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心境,你永遠都值得擁有 文\目目 最近聽到一個故事,讓人特別氣憤。 鄰居王姐的公公婆婆不愿意搬來城里住,王姐和老公便每個月給他們老倆口生活費3千元,逢年過節(jié)都會再給大紅包,這些錢在農村生活足夠了。 可是去年開始,公公婆婆總會找各種理由要錢,表姑家的孫子出生、堂弟家要蓋房子、鄰居家的孩子考上大學等等,都需要幫襯一下。 王姐夫妻倆在城里打拼不容易,而且生了二胎,花錢的地方多了去,禁不住老倆口整天要錢。 但王姐的丈夫每次都一口答應下來,寧愿貸款也要拿錢回去,還對王姐說,“父母養(yǎng)我這么大,不容易,我成家立業(yè)了,孝順父母有什么錯?” 有一次,父母剛拿了5萬元沒幾天,又找王姐夫妻倆拿錢,王姐覺得不對勁,回去打聽,才知道老倆口輕易理財推銷,錢都被騙走了。 王姐非常痛苦,丈夫是大孝子,可一直不問緣由就拿錢給父母,給自己的小家庭增加很大的經濟壓力,實在承受不住。夫妻倆的矛盾越來越大,甚至鬧到了要離婚的程度,丈夫始終沒有讓步,堅決以父母至上。 這樣的事情,不只發(fā)生在王姐身上。有許多人為了孝順父母,不顧自己的老婆、孩子,打腫臉充胖子,硬要把父母的所有需求都攬下來。 其實,對父母要孝順,但并不意味著事事都要順從父母。 尤其是人到中年時,上有老下有小,事業(yè)、家庭都要兼顧,壓力非常大,要平衡父母和妻兒的需求,而不是把天平直接傾向于某一端。 在孝順父母時,要記得堅持這三條底線。 01尊重父母,但不盲從古語有云,“百善孝為先”,但并沒有把孝順放在一起,孝順父母,要孝,但不代表一定要事事順從父母。一味地順從、盲從,只會變成愚孝。 在電視劇《都挺好》中,大哥蘇明哲是典型的愚孝。 蘇家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大哥蘇明哲從小就是學霸,對父母也是言聽計從。人到中年,當母親去世,要給父親買大房子的時候,更加暴露了他的這種孝順里的愚孝。 當時蘇明哲剛好失業(yè),靠妻子吳非的收入過日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工作,但工資收入不高,他還要美國、中國兩頭跑,妻子吳非只好又當媽又當爸,節(jié)衣縮食,苦苦支撐著家庭。 但他仍然堅持要給父親買大房子,并認為,父親一直住在弟弟蘇明成那里,不太方便,而且老宅年久失修,條件跟不上,不適合住回老宅。 妻子吳非雖然同意買房子,但考慮到經濟條件有限,買兩居室都很困難,便勸他量力而行,同時提出建議,可以賣掉老宅湊錢。連妹妹蘇明玉都勸他慎重買房,“要說盡孝的話,蘇明成(二哥)也有份呀”“你不得攢點錢給孩子呀!” 蘇明哲卻說,“我這個當兒子的,盡點孝心怎么了?” 他不僅沒有賣老房子,還堅持要滿足父親的需求,帶父親選房子,愣是買了三居室。 他完全不顧自己的妻子和女兒,沒有考慮過今后的生活會有多困難,只顧一味地成全父親,讓父親住得舒服一些,惹得妻子崩潰大哭。 小時候,父母照顧我們長大;當他們老了之后,我們理應照顧好他們,但真正的孝不是靠盲從來滿足。 人到中年,并非只有孝順父母這一種責任,自己的伴侶和孩子也需要照顧。倘若犧牲妻兒的生活,來成全所謂的孝順之心,那不過是自己的虛榮心膨脹罷了。 這種愚孝的行為,將自己的人生交由父母掌控和干預,失去了全面平衡家庭生活的能力,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是不可取的。 一味地對父母愚孝,既會害了自己的小家庭,也無法真正解決父母的需求,會讓自己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 人到中年,真正的孝順,是不盲從,不愚孝。 02照顧父母,但不縱容有些子女成家立業(yè)后,經濟條件變好,就會把父母接到身邊來,住在一起,比較方便照顧。 但距離近了,加上兩代人觀念的差異,難免會產生矛盾。如果父母與子女之間沒有分寸感,子女對父母的所作所為一味地縱容,那小家庭也可能會鬧出大問題來。 這讓我想起,知乎上一位網(wǎng)友數(shù)學老師程麗麗分享的故事。 麗麗二胎生了女兒后,丈夫陳治就勸她把婆婆接過來,既方便照顧婆婆,也能減輕一個人帶娃的辛苦。但時間一長,婆婆就對麗麗指手畫腳,斥責她照顧孩子的方法不對,要給孩子早早喂粥喝,不要喝奶粉,要讓孩子輕松一些,不要給孩子穿尿不濕等等。 麗麗不愿意退讓,她覺得,自己也生過娃、帶過娃,二胎自然也能帶好,不能只用老一輩的方法,但在丈夫多次的勸說下,麗麗妥協(xié)了。 孩子上小學后,婆婆又覺得寫作業(yè)太辛苦,不讓麗麗催著孩子學習,自己反倒是帶孩子玩游戲、看電視,絲毫不顧及麗麗的想法。 更讓她沒想到的是,親戚家的小男孩數(shù)學成績不好,婆婆就立馬把小男孩帶到家里,催著麗麗天天給小男孩補課,甚至還要把親戚一家人都接過來住 麗麗覺得非常郁悶,雖然自己是數(shù)學老師,但畢竟沒有義務持續(xù)教小男孩數(shù)學,更何況自家小孩都顧不過來,根本沒有那個精力去幫忙。 婆婆這樣的做法其實是缺乏“分寸感”、忽視家庭界限的體現(xiàn)。父母完全把自己當成小家庭的主人,甚至隨意把外人帶到家來,就容易鬧出矛盾來。 男人成家立業(yè)后,和妻子、兒女就組成了小家庭,即使把父母接來一起住,但要記住,這不是父母的家,應該“客隨主便”。 雖然父母是非常親近的家人,但也要注意“分寸感”,兒女的小家,并非幾十年前父母當家作主時的那個家庭,兒女有自己的活法,父母不該過度介入,以免引發(fā)不必要的矛盾。 孝順父母的同時,子女可以與父母約定好界限,不隨意侵犯隱私、不過分指指點點、不過度做主,凡事有商有量,才能讓小家庭和大家庭都變得越來越和睦。 人到中年,真正的孝順,是不縱容,講分寸。 03贍養(yǎng)父母,但不無私人到中年,經濟條件也不錯,足以獨自承擔起贍養(yǎng)父母的責任。如果有兄弟姐妹,選擇獨自贍養(yǎng)父母,看似大公無私,有時候反而會鬧出風波來。 前幾年有個新聞,一對父母操勞一生,費盡心力把7個兒女撫養(yǎng)長大。他們蓋了13套房子,都分給兒子,老倆口只留下一間居住。本以為可以享受天倫之樂、安度晚年,沒想到卻遭遇了贍養(yǎng)難題。 父親去世后,大兒子和大女兒也接連病逝,在多重打擊之下,母親中風偏癱,臥病在床,大小便失禁,急需照料。 二兒子和四兒子不愿意贍養(yǎng)老人,互相指責對方,三兒子見狀便把母親接到家中,與妻子一同贍養(yǎng)母親。夫妻倆任勞任怨,悉心照顧,也不要求其他兩兄弟承擔贍養(yǎng)責任。 三年后,四兒子竟然到處散播謠言,污蔑三兒子是沖著母親的養(yǎng)老金才養(yǎng)她。三兒子非常氣憤,明明是其他兄弟不肯贍養(yǎng),自己辛辛苦苦照料母親,到頭來,反倒落個壞名聲。 三兒子拿出證據(jù)給大家伙看,母親的養(yǎng)老金存得好好的,一分都沒花。 后來經過有關部門調解,二兒子、四兒子才同意與三兒子一起輪流照顧母親,沒有分到房子的兩個女兒也同意輪流贍養(yǎng)母親。 人到中年,已是需要盡孝的年紀。若兄弟姐妹之間互相算計、推脫贍養(yǎng)之責,則既會寒了父母的心,也會毀了兄弟姐妹之義。 孝順父母,事必躬親,是好事,但也不要大包大攬,要兼顧兄弟姐妹的想法,而不是無私地接過贍養(yǎng)的重任,什么事情都自己扛,反而里外不是人。 正所謂,“親兄弟,明算賬”,把贍養(yǎng)父母的事情攤開來,講清楚,協(xié)商好如何贍養(yǎng)才是正道。 即使自己愿意一直照顧父母,也要把這件事拿到明面上來,包括贍養(yǎng)父母的費用,父母的養(yǎng)老金等等,把錢和責任都說明白,避免兄弟姐妹之間出現(xiàn)猜忌、怨恨。 人到中年,真正的孝順,是不無私,明算賬。 04梅娘說《孝經》中提到: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span> 當子女步入中年時,父母已年邁,需要照顧和陪伴,孝順父母,天經地義。但對父母的孝,要有度,要堅持底線。 真正的孝順,是對得起父母,也對得起自己的伴侶和孩子,還要無愧于心,不與兄弟姐妹們產生猜忌和懷疑。 人到中年,愿所有人都能處理好孝順父母的問題,讓家庭繼續(xù)和睦、美滿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