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一甲甲 《上經(jīng)、知辧》曰:“見,所見;見不見。不見見;見見愚乎弗見。見見也,乃謂常見。見弗見之見,見見之見;不見見見,見而得之道矣” 。故見見者,有;非見見者。不見見者,有;非不見,見者。不見,見不見者。見見不見乎?見不見見焉?是以,見見者,陰也。不見見者,陽也。弗見而可見見者,陽中之陽。見見,見而弗見者,陰中之陽也。不見見,工也。不見見見,神也。若(髟付);陰陽之道;生之樞也。天地之常也,恒生之主也。然哉,見而盲於心者,不謂見見而不見者也。見乎見,不見乎見。不見見者,見矣。是故天之道者,見而弗見也。地之道者,見可見見也。故見而弗見見之見者,道也。見見而不見見見者,常也。道者,諸象之根也。常者,眾玅之始也是時也,亦非時也。是常也,亦非常也。時有所應(yīng),亦有非應(yīng)。常有亙常,亦有非常。恒有不常之見,亦恒有不見見者,豈有弗明而愚者哉。且夫病病,始攝養(yǎng)也。生養(yǎng)也,此常也。然而有未成而病者,病而屍如死者,豈非然哉。是以聖人知民之苦,而立醫(yī)之道者,治其病也。諸求之於未治而治者,養(yǎng)攝之道蒙也”。 【大意解釋】這段文字是《陰陽》篇的開篇,闡述了陰陽的概念及其在世界中的作用。這段文字使用了古代的哲學(xué)思想和術(shù)語,需要仔細(xì)地理解和解釋。 文章開始引用《上經(jīng)、知辨》中的話,指出“見”是指人們所看到的事物,“不見”則是指人們未能看到的事物。在“不見見”和“見不見”之間,出現(xiàn)了“見見”和“不見不見”的情況,這是因為人們對事物的認(rèn)知不同所致。文章進(jìn)一步指出,能夠看到事物的人是“陰”,不能看到事物的人是“陽”。同時,還有一種情況是“陽中之陽”,指的是能夠看到看不到的事物。另外,“陰中之陽”指的是看到事物卻不真正理解的人,“工”則指的是能夠真正理解事物的人,“神”則指的是更高層次的認(rèn)知能力。 文章接著討論了陰陽之道和生命之樞的關(guān)系,指出陰陽之道是天地之常,而生命之樞則是恒生之主。同時,文章強調(diào)了認(rèn)知的重要性,指出那些只看到表面的人是“盲於心者”,而真正理解事物的人則是能夠看到“不見見”的情況。 文章最后談到了醫(yī)學(xué)上的應(yīng)用,指出治病和養(yǎng)生是生命之樞的常態(tài),但是有些人會出現(xiàn)病病的情況,這時需要通過醫(yī)治來恢復(fù)健康。同時,那些能夠找到治療方法的人,則是掌握了“養(yǎng)攝之道”的人。 總之,《陰陽》篇的開篇通過對陰陽概念的闡述,揭示了宇宙中事物的相對性和差異性,強調(diào)了認(rèn)知和理解的重要性,同時也指出了醫(yī)學(xué)治療的必要性。 【逐字逐句釋其意】原文:《上經(jīng)、知辧》曰:“見,所見;見不見。不見見;見見愚乎弗見。見見也,乃謂常見。見弗見之見,見見之見;不見見見,見而得之道矣” 《上經(jīng)、知辨》講述了關(guān)于“見”的理論。以下是逐字逐句的介紹: “見”,是指所看到的東西。 “見不見”,是指有些東西我們雖然看到了,但并沒有真正地看清楚,因此不能算作真正的“見”。 “不見見”,則是指有些東西我們雖然沒有看到,但是我們能夠通過其他途徑來“看到”它,例如可以通過思考、推理、聽人講述等方式來了解它,因此也可以算作一種“見”。 “見見愚乎弗見”,意思是說,有些人雖然看到了東西,但是卻因為自己的愚昧無知而沒有真正地看懂。 “見見也,乃謂常見”,這句話是說,只有真正看懂了某個東西,才能算是真正的“見”,否則只是“常見”,也就是表面上的看到而已。 “見弗見之見,見見之見”,這里說的是一種高級的“見”,即看到了某些看不見的東西,比如人的內(nèi)心、精神世界等等。這種“見”需要通過內(nèi)心的洞察力來實現(xiàn)。 “不見見見,見而得之道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通過深入的思考、反省和領(lǐng)悟,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那些原本看不見的東西,并且從中得到一些道理和智慧。 原文:故見見者,有;非見見者。不見見者,有;非不見,見者。不見,見不見者。見見不見乎?見不見見焉? 故見見者,有;非見見者。不見見者,有;非不見,見者。 “故”表示“因此”、“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因此,能夠看到真正的事物,也有看不到真正事物的人;看不到真正的事物,也有看得到的人。” “見見者”是指那些真正看到了事物的人,“有”表示存在的意思。 “非見見者”是指那些沒有看到真正事物的人,“非”表示否定的意思。 “不見見者”是指那些看不到真正事物的人,“有”表示存在的意思。 “非不見,見者”,意思是說,雖然有一些人看不到真正的事物,但也有一些人看不到真正的事物,但他們卻能夠通過其他方式“看到”它,例如可以通過思考、推理、聽人講述等方式來了解它。 “不見,見不見者”,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有一些人雖然沒有看到真正的事物,但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感知力或者其他的方式“看到”它,因此他們既不是真正的“不見”者,也不是真正的“見”者。 “見見不見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有些人看到了一些事物,但并沒有真正看清楚,也就是說,他們既“見”,又“不見”。 “見不見見焉?”,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是否有一種能力,既能夠看到真正的事物,又能夠看到看不到的事物呢?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需要進(jìn)一步探討。 原文:是以,見見者,陰也。不見見者,陽也。弗見而可見見者,陽中之陽。見見,見而弗見者,陰中之陽也。不見見,工也。不見見見,神也。若(髟付);陰陽之道;生之樞也。天地之常也,恒生之主也。 是以,見見者,陰也。不見見者,陽也。因此,能看得見的人或物,是指陰性的;不能看得見的人或物,是指陽性的。 弗見而可見見者,陽中之陽。見見,見而弗見者,陰中之陽也。雖然看不見但能感知到存在的人或物,是指陽中之陽;看得見但不完全了解的人或物,是指陰中之陽。 不見見,工也。不見見見,神也。無法看見或感知到的人或物,是指實用性的;無法看見但卻有靈性的人或物,是指神秘的。 若(髟付);陰陽之道;生之樞也。這里的“若”意為“如此”,表明以下內(nèi)容是對前面所說的內(nèi)容的總結(jié)。這句話解釋了陰陽的含義:陰陽是一種宇宙萬物的基本對立統(tǒng)一,是生命的關(guān)鍵。 天地之常也,恒生之主也。陰陽是天地之間永恒不變的規(guī)律,是萬物生命的主宰。 原文:然哉,見而盲於心者,不謂見見而不見者也。見乎見,不見乎見。不見見者,見矣。是故天之道者,見而弗見也。地之道者,見可見見也。 然哉,見而盲於心者,不謂見見而不見者也。這句話的意思是,看得到卻內(nèi)心盲目的人,并不算是真正的看見,因為他們沒有真正地理解所看到的事物,也就是說,他們是看見卻又不是真正地看見。 見乎見,不見乎見。不見見者,見矣。這句話的意思是,雖然看得到,卻有時候也會看不到;而看不見的人或物,其實也是看得到的。 是故天之道者,見而弗見也。地之道者,見可見見也。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天的道理是存在于看得見卻看不見的事物中,而地的道理則存在于看得見且能夠理解的事物中。在這里,“天”和“地”被視為哲學(xué)上的兩個抽象概念,代表了自然界中的兩種力量,分別與陰陽哲學(xué)中的陰陽相對應(yīng)。由此,可以理解為,“天”的道理存在于宇宙中的深層次事物中,難以被普通人所理解;而“地”的道理則更為直接,容易被人所觀察和理解。 原文:故見而弗見見之見者,道也。見見而不見見見者,常也。道者,諸象之根也。常者,眾玅之始也是時也,亦非時也。是常也,亦非常也。時有所應(yīng),亦有非應(yīng)。常有亙常,亦有非常。恒有不常之見,亦恒有不見見者,豈有弗明而愚者哉。 故見而弗見見之見者,道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能夠看見看不見的東西的人,是能夠理解道理的人。 見見而不見見見者,常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能夠看見能夠理解的東西的人,是普遍存在的。 道者,諸象之根也。常者,眾玅之始也。這兩句話的意思是,道是萬物形象的根本,常則是眾多祭祀和崇拜的起點。在這里,“道”代表了宇宙中的原始力量和規(guī)律,而“?!眲t是一種被認(rèn)為具有神秘力量的事物。 是時也,亦非時也。是常也,亦非常也。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它既是存在于特定時間的,也不受時間的限制;它是永恒不變的,但也會有變化。 時有所應(yīng),亦有非應(yīng)。常有亙常,亦有非常。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它會隨著時間和情況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也會有超越時間和情況的不變之處。 恒有不常之見,亦恒有不見見者,豈有弗明而愚者哉。這句話的意思是,存在著不能隨著時間和情況變化而發(fā)生變化的東西,也存在著不能看見的東西,這并不意味著這些東西是不可理解的或愚昧的。 原文:且夫病病,始攝養(yǎng)也。生養(yǎng)也,此常也。然而有未成而病者,病而屍如死者,豈非然哉。是以聖人知民之苦,而立醫(yī)之道者,治其病也。諸求之於未治而治者,養(yǎng)攝之道蒙也”。 且夫病病,始攝養(yǎng)也。生養(yǎng)也,此常也。 【解釋】:得了疾病就要開始注意飲食調(diào)養(yǎng),保持身體健康。生命需要不斷的飲食調(diào)養(yǎng),這是常態(tài)。 然而有未成而病者,病而屍如死者,豈非然哉。 【解釋】:然而,有些人年紀(jì)還未到而卻生病了,有些人病倒后甚至死亡,這難道不是真的嗎? 是以聖人知民之苦,而立醫(yī)之道者,治其病也。 【解釋】:因此,智慧的人了解人民的痛苦,建立醫(yī)學(xué)的學(xué)科來治療疾病。 諸求之於未治而治者,養(yǎng)攝之道蒙也。 【解釋】:那些在沒有接受治療之前就通過自我調(diào)養(yǎng)恢復(fù)健康的人,是因為掌握了飲食調(diào)養(yǎng)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