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我國書法史上的“書圣”,從古至今千年時光也無人能將他的地位撼動,是所有書法愛好者的“超級偶像”。 他對書壇影響極為深遠,自晉朝之后,幾乎所有的書法名家都是取法王羲之,他們將王羲之某一部分特點放大,之后根據自身喜好,加以新意。 最終演變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例如歐陽詢得王羲之的險絕,虞世南得其平淡疏朗,褚遂良得其筆法的多變,張旭得其灑脫之勢。 因此王羲之一直是后人膜拜的對象,無論是天子還是平民都爭相臨摹他的書作,最受歡迎的就是“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 但王羲之有一幅晚年書作,筆法變化變化不輸《蘭亭序》,比他還精彩,這便是《平安何如奉橘帖》,此作將《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合為一體。 是一封寫給友人的書信,乃王羲之辭官歸家后所寫,書法功力更為深厚,三帖字體各有特色,《平安帖》與《奉橘帖》氣韻較為相似。 行筆瀟灑遒勁,盡顯灑脫俊逸之姿,用筆提按有度,筆鋒多變,頗具靈動神韻,其中《奉橘帖》的變化更加豐富一些。 《何如帖》乃凝思之作,相比一下較為嚴整精細,點畫充滿筋骨之力,產生瘦勁挺拔的英姿,全篇盡含魏晉風韻,同時,此作采用唐代的“雙鉤廓填法”復刻。 即將薄紙附于原作之上,用細線描摹字體的輪廓,然后再慢慢將字體內部填滿,整個工藝流程極為精細,能最大程度將真跡的筆法變化進行還原。 此帖唐代曾被唐太宗李世民收藏,他對此作頗為喜愛,便想在離世之后將此一同帶入帝陵,但好在褚遂良向唐高宗提出反對,幸而躲過一劫。 民國時期,此作無意中流入到一古玩店中,老板對其價值不甚清楚,為了養(yǎng)家糊口,便以5塊錢的價格,如同“廢紙”一般賣給一位神秘藏家。 所幸,《平安何如奉橘帖》現(xiàn)存于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館,被臺北故宮視為“心頭肉”,僅在2008、2011、2018年進行過展出,可謂是書法界的珍寶。 米芾曾在《書史》中評價此作曰:“又有唐右軍帖,雙鉤蠟摹,末后一帖,是奉橘三百顆霜未降,未可多得”。 王羲之是我們學習書法的終極境界,其書作筆法多變,哪怕只學習一個字,都能使我們在書法飛躍一大步,此作更是學習王羲之的經典范本。 帖中的每個字都獨具特色,時常臨摹可以對書法產生更加高深的理解與感悟,而且本品乃墨跡本,字體極為清晰,用筆變化明顯可觀,讓我們能夠“一覽無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