕門 委中 委陽 大敦

         治小腸熱滿。 穴陰都。灸隨年壯。

         治尿難。陰痿不用。 穴陰骨

         治小便數(shù)而少。且難用力。輒失精者。令其人舒兩手。合掌并兩手大指令齊。急通之。令兩爪甲相近。以一炷灸兩爪甲本節(jié)肉際后方。自然有角。令炷當(dāng)角中。小侵入爪上。此兩相共用一炷也。亦灸腳大指與手同法。各三炷而已。經(jīng)三日。又灸之。

         小便五色

         治小便難。赤濁。骨寒熱。 穴腎兪

         治尿赤難。 穴腎兪 委中

         治小便難。黃。 穴上廉 下廉

         治小便赤黃?;驎r(shí)下不禁。 穴承漿

         治小便赤黃。 穴完骨 小腸兪 白環(huán)兪 陽綱 膀胱兪

         治小腸有熱。尿黃。 穴中脘

         治腎病氣癃。尿黃。 穴關(guān)元

         治尿黃。水道不通。 穴照海 京門

         治目赤。 小便如血。 穴大陵

         治傷中尿血。 穴關(guān)元

         治溺濁。 穴關(guān)元

         治小便赤。 穴下脘

         治臍下熱。小便赤。氣痛如刀攪。作塊如覆杯。 穴陰交

         治尿黃水。小腹熱。小便難咽乾。 穴陰躥

         治小便赤澀。小腸緊急。 穴小腸兪

         治小便黃。 穴太溪 關(guān)元 白環(huán)兪

         治小便赤色。淋瀝。小腹痛。 穴小腸兪

         治小便赤澀。遺溺。生陰瘡。少氣脛寒。拘急不得屈。 穴膀胱兪

         治小便難。赤黃。 穴上廉

         治溺黃。 穴太溪 兌端 陰谷 下廉

         治小便赤黃。 穴魂門

         治小便赤澀。 穴關(guān)元 秩邊 氣海 陽綱

         治小便赤。 穴下脘

         治尿血。 穴大敦。灸三壯。

         小便有五色。惟赤白色多。赤色多。因酒得之。宜服本事方清心丸。予教人服。效。白色乃下冷。宜服補(bǔ)藥。著灸腎兪。關(guān)元。小腸兪。膀胱兪等。皆腰穴也。近有患小便出血者。人教酒與水煎苦荬菜根服之。即效。

         治小便實(shí)??嘈南录?。熱痹。小腸內(nèi)熱。小便赤黃。 刺手太陽治陽。手太陽在手小指外則本節(jié)陷中。

         治尿黃。 石門。灸三十壯。

         治小便出血。平立。一杖子比臍平。卻向后脊骨當(dāng)中灸七壯。或年深于脊骨兩傍各一寸。灸七壯。余謂寸半則是腎兪。自佳。又灸第二十椎。隨年壯。

         治小便出血。 穴脾兪。三焦兪。腎兪。章門各百壯。丹田。復(fù)溜。隨年壯。一云。灸五十壯。

         資生經(jīng)云。凡尿青取井。黃取兪。赤取榮。白取經(jīng)。黑取合。

         治小便白濁。 灸兩足內(nèi)踝上脈名三陰交。各三十一壯。

         治小便出多。 灸足第三指第一紋七壯。丘兪。

         大便不通

         治大便難(資生經(jīng))。 穴大鐘 中髎 石門 承山 太沖 中脘 太溪 承筋

         治不得大便。 穴昆侖

         治大便乾。腹中切痛。 穴肓兪

         治大便閉塞。氣結(jié)。心堅(jiān)滿。 穴石關(guān)

         治大便難。 穴承山 太溪

         治大便秘澀。 穴石關(guān) 大鐘

         治大便燥。 穴肓兪

         治小腹有熱。大便堅(jiān)燥不利。 穴中注

         治腰痛。大便難。 穴太白

         治足寒。大便難。 穴大沖

         治腹痛。大便難。 穴石關(guān) 膀胱兪

         治大便難。 灸七椎旁各一寸。七壯。又承筋三壯。

         治大便不通。 穴大敦。灸四壯。

         治大便寒氣結(jié)。心堅(jiān)滿。 穴石門。灸百壯。

         治大便秘。腹中有積。大便秘。 以巴豆為餅。寘臍中。灸三壯。即通。神效。耆域蜜公丸。亦治大便秘。

         治大便不通。 灸俠玉泉相去各二寸。名曰腸遺。隨年壯。一云二寸半。

         治大便小便不通。 灸臍下一寸。三壯。又橫文百壯。又灸八髎各百壯。

         治老人小兒大便失禁。 灸兩腳大指。又甲一寸。三壯。又灸大指岐間。各三壯。

         治大小便不利。欲作腹痛。 灸榮衛(wèi)四氣穴百壯。穴在背脊四面各一寸。

         治腹熱閉。時(shí)大小難。腰痛連胸。 灸團(tuán)岡百壯。穴在小腸兪下二寸橫三寸。灸之。

         治大便難。 穴玉泉。灸隨年壯。又灸大敦四壯。

         治大便不通。 刺任脈氣海一穴。在臍下一寸五分。用長針入八分。令病人覺急。便三五次為度。次針足陽明經(jīng)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骨□行外廉兩筋分肉間。極重按之。則足附上動(dòng)脈止矣。當(dāng)舉足取之。針入五分。凡大便不通。勿便攻之。先刺氣海穴訖。令人俠臍揉胃之經(jīng)。即刺三里穴。覺腹中鳴三五次。即透矣。

         治后閉不通。 足大都。灸隨年壯。

         大小便不通

         治大小便澀。難(資生經(jīng))。 穴豐隆

         治大小便難。淋癃。 穴長強(qiáng) 小腸兪

         治癃閉下重。大小便難。 穴胞肓 秩邊

         治三焦約大小便不通。亦主婦人。 穴水道

         治大便難。尿黃。 穴太溪

         治小腹熱。大便堅(jiān)。 穴中注 浮郄

         治大小便不利。 穴白環(huán)兪 承扶 大腸兪

         治不得大小便。 穴會(huì)陰

         治小腸熱。大腸結(jié)。 穴浮郄

         治大小便難。尿赤。 穴膀胱兪

         治大小便難。 穴交信

         治大小便不利。 穴榮衛(wèi)四穴

         小便不禁

         治小便不禁(資生經(jīng))。 穴承漿

         治小便數(shù)。 穴關(guān)元 涌泉

         治遺尿。 穴關(guān)元 中府 神門

         治失禁遺尿不自知。 穴陰陵泉 陽陵泉

         治遺溺善滿。 穴關(guān)元

         治遺溺。 穴箕門 通里 大敦 膀胱兪 太沖 委中 神門

         治遺溺不禁。 穴陰包

         治遺溺。 穴陽陵泉。足陽明各隨年壯。又灸水道俠玉泉五壯。

         治大便失禁。 穴大敦。行間。各七壯。

         治遺尿。 穴曲泉 陰陵泉 復(fù)溜

         資生經(jīng)云。此諸穴斷小便。利大便。不損陽氣。

         治陰暴痛。遺尿。 穴少府

         治遺溺失禁。出不自知。 穴陰陵泉。灸隨年壯。

         治遺溺。 灸臍下橫文七壯。垂兩手兩髀上。盡指頭上有陷處。灸七壯。

         治腹中滿。小便數(shù)起。玉泉下一寸名尿胞。一名屈骨。端。灸二七壯。小兒以意減之。

         大便不禁

         治大小便利(資生經(jīng))。 穴大腸兪 次髎(一作八髎)

         治大便不解。腸鳴泄注。小便赤黃。 穴陽綱

         治尻中腫。大便直出。陰胞有寒。小便不利。 穴承扶

         治大便泄數(shù)。小便不利。 穴曲骨端 天樞灸

         治泄利不禁。小腹絞痛。 穴丹田

         治泄利虛脹。小便難。 穴關(guān)元

         治大便不節(jié)。 穴魂門

         治老人小兒大便禁。 灸兩足大指。去甲一寸三壯。又灸大指岐間三壯。

         治霍亂遺失。

         大便不禁病亦惙矣。神闕。石門。丹田。屈骨端等。皆是穴處。宜速灸。王氏云。頃患脾泄。醫(yī)謂有積。以冷藥利之。大便不禁。服鎮(zhèn)靈丹十余丸。午夜各數(shù)丸而愈。今人服此丹三五丸不效。則不服。是以一勺水救輿薪火也??珊踉?。

         轉(zhuǎn)胞

         治胞轉(zhuǎn)(資生經(jīng))。 穴涌泉

         治腰痛。小便不利??喟D(zhuǎn)。 穴中極。灸七壯。又灸十五椎。或臍下一寸?;蛩拇?。隨年壯。

         治飽食訖。忍小便?;蜃唏R。或忍小便入房?;虼笞?。皆致胞臍下急滿不通。又尿不在胞囊中。為胞屈澼。津液不通。蔥葉除尖頭。內(nèi)陰莖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胞脹津必愈。

         治轉(zhuǎn)胞。不得小便。 穴關(guān)元灸一七壯。

         治脬轉(zhuǎn)。小便不通。刺任脈關(guān)元一穴。臍下三寸。小腸之募也。足太陰少陰厥陰之會(huì)。下紀(jì)者。關(guān)元也。用長針針入八分?;既擞X如淋瀝。三五次為度。次針足太陰經(jīng)三陰交二穴。在足內(nèi)踝上三寸骨下陷中。足太陰少陰厥陰之交會(huì)。針入三分。凡小便不通。勿便攻。先針關(guān)元一穴訖時(shí)。別使人揉少腹。刺三陰交二穴。即透矣。

         陰痿縮

         治精溢陰上縮(資生經(jīng))。 穴然谷 大赫

         治兩丸騫縮。腹堅(jiān)不得臥。及臍環(huán)痛。 穴大沖

         治小腹堅(jiān)痛。下引陰中。不得小便。兩丸騫。 穴石門

         治腹月□真堅(jiān)痛。引陰中不得小便。兩丸騫。 穴陰交

         治陰痿(資生經(jīng))。 灸中封

         治痿厥。 穴大赫 中封

         治不尿陰痿。 穴曲泉

         治陰萎莖痛。兩丸騫痛。不可忍。 穴氣沖

         治卵縮。 穴五樞 歸來

         治筋攣陰縮入腹。相引痛。 穴中封。灸五十壯?;虿粷M五十壯。老少加減。又云。此二穴。喉腫厥逆。五臟所苦鼓脹。并主之。

         治陰痿。小腹急。引陰內(nèi)廉痛。 穴陰谷

         陰莖痛

         治□□陰閉莖中痛(資生經(jīng))。 穴曲泉 行間

         治陰痿莖痛。 空氣沖

         治陰痛。 穴列缺 陰陵泉 少府

         治陰器縱伸痛。 穴橫骨

         治小腹脹滿。引陰痛。 穴水道

         治莖痛癃閉。 穴氣沖

         治陰中諸病。前后相引痛。不得大小便。陰端寒沖心。 穴會(huì)陰

         治陰頭痛。 穴大敦

         治陰痛。 穴腎兪 志室 陰谷 太沖

         資生經(jīng)云。七傷為病。小便赤熱。乍數(shù)。時(shí)難?;驎r(shí)傷多?;蛉玑槾?。陰下常濕。陰痿消小。精清而少。漣漣獨(dú)洩。陰端寒冷。莖中疼痛。當(dāng)早服藥著艾。

         治莖中痛。 穴行間。灸三十壯。

         陰汗

         治陽氣虛乏。陰汗?jié)?資生經(jīng))。 穴會(huì)陽

         治陰汗陰濕。腹中余疾。 穴魚際

         治陰癢。 穴中極 陰躥 腰尼交 陰交 曲泉

         治陰頭寒。 穴會(huì)陰

         治陰癢。 穴少府

         資生經(jīng)云。仲景論七傷曰。一陰汗。二陰精。三陰清。四精少。五囊下濕癢。六小便數(shù)。七夜陰人。然則陰汗。陰濕癢者。蓋七傷之?dāng)?shù)也??刹辉缰沃吆酢S腥俗魑淖謩t氣濕。亦心氣使然。心腎相為表里故也。千金翼敘虛損云。疾之所起。生自五勞。即生五極(詳見寒熱)。復(fù)生七傷。一陰寒。二陰痿。三里急。四精漣漣不絕。五精少囊濕。六精清。七小便數(shù)。其病。小便赤熱?;蛉玑槾?。陰痿小。陰下常濕。精清而少。論與仲景少異。故載之于此。

         陰腫

         治陰腫(資生經(jīng))。 穴泉曲 陰躥 大敦 氣沖

         治陰痛下腫。 穴志室 胞肓

         治氣腫。 穴昆侖

         治陰腫骨□行痛。 穴曲泉

         治陰腫。 穴氣沖

         治陰生瘡。 穴膀胱兪

         資生經(jīng)云。有人陰腫。醫(yī)以赤土涂之。令服八味丸而愈。一小兒陰腫。醫(yī)以赤土涂愈(今人用寫字油柱米用)。若病久而陰腫。病已不可救。宜速灸水分穴。能分水谷。水谷不分。故陰腫。不特陰腫。他處亦腫也。尤宜急服禹余糧丸云。

         諸瘡腫

         治疔瘡。及治便毒皆驗(yàn)。 用細(xì)草一莖。隨所患左右手。量中指。自掌盡處橫文量起。通三節(jié)至指處盡為則。不量指甲。絕□手?jǐn)?。卻將于手腕橫文量起。引草向背當(dāng)中草盡處即是穴。用細(xì)好艾炷如麥粒大。灸三壯即安。

         治疔腫(出危氏方)。灸掌后橫紋后五指。男左女右。七壯即差。已用得效。疔腫灸法雖多。惟此法甚驗(yàn)。出于意表。又刮竹箭上。取茹作炷。灸疔腫上。二七壯即消。

         治瘍瘡振寒。 穴小海

         治馬刀瘍瘺。 穴太沖 臨泣

         治一切瘑瘡(資生經(jīng))。足大指岐指間。灸二七壯。灸大指頭亦佳。

         治瘡毒久不合。 穴合谷。灸七壯。至七七壯。極驗(yàn)。仍服內(nèi)托散。

         治疔腫。在左灸左臂曲肘文前。取病人三指外于臂上處中灸之兩筋之間從下痛腫。在右者從右灸下。過三日即差。

         治瘑瘡。 灸瘑上周匝最良。

         治睡后忽一點(diǎn)疼起。遂至偏身赤痛。諸藥不效。 用艾炷如小指頭大。以水透濕紙。約五穴重纏裹其手痛處。又用斷木匙頭安于濕紙上。對抵痛處。卻將艾炷于木匙上灸須臾。諸痛悉除。所灸處。有濃水出。生茄瘢而后愈。

         治馬刀痿。淵腋腫(資生經(jīng))。 穴章門 少海

         治馬刀腋下腫。肩腫吻傷。 灸太沖。

         治馬刀痿腋腫。 穴絕骨

         治腋下腫。馬刀痿。 穴俠溪 陽輔 太沖

         癬疥

         治痂疥(資生經(jīng))。 穴陽維

         療皮膚痂疥。 穴合谷 曲池

         王氏云。少患疥凡十五年。遇冬則為瘡。人教用羊蹄菜根。蛇床子根。片切如錢。米泔浸三二宿。漉出。入生姜礬同研細(xì)裹。以生布過浴。擦洗良久。以水洗三四次用。即除根。后數(shù)年。再生用前法愈。神效。如此何以灸為也。

         治白癜風(fēng)。 灸左右手中指節(jié)。去延外宛中三壯。永差報(bào)之。

         治白癜駁。 重午日午時(shí)。灸膝外屈腳當(dāng)文頭。隨年壯。一時(shí)下灸。不得動(dòng)。

         治白癜白駁浸淫。 疬瘍著頭頸胸前。 灸兩乳間隨年壯。立差。

         治癬(出危氏方)。 日中時(shí)灸病處影上三壯。咒曰。癬痛(蟲。毛戎)。戎。若欲治。待日中。又治八月八日日出時(shí)。令病人正當(dāng)東向戶長跪。平舉兩手。將戶兩邊取肩頭小垂際骨節(jié)宛宛中。灸兩大俱下各三壯若七壯。十日愈。

         治痂疥。 穴大陵 支溝 陽谷 后溪

         治乾癬。諸治大不差者。但看癬頭有痱□□由子處。即以小艾炷之。

         發(fā)背癰疽

         治洩諸陽熱氣。背永不發(fā)癰疽(資生經(jīng))。 穴風(fēng)門頻刺之。

         治發(fā)背?;虿灰姱忣^。 以濕紙傅先乾。是以大蒜去皮。生切錢子大。先安一蒜錢在上。次艾灸三壯。換蒜復(fù)三灸。如此易無數(shù)。痛灸至不痛。不痛灸至痛方住。若第一日急。灸減九分。三日減八分。至第七日尚可。自此以住灸。已后時(shí)灸訖。石上生則龍鮮茄荔。洗研取汁。湯溫呷即瀉出惡物去根。凡疔瘡頭瘡廉瘡等瘡。一切無名者。悉治即效。

         凡發(fā)腫至堅(jiān)有根者名癰。治炷當(dāng)上。灸之百壯。石子當(dāng)碎出。如不出。益壯乃佳。

         凡發(fā)背。皆因服五百寒食更生散所致。亦有服鐘乳而發(fā)者。又有生平不服而自發(fā)背者。其偎率多于背兩胛間起。初如粟米大?;蛲椿虬W。仍作赤色。人皆初不以為事。日漸長。不過十日。遂至于死。臨困之時(shí)。以闊三寸。高一寸瘡。有數(shù)十孔。以手按之諸孔皆膿出。尋時(shí)失音。所以養(yǎng)生者。小覺背上癢痛者有異。即用此法。

         火急取凈土。水合為泥。作餅子。厚三分。闊一寸半。以粗艾大作炷。灸泥上。貼著瘡上灸之。一炷一易餅子。若粟米時(shí)可灸七餅子即差。如榆莢大。灸七七餅炷即差。如錢大??扇找咕摹2幌揿臄?shù)。乃服五香蓮翹湯。及鐵諸藥攻之。乃愈。

         凡腫起背。 中頭白如黍粟。四邊相連腫赤黑。令人悶亂。即名發(fā)背。禁房室。酒肉。蒜面。若不灸治。入內(nèi)即殺人。當(dāng)瘡上灸七八百壯。有人不識。多作雜腫治者。皆死。 有善治發(fā)背癰疽者。皆于瘡上灸之。多至二三百壯。無有不愈。但艾炷小作之。炷小。則人不畏灸。灸多。則作效矣。蓋不得此法也。然亦不得泥此。近有醫(yī)。以治外科得名。有人發(fā)背。瘡大如碗。有數(shù)孔。亦無藥可治。只以艾遍敷在瘡上。灸之灸之而方疼。則以瘡上皆死肉。故初不覺疼也。旋以藥調(diào)治之。愈。蓋出于意表也。昔王蘧疽發(fā)于背。張生以艾火加瘡上。自旦及暮。凡一百五十壯。知痛乃已。明日鑷去黑痂膿血盡潰。膚理背紅。亦不復(fù)痛。如別以藥附之。旦易焉。易時(shí)。旋剪去黑爛惡肉。月許瘡乃平。是歲秋間。京師士大夫病疽者七人。余獨(dú)生。此雖司命事。然固有料理。不知其方。遂至不幸者。

         治營疽。 穴商丘

         治膝臏癰。 穴犢鼻

         治營疽(一作骨疽)。 疽發(fā)厲。項(xiàng)痛引頭目痛。及治癰疽頭痛心煩。 穴竅陰

         治疽卒著五指。筋急不得屈伸者。 灸踝骨尖數(shù)十壯?;蛑涟賶?。

         治附骨疽。 穴間使后一寸。灸隨年壯。立差。

         療肺癰唾膿血。氣雍不通。 穴天突

         治肺癰??人陨蠚狻M傺?。不下食。胸中氣滿如塞。 穴亶中

         治石癰。凡發(fā)腫至堅(jiān)有根者。是也。歌云(資生經(jīng))。 惡患是石癰。不針可藥取。當(dāng)上灸百壯。石子出如雨。

         治瘍腫振寒。 穴小海

         治頻腫唇癰。 穴顴髎

         王氏云。余嘗為劉和叔序。灸癰疽方云。必以毒藥攻于內(nèi)。伐其根也。又以火艾灼其外。宣其毒也。法盡于此矣。癰疽始作灼艾。服大黃等藥。無不愈者(大黃宜隨人虛實(shí)服)。王子病臂疽。京師外醫(yī)。以為不可治。得一徐人。教以灼艾如棗大。近千壯。又魯直數(shù)患背瘡。亦灼艾而愈。灸為第一法也。

         治背疽(外科精要)。凡覺背上腫硬疼痛。用濕紙貼腫上。先乾便是癰頂??捎么笏馐^。淡豆半合。乳香一塊。如龍眼大。細(xì)研。隨瘡頭大小。用竹片作圈子。竹片闊二分許。隨大小頓在瘡頭上。將所研藥填平鋪上。艾灸之。若痛處灸至癢為度。若癢處灸至痛處為度。以百壯為卒。如頭上見疽。及項(xiàng)已上見疽。千萬不可用此法。灸之。則反增其疾。

         治發(fā)背。若初覺赤腫。腫上作小瘡。疼不可近。急用針刺上七八針。取冷水。用□□困擊射腫上。日夜不止。疼歇腫消。

         治發(fā)背。頭未成瘡。及諸爇腫。以濕紙搨上。先乾處是熱氣沖上。欲作瘡子。便灸之。如先疼痛。灸即不痛。以痛為度。

         治腳疽及曲脈中癢搔。則黃汁出。是名風(fēng)疽。灸足大指岐間二七壯。又灸大指頭亦佳。

         治肺癰正作。吐膿血不止。灸肺兪二七壯。在三椎下兩傍各一寸半。及灸臆譆二次七壯。其穴在第六椎兩旁各三寸。抱肘取之。

         治發(fā)背。癰疽。疔腫諸毒。瘡初發(fā)出。小包如魚眼。或陷頂?;蜃虾谏珶o頭。痛疼作渴惡心者。皆惡毒也。此法治腫令消。

         速以獨(dú)蒜切作片。蓋其患處。大艾炷多灸。令不痛者痛。痛者不痛。癢者不癢。不癢者癢。毒隨火出即愈。如腫而無頭。即以濕紙一張。蓋合先乾處。即頭也。如前以蒜片炷灸之腫大者。五花灸。壯數(shù)多為妙。此外科精要方內(nèi)第一法也。五花灸者。 □□?!酢??!跞鐦酉戮撵摹S衷?。灸多為善。勿令大熱。但痛即去。蒜焦換用。勿損皮肉。體乾不須灸。嘗用此大效。

         治懸癰。 擇人神不在日。早空心先用井花水。調(diào)百藥煎末一碗服之。微利卻須得秋葫蘆。亦名苦不老生。在架上而苦者。切皮片置瘡上。灸二七壯。昔有人患連年。一灸效驗(yàn)。

         騎竹馬灸法。治癰疽發(fā)背。不問男女。無不效驗(yàn)。

         其法。先令病人。以肘憑幾間。臂腕要直。用篾一條。自臂腕中曲處橫文。男左女右。貼肉量起。直中指尖盡處。截?cái)酁閯t。不量指甲。卻用竹扛一條。令病人脫衣騎定。令身正直前后。令人扛起。令腳不著地。又令一人扶定。勿令僵仆。卻將前所量臂腕篾。從竹扛坐處。尾骨□氐骨盡處。直向上貼脊背量至篾盡處為則。用墨點(diǎn)定。此是取中。非灸穴也。卻用篾作則子。量病人中指節(jié)相橫文為則。男左女右。截為一則。就前所點(diǎn)記處。兩邊各量一則。盡處即是灸穴。兩處各灸五壯。或七壯止。不可多灸。不問癰生何處。并用此法灸之。無不愈。一云??煽窗b發(fā)于左則灸右。發(fā)于右者灸左。甚者左右皆灸。經(jīng)云。諸痛瘡癢。皆屬于心。此二穴。皆心脈所過處。灸之使心火調(diào)暢。血脈流通。愈于服藥。又灸足三里穴。并氣海穴。引熱毒氣歸下。其理甚長。皆良法也。

         治大人小兒癰腫。 灸兩足大拇指奇中。仍隨病左右。

         治癰疽。凡癰疽始發(fā)?;蛐』虼蟆;蛉缑琢?。皆須微候。急須攻之。若無醫(yī)藥處。即灸當(dāng)頭百壯。一云。七八百壯。其大量者。灸四面及中央二三百壯。亦宜當(dāng)頭以大針針入四分。

         治癰腫者。 刺癰上。視癰大小深淺。刺大者多而深之。必端內(nèi)針。

         治發(fā)背癰腫。亦潰未潰(出圣惠方)。 用香豉三升。以水和搗作餅子。厚三分。有孔勿覆之。布豉餅。以艾列其上。灸之。取溫?zé)嵛鹆钇?。?nèi)如熱痛。急湯之。一日兩度。灸如有瘡。以瘡中汁出為度。腋癰大熱。刺足少陽五。熱不止。刺手心主三。刺癰疽不得頃時(shí)回。癰不知所。按之不應(yīng)手。乍來乍已。刺手太陰傍三痏。與陰脈各二。

         治面腫。目癰腫。 刺陷骨出血立已。

         治頭大侵潭(一作浸淫)。 穴間使

         治腸癰及諸癰腫。 灸兩手后肘尖上。各一七壯。左右同。 又灸兩足大指岐間。各三壯。兼治諸癰腫病。又出兩肘。正灸肘頭銳骨各百壯。下膿血即差。

         癰疽。瘤。石癰。結(jié)核。瘰疬皆不可就針角針。角則鮮有不及禍。

         瘰疬

         治寒熱頸瘰疬(資生經(jīng))。 穴大迎 五里 臂臑

         治寒熱頸痛瘰疬。 穴大迎

         治寒熱瘰疬。缺盆中腫外潰。則生胸中熱。滿腹大水氣。缺盆中痛。汗出。 穴缺盆

         治寒熱瘰疬咳嗽。 穴五里

         治寒熱頸項(xiàng)急。瘰疬。臂痛不得舉。 穴臂臑

         治腋下瘰疬。臂屈伸不得。風(fēng)痹疼注病。 穴少海

         治瘰疬寒熱。頸有積氣。暴聾肩痛。 穴天牖

         治一切瘰疬。在頂上及觸處。但有肉結(jié)。凝以作瘺。及癰癤者。以獨(dú)頭蒜截兩頭留心。大作艾炷。如蒜大小。貼瀝上灸之。勿令上破肉。但取熱而已。七壯一易蒜。日日灸之。取消止。

         治一切瘰疬。灸兩腋里患瀝處宛宛中。日中一壯。七日止。又五里人迎各三十壯。又患人背兩邊腋下。后文上。隨年壯。又耳后發(fā)際直脈七壯。

         王氏云。有人項(xiàng)上患疬。人教用忍冬草研細(xì)。酒與水煎服。以滓傅而愈。次年復(fù)生。用前藥不效。以艾灸之而除根。有小兒耳后生疬。用藥傅不效。亦灸之而愈云。瘰疬初生如梅李大。切忌以毒藥點(diǎn)蝕。及針刀鐮割。勞疬為甚。即經(jīng)蝕取之后。無有不死者。特宜戒之。

         治疬瘍著頸及胸前。 灸乳間

         治腋下瘰疬漏。臂疼屈伸不得。風(fēng)痹漏瘙。 針少海三分。留七呼。瀉五吸。針瘰疬先柱針皮上三十六息。椎針入內(nèi)之。追核入小勿出核。三上三下方出針。

         治頸漏。 灸天池百壯。又心鳩尾下宛宛中。七十壯。又章門。臨泣。支溝。陽輔百壯。又肩井隨年壯。又以艾炷繞四邊周匝七壯即止。若諸惡漏中冷息肉出。灸足內(nèi)踝上各三壯。二年者六壯。

         治一切瘰疬。以手仰置肩上。微舉肘取之。肘骨尖上是穴。隨所患處。左即灸左。右即灸右。艾炷小筯頭大。三壯即愈。復(fù)作。即再灸。不過三次。除根。神驗(yàn)。百一選方云。者湯壽之頃宰鐘離有一小鬟。病瘡已破。傳此法于本州。一曹官早灸。晚間膿水已乾。凡兩灸。隧無恙。后屢以治人皆驗(yàn)。駱安之妻?;妓奈迥?。瘡痂如白。螺靨不退。辰時(shí)著艾。申時(shí)即落。所感頗深。凡三作三灸。遂出根矣。

         灸瘰疬。灸兩腋中患瘰疬處宛宛中百壯止。又用生商陸搗捻餅子。置瘺上。以艾炷灸餅上。乾熟則易之。灸三十壯。一云。二七壯。

         治疬。 用韭菜畦中蚯蚓糞。和水為餅子。量瘡大小用之。過瘡二三錢地位。貼瘡上。外以艾圓灸之?;既擞X得瘡熱?;蛲粗够稹P萑ワ炞?。上以膏藥固定。少五日。遠(yuǎn)七日。平復(fù)如初。瘡已破愈好醫(yī)。未破者自痊。

         治疬瘡。 用七月七日日出時(shí)收麻花。五月五日收艾二件。作炷子。于疬瘡上灸百壯。

         治卒患瘰疬子不痛方。 取桃樹皮貼上。灸二七壯。

         治瘰疬瘡。 用蒜薄切。鋪于瘡上。用艾圓灸得知疼痛。次用水雞彈九個(gè)。每三日齊造三個(gè)。每一個(gè)內(nèi)斑蟊七個(gè)。去翅足。巴豆半粒。分作三分?;蛞涣!_^三日又灸。又用三個(gè)。每個(gè)用十四個(gè)斑蟊。巴豆半粒。亦或一粒分作三分。再過三日。又灸。每個(gè)用二十一個(gè)斑蟊巴豆一粒。分作三分。如無信少許。

         治瘰疬結(jié)核。宜用此灸法。 用巴豆一枚。又皮心。艾葉一雞子大。相和搗爛。擘碎曝乾。捻作炷。灸疬子上。三壯即止。

         治瘰疬灸葶藶餅子法。 用葶藶子二合。豉半升。湯浸令軟。搗熟捻作餅子。如錢厚。安在藶子上。以艾炷如小指大。灸餅子。五日一度。灸七壯。不可破頭。不可灸葶藶。氣入腦能殺人。

         治瘰疬結(jié)核。宜灸莨菪根法。 用莨菪根一兩。粗者切厚。約三四分。安疬子上。緊作艾炷灸之。熱徹。則易五六炷。頻頻灸。當(dāng)即感退矣。

         治瘰疬。 凡瘰疬欲成瘺。四周畔灸之即瘥。一云于連核引腳處截灸之。即不開。去后。乃當(dāng)頂灸之。各七壯。

         治瘤癭氣咽腫(資生經(jīng))。 穴天府 臑會(huì) 氣舍

         治瘺。 穴通天。灸五十壯。 胸堂羊矢灸百壯。

         治頸有大氣。 穴腦戶 通天 消濼 天突

         治項(xiàng)癭氣瘤及臂腫。 穴臑會(huì)

         治瘤癭腫咽。 穴氣舍

         治癭上氣。肩不舉。 穴浮白

         治癭上氣短氣。 穴肺兪。灸百壯。

         治癭上氣胸滿。 穴云門。灸五十壯。

         治癭惡氣。 穴天府。灸五十壯。胸堂百壯。

         治癭勞氣 穴沖陽。灸隨年壯。

         治癭。 穴天瞿。灸三百。橫三間小灸之。

         治癭氣面腫。 穴通天。灸五十壯。

         治癭。 穴中封。灸隨年壯。

         治諸癭。 灸肩髃。左右相對宛宛處。男左十八壯。右十七壯。女右十八壯。左十七壯?;蛟偃〔钪埂S诛L(fēng)池灸百壯。又兩耳后發(fā)際百壯。又耳后發(fā)際有一陰骨。骨間有一小穴。亦有動(dòng)脈。準(zhǔn)前大效。

         治癭惡氣。 大椎橫三間。十灸之。風(fēng)池穴。耳上發(fā)際。大椎各百壯。大椎兩邊各寸半。小垂下。各三十壯。又臂臑隨年壯。 凡五處共九穴。又垂兩手兩腋下文頭。各百壯。針亦良。

         資生經(jīng)云。大智禪師。治皮膚頭面生瘤。大如拳。小如棗。或軟或硬。不痛不可輒灸。天南星(生乾皆可)滴少醋研膏。先將小針刺病處。令氣透。以藥膏攤紙上貼三五度差。此一說也。故并存之。

         治腦瘺。諸節(jié)諸癰。腫牢堅(jiān)治之方。 削附子令如棋子厚。正著腫上。以少唾濕附子。艾灸附子。令熱徹附子。欲乾則更唾濕之。常令附子熱徹。附子欲乾。則更氣入腫中。無不愈。此法絕妙不傳。凡肉瘤勿治。治之殺人(肘后方云。不得灸針)。

         治血滯。面生贅瘤。 艾灸十壯。即用醋磨雄黃涂之。紙上剪如靨子大。貼于灸處。用膏藥封貼。二日易。候折出膿如豆粉愈。

         治癭瘤病。 男左女右。肘后屈高骨尖點(diǎn)穴。卻伸手背灸七壯。并灸胸坎骨下巨闕穴五壯。常服復(fù)元通氣散大效。

         療諸癭。 頭沖(一作頸沖。一作臂臑)。各隨年壯。

         治諸癭。 將患人男左女右。以繩量手中指。從指端齊繩頭向下至指下橫文上截繩頭中屈。從橫文直下點(diǎn)繩頭。灸七壯。五年以后。量加壯數(shù)。須三月三日午時(shí)下灸。無不差者。石癭難愈。氣癭易治。

         疣目

         治手足勿生疣目(資生經(jīng))。作艾炷如疣目大。灸三壯即除。

         治生疣目

         資生經(jīng)云。疣目雖可灸。千金方亦有用杏仁燒令黑。研。骨涂上者。有用松柏子和合。涂之一宿。失去者。有用牛口中涎。數(shù)涂。自落者。有用苦酒漬石灰。六七日滴取汁點(diǎn)疣上。小作疣即落者。有以豬脂揩癢處。令少許血出即差。神驗(yàn)。無以加者。不必專拘灸也。

         蠱毒

         治法 當(dāng)足下小指尖上。灸三壯。當(dāng)有物出酒上得者。有酒出飯上得者。有飯出肉菜上得者。有肉菜出即愈。神驗(yàn)。皆于灸瘡上出。

         治蠱毒。 穴巨闕

         尸厥中惡

         主卒起僵仆。惡見風(fēng)寒(資生經(jīng))。 穴百會(huì) 玉枕

         主暫起僵仆。 穴通天 絡(luò)卻

         主僵仆不能久立。煩滿里急。身不安席。 穴大杼

         主卒尸厥不知人。脈動(dòng)如故。 穴隱白 大敦

         主尸厥暴死。 穴金門

         主恍惚尸厥。煩痛。 穴中極 仆參

         治邪客于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之絡(luò)。此五絡(luò)者。皆會(huì)于耳中。上絡(luò)左角。五絡(luò)俱竭。令人身脈動(dòng)如故。其形無所知。其狀若尸。刺足大指之內(nèi)側(cè)。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后刺足心。后取足中指爪甲上各一痏。后取手大指之內(nèi)。去爪甲如韭葉。后刺手心主。少陰兌骨上之端各一痏。主已以筒吹其兩耳中。立已。不已。拔其左角發(fā)方寸。燔治飲以淳酒一杯。不能飲者。灌之立已。

         主厥逆。足卒青。痛如刺。腹若刀切之狀。大便難。煩心??褚姽?。好笑。卒面四肢腫。 穴豐隆

         主卒中邪惡。飛尸。胸脅滿。時(shí)上搶心。嘔吐喘逆。咽乾脅痛。脅旁刺五分。灸五十壯。在腋下四肋間。高下正與乳后二寸陷中。舉腋取之(俗名注市)。

         主惡風(fēng)邪氣遁尸。內(nèi)有瘀血。 九曲中府刺入五分。灸三十壯。又云灸五十壯。此法神良。

         主卒中。惡風(fēng)邪氣。飛尸惡注。鬼語遁尸。 穴天府

         治卒尸厥不識人。足寒不能溫。 穴隱白

         治恍惚尸厥不知人。 穴中極

         治尸厥壯如死。 穴大敦

         治尸厥如中惡狀?;魜y。癲癵狂見鬼。 穴仆參

         治尸厥??卩錃饨^。壯如中惡。心腹脹滿。尸厥如死不知人。 穴厲兌

         治癲癵。尸厥暴疝。 穴金門

         治腋腫膨。失志身熱。飛尸遁注。痿厥不仁。 穴委陽

         療尸厥走注。胸背連痛。 穴魂門

         療癲疾尸厥?;魜y馬癵。 穴仆參

         療卒中惡鬼注。不得安臥。 穴天府

         療尸厥。 穴攢竹 禾髎

         凡尸厥而死脈動(dòng)如故。此陽脈下墜。陰脈上爭。氣閉故也。針百會(huì)入三分補(bǔ)之。灸熨手。熨兩脅下。又灶突墨彈丸大。漿水和飲之。又針足中指頭。去甲如韭葉。又刺足大指甲下內(nèi)側(cè)。去甲三分。一云灸百會(huì)百壯。

         治卒中惡。 穴水溝

         凡五尸者。飛尸。遁尸。風(fēng)尸。沉尸。尸疰也。今皆取一方。兼治之。其狀腹脹痛急不得氣息。上沖心胸。旁攻兩脅。或累塊踴起。或攣引腰背。治之法。灸乳后三寸。男左女右??啥邏选2恢拐?。多壯數(shù)。取愈止。又兩手大拇指頭各七壯。又心下三寸六十壯。又乳下一寸。隨病左右多其壯數(shù)。又以細(xì)繩量患人兩乳頭內(nèi)。即截?cái)嘀星?。又從乳頭向外量。使當(dāng)肋罅于繩。灸三壯或七壯。男左女右。

         治卒疰忤。攻心胸。 灸第七椎。隨年壯。又心下一寸三壯。又手肘約文。灸隨年壯。

         治五毒疰。不能飲食。百病。 灸心下三寸。胃脘十壯。

         治水疰??谥型滤?。經(jīng)云。肺來食后乘腎吐水。灸肺兪。又灸三陰交。又灸期門。瀉肺補(bǔ)腎。各隨年壯。

         治一切疰無新久。及治諸氣。神良。 先仰臥。灸兩乳邊斜下三寸。第三肋間。隨年壯。可至三百壯。一名注市。

         治鬼神邪。 穴間使

         治鬼神邪卒死。 穴陰囊下第一指里十四壯。

         王氏云。有貴人內(nèi)子。產(chǎn)后暴卒。急呼其母。為辦后事。母至。灸會(huì)陰。三陰交。各數(shù)壯而蘇。蓋名醫(yī)女也。

         治溺死一宿尚可救。 解死人衣。灸臍中即活。灸亶中季肋間二七壯也。又灸鼻下人中七壯。又灸陰囊下法下部一寸百壯。若婦人灸兩乳中間。久以爪刺人中。良久以針針人中。人至齒立起。此亦全是魏大夫傳中扁鵲法。即趙太子之患。又張仲景云。尸厥。脈動(dòng)而無氣。氣閉不通。故靜然而死也。 又灸亶中穴二十八壯。

         治尸厥。 針百會(huì)。當(dāng)鼻中入發(fā)際五寸。針入三分。補(bǔ)之。針足大指甲下內(nèi)側(cè)。去甲三分。又針足中指甲上各三分。大指之內(nèi)去端韭葉。又針手少陰銳骨之端。各一分。

         治尸躡。 刺任脈玉泉一穴。在臍下四寸。針入三分。 次針足太陰經(jīng)隱白二穴。在足大指端內(nèi)側(cè)去爪甲角如韭葉。針入三分。更兼兩脅下熨之。

         治卒中五尸。 又以四指尖其痛處灸指下際數(shù)壯。令人痛爪其鼻人中。又爪其心下一寸多。其壯取差。

         治尸厥。 灸頭上百會(huì)穴。四十九壯。兼臍下氣海丹田穴三百壯。覺身體暖即止。

         治一切病。食疰。 灸手小指。隨年壯。男左女右。

         治尸厥。 穴屬兌。灸三壯。炷如小麥大。

         治卒死。 口開而張目及折者(肘后)。 灸手足兩爪后十四壯。仍飲以五毒諸膏散。有巴豆者良。

         治卒死。而四肢不曲失便者。灸心下一寸。臍下三寸。臍上三寸。各一百壯。

         治中惡(肘后)。 灸胃脘五十壯。又以繩橫其人口以為度。度臍去四面各一處。灸三壯。令火俱起也(又用心下灸下頭。五壯也)。

         治尸厥。 以繩圍其臂腕。男左女右。繩后大椎上度下行脊上。灸繩頭五壯是。又亶中二七壯。

         治卒中邪魅恍惚振噤。 灸鼻下人中。及兩手足大指爪甲。本令艾丸半在爪上半在肉上。各七壯。不止至十四壯便愈。炷如雀屎大。

         治中惡短氣欲死(肘后)。 灸足兩拇指上甲后聚毛中。各十四壯。即愈。未差又灸十四壯。前灸三七壯。

         治救卒客忤者中惡之類也。 多于道路門外得之。令人心腹脹滿。絞痛氣沖心胸。不即治亦殺人(肘后)。灸鼻下人中三十壯。令切鼻柱下也。以水瀆粳米取汁一二升。飲之??谝呀摺R晕飶?qiáng)發(fā)之。

         治卒忤死又治卒死而張目反折者(肘后)。灸手十指爪下各三壯。又灸鼻下人中三壯。又灸肩井百壯。又灸間使七壯。又巨闕百壯。

         又法 令大痛爪人中取醒。不起者卷其手。灸下文頭。隨年壯。

         治卒死無脈。及治尸厥。 針間使各百余息。又灸鼻下人中。又灸熨斗。熨兩脅下。又蔥刺耳。 又灸其唇下宛宛中。各承漿。大良。又以細(xì)繩圍其人肘宛宛中。男左女右。伸繩從背上大椎度以下。行脊上灸繩頭。一云五十壯。又從此灸。橫行各半繩。

         此凡三灸。各灸三即起。

         治卒死。并治卒忤死(肘后)。 灸心下一寸巨闕。臍上三寸連里。臍下四寸中極。各百壯。

         治卒死。而口噤不開者。 以縛兩手大拇指。灸兩白肉中二十壯。

         治自縊死。 灸四指本節(jié)陷中。大指本文名曰地軸。各七壯。

         治溺水死。灸法。 急解本人衣服。臍中灸百壯?;虻箲也∪?。挑其臍上垢?;蛲苾啥?。或綿包皂夾末。內(nèi)下部。外臺云。雖溺死一宿者。以皂夾末綿裹內(nèi)下部。須臾出水即活。

         治卒中惡。短氣欲死。 以其人置地。取利刀畫從肩起。男左女右。畫地令周邊訖。以刀鋒刺病人鼻下人中。令入一分急。勿動(dòng)其人。當(dāng)鬼語求去。乃具問。何與何故來。自當(dāng)訖去。乃以指滅向所畫地。當(dāng)肩上頭數(shù)寸。令得去。不可具詰問之。

         治鬼擊卒死。及諸暴絕證。 灸鼻中一壯立愈之。不瘥。更灸臍上一寸七壯。及兩鮧白肉際。取差。又灸臍下一寸三壯。及兩腳大拇指內(nèi)離甲一韭葉許。各灸三五壯即活。臍中灸百壯亦效。

         治鬼魅驚恐哭泣。 上星穴。直鼻入發(fā)際一寸。灸五壯。又唇表中央線者中。灸三壯。 又主邪鬼妄語。

         治鬼擊。 刺足陽明三里二穴。 手少少陽經(jīng)支溝二穴立愈。不愈復(fù)刺灸。

         靈樞經(jīng)云。刺之氣不至。無問其數(shù)。刺之氣至。勿復(fù)針。

         治中惡卒死。短氣。 胃脘穴。甲乙經(jīng)云。太倉胃募也。在上脘下一寸。若蔽骨下臍中。手太陽少陽足陽明所生。任脈之會(huì)。宜灸三壯又云。灸足大指橫文。隨年壯。左右。又云刺督脈水溝一穴。任脈中腕氣海二穴。凡刺胸腹者。必以布繳。乃單布上刺。又灸兩足大爪甲。聚毛甲中七壯。此華佗法。又云三七壯。又灸臍中百壯。

         蟲獸傷

         治猘犬所傷。不出汗發(fā)寒熱(見外丘穴)。速以三壯灸。可灸嚙處。即愈。春末夏初。狂犬咬人。即令人狂。過百日乃得免。當(dāng)終身禁食犬肉蠶蛹。食此。則發(fā)不可救也。先去卻惡血。灸瘡中十壯。明日以后。日灸一壯。百日乃止。忌酒。每七日搗韭汁飲一二盞。

         治睡著蛇入七竅。 以艾灸蛇尾即出。又法。 刀破蛇尾些子。入椒七粒。蛇自出。出后。以雄黃朱砂細(xì)細(xì)研煎人參湯。調(diào)灌除蛇毒。

         治蛇傷。 即以溺溺之。拭乾。以艾灸之效。又云。朝野僉載。記艾炷當(dāng)毒蛇嚙處。灸引出毒氣。差。薄切獨(dú)頭蒜。貼咬處。灸熱徹即止。灸蛇毒上三七壯。無艾以火頭稱瘡孔大小熱之。

         治狂犬咬人。 令人吮去惡血盡。灸百壯。后日日灸。百日止。若血不出。一生忌酒豬肉。

         治一應(yīng)蛇虺蜈蚣咬傷。 用艾炷于傷處。灸三五壯。拔去毒即愈。或七壯。其痛立已。

         治毒蛇所傷。 用艾炷當(dāng)吃處灸之。引去毒氣即差。其余惡蟲所螫。馬汗入瘡等。用之亦效。

         治射工中人。寒熱?;虬l(fā)瘡。在一處有異于常者。又云。江南有射工毒蟲。一名短狐。一名蜮。常在山間之水中行。及浴。此蟲口中橫骨角弩。即以射人形影則病。若見身中有此瘡者。右切蒜令薄以搨瘡上。灸蒜上十壯瘥。

         治射工毒。灸瘡毒處射工毒。若見身中有積瘡處。便急治之。用急周繞遍。去此瘡邊一寸。則灸一處。百壯瘡上百壯。大良。

         治沙虱毒。 用大蒜十斤。著熱灰中溫令熱。斷蒜及熱拄瘡上盡十斤后。復(fù)以艾灸上七壯則良。

         又方 已深者。針挑取蟲子。正如疥蟲著瓜上。映光方見行動(dòng)也。挑不得。便就上灸三四壯。則蟲死病除。若覺猶惛惛。見是其病已大深。便應(yīng)休土俗作方術(shù)拂出之。并諸湯藥以浴。皆三升出都盡乃止。亦依此方。并雜用前中溪毒。及射工發(fā)急救七日中宜差。不爾。則仍有飛蟲來入攻。啖人心臟便死。慎不可輕。

         治蝎螫不可忍者。 詳其經(jīng)絡(luò)部分。逆順蹙氣。毫針刺之。其針過即咒曰。天靈節(jié)榮。愿保長生。太玄之一。守其真形。臟腑神君。各保安寧。神針欲下。萬毒潛形。急急如律令敕。凡針咒之。其病速愈。點(diǎn)念一遍。吹一口氣。如針上刺之。

         治蛇螫。嚼鹽唾上訖。灸三壯。復(fù)嚼鹽唾灸瘡上。

    本站是提供個(gè)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chǔ)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diǎn)。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一鍵舉報(bào)。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一区二区在线激情视频| 亚洲av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射精| 国产麻豆精品福利在线| 色丁香一区二区黑人巨大| 麻豆视频传媒入口在线看| 成人精品亚洲欧美日韩| 不卡一区二区高清视频| 观看日韩精品在线视频| 99热九九热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看不卡| 日本和亚洲的香蕉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欧美日韩|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自拍| 男女午夜福利院在线观看| 欧美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 偷拍美女洗澡免费视频| 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久久| 91国自产精品中文字幕亚洲| 91人妻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综合色婷婷欧美激情|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大全| 久久精品免费视看国产成人| 国产精品激情对白一区二区| 日本乱论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操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日韩精品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在线观看视频午夜| 亚洲中文在线中文字幕91| 在线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丝袜| 国产一区欧美午夜福利|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久综合| 麻豆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 欧美夫妻性生活一区二区| 狠狠干狠狠操亚洲综合| 色婷婷人妻av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一区日韩一区日韩一区| 扒开腿狂躁女人爽出白浆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