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一大娘,2021年6月3日首診,腹脹、納差、口干澀日久,平素血糖血壓高,吃西藥乏效,舌暗紅,無苔(如圖一),脈沉細(xì)。
分析:此病人鏡面舌,光剝無苔,反映人體津液枯竭,特別是胃津不足,故應(yīng)滋養(yǎng)胃津為要,方用麥門冬湯加減。
處方:麥門冬20g,黨參 15g,甘草 10g,天花粉10g,烏梅10g,大棗6枚。
療效:服上方七劑,病人反映,食欲改善,腹脹及口干澀均好轉(zhuǎn),服一周停幾天,間斷用藥四周,2021年8月13日病人五診,諸癥繼續(xù)好轉(zhuǎn),舌象明顯改善(如圖二),
病人還反映,服中藥后,這一段血壓血糖也恢復(fù)正常,自己把西藥都停啦,因津液虧乏日久且重,滋養(yǎng)也需緩緩收功,守方繼續(xù)鞏固治療。
方解:麥冬、天花粉、烏梅滋養(yǎng)津液,黨參、甘草、大棗顧護(hù)胃氣,因津傷較重,半夏辛燥,用之不宜,故去掉(麥門冬湯中有半夏),此方用后如久旱之地逢甘雨,因方機(jī)對應(yīng),故取佳效。
鏡面舌一證,老年人多見,臨床十分難治,今有幸得此小驗,分享給同道,以供交流探討。
麥門冬湯
【組 成】麥冬七升(35克);半夏一升(5克);人參三兩(5克);甘草二兩(3克);粳米三合(5克);大棗十二枚(10克)。
【煎 服 法】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
【講 解】本方是治療胃虛有熱,津液不足,虛火上逆而致肺葉枯焦的肺痿證。本方具有生津益胃,降逆下氣的作用。方中麥門冬清胃中虛熱而生肺胃津液,以滋陰潤燥為君。輔以人參以益氣生津而復(fù)氣陰;甘草、大棗、粳米以益胃氣而生津液;在上述益氣生津藥中,佐以半夏開通胃氣,下氣降逆,化其痰涎。各藥相伍,使胃得以潤,肺得以滋,虛火降,咽喉利,咳嗽氣逆亦可自愈。
【臨證應(yīng)用】本方是治療陰虛肺痿的主要方劑。臨床以咳唾涎沫,氣喘短氣,口燥咽干,舌紅苔燥為辨證要點。
若津液傷甚者可加沙參、玉竹。
若有潮熱可加銀柴胡、地骨皮。
【附 方】加減麥門冬湯(《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即麥門冬湯去粳米,加山藥(以代粳米)、生杭芍、丹皮、桃仁,治婦女倒經(jīng)。
【文獻(xiàn)摘錄】張秉成:“此手太陰足陽明方也,夫肺與胃之氣,皆以下行為順,上行為逆,若肺胃陰傷,虛火內(nèi)動,則氣上逆矣。氣上逆則痰涎隨之,于是咽喉不利,所由來也,麥冬甘苦而寒,養(yǎng)肺胃之陰而降火,故以為君。然胃者肺之母氣也,為水谷之海,后天之源,凡人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故人之生氣出胃中、雖陰虛火逆,不可純用甘寒潤降之品,有傷生氣。故以參、甘、棗、米等藥,甘溫潤澤,益氣生陰,補而不燥,同麥冬即可大補中氣,大生津液。而以半夏辛溫之品,參贊其間,可以利咽喉,散結(jié)氣,行痰降逆,以之為臣。然后立方之功,益彰其大耳。”(《成方便讀·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