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說說蒙陰縣的來歷
讓快樂伴你一生
2023-04-18
發(fā)布于山東 | 轉(zhuǎn)藏
蒙陰縣因在蒙山之陰(北)得名。 西周,蒙陰地屬顓臾國。周朝時,蒙陰地方稱蒙邑、堂阜邑、艾邑,分屬于魯國和齊國。顓臾國為齊所并后,蒙陰屬齊地。漢高祖劉邦滅秦建漢第二年,即公元前205年,置蒙陰地為蒙陰縣,隸屬兗州泰山郡。初始元年(8年)王莽篡位后,改稱蒙恩縣(當時人們認為蒙山有神,并希望得到蒙山神的恩澤,故名蒙恩縣)。東漢時,蒙恩縣廢,地屬蓋、牟二城。三國魏復置蒙陰縣,屬徐州瑯邪郡。西晉末年,蒙陰縣因戰(zhàn)亂廢,地分屬蓋縣和東牟縣。南北朝時,北魏在蒙陰地方置新泰縣,屬南青州東安郡。當時,兩個新泰縣并存,另一新泰縣屬北徐州東泰山郡,即現(xiàn)在的新泰市。東魏時,將東安郡所屬之新泰縣改為蒙陰縣(恢復原名),仍屬東安郡。北齊天保元年(550年),將蒙陰縣并入東泰山郡的新泰縣。自此經(jīng)隋、唐五代直至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共712年,都屬新泰縣的一部分。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蒙陰地又由新泰縣劃入沂水縣,稱新泰鎮(zhèn)(舊蒙陰縣志叫新寨鎮(zhèn))。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重建蒙陰縣,縣治所新設在東汶河之陽,即今蒙陰縣城,蒙陰縣屬益都路莒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屬青州府。清雍正八年(1730年),改屬莒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屬沂州府。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設道,蒙陰縣屬濟寧道。民國十四年(1925年)改屬瑯邪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蒙陰縣直屬山東省政府。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全省設立12個行政督察區(qū)(后增至17個),蒙陰縣屬第三行政督察區(qū)??谷諔?zhàn)爭勝利后,蒙陰縣屬第十五行政督察區(qū)。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侵略軍侵占蒙陰城,建立偽政權(quán),3月5日,偽山東省公署成立,將全省劃分為魯西、魯東、魯北、魯南4道,蒙陰縣屬魯南道。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7月,唐仰杜任偽省長期間效仿清代,山東設“九州十府”的政區(qū)建制,蒙陰縣屬泰安道。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后,偽山東省公署瓦解??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縣、專區(qū)抗日民主政權(quán)逐步建立。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9月中共山東分局(駐沂水王莊)在坦埠設立“八路軍駐坦埠辦事處”,實為中共蒙陰第一個縣委。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5月,共產(chǎn)黨建立大崮山抗日根據(jù)地。民國三十年(1941年)9月,析新泰縣的青龍區(qū)和蒙陰中北部解放區(qū)設立新蒙縣;析蒙陰南部的大莊、團埠一帶與費縣北部地區(qū)設立費北縣;析蒙陰西南部的王去峪、盤車溝、布洼一帶,與費縣、新泰等邊緣部分設立泰寧縣;析蒙陰北部的魯村區(qū)與博山、萊蕪邊緣地區(qū)設立博萊縣。蒙陰縣屬魯中南二專區(qū)。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3月蒙陰縣撤銷,同年9月恢復蒙陰縣(魯村區(qū)改屬沂源縣),仍屬二專區(qū)。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春,蒙陰城解放,把大張莊、黃莊一帶(原蒙陰第七區(qū))劃歸沂源縣、新泰縣;把劃歸費北、泰寧的大莊、團埠、盤車溝一帶歸回蒙陰縣。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魯中南二專區(qū)改稱沂蒙專區(qū),蒙陰縣屬沂蒙專區(qū)。 1950年5月沂蒙專區(qū)撤消,更名為沂水專區(qū)。蒙陰縣屬沂水專區(qū)。1953年7月,撤銷沂水專區(qū),所轄蒙陰等7縣劃歸臨沂專區(qū);1967年4月9日臨沂專區(qū)改稱臨沂地區(qū)革命委員會,1978年7月10日,臨沂地區(qū)革命委員會改稱臨沂地區(qū)行政公署,所轄市縣不變。1994年12月,撤銷臨沂地區(qū)和縣級臨沂市,設立地級臨沂市,蒙陰縣隸屬臨沂市。蒙山國家森林公園(蒙山云蒙景區(qū))地處蒙陰縣南部, 蒙山山脈北側(cè),現(xiàn)為國家AAAAA級旅游區(qū),省級風景名勝區(qū)。景區(qū)面積5.5萬畝,包括蒙山瀑布、雨王廟、云蒙峰、百花峪、老龍?zhí)丁⑼?個景區(qū),最有名的有蒙山疊翠、疊瀑、云海、日出、林?;ǔ?、賞濤觀瀑、蒙山秋色、雪山玉谷8大景觀。1993年被省林業(yè)廳批準為省級森林公園,2005年被評為"山東十大最美的地方"第二名和國家級地質(zhì)公園。杏山溶洞位于蒙陰縣城南部10公里處的桃墟鎮(zhèn)杏山村。此洞是杏山村民在1994年1月6日修建房屋采石時發(fā)現(xiàn)的,并已于1994年12月17日正式向游人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