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學領域,有一個數(shù)字引發(fā)了巨大的爭議,這個數(shù)字就是哈勃常數(shù)(H?),它決定了我們的宇宙究竟膨脹得有多快。然而,兩種主要被用來測量哈勃常數(shù)的方法,卻產(chǎn)生了不盡相同的結果。 現(xiàn)在,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科學》和《天體物理學雜志》上發(fā)表了兩篇新的論文,描述了他們采用一種新的方法測量了哈勃常數(shù)。這種方法涉及到由一顆爆炸的恒星發(fā)出的光在抵達地球前,在膨脹的宇宙中經(jīng)歷了多條蜿蜒的路徑。 新研究所測得的哈勃常數(shù)結果為66.6km/s/Mpc(Mpc是百萬差距秒,這個數(shù)值意味著距離地球百萬秒差距的星系正在以66.6km/s的速度遠離我們),這一結果與兩種主要方法中的其中一種非常接近。 這是否意味著,爭論已經(jīng)解決?或許答案沒有這么簡單,要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從上世紀初開始說起。 標準燭光與膨脹的宇宙 大約在1908年,天文學家亨麗愛塔·勒維特(Henrietta Leavitt)發(fā)現(xiàn)了一種測量造父變星的內稟亮度的方法。造父變星的亮度會呈規(guī)律的周期變化,勒維特指出其內稟亮度與這個周期的長度有關。 根據(jù)勒維特發(fā)現(xiàn)的定律,科學家使用造父變星作為“標準燭光”。這是一些已知內稟亮度的天體,可以被用于計算距離。 標準燭光是如何運作的呢?我們可以用路邊的路燈來做類比。假如你現(xiàn)在站在一條又長又黑的街道上,只有幾根路燈立在路邊,每個路燈都有相同的燈泡,這些燈泡都具有相同的功率。你會發(fā)現(xiàn),離你更遠的路燈看起來比近的暗一些,因為根據(jù)光的平方反比定律,光的亮度會隨著距離衰減。 現(xiàn)在,如果你能測出每個路燈對你來說有多亮,并且你已經(jīng)知道它應該有多亮,你就能算出每個路燈距離你多遠。 1929年,埃德溫·哈勃(Edwin Hubble)在其他星系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這樣的造父變星,并測量了它們的距離。根據(jù)測量結果,他發(fā)現(xiàn)遙遠的星系正離我們遠去,距離我們越遙遠的星系,遠離我們的速度就越快。這讓他確定,我們的宇宙正在膨脹! 不同的方法產(chǎn)生不同的結果 標準燭光是一種強大的測量方法,它使天文學家得以測量浩瀚的宇宙。一直以來,天文學家都在尋找不同的、可以被更好地測量、且能夠在更遠的距離上看到的燭光。 近年來,一些項目開始測量一些離地球更遠的天體,比如由諾獎得主Adam Riess領導的SH0ES項目就利用造父變星和一種名為Ⅰa型超新星的爆炸恒星,用作標準燭光。他們測量出哈勃常數(shù)約為73 km/s/Mpc。 而另一種方法是使用宇宙微波背景(CMB)來測量哈勃常數(shù)。我們知道,宇宙大爆炸發(fā)生于大約138億年前,自那之后,宇宙便一直在膨脹,變得越來越大,也變得越來越冷。在大爆炸后的約38萬年,宇宙已經(jīng)冷卻到足以讓原子形成,使光子開始自由地傳播,形成了CMB輻射。今天,CMB輻射仍然彌漫于整個宇宙之中,但其波長早已被拉到微波波段。目前,由普朗克衛(wèi)星通過CMB測得的哈勃常數(shù)值是67.4 km/s/Mpc。 這兩種測量結果相差約9%,這一巨大的差異被天文學家稱為哈勃常數(shù)爭議。因此,天文學家一直試圖能夠找到新的測量技術來解決這一爭議。 一種新的方法:引力透鏡 在新的工作中,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新的方法——引力透鏡效應,來測量宇宙的膨脹速率。 2014年,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了同一顆名為Refsdal超新星的爆炸恒星的多個圖像。這是第一次觀測到這種“透鏡”超新星。 為了對哈勃常數(shù)進行新的計算,天文學家分析了一顆名為雷夫斯達爾的超新星多次出現(xiàn)的光。這顆超新星位于圖像中心明亮的星系團的后面。在這張圖中,白色箭頭指向的4個黃點便是雷夫斯達爾超新星,每個黃點都代表這顆超新星的一個單獨成像。(圖/NASA, ESA, AND T. TREU (UCLA), P. KELLY (UC BERKELEY) AND THE GLASS TEAM; S. RODNEY (JHU) AND THE FRONTIERSN TEAM; J. LOTZ (STSCI) AND THE FRONTIER FIELDS TEAM; M. POSTMAN (STSCI), AND THE CLASH TEAM; AND Z. LEVAY (STSCI)) 這是怎么發(fā)生的?超新星的光向四面八方發(fā)射,當它穿過一個被巨大的星系團的引力場所扭曲的空間時,光的路徑會發(fā)生一些彎曲,最終,它會通過多條路徑抵達地球。圖像中的每一個Refsdal超新星,都是沿著宇宙中的不同路徑抵達地球的。 想象一幅三列火車同時離開同一個車站的場景,其中一列直達下一站,第二列經(jīng)過山脈進行了一場長途旅行,第三列經(jīng)過了海岸。他們有著相同的起始站和終點站,但行程卻各不相同,所以它們雖然在同一時間離開,卻會在不同的時間到達。 與之類似,透鏡圖像顯示的是同一顆超新星,這顆超新星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爆炸,但它的光經(jīng)過了不同的路徑,形成了不同的圖像。所以,研究人員要記錄每一次超新星抵達地球的時間,比如在這顆超新星于2014年出現(xiàn)之后,研究人員預測在2015年將出現(xiàn)另一張它的圖像,結果是他們的確在2015年觀測到了這張圖像。 通過觀察超新星每次出現(xiàn)的時間,研究人員就能測量它們旅行所用的時間,進而測得宇宙在圖像這段傳輸過程中,膨脹了多少。 爭議平息了嗎? 新的方法為宇宙的膨脹速率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測量。利用這種測量方式,研究人員測得的哈勃常數(shù)為66.6km/s/Mpc,與使用宇宙微波背景測量的結果更為接近。然而,根據(jù)它所在的位置,應該更接近造父變星和超新星的測量值才對。 新的測量結果為爭議畫上句點了嗎?還不能。不過,雖然我們還不能說它平息了這場爭議,但它的確提供了一些別的線索,也給天文學家?guī)砹烁嘁伎嫉膯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