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jīng)》中有“金烏負日”的神話傳說,如《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于烏.”太陽神鳥圖騰有超人力量可以保護信仰它的個人與部族。太陽神鳥由鳥和太陽組成,現(xiàn)在我總結:由一鳥和太陽組成的太陽神鳥圖騰,發(fā)展到現(xiàn)在可能和“丹鳳朝陽”成語相近。 凌家灘遺址是一處規(guī)模較大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有巢氏聚落中心,其年代距今約5500~5300年之間。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20121269425210179.jpg
玉鷹可能是凌家灘民族徽幟的標志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20147120504127963.jpg
新石器時代 玉鷹 凌家灘村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出土 ,長8.4厘米,高3.5厘米,厚0.3厘米。 透閃石,灰白色。呈展翅飛翔狀,頭略仰,側向一面, 尾展開。頭部雕琢十分逼真,眼睛為一面鉆的圓孔, 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展翅的兩翼雕琢似豬頭或似別的動物形象。 腹部陰刻規(guī)整的圓圈,內刻“八角星”紋,八角星紋內又刻一圓, 圓內有一孔。尾部兩面雕琢呈扇形齒紋, 鷹上的“八角星”紋代表太陽,外一圓代表宇宙,只有太能能照耀宇宙。鷹外表健美,性情兇猛,象征勇敢和力量。 玉鷹呈展翅飛翔狀,鷹首側視,眼睛以對鉆孔眼表現(xiàn),胸腹部的八角紋為主體紋飾,雙翼展翅,翅呈豬首形。這件玉鷹可能是凌家灘民族徽幟的標志,也可能是祭祀用品,因為鷹和八角紋組合在一起就是太陽鳥,象征太陽神,是上天的使者。太陽鳥飛上天空,把祭品敬獻給上蒼,并同時帶去人們向上蒼的祈求,代表著創(chuàng)制八卦的伏羲文化。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55de63fc809e1386748c03d9b75689b267fcae211eeee-5bfdrl_fw658.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56a7c91d71560c3dd3505828c9a1d89f_thumb.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20138229573092642.jpg
一個個陶罐上極富想象力的圖案。有的獠牙獸面附著雙翅,有的飛鳥頭戴羽冠,雙翅載托太陽或八角星翱翔天空,有的描繪太陽跳出地平線從波濤中冉冉升起。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20138221005185326.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201471216693928.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201512114392987241.jpg
距今7400年前,高廟遺址出土的陶器紋樣中太陽鳥鳥翅上出現(xiàn)了太陽八角紋,既初具圖畫文字符號功能,又暗釋了它就是的原型,此圖暗示了X形巫術符號與八角太陽崇拜的抽象有關。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20138218575690698.jpg
陶片上的圖案就是神農部落的獠牙圖圖騰 鳳凰、獠牙獸、太陽和八角星象四合一圖案,體現(xiàn)出神農炎帝部落與伏羲女媧部落承啟發(fā)展關系。飛鳥頭戴羽冠,雙翅載托太陽或八角星翱翔天空,有的描繪太陽跳出地平線從波濤中冉冉升起。 這些圖案可以證明“鳳凰”崇拜始于高廟文化。高廟遺址中出土的陶器表面,大都繪著類似獸面、太陽和神鳥的結合體。是原始人類對于太陽、鳳鳥、雨露、五谷豐登的崇拜,是7400多年前原始人類將自己內心的精神世界繪于器物之上。 這些圖案可以證明“鳳凰”崇拜始于高廟文化。高廟遺址中出土的陶器表面,大都繪著類似獸面、太陽和神鳥的結合體。是原始人類對于太陽、鳳鳥、雨露、五谷豐登的崇拜,是7400多年前原始人類將自己內心的精神世界繪于器物之上。在中國考古界中,舉世聞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了刻有“雙鳳朝日”圖案的象牙器物,河姆渡文化距今約7000年。而在高廟文化中發(fā)現(xiàn)的“鳳凰、太陽”圖案比河姆渡文化早了近400年,它的意義不可低估。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qq圖片20160218095905.png
高廟文化中以獠牙獸、飛鳥、太陽、八角星等裝飾圖像等為代表的神靈信仰觀念。與高廟遺址相鄰不遠的湘西小鎮(zhèn)鳳凰,此地之所以命名為“鳳凰”,這與7400的鳳凰歷史有很大的關系。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2014441829932598.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20144418273980515.jpg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距今約4800~5000年左右,關于陶圖文的解釋,一直存有爭議,其主流論點為:這一圖案是“日、月、山”或“日、火、山”。最近又有新論,有人認為是“日、鳥、山”,可謂眾說紛紜。
“日、鳥、山”說?!?img doc360img-src='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3/05/1216/265859148_15_20230512041728571.jpg' src="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width="22" height="24" alt="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style="overflow-wrap: break-word; word-break: break-all; cursor: pointer;">”東夷少昊部落,崇拜鳥的同時,還十分崇拜太陽,《尚書·堯典》云:“分命羲仲,宅,夷,旸谷?!弊⒃唬骸罢?,居也,東夷之地稱夷;旸明也,日出谷而天明,故稱旸谷,旸谷,夷一也,羲仲居治東方之官?!闭f明了古代人對日出東方有了較深刻的認識。東夷之祖少昊,所謂“昊”字,從日從天。北京大學在前寨遺址考古發(fā)掘時,曾出土一彩陶罐,畫有八個圓圈之圖案,按陶文之意,當釋為八個太陽,它同樣有著崇拜太陽之含義。就此可以充分證明東夷之人,特別是前寨遺址的先民們崇拜鳥、日,這與分布在山東各地的東夷部族同樣是崇拜一個圖騰。 又有說:這個上圓圈下角形的陶刻圖像,可能就是日鳥合體符號, 即《南子·精神訓》說的淮所“日中有跤烏,”(上面的圓圈)。既是太陽也是鳥首,下面是兩羽翼形,正面鳥身。
對“”圖像進行分析認為:這應是由“日、水、山”組成的一個圖形。第一,中間的彎月形是太陽從海面升起時彎曲的海水(有時太陽在云層上也會出現(xiàn)這一效果);第二,中國漢字曲線通常表示水。登泰山、觀日出,可能是當時東夷人捷足先登,而大海邊觀日出,這對東夷人來說可能是很平常的事情。這一現(xiàn)象早被5000多年前的東夷人觀察、總結,然后創(chuàng)作繪制成圖,這一描述很形象、很科學?,F(xiàn)代人只要看過太陽從大海升起,或略微有點攝影常識者都會知道,太陽離開水面時下面的海水就好似月牙形,在這人人都是攝影家的年代,就不用多加解釋。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20144418273980515.jpg
本人研究認為:一風鳥背著太陽飛行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20131129784913489.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201311297141150136.jpg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太陽鳥:雕木可不朽也! 這就是新樂遺址出土的已有七千二百多年歷史的太陽鳥木雕原型。這件木雕是新樂文化的代表作,國內極為罕見。發(fā)現(xiàn)時已炭化,呈黑色,全長約四十厘米,寬約五厘米,厚一厘米。形似一只鳥,栩栩如生,振翅欲飛。由嘴、頭、身、尾、柄5部分組成,除長柄外,全身雙面雕刻,陰刻紋飾基本一致,通體設計圖案化,頭部飾旋渦紋,身部飾菱形紋鱗片,尾都飾鳥尾紋,置于遺址東北方,經(jīng)碳14測定距今七千二百年左右。 新樂木雕鳥大眼晴、長脊背,所雕應是先民心目中的鯤鵬或重明。但此兩鳥只見于傳說而并無實物,可能只是先民心目中的動物。前人對此多有考證。陸德明注《莊子》說:“鵬即古鳳字,非來儀之鳳也?!薄墩f文》說:“朋及鵬皆古文鳳字也。朋,鳥象形,鳳飛,群鳥從以萬數(shù)。故以鵬為朋黨字?!薄蹲至帧氛f:“鵬,朋黨也,古以為鳳字?!?/span> 為什么說鳳鳥就是太陽鳥呢?東方殷商族的至上尊神帝俊,甲骨文中寫作鳥頭人身的形象,就是鳳鳥的化身?!渡胶=?jīng)·大荒東經(jīng)》中載:“有五彩之鳥,相向婆娑,唯帝俊下友?!?《山海經(jīng)?大荒南經(jīng)》中說:“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鼻凇峨x騷》中說:“吾令羲和弭節(jié)兮,望崦嵫而勿迫?!?崦嵫是日落之處,羲和是太陽之母,屈原希望她能延緩落日的速度。 帝俊與羲和均為鳳鳥而生十日,故鳳鳥即為太陽鳥,而十日為太陽鳥之十子,當有鳥之血統(tǒng),故殷人以為“日中有鳥”。據(jù)說嫦娥的丈夫后羿曾經(jīng)射日,天空有羽毛飄落?!冻o·天問》注說:“弈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鳥皆死,墮其羽翼?!?/span> 古希臘有這樣一個神話:有種鳥擁有置諸死地而后生的能力,就算死了亦可從煉獄的烈火中獲得重生,它的名字叫火鳳凰,也有人稱之為“不死鳥”。古埃及神話中的太陽鳥(Benu)與不死鳥有許多相似之處,許多學者認為關于不死鳥的種種神話傳說實際上是對埃及太陽鳥神話的改編,古埃及人將太陽鳥視為太陽神拉(Ra)的象征,埃及語中的“Benu”意思是“紫鷺”和“棕櫚樹”,在赫利奧波利斯的太陽神廟中有這種太陽鳥的標志。 時隔七千多年再現(xiàn)于世的新樂太陽鳥,不僅屬于沈陽,而且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屬于全人類。
大溪文化是從城背溪文化發(fā)展而來。據(jù)放射性碳素斷代并經(jīng)校正,年代約為公元前4400~前3300年。位于三峽庫區(qū)巫山縣境內的遺址,是中國大溪文化最早的發(fā)現(xiàn)地,也是大溪文化的命名地。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20121269465228786.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20121269465812630.jpg
湖南省安鄉(xiāng)縣湯家崗大溪文化遺址出土的白陶盤。中心是一個內含雙頭鳥圖案的四方形,外圍是一個八角星的形狀,有許多類似蛇類動物的圖形。圖形外是分隔兩圈白色花紋的則是三圈黑色圓環(huán)。黑色圓環(huán)的外環(huán)最寬,兩圈里環(huán)則較窄。 值得注意的是:里環(huán)的白色紋飾中有八個很明顯的缺口。這些缺口所對的白色紋飾,都是由鳥組合而成的圓環(huán)。而鳥組合而成的圓環(huán)外面,則是一個明顯的城垛紋的形狀。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201310132321267190.jpg
距今約4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馬家窯文化 這件彩陶對稱兩邊都畫上了毛,而且兩邊畫的圖案是不一樣,象鳥形。飛動的鳥,有大大的眼睛,兩只翅膀朝上飛翔著,尾巴朝后崛起。圓圈內畫上一只金烏,想象太陽是由金烏馱著飛行。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20131148152242138.jpg
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金烏負日線圖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2013114822053837.jpg
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鳥龍”紋彩陶盆 [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2012126934144179.jpg
商代 金烏負日 “金烏負日”,以“八角星”(“八角星”抽象的描述太陽)代表太陽光芒,八個角微微向后,中間日輪內金烏突出,背著太陽飛翔(“金烏馱日”迎面飛來),而是金烏是鷹嘴(嘴方向在子午線上)。水滴的眼(現(xiàn)在的逗號眼),右眼左旋,左眼右旋,一陰一陽, 陰陽相抱,“陰陽概念” 包含其中,表示萬物都在相互轉化,互相滲透,相生相克,即現(xiàn)代哲學中的矛盾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表示法。眼睛代表天上的日和月。人們的眼睛也是人身的日月。“心生于物,死于物,機在于目”,心(思想、靈感),兩眼與天道日月相感應。天目“慧眼”(神靈化的“松果體”)。 把太陽和鳥巧妙結合,呈展翅飛翔狀(動態(tài)表現(xiàn)),整體是圓形,即《呂氏春秋》所謂“圜道”。設計圖徽的巫人,創(chuàng)造出如此簡明、確切、靈動的畫面,千古杰作,不僅是圖案優(yōu)美,文物珍奇,而且是古東夷文化的一種載體。體現(xiàn)了先民們對自然規(guī)律的深刻認識,整體圖案寓意民族昂揚向上、闊步向前、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201311420182421565.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201311420225623008.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201310263374163617.jpg
中間太陽日輪、金鳥,發(fā)出三道金光,內層第一道發(fā)出鋸齒形光芒,第二層萬條直線光芒,第三道最外層距第二間距較大,又出鋸齒形光芒。三道光環(huán)和“日暈”光環(huán)很相近。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20131171211281815.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20131171212378458.jpg
太陽神鳥的眼是“太陽圖騰”,太陽與鳥組成“太陽神鳥”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20137220522299001.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2012126938734276.jpg
青銅,西周早期。 它的外廓呈圓形,圖案分內外三層:內層圖案為四個弧形芒飾成渦旋狀,按順時針方向旋轉的太陽光芒,中心是呈飛行狀的金烏,中層是圓形的日輪,組成“太陽神鳥”。外層圖案四條等距交織,逆時針旋轉的四條蛟龍,在云氣紋中[與內層漩渦旋轉方向相反],環(huán)抱“太陽神鳥”。內層圖案是旋轉的太陽紋[(渦紋)、(火紋)],中心是金烏,呈飛行狀,生動的再現(xiàn)了遠古人類“金烏負日”的神話傳說故事。 外層四條蛟龍交織,在云霧中[騰云駕霧],圍繞著旋轉的“太陽神鳥”一起飛行,“四龍朝日”,一年四季循環(huán)往復,生生不息,體現(xiàn)了遠古人類對太陽及鳥的崇拜,和龍文化的結合。 "太陽神"圖騰現(xiàn)實中的載體"四龍朝日”,是“龍”和“太陽神鳥”圖騰疊合,反映了太陽崇拜早期階段發(fā)展到初期階段。 中心是金烏在漩渦火紋之中,四條旋轉太陽光芒,金烏位于中心,呈飛行狀,組成“太陽神鳥”。外層四條蛟龍騰云駕霧交織在一起,逆時針圍繞太陽,組成圓形,御日馳行。龍鳳實為“合(和)”體,天地萬物起源于“合”,亦歸根于“和”。龍、風、太陽、祥云組成圖案,這是件最早的“龍鳳呈祥”圖形。 這件西周早期青銅器,“太陽、金烏、龍”,是古人太陽神崇拜,和龍風(烏)圖騰崇拜文化的整合的見證。圖騰的復合,再現(xiàn)了文化傳播過程中彼此滲透。 “太陽——四龍/金烏”太陽意象,“夢日受孕,惑神龍生子,玄鳥生商”“有意味的形式”出自同一神話。 “四龍御日”、“金烏負日”兩則神話,是古人對太陽運行原理浪漫奇想,以及日之運行和龍、鳥飛行的比附。這件青銅器物,將這兩則神話完美的呈現(xiàn)出來,日、龍、鳥同體,共同生存,圖騰復合,...奇譎和燦爛。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201422515343315741.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201422515382978791.jpg
先秦 “ 太陽神鳥”金飾 整體象一只雙頭大鵬,背著太陽飛翔在浩瀚的宇宙之中-----“太陽神鳥圖騰”。 雙頭大鵬:背翼一鳳一凰,口銜靈芝。大鵬雙頭連體共命,背負太陽。太陽圖像為凸起的圓日形狀,左右環(huán)衛(wèi)飛行的一鳳一凰,“風凰朝陽”。整體象一只雙頭大鵬,背著太陽,鳳凰環(huán)衛(wèi),飛翔宇宙。莊子·逍遙游:“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span>《列子·湯問》:“有鳥焉。其名為鵬,翼若垂天之云,其體稱焉?!?/span>《潛夫論·釋難》:“是故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span style="font-size:18px;overflow-wrap: break-word;word-break: break-all;">鳳凰、雙頭共命鵬鳥和太陽,組成飛翔狀的“太陽神鳥”。背翼一鳳一凰,口銜靈芝。大鵬頭和蝙蝠頭類似,兩只連體共命,背負太陽,飛翔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