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聽雨秦漢系列 漢帝國的建立之蕩平天下(二十二) 最近不少朋友在問,看了好久的基本概念和小人物,我們想要看大人物啊。 終于,咱們可以暫時走出一段時間的小人物,咱可以來看看大人物了。 希望重新回到大人物身邊的朋友們能有些不一樣的感覺。 帝置酒雒陽南宮。上曰:“通侯諸將毋敢隱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先天下者何?” 劉邦在首都洛陽南宮大擺酒席,酒席之中卻突然邀請所有文武百官暢所欲言:我為什么能打敗項羽贏得天下呢? 這里我們首先要有一個認識,這種皇帝舉辦的國宴到底是在干什么。 后世讀史的畢竟大部分是普通人,很容易用普通人的一些經驗套在上層建筑頭上,因而引發(fā)很多誤會。 就好比我們經??吹绞窌嫌涊d了很多酒席,很容易以為這些酒席和我們普通人哥幾個喝酒打屁的酒局類似。 但這是一種誤解,這樣的誤解會導致我們誤會很多事情,比如此前介紹過的這段: 漢王遂入彭城,收羽美人貨賂,置酒高會。 很多后世學者就簡單粗暴地解釋說劉邦進了彭城就沉迷于酒色了,這顯然是說不通的。 漢軍剛剛拿下敵人首都,數不清的事要做,哪有功夫忙于酒色。(詳細解釋見鏈接:《彭城之戰(zhàn)》)。 言歸正傳,皇帝置辦的酒會我們通??梢院唵晤惐葹楹笫赖牟柙挄蛘摺懊裰魃顣?。 簡單來說就是皇帝和大家談談心,尤其是談談一些不適合在官方正式會議上談的話題。 就好比現在劉邦問的,為什么是我贏了,項羽輸了呢? 這顯然不是個能隨便回答的問題,更不是個適合在正式會議上討論進而制定出什么政策的議題。 但是這個話題很重要,因為劉邦需要借這個來談談大家非常關心的一些事情。 劉邦這是打算和大伙談啥呢?我們看看接下來大伙推出的代表的回答就好理解了: 高起、王陵對曰:“陛下嫚而侮人,項羽仁而敬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與之,與天下同利也。 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zhàn)勝而不與人功,得地而不與人利,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這段回答不僅微妙,而且甚至被推出來回答的人也很微妙。 高起這個人再也不見于史書,后世學者對他是誰莫衷一是。 有的人猜測他是不是功侯里唯一姓高的祝阿侯高邑。 不過祝阿侯高邑的地位級別和王陵差太遠了,理論上沒有和王陵一起說話的資格,更不可能在史書上還排王陵前面。 清朝學者錢大昭提出這個高起有可能是形容詞,說坐在高位置上的王陵起身對答。 還有些其他說法,也沒得出統一結論,我們這里就不深究了,先不管高起是誰,先看看王陵是誰: 始為縣豪,高祖微時兄事陵。及高祖起沛,入咸陽,陵亦聚黨數千人,居南陽,不肯從沛公。 王陵是沛縣的地方豪強,雖然不是公職人員,但是劉邦當年都要拜他為大哥。 后來劉邦沛縣起事后王陵不肯低頭做小弟,自己跑去南陽當了大哥,混得有聲有色。 劉邦率部打到南陽,王陵一度投靠劉邦并跟隨劉邦進了關中。 但等劉邦成為漢王后,他又帶上自己部隊跑去南陽發(fā)展。 簡單來說,王陵是一個獨立性非常強的山頭,還和劉邦有著旁人沒法比的私人關系。 所以王陵一直以來就是“少文任氣,好直言”。 這個評價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在劉邦面前沒太多一定要進步的想法,所以沒啥顧忌,想說啥說啥。 回到這次酒宴,對于劉邦拋出的敏感問題,王陵這樣的身份和心態(tài)無疑最適合代表大伙說話。 而王陵的對答也非常有意思,想必對這段歷史已經熟悉的朋友看到這會有種“咋又是這套”的感覺。 實在因為王陵說的話,人韓信、陳平都幾乎一模一樣的說過一遍(見鏈接:《韓信》、《陳平》)。 這三段幾乎像是復制粘貼出來的對話至少可以說明兩個問題: 第一,劉邦確實是公認的鄉(xiāng)鎮(zhèn)領導習氣作風,愛罵娘,愛拍桌子抖椅子。 劉邦自己也不避諱這一點,人人都可以當面公開說他這臭脾氣(見鏈接:《劉邦是個什么樣的領導》) 第二,漢軍中的主要大佬的目的就是赤裸裸的要求裂地分侯,大伙都不避諱這點,甚至三番五次強調這點。 現在我們就比較能理解劉邦召集這次酒會的目的是什么,大家最近關心的問題又是什么。 正月劉邦稱帝,稱帝的同時封了七大諸侯王并確定了諸侯王的地盤。 不久前,劉邦又發(fā)布了極其重要的的《高帝五年詔》,我們也花了十多節(jié)詳細為大家介紹其每一個細節(jié)。 這份詔書里,從“諸侯子”到所有基層將士再到民眾前朝爵位田宅問題都有詳細安排,甚至奴婢的問題都有處理。 現在上到最上層建筑,下到基層將士乃至底層的民眾奴婢,個個都有安排,都得到了好處。 偏偏是漢帝國建立最中堅的力量——眾多開國功臣們的安排,到現在都沒落實,甚至連個動靜都沒有,你說大伙能不著急嗎? 但是從劉邦的角度,他也有著自己的煩惱,因為開國功臣的要求他暫時滿足不了,部分要求不太想滿足。 開國功臣啥要求?從韓信到陳平再到現在的王陵,說得都非常清楚: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與之,與天下同利也。 顯然大伙的意思是,我們和諸侯王大致差不離,不過人家地盤大點,我們地盤小點。 問題是這個要求,劉邦顯然不打算全部滿足。 前面介紹了,經過稱帝時的一番較量與出招,目前的情況是天下主要地盤46郡,漢帝國直轄了24郡。 但是如果現在再加上百個功侯的地盤,那可就大不一樣,上百個功侯都是縣侯,大體上有近百個縣的地盤。 漢時一個郡大約也就十幾個縣,上百個功侯理論上可以劃走七八個郡的地盤,相當于兩三個諸侯國。 而且這些功侯各個功勛卓著,不太可能把他們分到偏遠邊疆,事實上后來也基本都封在了相對富裕發(fā)達的地區(qū)。 在劉邦的規(guī)劃里,縣級侯國和諸侯王國絕不會是一樣的,侯國的自主權要比諸侯王國小很多。 因此具體侯國和朝廷的關系以及規(guī)章制度要怎么處理,需要慢慢談慢慢定的細節(jié)就太多了。 更進一步,這些功侯的封地具體要在哪也是要整體全國一盤棋考慮的問題,細節(jié)敲定需要很多時間。 因此其他上層建筑和中層、底層的人士的問題都可以搞定得很快,開國功臣的封侯事宜卻只能慢慢來。 功臣們的封賞事宜一拖再拖甚至一點動靜都沒有,自然讓功臣們非常焦急,議論和聲討的聲音自不會少。 這也是劉邦置辦這次酒會的目的:咱們大伙聚到一起來,把大家關心的事說一說。 但是劉邦已經有了想法,功臣封侯的事還要拖很久。 實際上這事啟動拖了半年多(到十二月才開始),真正把主要功臣的封侯問題解決個差不離則還要花一年多。 也就是說這事既要一起好好聊聊,劉邦又沒法直接聊,因為那只會立馬聊崩。 劉邦這才準備了這個我為什么能擊敗項羽的議題,劉邦當然對大伙會怎么回答一清二楚: 不就是拐彎抹角的催我趕緊封侯封地盤嘛?從韓信到陳平,老子耳朵都聽得起繭子了。 劉邦也早就準備好了怎么拐彎抹角的把自己的態(tài)度挑明: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禽也。 一開始想必大伙聽了就會心頭一跳,因為劉邦直接說你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就是定調為否定態(tài)度。 接下來就有意思了,劉邦說我之所以能得到天下啊,那都是因為我有張良、蕭何、韓信三大人杰。 這三大人杰甚至論單項能力個個都比我強啊。 然而這樣的三大人杰卻都愿意為我干活,我也都能把他們用上、用好。 項羽呢?他也有一個大人杰范增,可他卻不能好好用范增,所以項羽只能失敗了。 聰明的朋友們,你們看明白劉邦這話的意思了嗎? 當時酒會在座的個頂個都是比猴還精的人精,自然一聽就知道劉邦這是在干嘛: 是,你們是有功之臣,可你們的功勞真有你們自己吹的那么大嗎?真有那么不可或缺嗎? 咱真正能贏最主要的還是靠的頂級天才,比如張良、蕭何、韓信,那是一個頂十個。 人韓信是裂土封王了,可人韓信的業(yè)績、本事,你們哪個敢站出來和他比? 更何況比他倆還要更不可或缺的張良、蕭何,到現在也都沒安排,也都在候著呢,人說啥了嗎? 你們不要老借著拿我和項羽比來把我架起來,催我催得什么似的。 人項羽雖然比我差點,可也沒差到哪去,人除自己外還封了17個王呢。 不說這些王,范增大伙沒人不認識吧?到現在整個秩序還是他鼓搗出來的玩意(見鏈接《新天下總設計師》) 范增不也封了歷陽侯嘛,可是那又有什么用呢?這么一個堪比張良、蕭何和韓信的天才,項羽他沒用上啊,還和人最后鬧翻了。 所以啊,你們這些同志,不要把尾巴翹得太高了,你們當然對帝國有那么一點點貢獻,也有那么一點點成績。 可是天下終究是屬于天才的,沒有張良、蕭何、韓信這些天才人物在朕的帶領下指導大家,哪來帝國的輝煌成就啊,哪來大伙今天的幸福生活??? 做人要飲水思源,不要總想著索取,要學會感恩,要學會奉獻。 總之,雖然劉邦明顯是在狡辯,在強詞奪理,但終歸是借這個非正式的機會,把態(tài)度表明了。 對于侯國的地理位置該往哪擺,侯國的政治經濟地位該怎么放,還有很多需要討價還價的地方。 朕做了一輩子交易,指望朕隨隨便便大出血是不可能的。 所以具體的功侯要怎么封,哪個時候封,現在不會有明確的、正式的時間表和具體決議,你們就不要天天死命催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