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銀錯簡介 金銀錯工藝最早始見于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主要用在青銅器的各種器皿,車馬器具及兵器等實用器物上的裝飾圖案。其表現(xiàn)手法為在器物表面上繪出精美圖案,依圖案之形鏨出槽溝。將純金或純銀拉成細絲或壓成薄片嵌入圖案中,而后打磨平整,拋光磨亮。使所表現(xiàn)的圖案與被嵌物品形成強烈的色澤差別和耀眼的金屬光澤,顯得更為突出、雍容華貴、絢麗多彩。 《說文解字》中對“錯”的解釋是:“錯、金涂也?!倍斡癫谜f:“謂以金措其上也?!本褪窃谀撤N物件上涂上或鑲上金銀等貴金屬,這是“錯”的本義,所以“錯”從金。在特種工藝中,錯金、錯銀等是指在器物表面用金屬絲鑲嵌成花紋或文字。 在古代的這種金錯工藝中,有兩道工序。首先要將金銀絲嵌入青銅器中預先留好的凹槽內,緊固后,再用厝石進行打磨,使嵌入的金銀與銅器表面齊平。最后在器表用木炭加清水進一步打磨,使器表增光發(fā)亮,從而利用金銀與青銅的不同光澤映襯出各種色彩輝煌的圖案與銘文。 作為古代金屬細工裝飾技法之一,“金銀錯”又稱“錯金銀”,最初并非起源于玉雕界,而是始見于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主要用在青銅器的各種器皿,車馬器具及兵器等實用器物上的裝飾圖案。真正大規(guī)模運用在玉器上,則要數(shù)清代的“痕都斯坦”【注①】玉器,至于清代之前是否有玉器采用這種工藝,目前看來,缺乏出土文物的佐證,很難斷言。 【注①】關于痕都斯坦玉器可見《痕都斯坦玉器簡介》 ↑羊脂玉錯金嵌寶石碗 二、“金銀錯”玉器的特征 一件好的“金銀錯”玉器,具有如下特征: 1、用料精良 “金銀錯”玉器對玉料的選擇頗為講究,一般而言,幾乎全為純色玉料,即一器一色,尤多選用青玉、白玉或碧玉,且必須保證玉質細密,質地溫澤,這與傳統(tǒng)玉器喜愛留皮留色的巧雕形成了鮮明對比?!逗吞镉皴e金博古紋鼎》選料色白而潤麗,散溢油脂光彩,通體無暇,即為例證。 2、器型別致 “金銀錯”玉器基本延續(xù)了“痕都斯坦”玉器的造型傳統(tǒng),多以爐瓶器皿為主,如碗、杯、盤、壺以及瓶、罐、盒、文房用具、香爐等。 3、紋飾獨特 “金銀錯”玉器的紋飾和主流玉器紋飾相差極大,除了少部分采用“回紋”、“花葉紋”、“博古紋”,大多則采用經(jīng)典的伊斯蘭經(jīng)典花紋圖案及文字,且常加上一些彩色寶石的鑲嵌搭配點綴,具有濃重的西域色彩,和新疆玉雕的氣質尤為匹配。 金銀錯工藝不同于金鑲玉工藝,金鑲玉顧名思義是以金銀為載體,用爪齒鑲嵌法或包邊鑲嵌法將玉固定在其表面,或以玉為主體將金銀鑲嵌在玉的外表。金鑲玉工藝與金銀錯工藝的根本區(qū)別是被鑲嵌物體的固定方法。金鑲玉工藝是采用焊接、爪齒、包邊等方法將被鑲嵌物體固定并凸出在表面,該工藝在金銀器加工行業(yè)及首飾加工行業(yè)里應用比較廣泛,是與金銀錯工藝截然不同的兩種加工工藝。金銀錯工藝也稱作嵌絲工藝,在青銅器、玉器、木雕等行業(yè)都有使用,主要是紋飾圖案的表現(xiàn)。 玉器中的金銀錯工藝(玉器行業(yè)俗稱壓絲工藝)及金銀錯嵌寶石工藝,多見于清代乾隆年間。清代以前有金玉結合件(金鑲玉工藝)、花絲鑲嵌(多見于首飾件、佩飾)等工藝組合的玉器出現(xiàn),但非金銀錯工藝。 (《 金玉良緣金鑲玉》) 清代乾隆年間由“痕都斯坦”進貢清廷的玉器中有很多金銀錯嵌寶石玉器。“痕都斯坦”是清廷對北印度蒙兀爾帝國的稱呼,位于現(xiàn)今克什米爾地區(qū)及北印度一帶。乾隆二十四年清廷派兵平定了天山南麓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亂,鞏固了清政權后,喀什準噶爾部每年都進貢一批玉器。所進貢之玉器皆出產于“痕都斯坦”,主要是生活中實用器物,有碗、盤、杯、盒子、洗子、文房用具、刀具等等。器形獨特別致,胎體薄如蟬翼,紋飾觀之凸出,撫之無痕。圖案主體一般為莨苕紋或鐵線蓮、菊花等植物。除嵌有精美的金銀絲外,還嵌有各色寶石及玻璃。無論是器物獨特的造型與做工,或是紋飾圖案都具有濃厚的伊斯蘭風格。件件精美絕倫,充分體現(xiàn)了玉、金銀、寶石相組合后產生的無限美感。使器物的形、紋、色、質、澤、做工都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乾隆皇帝酷愛玉器,曾下圣旨命清宮造辦處仿制一批金銀錯玉器,并賦詩贊其精美的做工。清道光年后,國勢日弱,再未見制作。 金銀錯嵌寶石工藝的玉器,多采用白玉、青白玉、碧玉、墨玉、水晶等原料制作,白玉、青白玉嵌金絲,鑲紅、藍、綠寶石。碧玉、墨玉嵌銀絲,鑲松石、珊瑚、青金石等寶石。白玉、青白玉主體的色調淺,配以色澤艷麗的紅、蘭寶石及金絲、金片更顯得雍容華貴,高貴典雅。玉石溫潤的光澤與黃金耀眼的金屬光澤相映生輝,更是絢麗多彩。碧玉、墨玉主體色調深,配以銀絲及不透明寶石,更顯穩(wěn)重端莊。在碧綠色、墨色的器物上嵌以銀白色紋飾,形成一種強烈的色差感覺,猶如夜幕中的繁星,格外耀眼,使紋飾更為突出清秀,而且使整件器物也顯得格外雅致。 ↑清代痕都斯坦金銀錯嵌寶玉器 三、金銀錯工藝特點 金銀錯工藝的金、銀絲全部是打、壓嵌入器物表面,不能用任何粘貼劑,所以既要圖案線條流暢,又要開槽精度準確,鑲嵌平整,對絲無痕。加工制作的難度可想而知。一道工序有誤,都不可能完成。尤其在薄胎器物上鑲嵌更是萬分危險,開槽略有不慎即可磨漏,打壓金絲、金片力度略大,器物易碎裂。一件精美的薄胎金銀錯嵌寶石玉器是很難制作成功的。制作者須具有玉器加工、金銀鑲嵌兩種高超技藝方能完成。 所以在浩瀚的玉器產品中很難見到幾件金銀錯玉器。金銀錯工藝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工藝品行業(yè)的一枝奇葩。愿它源源流長、發(fā)揚光大。 ↑與玉器表面平齊的錯金玉器 金銀錯嵌寶石工藝制作難度極大,工藝要求極精,圖案線條要流暢、粗細一致、開槽準確,否則金絲無法嵌入。即使勉強嵌入也不牢固,尤其是金片、金絲相組合圖案及紋飾繁密,弧線集中圖案,開槽精度要求更為嚴格,制作難度更大。 因為玉器表面開槽并非刀具所致,而是小如米粒的磨輪在飛速旋轉下刻成,若非深厚功底實難得心應手。金銀錯工藝的金、銀絲全部是打、壓嵌入器物表面,不能用任何粘貼劑,所以既要圖案線條流暢,又要開槽精度準確,鑲嵌平整,對絲無痕。加工制作的難度可想而知。一道工序有誤,都不可能完成。 金銀錯工藝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工藝品行業(yè)的一枝奇葩。愿它源源流長、發(fā)揚光大。 3、打磨 4、拋光 四、當代金銀錯工藝的傳承 當代玉雕界“金銀錯”玉器制作大師為數(shù)并不多。 ↑老藝人潘秉衡的壓金銀絲嵌寶玉器作品 1、馬進貴大師 馬進貴1947年出生于烏魯木齊,17歲考入新疆玉雕廠,踏進玉雕藝術之門。 1971年在被派往北京玉雕廠學習期間,因看到一件潘秉衡“老藝人”的壓金絲玉器作品而萌生學習的想法。無奈,老藝人已于1970年8月仙逝,所以只能自己鉆研。最終經(jīng)過長達七個月的反復試驗,終于做成了一件“墨玉錯銀絲鶚”。 ↑馬進貴大師作品 由于當時社會環(huán)境的原因,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錯金銀技藝的馬進貴,并沒有施展這門絕技的機會。直到2001年,一切條件成熟,他才又重新拾起這門手藝,進行創(chuàng)作探索。2004年,他的作品“白玉錯金鑲寶石西番壺”和“黑碧玉錯銀鑲寶石西番壺”“天工獎”上亮相,一經(jīng)展出便名動業(yè)內。絕跡多年的工藝又浮出水面,讓他也因此被稱“中國金銀錯的第一人”。 ↑馬進貴大師作品 馬進貴大師的作品嚴謹精致,部分作品帶有強烈的西域文化特征。他常以金絲銀絲長根據(jù)玉石色彩質地搭配使用,紋飾多采用經(jīng)典的伊斯蘭經(jīng)典花紋圖案及文字,且常加上一些彩色寶石的鑲嵌搭配點綴,作品往往給人留下一種端莊華貴、風格鮮明的印象。 2、楊根連大師 ↑楊根連大師 第二位擅長錯金銀的玉雕大師楊根連,和馬進貴大師一樣,也是通過自己的摸索掌握了這門技術。1979年進入北京玉雕廠的楊根連,似乎是一個技術控,非常喜歡鉆研各種玉雕絕技,薄胎技藝尤為精絕。他也因此拿過多次行業(yè)設計創(chuàng)作比賽的一等獎,1987年還進入了廠里的技術科創(chuàng)新組。 ↑楊根連大師作品 雖然楊根連的錯金工藝是他在離開北京玉雕廠之后才鉆研出來的,但也和潘秉衡不無關系。同在北京玉器廠,潘秉衡的作品作為全廠上下學習的典范,也影響和鼓舞著楊根連的研究和創(chuàng)作。最終花費數(shù)月功夫后,楊根連解決了金絲容易脫落的難題,其《金鑲玉》系列作品,也在2006年拿到了中國玉器百花獎的金獎。 ↑楊根連大師作品 楊根連大師的作品通常以嵌金絲為主,很少用銀絲,也基本沒有鑲嵌其它有色寶石。當然,他的作品也延續(xù)了遺忘技術的追求,一方面將薄胎工藝發(fā)揮到極致,另一方面又設計了一些扭、轉、開、合的機關,整體呈現(xiàn)出輕、薄、巧、絕的藝術特色。 3、王金蘭大師 被譽為京城“玉器四杰”之一潘秉衡大師繼承并發(fā)揚了這門工藝,其嫡傳弟子著名玉雕大師王金蘭,在“壓絲嵌寶”技藝上得到潘秉衡的嫡傳。 (《玉雕大師王金蘭作品欣賞》) ↑工作中的王金蘭大師 王金蘭,是一名女性玉雕藝人。相比較前兩位,知道王金蘭的人相對較少,但是從工藝的傳承角度上來說,她和潘秉衡之間有著更為密切的關系。 ↑1958年王金蘭與師傅王永海(左)、潘秉衡 王金蘭是1956年進入第一玉器生產合作社,是合作社當時招收的首批女性玉雕學徒。而潘秉衡當時也正好在第一玉器合作社做藝術指導,而且王金蘭的師父王永海則是潘秉衡的同門師弟,有這樣的關系,王金蘭自然也得到潘秉衡的諸多指導。她所掌握了的玉器金銀錯以及嵌寶石工藝技巧,可以說是來自于潘秉衡的嫡傳。 ↑王金蘭作品《壓絲嵌寶杯》 不過,王金蘭似乎更醉心于教育事業(yè),1987年就出任了福建惠安工藝美術技校校長兼講師,2004年后又在北大資源學院下的一所美術學院任教,培育了一大批玉雕人才。她的作品則是在2009年之后才出陸續(xù)出現(xiàn)在行業(yè)的一些評獎中,其中《金鑲玉八寶鏈瓶》和《金鑲玉徹悟》分別獲中國玉器百花獎金獎和銀獎,作品《壓絲鑲寶杯》則獲得了'天工獎'最佳工藝獎。 ↑王金蘭作品金鑲玉《徹悟》 可能由于在北京玉雕廠呆了相當長的時間,王金蘭的金銀錯玉器作品中明顯遺留著傳統(tǒng)玉雕的氣息,無論是玉器作品本身的造型還是壓絲紋飾的處理,都顯得渾圓厚重,缺乏精致之感。不過筆者也看到了,她的一個優(yōu)點就是對金銀錯的運用沒有局限于器皿或首飾,其作品《徹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王建偉的錯金銀技藝被認定為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了使這項技藝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王建偉創(chuàng)建了“建偉錯金銀工作室”,帶徒授藝,將錯金銀技藝得以世代相傳。 ↑中國玉雕大師王軍民作品-品茗圖錯金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