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如何確診是狐惑病?是主證都有才可以確診嗎? 答:狐惑病的臨床表現(xiàn),以蝕瘡發(fā)作無常,沒有一定的部位,總是反復,如神靈似的,所謂“狐惑可疑”之?。缓呛?,形容神靈無常;此病病機可看作是濕熱邪氣并脾虛所致。其命名依據臨床特點而來,所以具有類似表現(xiàn)的疾病都可稱狐惑病。 問:原文的 狐惑病是較急性的 很快出現(xiàn)潰瘍?現(xiàn)代的什么病最接近?白塞氏病是最接近的?白塞氏是不是除了潰瘍就沒有其它類似的了? 答:狐惑病算慢性病,時作時休,蝕瘡發(fā)作無常,沒有一定的部位,總是反復,如神靈似的,所謂“狐惑可疑”之病;此病與現(xiàn)代白塞氏病十分相似; 問:甘草瀉心湯如同半夏瀉心湯治療寒熱錯雜,白塞氏通常是寒熱錯雜嗎 答:甘草瀉心湯大量用甘草保護黏膜,其他和半夏瀉心湯類似,補脾胃、祛濕熱;白塞氏病有時可以用此方治療,但不是所有的白塞氏病都可以這么治療,需要結合臨床。 問:老師 講狐惑病因為濕熱蟲毒,蟲毒不是真的蟲毒,是虛擬的。那蟲毒到底是什么??? 答:此病蝕瘡就是像蟲子毒蝕出的傷口一樣,這么說是形容此臨床的特征,只是像,并不是真的有蟲子咬。 問:甘草瀉心湯里換成現(xiàn)代方劑是多少克?。抗糯@些兩,升,斗之類怎么換算的? 答:甘草瀉心湯臨床常用量:姜半夏10g,黃芩15g,干姜10g,黨參15g,炙甘草20g,黃連5g,紅棗20g。以水1000mL,煮取湯液300mL,分2~3次溫服。漢代劑量換算:重量:漢代六銖為一分,四分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但在漢代重量折合公制的折算標準上,各位學者的認識懸殊較大。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校規(guī)劃教材主張以一兩等于3g標準換算,而近現(xiàn)代學者中,有一兩等于8g,13.67464g,13.92g,14.1666g,15.625g等考證結論。根據師徒相授的用藥習慣,臨床常按一兩等于5g的標準進行換算。 容量:漢代十合為一升,十升為一斗。一升約等于公制的200mL。臨床常按一升等于100mL的標準換算。 實物稱重(干品):大附子1枚為20~30g,半夏1枚約2g,枳實1枚約2g,枳殼1枚約30g,梔子1枚約1g,肥梔子1枚約2g,杏仁3枚約1g,栝樓實1枚約50g,桃仁3枚約1g,大棗1枚約2g,石膏雞子大約50g。 特殊量具:1方寸匕,草木藥粉末約為1g,礦物藥粉末約為2g。 問:甘草瀉心湯用的是生甘草還是炙甘草? 答:原文是炙甘草,臨床也有用生甘草加強清熱力量的。 問:請問,赤豆當歸散,赤小豆三升,相當于現(xiàn)在劑量是多少克,怎么換算的? 答:容量:漢代十合為一升,十升為一斗。一升約等于公制的200mL。臨床常按一升等于100mL的標準換算。三升可以用300ml的量杯裝赤小豆稱量看看,具體而言,臨床一般用一升兌30g赤小豆,三升90g。當歸三兩,一般一兩兌換5g,取15g,以上曬干打粉,一次喝1~2g粉劑,一日三次。 問:赤豆當歸散那個條文也是屬于狐惑病范疇嗎? 答:是的,這里還是在論述狐惑病治法,當蝕瘡發(fā)于目,可用此方治療。 問:赤豆當歸散是以漿水服,現(xiàn)代是否仍需以漿水服藥?赤豆需是發(fā)了牙的和漿水是小米浸泡七八天餿了的水,都需要時間準備,對急證似乎難辦到,餿水壞了也不好吧。 答:現(xiàn)代臨床為了方便都是直接使用當歸和赤小豆煎服;此方也多和其他方劑聯(lián)合使用,較少單獨應用。 問:請問赤豆當歸散,具體怎么操作?是赤小豆發(fā)芽后暴曬干再和當歸一起打成粉嗎?漿水服方寸匕是什么意思? 答:是的,曬干打粉;漿水后世有很多說法,通常認為漿水為用粟米加工,經發(fā)酵而成的白色漿液,有說用醪糟代替也可以;用漿水送服一方寸匕(古代類似小勺子的器物),大概1~2g粉末。 問:一里虛寒的病人手足冷 痛經 經量大導致貧血 二便調 肺結節(jié),平素易口腔潰瘍,吃的藥溫一些,所以又出現(xiàn)多發(fā)口腔,痔瘡出血,用甘草瀉心合當歸赤小豆 和乙字湯, 這樣和應該可以吧?無大便干應該去大黃,但去了大黃就不叫乙字湯了?請教 答:口腔潰瘍一般認為主要是濕毒,其次是濕熱;濕家溫補容易出現(xiàn)濕熱癥狀;可以參考祛濕健脾的方劑,比如甘草瀉心湯、五苓散,陰虛重的可以用炙甘草湯,具體治療需結合臨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