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充分說明兩個問題,一是作者群體近年來較為重視大字草書創(chuàng)作;二是該類作品與其他小字草書作品相比,水平較高。 鑒于此,許傳良老師對此次入展的大字草書作品進行了梳理與分析,希望對于充分認識當代草書現(xiàn)狀、促進草書創(chuàng)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是講究用筆。草書是對筆法要求難度最高的一種書體,古人云:“不善草書者,不能稱之為書家?!被蛟S就含有此意。 因為筆勢貫通、感情宣泄的需要,加之巨幅尺寸創(chuàng)作存在一定難度,所以,相對于龐大的行書和楷書創(chuàng)作群體來說,草書創(chuàng)作者尤其是大字草書者要少很多。 單單對筆法的要求之高,就使很多善寫小草者望而卻步。草書創(chuàng)作需要豪氣,需要激情,但更要講究精微,一旦用筆如撒韁之馬,整篇將不可收拾。 可以肯定的是,本屆國展所有大字入展作品,用筆皆很講究,起收合度,疾徐有致,連帶自如,體現(xiàn)出很強的筆鋒駕馭能力。而在具體的筆墨造型上,即便一個小點,亦極力發(fā)揮出千變萬化之潛能,故為草書之流暢提供了最基本的筆墨形態(tài)。 在墨色的運用上,亦可見枯潤相間,枯筆不燥,潤而有力,為筆法的變化營造出多種層次,成為這些作品的耐看之處。 二是在章法營構上頗為用心。一張八尺整紙,落墨之際已開始渲染出紙上乾坤,而單就如何處理好字徑每每超過20厘米的單字結構,就顯示出作者一定功夫。比如收放、開合、聚散、疏密關系,非積累多年功夫不能至此。 綜觀大字草書所有作品的章法布局,可謂匠心若在,比如,行距的變化成為眾多作者的著力點所在,他們不僅注意了字的上下變化,也注意了行間布白的變化,雖然有些作品在第二行起始處有意左傾,但整體看來,卻帶來了行行之間的豐富變化,頗為用心。 另外,在正文收筆處與落款的處理上,也有不少精彩之筆,一般是在左下留出大的空白,小字落款有意上提,使全篇有透氣之處。大的章法布局是作品成功的重要部分,對于八尺大字作品,更是如此。 三是特別注重虛實對比。不少作者善于用水,墨有水則活,淡墨處營造出虛靈之境,與濃墨形成了虛實對比。而枯筆飛白的運用,筆畫之內絲絲縷縷,似散實聚,在充分保證線質的基礎上,又營造出別樣的虛實對比。 在營造虛實及留白處理方面,近年展覽作品中慣常使用的手法是拉長筆畫來留出大量空白,其中不少作者依托“竹”“帶”“聲”等字來處理,多見似有視覺疲勞之感。 當然,依靠字中筆畫拉開空間,亦是一法,從中可見不少精彩之處。 四是有明顯的點線面意識。點線面理論來自西方,但科學而合理地發(fā)揮其對比作用,尤其是協(xié)調于草書大作品之中,對于作品視覺感受的和諧度還是非常有益的。 關于草書之中的點、線、面,從此視角來看,在歷代草書大家中都有突出表現(xiàn),比如懷素的線、黃山谷的點、王鐸的面,等等,都是其草書的藝術特質所在。 由此來看本屆大字草書作品,實有較好的組合與運用,且不說作者是否完全依靠此理論來創(chuàng)作,但總之是較為妥帖地處理了點線面三者的關系,甚至各有側重而成為亮點。 當然,單獨凸顯面的作用,若沒有點和線的映襯,難度是很大的,在這方面,尚未見有佳作呈現(xià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