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說文解字》說“天干地支”作者:廣老師講國學(xué) 《說文解字》之十天干:甲 這一講,主要有兩個話題: 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說文解字》這本書。詳細(xì)解讀“十天干”的第一位:甲 第一個話題: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說文解字》這本書。 《說文解字》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字典,是漢代經(jīng)學(xué)的產(chǎn)物,是為研究漢代的“六經(jīng)”而編著的。 哪六經(jīng)呢?《詩經(jīng)》、《尚書》、《易經(jīng)》、《禮記》、《春秋》、《樂經(jīng)》。到了西漢,漢武帝“罷黷百家,表章六經(jīng)”,恢復(fù)了六經(jīng)的官學(xué)地位。此時《樂經(jīng)》已經(jīng)失傳,故設(shè)“五經(jīng)博士”。 要想“通經(jīng)”,得先“解經(jīng)”,要“解經(jīng)”就離不開這部《說文解字》,為什么呢?因為它使用的是秦漢之間通用的篆字,包括了大篆和小篆,還收集了逐漸消亡的六國的文字和逐漸滋生的民間的文字。所以,我們今天能夠讀懂和破解一部分甲骨文和金文,如果沒有它作為中介,那是很難辦到的。 《說文》收錄的文字并不多,一共是9353個,這些字,按照部首分成了540部?!墩f文》就是首創(chuàng)了部首分類法,建立了中國字典的基本框架??梢哉f,后世所有的字典都是在這個基礎(chǔ)上發(fā)展變化而來的。這樣來看,《說文解字》就奠定了中國文字學(xué)、字典學(xué)的基礎(chǔ)。 漢字有三大要素:字形、字音、字意。所以漢字的解釋也就是從這三個方面入手的?!墩f文解字》它偏重在“字形”來解釋字,許慎的解說根據(jù)就是“六書說”。 什么叫“六書”呢?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這是對每個字的字形結(jié)構(gòu)進(jìn)行分析,也就是后世所說的偏旁、部首。用一個很江湖的詞來表達(dá),叫“拆字”。有人不以為然,以為太江湖了,實際上就是根據(jù)許慎這個“六書說”來的。 第二個話題:詳細(xì)解讀“十天干”的第一位:甲 “甲”字的拆法,第一種拆法就是“田”字下面出頭。有什么根據(jù)這么拆字呢?因為在《康熙字典》里邊“甲”字就排在“田”部。“田”字下面出了一個尾巴,就叫“甲”。說明什么呢? “天的生命之氣下潛,但還沒有來得及申張,沒有獲得自由?!?/span> 沒有自由就從下邊出來了,所以在上面就形成了“甲”。 《說文解字》里說:“東方之孟,易氣萌動,從木戴孚甲之象?!?/span> 就是說種子破土冒出了地面,但還沒有脫出硬殼兒,腦袋上頂著一個硬殼兒,這樣的形象就叫做“甲”。 想象一下“發(fā)豆芽”的過程,豆子下面長出了尾巴,上面還頂著個豆殼,這就是“甲”字的象形圖像。 “甲”字第二種拆法,就是一個“十”字,外邊畫一個圈兒,把它圈住,看起來像個“田”字,但是下邊沒有尾巴。甲骨文、金文,都是這個字形,什么意思呢? “甲者,皮開裂也,實象其裂紋也。” 他說這個“甲”,就是果實的外皮開裂,出現(xiàn)了一個“十”字形的紋,表示生命萌動就要破甲而出了。因此 ,“甲”字的根本的意思就是 “生命的萌動與出生”,有“開始、出端、起點”的意思。 比如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就是從“開始、開端、第一”衍生過來的。古代頭號的世家望族叫“甲族”、最顯貴的豪宅叫“甲第”、科舉考試第一就是中了“甲科” …… 由于“甲”是生命的初態(tài),尚未脫開硬殼,所以“甲”又指古代戰(zhàn)士穿的防護(hù)衣,比如說“甲胄”、“盔甲”、“ 鎧甲”、“馬甲”、“ 滿城盡帶黃金甲”。再由此引申出動物身上起保護(hù)作用的硬殼,比如說“龜甲”、“ 甲魚”“ 甲蟲”、“穿山甲”、“ 動物的爪甲”、“ 人的指甲”等等。 我們說有“漢字同音大體同意”的說法,所以甲和夾、莢同音同義。意思都是“天的生氣下潛,被困在下面不得完全伸展之象”。 《禮記 月令》篇里說:“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和同,草木萌動,但元?dú)馍形疵摷?。?/span> 被夾在了硬殼的下面,所以得了一個“甲”的象,等待元?dú)馍仙统蔀椤坝伞弊帧?/span> 因此“由”字,它有“由來”、“根源”、“ 自由”的意思,等到元?dú)庳炌ǎ舷露汲鲱^啦,又變成了一個“申”字,表示:“元?dú)馍鞆?,大有作為?!?/span> 所以“甲、由、申”這三個字,同屬“田”部,它是“一氣通三字”。所以他們實際上是一個字,都表示“生命之氣的貫通”,生命之氣貫通下來,就變成了“乙”字,我們第二講就會接著講“乙”字。 《說文解字》之十天干:乙 漢字的本質(zhì)是象形,世界上各民族最早使用的也都是象形字。 比如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書字、瑪雅文字等等。但這些民族都先后放棄了“象形文字”而改用“拼音文字”。因為拼音文字書寫簡單,易于推廣、學(xué)習(xí)。像英語,就只有26個字母,怎么變也只是這些字母的組合變化。它的構(gòu)詞變化只是外部的變化,漢字就復(fù)雜太多了。 楔形文字 瑪雅文字 圣書字 漢字的字形至少有兩級的變化,第一級是偏旁部首,這是認(rèn)字的基礎(chǔ);第二級是筆畫筆順,這是寫字的基礎(chǔ)。這些都是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的變化,反映出我們中國人的認(rèn)知結(jié)構(gòu)和思維方式,與西方人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在建筑學(xué)上要把兩個構(gòu)件結(jié)合在一起,我們用“榫卯結(jié)構(gòu)”,西方人用“釘子、鉤子”。榫卯是要造一個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把兩個東西結(jié)合為一個整體,除非你破壞這個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否則你就很難拆解它。 外部的組合變化,讓英語單詞越來越多,目前已經(jīng)達(dá)到了60萬到100萬個。漢字就不一樣,古漢字一字多用,現(xiàn)代漢語的構(gòu)詞法也是在古字的后面加上一個、頂多兩個字,一個新的詞匯就誕生了。 像電燈,電話,電影,電報,電腦,電冰箱,電動車,不管什么新玩意兒,只要是電力驅(qū)動的它就通吃。另外,國家語委公布的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字表一共才3500個字,但它能夠覆蓋99%的書面文字資料。 我們今天解的是十天干中甲乙相貫的“乙”字,它是個象形字。 乙,在十天干中排第二位。 為什么他排第二位呢?因為“甲”字是下面出頭,生命才剛開始萌發(fā)出來(所以“甲”排天干的第一位,表示生命開始萌生之意),向下扎根,這個下潛的生命力就是“乙”。 乙氣下潛,穿破甲殼,伸出頭來就是“乙”。(所以“乙”排天干第二位) 《說文解字》上解釋說: “乙,象春草木盤旋而出,陰氣尚僵(強(qiáng)),難出之象也?!?/span> 為什么難出?因為剛?cè)崾冀?,陰勝陽弱,生命處在掙扎之中(還未完全脫離母體),《易經(jīng)》中的卦象叫做“屯(zhūn)”。 屯卦 屯卦的解釋大致如下:“屯,囤聚?!蓖拓缘闹髫允钦鹭?,客卦是坎卦 。震卦的卦象是雷,'春雷一聲驚萬物',震卦代表新生??藏缘呢韵笫撬?,水總是往下流。 '屯'原指植物萌生大地。 萬物始生,充滿艱難險阻,然而順時應(yīng)運(yùn),必欣欣向榮。 《說文》上又說: “乙承甲,象人脛?!?/span> 意思是說:“甲”,象人的腦袋;“乙”,象人的脖子,仔細(xì)想一想還真是。 “乙”字,是個豎著寫的“一”。 一,是靜態(tài)的乙。乙,那就是動態(tài)的一。 所以說“一動成乙”,元?dú)獾倪\(yùn)動變化就是“乙”這個字。(這是個抽象的概念,不是物質(zhì)層面的,元?dú)庵畾?,本不是這個“氣”,應(yīng)該是這個“炁”(讀音同'氣'),這個字代表的是“先天之氣”,是代表哲學(xué)意義上的 “氣”。) 乙,在字典里是個部首,凡是帶有豎彎鉤的字都收在這一部,比如空氣的氣、乞討的乞、之乎者也的也、七八九的九、霍亂的亂、乳汁的乳等等,都在“乙”部。 中國最早有一部“訓(xùn)詁學(xué)”的專著叫《爾雅》,《爾雅》里邊說: “魚腸之謂乙?!?/span> 乙字,彎彎曲曲的象魚腸,但這種說法漢朝以后就已經(jīng)不用了! 此外,“乙”字還是古代讀書的一種符號。古時候讀書,是從上面往下讀下來,在停止的地方,常常用“乙”字做符號?,F(xiàn)在的編輯修改文稿,在要加字的地方還是用這個符號,術(shù)語叫做“圖乙”。 講了這么多,只要我們記住,“乙”是元?dú)獾牧鲃幼兓?,“一動成乙”,是生命之氣生出之后的掙扎狀態(tài)就可以了! 《說文解字》之十天干:丙 古代的科舉考試,除了考學(xué)問之外,還要看你的書法(以書取仕)。 所以在古代凡涉及文字的東西,如皇帝的圣旨、大臣的奏章、科考的卷子、民間的書信契約、甚至藥方子,用今天的審美觀點來看,那都是書法作品。 書法是讀書人的基本功,讀過“大書”的人基本上都能寫一手好字。 古醫(yī)書 藥房 字寫的好不好,首先要看結(jié)構(gòu)。字架子沒搭好,筆畫不成比例,字當(dāng)然就難看。 所以在過去,學(xué)寫字先要描紅;學(xué)打拳的先要扎馬步樁。拳架子沒擺好就開始學(xué)套路、字架子沒搭好就開始寫行書,結(jié)果一定是歪歪扭扭、不成體統(tǒng)。 我們經(jīng)常說“字如其人”。西方有“筆跡學(xué)”,專門為法庭判案提供證據(jù)。 漢字每一筆一劃都有意義,只要你一下筆,每個筆畫就都帶有你的信息。如果你能解讀這些信息,感應(yīng)到對方潛意識的層次,那么對方所具備的信息就能夠被你解讀出來。 進(jìn)入正題,我們今天講十天干第三個字:“丙”。 “丙”字甲骨文 “丙”字 鄧石如 篆書寫法 “丙”字是象形字,在甲骨文和金文里面,“丙”的字型是個有兩只腳的青銅器,里邊可以點燈。 所以這個“丙”字,又有炳然通明的意思,和帶火字邊的“炳”字是同樣的一個意思。 但是在后來的字典里邊,“丙”字都按照會意字來解。 比如在《康熙字典》里邊,把“丙”歸在“一”部,它“從一入冂”,也就是把“丙”字拆成一個“一”字,下邊一個入字和一個冂(冂讀音jiōng,字意:遠(yuǎn)界也。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林外謂之冂。象遠(yuǎn)界也。)字。 入和冂又組成了“內(nèi)”字。(注意:“內(nèi)”字的解釋本來就是:內(nèi),入也。從口,自外而入也。) “一”是什么意思呢?“一”是道體,稱為“元”,我在之前《說文解字》的文章里解釋過“元”(“元”的說文解字)。 “一”可以橫著寫,也可能豎著寫。 “一畫分陰陽”是橫著寫的“一”,它可以分割出不同維度的空間。古代有傳說,伏羲“一畫開天”,就是說“一”畫分天地,也就像把空間分割出了不同的維度。(盤古一斧天開劈地,斧子的軌跡也是個“一”嘛。) 縱向垂天地,是豎著寫的“一”,它是生命之氣的流動。我們講的“元?dú)狻?/span>,上一講的“太乙”都是縱向的“一”,是生命之氣的流動(“乙” 說文解字)。 下面的“內(nèi)”,又讀作“納”,是真一之氣流入體內(nèi),賦予生命以動力,成為生命之火。 所以“丙”在五行里邊又稱為“丙火”。 《說文解字》里說: “丙,位南方,萬物成,炳然,有文明之象(人類文明的象征就是會使用火)?!?/span> “丙”在十個天干中排第三位,居南方,屬火,所以在漢語里“付之丙丁”就是把東西燒掉的意思。(丁,也是居南方,屬火。丙屬陽火,丁屬陰火。一陰一陽。) 此外“丙”這個讀音通“病”,陽氣不足就是病的開始。 我們看“病”這個字,從疒從丙?!梆凇弊x音nè,表示倚靠(象形),人有疾病,像靠著、挨著的樣子?!墩f文解字》里說“丙”的象是 “陰氣初起,陽氣將虧,體內(nèi)一陰生,陽始虧,病初起”。 所以“丙”音通“病”。后世把“疾病”兩個字組合連用了,其實,病是指內(nèi)傷、疾是指外傷。 我們看“疾”這個字,從疒從矢,矢就是箭,就是被人射中一箭的意思。所以說“疾”是指外傷。 古書《爾雅·釋魚》曰:'魚枕謂之丁,魚腸謂之乙,魚尾謂之丙’。乙之象魚腸,丙之象魚尾,可無庸說?!钡菨h朝以后就不用這個意思了! 《說文解字》之十天干:丁 上次我們講到漢字的字形是二級結(jié)構(gòu),有偏旁部首、有筆畫,這些都是根據(jù)《易經(jīng)》卦爻(yáo)的“象”移植過來的,所以說漢字通《易經(jīng)》。在《易經(jīng)》的卦象里面,后天八卦每卦的卦象是有六爻,六爻就是將所占卜之事分為六個部分,也指變化的六個階段。所以解卦除了要看整體的卦象以外,還要分拆到每一爻,看每一爻所處的位置以及與上下爻互相之間的呼應(yīng)關(guān)系。 卦象 天、地、人 三位示意圖 《易經(jīng)》每卦的六爻,都分“天、地、人”三位,從下往上數(shù),第一、二爻是“地位”;第三、四爻是“人位”;第五、六爻就是“天位”。(一個卦中包括了 天時、地利、人和) 所以一個人如果他不在“人位”上,活得不像個正常人的樣子,我們就會說這個人“不三不四”,因為他沒有在第三第四爻的位置上。(低三下四、顛三倒四,這兩個詞語大家自己可以自行理解一下。)同樣一個人如果超越自己的本分,本來自己沒在上位,還要對別人指手畫腳的,我們管這個人叫“吆五喝六”、“人五人六”的,因為他沒在五爻和六爻的位置上。 《論語·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憲問》 亦有此語。這也是儒家一貫的處世態(tài)度(注:此種處世方式并非是消極的態(tài)度)。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論語·憲問》 ) 后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孟子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不能“吆五喝六”的); 《中庸》 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 這些名句,都是在講一個“位”,講一個“合理”。合理就是“合道”,就是德配其位。德不配位與位不配德都不是“中道”,過猶不及,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儒家講“執(zhí)兩而用中”,這是一門生活哲學(xué),不偏不倚,圣人也很難做到。我們要做的就是執(zhí)一顆赤子之心,坦蕩行事、問心無愧即好。 由卦爻的分拆,到筆畫的分拆,道理其實是一樣的,只不過在“文字學(xué)”里面已經(jīng)列為部首的字(嚴(yán)格來說,叫“文”),就不能再拆了(獨(dú)體為文,合體為字),比如說田地的“田”、男人的男、我們上次講解的“甲、由、申”,像這樣的字我們就不能再分拆。但是像“田”字,它在部首層面我們不能再拆,在筆畫的層面還是可以再拆的,因為如果不把一個字拆到每一筆一劃,不能再拆為止,那么它里面筆畫之間的關(guān)系我們就看不出來,這樣,將來在解字或者玩猜字謎這樣游戲的時候,就沒有辦法看了。在筆畫的層次我們要拆筆畫,而且要看不同的筆畫,他們能夠組合成哪些新字,這個是很有意思的。 中國的字謎是很好玩的,歷史上最著名的關(guān)于拆字的專著一共有三部,都是清朝的:一部叫《測字秘牒》,一部叫《字觸》,還有一部是《古今圖書集成》中的“拆字部匯考”。其中以《字觸》最有意思,因為它里邊講的都是測字的案例,像故事一樣非常的好看。 回到天干解字上來,我們今天這一講要解的是甲乙丙丁的“丁”字?!岸 ?是個象形字。 甲骨文的“丁”字就是個圓點和方點。(如下圖) “丁”字甲骨文 “丁”字甲骨文 這個“圓點”和“方點”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俯視的釘子帽形狀,所以這個“丁”字實際上就是古代釘子的一個象形。再比如像金文、小篆,它們都是釘子的一個側(cè)視圖象形,有點像“個”字兒。(如下圖) “丁”字小篆體寫法 “丁”的象形字就是這樣的,只不過在商朝用甲骨文的時候,還沒有鐵。鐵是戰(zhàn)國時代才發(fā)明出來的,所以在那個時候用青銅做的釘子往往比較大,所以在那個時代,除了青銅的釘子以外,古人還多用“木釘”、“竹釘”。所以這個“丁”字就取“堅硬、精壯、強(qiáng)勁”之意。 《說文解字》里解釋“丁”說:“夏時萬物皆丁實” (丙丁月,一般差不多是七八月份,所以萬物都是正壯實的季節(jié)),意思是:夏天莊稼長高了,長得很壯實。后來引申到到人的身體上,身體強(qiáng)壯之人稱“丁壯”、把成年的男子稱“男丁”“壯丁”。 中國上古時代有個大力士叫五丁,他曾經(jīng)拖著塊大石頭開路,所以有“五丁開山”的典故。還有六丁,六丁就是天上的天神。比如說“六丁六甲”,他們都是玉皇大帝的值日官。我們在《西游記》里看到的,他們跟孫悟空的關(guān)系還不錯。 六丁六甲 周代的人“尚白”,認(rèn)為白色吉利,所以他們喜歡穿白衣服戴白帽子,那個時候的人把在田間穿白衣服干活的男子叫“白丁”(就是農(nóng)民),把什么都不懂的外行叫“白帽子”。 還有,因為“丁”字最簡單,只有兩三個筆畫,所以稱連這個字都不認(rèn)識的文盲就叫“目不識丁”。 “丁”字,在十天干里邊排第四位,位居南方,屬火。南方丙丁火,這兩個火有什么區(qū)別呢?“丙”也是火,但“丙”是人體的真一之氣,是生命之火,稱為“陽火”。丁,像釘子一樣楔進(jìn)來的,它是外陽入內(nèi),是邪火,所以它稱為“陰火”。所以疒字頭里邊兒加個“丁”就是疔瘡的疔,是體內(nèi)毒火至盛的表現(xiàn)。 再根據(jù)“丁”字的甲骨文字形來看,就是個小的四方塊(俯視的釘子帽),所以就把切成小塊的東西叫做“丁”,比如說:肉丁、雞丁、土豆丁、一丁點、打補(bǔ)丁等等,都是“小”的意思。 最后,我們記住“丁”的本意就是“釘子”,有堅強(qiáng)、精壯的意思。在人,多指成年的男子,他主要就是這兩個意思,其他的意思都是引申義和假借的用法。 《說文解字》之十天干:戊 古人讀書應(yīng)試,并不完全是單純的個人行為,一個讀書人肩負(fù)著的往往是他整個家族的共同愿望,背后是他整個家族的財力與物力的支持。這種情況下,動力和壓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讀書之人大都有其精神上的信仰作支撐。這種信仰,大抵有兩個:一個叫做文神信仰,一個叫做文字信仰。 古人認(rèn)為文字是很神圣的,是由倉頡公創(chuàng)造,由天上的文神主管。最著名的文神就是“文昌帝君”,民間稱之為“文曲星”或“文昌公”。凡是讀書之風(fēng)盛行的地方一般都建有“文昌閣”,供奉文昌帝君以及他的兩個侍從:“天聾地啞”。 有人覺得奇怪,那么大的神仙怎么用兩個聾啞人來做侍從呢?為什么呢?估計為了保密呀吧!文昌公掌管著天下讀書人的命運(yùn),這是天機(jī),天機(jī)不可泄露。可是有多少人都削尖了腦袋想打探天機(jī),所以就給文昌公配備了兩個不會泄密的侍從(純屬臆測,哈哈)。 每年的二月初三是文昌公的誕辰日,讀書人在這一天都要去祭拜,稱為“文昌會”。清代把這一天納入了政府的“祀典”,作為國家級的祭祀禮儀,凡是與文字、書籍、出版有關(guān)的行業(yè)都要拜文昌公為祖師爺。比如說書局、書坊、刻字的、測字的、寫字的、說書的、教書的,都要拜文昌公這位祖師爺。這就是“文神信仰”。外還此有“文字崇拜”,又叫做“文字信仰”。古人尊重文字,敬惜字紙,廢棄的字紙是不能亂丟的,要集中起來放入“惜字塔”焚化,(字庫塔,也稱字庫、惜字塔、焚字爐、敬字亭等等,顧名思義,是古時焚燒字紙的塔形建筑。古人認(rèn)為文字神圣而崇高,寫有文字的紙張不應(yīng)隨意丟棄,哪怕廢紙也需焚化。焚燒字紙時非常鄭重,不但有專人,還有專門的禮儀。) 然后把燒的紙灰都要保存起來,不能隨便丟。但是存了那么多的紙灰最后怎么處理呢?就是倒入到能夠和大海相通的河里,比如黃河能夠入海。因為古人相信大海的盡頭是與天相通的,文字可以從這里到達(dá)天上,又回到倉頡公那里去(這也是因為“信仰”吧)。因此讀書人的書桌旁邊一般都有一個字紙簍,因為寫了字的紙不能亂丟。 古代寺廟里專門有撿拾字紙的“拾字僧”。拾字僧就是以撿拾字紙,然后燒字紙保存紙灰來作為修行的一種方法。他們以此來消災(zāi)解難,這也反映出古人對文化、對文字的尊重和崇敬。這就是“文字崇拜”,也稱作“信息崇拜”。 回到“十天干”解字上來,我們今天要解是天干的第五位:“戊”。 “戊”這個字是個象形字,甲骨文的字形是個“長棒大斧子”。 “戊”字甲骨文1 “戊”字甲骨文2 這個和“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的“鉞”( yuè)字字型相似。甲骨文的“鉞”字是沒有“金”字旁的,只有“戉”。“戊”和“戉”非常的相似,它們的意思也都是指“斧子”。只是“戉”表示的這個斧子它不是一般的斧子,叫做“威斧”,是古時皇帝的儀仗隊用的,所以古代有種說法叫做“白旄黃鉞”, 比喻有關(guān)征戰(zhàn)的事。 《尚書·牧誓》:“王左仗黃鉞,右秉白旄以麾?!?/span> 后世,“戊”作為斧子的本義消失了,它就被“假借”為天干的第五位,在五行里邊屬土。“中央戊己土”,在九宮當(dāng)中代表中位,它是“布?xì)馑姆剑B(yǎng)萬物”的一個符號,另外它還有另一個讀音,讀作茂盛的“茂”,意思也是“茂盛”。后來為了把這“茂”和“戊”加以區(qū)別,就把它的上邊加了一個草字頭,用來表示草木茂盛。“戊”之所以五行屬土、之所以能夠茂盛萬物,與它讀作“茂”有很大的關(guān)系。 同時“戊”這個字還作為一個“會意字”,在《康熙字典》里把它歸屬在“戈”部?!案辍笔且环N兵器,所以在“戈”這個部位的字都與兵器和戰(zhàn)爭有關(guān)系。比如說:戊、戌、成、戍、戒、戎等等。如果是老外一看,你說的這些個字長得都一樣,傻傻分不清啊!!! 那么這幾個字如何來區(qū)別它呢?有一個很簡單的口訣,叫做:“有一為戌(xū ),空為戊(wù),丁壯男子衛(wèi)邊戍(shù )?!?/span> “戌”字里面的“一”,就代表被兵器攻擊的部位。它的本意是“消滅”、“萬物盡滅”。里面有一點兒的“戍”,有保衛(wèi)、防衛(wèi)的意思,這個“一點”和左邊的“丿”組成了“人”字,在篆書寫法里看得很清楚,就表示保衛(wèi)邊防的那個“人”。 “戍”字篆書寫法 我們再看“戎”字,這也是戰(zhàn)士的意思。比如說戰(zhàn)士穿的盔甲也叫做“戎衣”。為什么要叫“戎”?因為“戎”下面的“十”字,就代表盔甲上的十字拼縫。還有“成”,“成”是由“戊”下面加一個“丁”字,“丁”字我們在上一講就講過,它也可以是代表聲音的一個擬聲詞(叮),“叮”的一聲,就表示擊中敵人,就代表成功的意思。所以“成”字也是在“戈”部。 “成”字篆書寫法 還有一個字兒就是“戒”,看它的篆書寫法,“戒”字底下是“兩只手”,表示“兩手舉戈”。兩只手舉著一個兵器,就有“警戒、防備”的意思,如臨大敵一樣,隨時可能戰(zhàn)斗。 “戒”字篆書寫法 綜上所述,我們看這個“戊”:作為象形字,它的本意是指“斧子”,還有一個讀音念“茂”,表示茂盛的意思;另外作為“會意字”,它是跟表示兵器的“戈”有很大的關(guān)系。 我們都知道,在清朝末年有“戊戌變法”,事實上“戊戌”就代表的是一個年號。“戊”是天干,“戌”是地支,這種紀(jì)年法就叫做“天干地支紀(jì)年法”。從這來看, “戊戌”的年份肯定好不了,一個生一個滅,個中深意,待我們后面講到地支的“戌”再講。 《說文解字》之十天干:己 這一講,主要講的兩個話題: “筆”與“書”之間的關(guān)系。詳細(xì)解讀“十天干”的第六位:己 第一個話題:“筆”與“書”之間的關(guān)系。 要寫字,就離不開書寫的工具。 我們先看看書寫工具發(fā)展的歷史:人類早期是用“刀子”刻字,我們中國人刻石頭、刻青銅器、刻竹簡、刻龜甲、刻牛骨頭。 中國人為什么能篆刻?能發(fā)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這都跟喜愛刻字有很大的關(guān)系。后來發(fā)明了筆,開始是“硬筆”,后來發(fā)展到毛筆,再后來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硬筆。 可不要小看毛筆的出現(xiàn),它讓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發(fā)生了質(zhì)的飛躍,而且還產(chǎn)生了一種叫做“書法”的藝術(shù)。 從《說文解字》對毛筆的描述來看,先秦以前,筆的名稱還沒有統(tǒng)一,六國各有各的稱呼。 比如楚國人把筆叫“聿”。從篆書的寫法上來觀察,“聿”字就是“用手抓著一只筆”的象形表達(dá)?!绊病毕逻吋觽€“曰”字,就是“書”的繁體字(書),意思是“用筆把人說的話書寫下來”。這個“書”開始是當(dāng)作動詞“書寫”,后來才成了名詞“書籍”。 “聿”字 “書”字 燕國人把筆叫做“拂”,也就是老道士手里常拿著的那個拂塵。拂塵一般用的是牦牛尾制作,也有用鹿尾或者馬尾制作。 這個“筆”字是秦國人的稱謂,秦有“蒙恬造筆”的故事。蒙恬是秦始皇的大將軍,曾領(lǐng)兵戍邊,督造修筑萬里長城。 但是毛筆在他之前就有了。最新的考古證據(jù)顯示,陜西臨潼姜寨的五千年前的古葬墓里就發(fā)現(xiàn)了毛筆。不但有毛筆,還有硯臺,還有礦物質(zhì)的顏料。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發(fā)明“墨水”。除了顏料以外,還有把顏料磨成粉末的工具。這一發(fā)現(xiàn),一下子就把“造筆”的歷史向前推進(jìn)了至少2700年。 因此,說“蒙恬發(fā)明毛筆”有些欠妥,應(yīng)該說,是蒙恬改進(jìn)了毛筆。蒙恬常年在塞北抗擊匈奴,打狼捕獵是常有的事,很可能是他發(fā)現(xiàn)將狼毫與羊毫結(jié)合在一起,既柔軟又挺直,更適宜書寫,于是發(fā)明了狼毫的“秦筆”。 第二個話題:詳細(xì)解讀“十天干”的第六位:己 “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 這個“己”字,在甲骨文、金文、篆書里邊,都是象形字。 我們先來認(rèn)識兩個人:清朝的羅振玉和王國維。 羅振玉先生 王國維先生 羅振玉是民國時期中國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考古學(xué)家,金石學(xué)家,古文字學(xué)家,甲骨文研究的權(quán)威,名副其實的國學(xué)大師。 他和王國維是兒女親家,羅振玉研究甲骨文的字形字義,王國維是通過甲骨文來考證殷商時期的社會歷史。兩個人共同完成了一部巨著叫《殷墟書契考釋》,為后世的甲骨文研究奠定了基礎(chǔ),被稱為“羅王之學(xué)”。所以我們今天講甲骨文,有很多是用了羅振玉的研究成果。 王國維先生,相信大家都不太陌生,他也有一部巨著叫《人間詞話》,很值得一讀。書中的“三境說”廣為流傳: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dú)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這“三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希望大家能好好感悟一下。 羅振玉先生就認(rèn)為,自己的“己”這個字,是拴在箭上用來射飛鳥的彎曲狀的絲繩,應(yīng)該是“弋”的本字。 它的意思是:用拴著絲繩的箭射鳥,鳥和箭都射出去,鳥被射下來,射出去的箭因為有繩拴著也跑不了,所以二者都能歸我,所以用“己”字就代表“自己”、“ 自我”的意思。 《論語》里邊有:“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現(xiàn)代學(xué)者認(rèn)為“己”字是從“乙”字變形過來的。 “乙氣,潛乙而下”。我們在十天干第二講的“乙”字里講過,“乙”是代表了一種生命之氣,也可以把“乙”理解成脖子,順著脖子再往下走就是自己的身體,也就是自身。自身就是“己”,就是自己的意思了。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己”都有自己的意思,這是第一個意思。 另外這個“己”字還被借用為天干的第六位。 《說文解字》里說:“己,中宮也,象萬物辟藏詘形也。己承戊,象人腹。” 這里的“詘”是彎曲的意思。 釋意為:己,定位在中央。像萬物因回避而收藏在土中彎彎曲曲的形狀。己承戊,字形像人腹。 戊和己,在五行里面屬土,為中宮。引申的意思就是印記、痕跡等等可以追記的東西,所以在左邊加一個“讠”字邊,變成了“記載、記憶”的“記”了。 儒家主張做人要“三立”:立功,立德,立言。要給后人留下點有價值的印記,有“記”則有“己”。 老子叫做“死而不亡者壽”,人生一世,如果沒有什么可以讓后人“追記”的,那么“己”在死后也就什么都不存在了…… 《說文解字》之十天干:庚 在上一講的“己”字里“己”字說文,我們說到“毛筆”的出現(xiàn),讓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發(fā)生了質(zhì)的飛躍,還產(chǎn)生了書法藝術(shù)。 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象思維”(象形文字),是一種“太極思維”。世界各民族的文字,都以“象形文字”開端,但是在后來文字“符號化”的過程當(dāng)中,先后丟掉了“象形”,走上了“拼音”之路。(是為了簡化、方便) 漢字雖然也在符號化,但字形字體一直沒有太大變化,因此中國人“象思維”這個本質(zhì)也就沒有改變。(新中國之初,曾經(jīng)有人主張將漢字廢除,推廣拼音。) “象思維”包括具象和抽象。 具象,大家都知道,照模畫樣子。 抽象是把形象符號化,把它抽離出來變成一種符號,這樣大腦才能記憶。但是在思考的時候,這個抽象的符號又要能還原成具體的形象。 象形字,對直接思維的影響,可以從漢字的結(jié)構(gòu)上立體的表現(xiàn)出來。這一點,拼音文字就做不到。 為了籌備2008年北京奧運(yùn)會開幕式的方案,組委會曾廣泛征求外部人的意見:“你認(rèn)為什么形式能代表中國?”結(jié)果70%以上的回答是“漢字書法”。 拼音文字寫得再漂亮也是沿著一條直線書寫,它可以有起伏,但不能離開這條線。中國的書法就不是這樣,他講究謀篇布局、動靜相間。 太極拳走的都“圓”的路線,有無數(shù)個“圈”,哪個方向都有,所以我們中國人的思維也是圓的。 我們這一講要解的字是“十天干”的第七個字:“庚”。 它本來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是一個有著“長把、左右還有兩個耳朵、可以搖動”的樂器。郭沫若認(rèn)為,“庚”字是的“鉦”字的初始字,它是一種銅做的樂器,形狀像鐘,又像鈴鐺,口向上。 《說文解字》里說: 庚,在天干中代表西方,西方是代表秋天的方位,像秋天萬物堅硬有果實的樣子。在天干中,“庚”位于“己”之后,字形像人的肚臍。(我們在上一講中,講到“己”是代表“身體”。) 這種說法,在后世有爭議,也是因為在東漢許慎那個年代,他沒有見過甲骨文,所以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 現(xiàn)在的解釋說: “庚”的本意是一種金屬的樂器,在它被假借為天干第七位時,就不得不造出一個新的形聲字“鉦”字來代表這個樂器。 古代用“天干”配“地支”表示“年號”、“時間”。因此,“庚”字也代表年齡(也或許是因為“庚”字代表果實成熟,一個生長過程結(jié)束),比如問對方多大年紀(jì)了就問“貴庚”。 “庚”為金。在天文學(xué)中,金星又稱“長庚星”。 古代,說一個人有“庚才”,就是說這個人會賺錢。 漢字同音往往可以“通假”。所以“庚”也通“更”,有更新、更替的意思(還是跟果實成熟有關(guān))。 庚:更也,秋收而待來春。 《說文解字》之十天干:辛 本課主要講兩個知識點: 第一:詳解“文”和“字”,了解古代男子女子的“成人禮”。 第二:詳解“十天干”之“辛”字。 第一知識點:詳解“文”和“字”,了解古代男子女子的“成人禮”。 如果要問中國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文字?很多人都會說是“甲骨文”,難道甲骨文就是文字的源頭了嗎? 甲骨文,是殷商中晚期使用的文字,距今天已經(jīng)有3300多年,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主要是用作記錄占卜的內(nèi)容。 從目前已經(jīng)被識別的1500多個甲骨文單字來看,甲骨文已經(jīng)具備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這“六書造字法”的所有方法,可以說它已經(jīng)是相當(dāng)成熟的文字系統(tǒng)。 但是,在此之前,這個文字系統(tǒng)一定有一個漫長的形成過程,那么甲骨文的源頭在哪里呢? 1987年在河南賈湖的葬墓遺址中(賈湖遺址,是中國新石器時代前期重要遺址,C14、釋光測年結(jié)果顯示其距今約9000―7500年 ),考古人員發(fā)現(xiàn)了一批龜甲,這批龜甲上刻有很明顯的人工符號,有些符號與后來發(fā)現(xiàn)的甲骨文還十分的相近,但是在時間上它比甲骨文早了4000多年。所以它很可能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知的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的“文”這個字,字形是一個人,這個人在很夸張的突出他的胸部,顯現(xiàn)出他美麗的“紋胸”的圖案。所以,“文”就有“紋飾、裝飾”的意思,也指外在的、人們能看到的“紋理”。古“文”通“紋”。 我們再看一下“字”這個字,甲骨文中沒有這個“字”。 我們從金文和篆書的字型上,可以看出,“字”的上邊是一個象征“房子”的寶蓋頭,里邊是一個兒子的“子”,有一種解釋,把這個字解釋為“女人在房子里生孩子”。 許慎在《說文解字》里說: 字,乳也?!白印痹凇板病毕?,表示“生育”的意思。 哺乳動物生育,稱為“乳”。乳養(yǎng)即表示生育。 植物類的繁衍稱為“孳”,孳生。 另外一種解釋,表示古代男子或女子的成人禮。 【禮·曲禮】:“男子二十冠而字?!?/span> 古人除了姓、名之外,還有“字”和“號”,這我們大家都知道。男子二十歲的時候,就可以行“冠字禮”,也就是成人禮了。這時,由長輩給取一個“字”,表示該男子已經(jīng)成年,可以娶妻生子。而“號”則是由自己起,可以有很多“號”。比如我們熟知的明末清初的畫家“八大山人”,他的姓名叫“朱耷”,本名朱統(tǒng)托,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人屋、道朗等。 【儀禮 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男子成人之后,有了“字”。在君父面前用“名”自稱,在其他人面前則可以“字”自稱。 通過這些解釋,我們可以仔細(xì)理解一下我們現(xiàn)代漢語中“姓名”和“名字”兩個詞的區(qū)別。 第三種解釋說:“女子許嫁筓而字?!?/span> 這是女子的成人禮,稱“筓(jī)禮”,和男子的“冠禮”是一樣的性質(zhì)。 筓禮,是古代女子在許嫁之后舉行的禮儀,并取表字。我們現(xiàn)在常常用的一個詞:“待字閨中”,就是說這個女孩還在自己家里,等待嫁人生育(等待著長輩給她取“字”行筓禮)。這個意思就非常明了透徹了吧? 我希望在如今這個社會,每個孩子在18歲的時候,也都能接受這樣一個莊嚴(yán)的成年禮,請老師給取一個“字”(字和名必須是要有關(guān)聯(lián)的,不是隨便亂起的),這可是我們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 美麗的紋身圖案、鄭重莊嚴(yán)的冠字儀式是“文、字”的最初的含義,我們先記住這些就可以了。 第二知識點:詳解“十天干”第八位之“辛”字。 辛,本也是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它就是一把“平頭刀”的象形。上半部分是刀頭,下半部分是刀柄,主要是用來鏟東西或者割東西的。 用“辛”這樣的平頭刀干活,估計很費(fèi)勁,所以才有“辛苦,辛勞,艱辛,辛勤”等等的詞。 “辛”是金屬的刀,在五行里就是“金”屬性。于是它就代表:“西方、秋天、辣味”,也代表“人的肺臟”等等。 《說文解字》的解釋說: 秋時萬物成而孰;金剛,味辛,辛痛即泣出。 什么意思呢? 就是說在四時中,辛代表秋天,入秋萬物長成而熟落(收割也比較辛勞吧); 辛在五行中代表金,金的特性剛硬; 辛也代表辛味,辛辣痛苦就會流淚(就是吃辣的被辣出眼淚來了)。 此外,“辛”也是一個會意字。 會意字,就是我們可以按照部首、筆畫將字進(jìn)行拆解。 “辛”的一種拆法就是:上邊“立”,“下邊十”。 它表示一個生命體,要經(jīng)歷第一年的冬至到第二年的秋分“十”個月的千辛萬苦,才能完成一個生命周期(立)。十月懷胎也是比較辛苦的。 “辛”又通“新”。 【史記·律書】中:“言萬物之辛生也?!?/span> 十月懷胎的辛苦,換來的就是新生。 “辛”字用作十天干的第八位,還是“假借”。表示萬物肅然更改,秀實新成。(上一講“庚”即表示“更”) 此外“辛”字也是個部首,凡與“辛”相關(guān)的字都在這一部,比如:莘、宰、辭、辟、辜等。 理解了“辛”的本意,我們就可以更加容易的理解這些組合字。 比如我們可以看“莘”:莘莘學(xué)子。孩子們就像一棵棵小草經(jīng)歷千辛萬苦,希望能出人頭地。 再看“宰”,宰相日理萬機(jī),是整個屋子里最辛苦的人。 …… 總之,“辛”本意是指金屬做的平頭刀,所以它有艱苦、艱辛的意思,它又通“新”。 理解了這些,基本上也就算懂了“辛”了。 《說文解字》之十天干:壬 今天這一講,我們依然講兩個話題: 第一個:每個人該如何取名、字、號; 第二個:解讀十天干的第九位:壬 第一個話題:每個人該如何取名、字、號 古人是如何取名、字、號的呢? 我們在上一講中提到了“字”。 男孩子二十歲要行“成人禮”,也稱“冠字禮”;女孩子未出嫁的時候叫“待字閨中”, 待到許嫁之后,要行“筓(jī)禮”,性質(zhì)同男子的“冠字禮”。 那么,到底每一個人的名、字、號是怎么起的呢?這三者之間又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的內(nèi)涵呢? 我們一一來看: 名,是一個人出生時,長輩按家族輩份、排行給起的,一般有文化底蘊(yùn)的家庭,給孩子起的“名”都有出處,都包含了美好的希望或祝愿。字,就是在孩子長大到18歲舉行成人禮的時候,長輩給起的,是對“名”的補(bǔ)充,其內(nèi)涵意義和“名”是互通關(guān)聯(lián)的。號,是自己成年后,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或者優(yōu)缺點、或者偶然興致所至而起的,相對比較隨意,一般都能突顯個性,或者表達(dá)自己內(nèi)心的某種情懷。古代文人,在不同時期會使用不同的號,后人根據(jù)他作品上署的“名號”,就能推測出創(chuàng)作時期。我們現(xiàn)代人也不妨給自己起個“號”,就像現(xiàn)代起的“網(wǎng)名”一樣。此外,還要再提一下幾個關(guān)鍵字:孟(伯)、仲、叔、季。這幾個字,在古代是代表排行,分別代表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有個詞語叫“伯仲之間”,比喻兩人差不多,難分高下。 比如:孟子,在家排行肯定是老大;孔子,名仲尼,排行老二; 再比如:恥食周粟,采薇而食,餓死于首陽山的伯夷、叔齊兩兄弟,伯夷肯定是大哥,叔齊是三弟。 《春秋少陽篇》:'伯夷姓墨,名允,字公信。伯,長也;夷,謚。叔齊名智,字公達(dá),伯夷之弟,齊亦謚也。'。 伯夷叔齊 再比如魯莊公之弟季友,這個季友要么是老四,要么就是家里排行最小的那一個。季子,就表示最小的一個兒子。 下面我們列舉幾位歷史名人的名、字、號和大家共同賞析一下。 王安石,字介甫。石與介對,安與甫對。典出《周易》:“(豫卦)六二爻,介于石,不終日,貞吉?!?span>介:古文做'砎’,堅硬之意。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軾,本意指“車前”,站在古代馬車的前面,是不是就有“前瞻”的意思呢?所以他的字叫“子瞻”。號“東坡”,是他當(dāng)時居住的地理環(huán)境。蘇轍,字子由。轍,表示車轱轆壓出來的印子,也就有了“由來”的意思。再舉一個例子,朱熹,字元晦。熹字本意有晨光剛出現(xiàn)的樣子,指天微微亮。元指元?dú)?,早晨?span>微光;晦,有點昏暗的樣子,所以元晦的感覺就跟天剛亮的時候是一樣的。 這樣的例子很多,有興趣的同學(xué)可以自已找些古人的名、字、號去研究一下,在文章下方進(jìn)行回復(fù),一起分享討論。 第二個話題:解讀十天干的第九位:壬 我們先看“壬”字的甲骨文字形: “壬”的甲骨文字型象“工”字,上下各一橫,中間一豎,在古代它代表纏線用的工具,不知大家是否還能想起七八十年代以前,老媽媽紡線時繞線用的那個工具。 到了后來的金文,就在“工”字中間加了個點,就像在中間纏繞了一捆線一樣。這個時候,就特別像女性懷了身孕的樣子。所以,后來在“壬”字邊加了“女”字旁,就表示女性懷了身孕。 【前漢·律歷志】中有:“懷妊于壬?!?/span> 那任務(wù)的“任”又怎么理解呢?《律書》曰:壬之為言任也,言陽氣任養(yǎng)萬物于下也。 意思說,每一個物種的出生,都是懷有任務(wù)而來的,而其中又以人為最,所以加了個“立人旁”來表示“任務(wù)、責(zé)任”。 我們再來看“壬”字的篆書寫法:上面是個“人”,下面二橫。 【書·臯陶謨】中有:“巧言令色孔壬”的說法。 意思大概同:巧言諂媚的奸佞之人,稱之為'壬人'。 而《論語》中孔子也講:“巧言令色鮮矣仁?!?/span> 那么這個“壬”和“仁”又是什么區(qū)別呢?為什么意思會是截然相反的呢? 我們從字型上來分析一下:“壬”字,“人”是在“二”之上的。而“仁”字,“人”是在“二”之側(cè)的。 我曾經(jīng)在某個國學(xué)群里講過,“仁”字右邊的兩橫,從哲學(xué)意義上來講,可以代表“天、地”,“仁”字,則表示一個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間的人,這樣的人稱之為“仁人”。 而“壬”字,這個“人”將天地之道踏于腳下,或許就是“不道”之人,故稱奸佞之人。 結(jié)語: “壬”字之所以被假借為天干的第九位,是因為它五行屬水,時在仲冬之月(已經(jīng)正式進(jìn)入冬季),那個時候,萬物閉藏,不相見也。就像一個還在母親肚子里的孩子一樣。 《說文解字》之十天干:癸 今天,我們講的兩個話題是: 第一個:現(xiàn)如今人們的思維層次不高的原因; 第二個:解讀十天干的第十位:癸。 第一個話題:現(xiàn)如今人們的思維層次不高的原因; 我們可曾想過以下這些問題: 為什么先秦以前中國人的思想如此的睿智深刻,生命內(nèi)在似乎充滿了活力,以至于百家爭鳴、諸子并出?為什么秦漢以后就少了呢?為什么到了今天就更不行了呢? 我們的思想似乎禁固住了,沒有了創(chuàng)造性。有位老師曾經(jīng)說:三代(夏、商、周)以前的學(xué)問是“淌”出來的;三代的學(xué)問是“長”出來的;漢唐的學(xué)問是“嚷”出來的;宋、明的學(xué)問是“想”出來的;清以后的學(xué)問是“仿”出來的;建國以后的學(xué)問是“裝”出來的。 學(xué)問能自然流淌出來,是因為積淀深厚;能一嗓子嚷出來,是因為金戈鐵馬、內(nèi)力強(qiáng)盛;冥思苦想出來的也還不錯;但到了裝出來這一階段,真學(xué)問也就出不來了。 通過對漢字的研究之后,對于現(xiàn)如今漢字的“簡化”我還是有些擔(dān)心的,需要認(rèn)真的思考與面對。簡化字固然有它便于認(rèn)讀、記憶、書寫的優(yōu)點,但會不是因為“簡化”而丟了更為重要的“內(nèi)涵”呢?而我們中華民族的“根”恰恰都保存在這些“內(nèi)涵”之中。我不是提倡復(fù)古,而是講“尋根”,尋找我們近代因為物質(zhì)文明的落后,而被丟失的民族的文化之根。 漢字的字形,在過去的幾千年當(dāng)中,經(jīng)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真(楷)、草、隸等等的變化,其中根本性的、大的改變只有兩次。 第一次是在秦漢時期,漢字由篆變隸,脫圓為方,變成方塊字。大篆是圓體字,用的是弧形的曲線;小篆雖然趨近方形,但筆畫仍是曲線。比如,大篆體的“日”字是個圓圈,中間有一點,它保留了最初造字時太陽的象形元素。隸書,則變圓為方,變成了現(xiàn)如今我們常見的方形的“日”。這樣一來,文字原本的那種渾然天成的曲線,變成了橫平豎直的直線,立體的“天圓”沒有了,思維被規(guī)矩在“地方”上,但表達(dá)字意的元素都還在,這也就意味著直觀思維被降低一個等級。 隸書:變化氣質(zhì) 陶冶性靈 第二次就是在建國以后,漢字幾經(jīng)簡化,由繁入簡,破壞了漢字的原本的整體結(jié)構(gòu)。文字的“部件”被簡化的殘缺不全,承載的信息不能完整的表達(dá)出來,也就無法一下子直接追溯到當(dāng)初造字的初始狀態(tài),這也是現(xiàn)如今人們思維上不去的重要原因。這也就意味著直觀思維又被降低一個等級。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更能明白學(xué)習(xí)《說文解字》的重要性,也能獨(dú)立思考漢字的簡化所帶來的問題。 下面開始講第二個話題:解讀十天干的第十位:癸。 癸,是十天干的最后一位。 它的甲骨文字形像個花瓣,更像一把伸出三個尖兒的長矛。 這是從小篆的字形來看的,許慎沒見過甲骨文。從甲骨文,金文到小篆字體一路演變的字形來看,“癸”字的本意應(yīng)該就是兵器,但是因為后來它被假借為天干的最后一位,為了避免混淆,又另造了一個會意字:“戣”,這個字念(kuí),就是指古代戟一類的兵器,而“癸”作為兵器的本意于此也就消失。 那為什么會把“癸”假借為天干之一呢? 因為它形似花瓣。更準(zhǔn)確一點說,就像冬天的雪花 ,六個瓣,與“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說法暗合。所以《說文解字》里許慎解釋說: 癸,冬時,水土平,可揆度也。象水從四方流入地中之形。癸承壬,象人足。 意思是說:癸,代表冬令,這時候水土平整,可以度量?!肮铩钡淖淖中危袼畯乃拿媪魅敫刂醒氲臉幼?。在天干順序中,“癸”跟在“壬”后面,像人的腳。 于是就有了下邊兒的指代關(guān)系:癸,代表冬季、北方,五行屬水,稱為“癸水”。 癸水,在天,是冬天的雪花;在地,指是桂林的漓江。 古人把漓江稱為“癸水”,書里曾經(jīng)有這樣一段話:“癸水繞東城,永不見刀兵?!?/span>癸水,在人,就是腎所藏的精氣。在女子,就是專指月經(jīng)。因為它是“天一之氣,下而為水”,所以又叫做“天癸”。 《黃帝內(nèi)經(jīng)》里講:“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時下,陰陽交,故能有子”。癸,有冬藏之意,也就有了孕育之意,這就又銜接了接下來要講的“地支”,地支的第一位就是“子”,大家看,這很玄妙吧? 我們常常說,漢字同音往往同意,所以癸又通“歸”。宇宙萬物,它是一氣變化而成的(指元?dú)?、混沌之氣),所以“天一生水,水變歸易(易者,上日下月),萬法歸宗”,由癸又回歸到甲(前面講過,甲是指新生命破殼而出之形),又開始一個新的生命的循環(huán)周期。所以,甲子年,是干支記年法的第一年,也喻意新生之年,故而稱“六十一甲子”,可見我們祖先的智慧是多么的偉大。 至此,“十天干”已經(jīng)全部講完,下一講,我們將這“十天干”綜合起來,全面進(jìn)行一個總結(jié)分析,更有利于大家的理解與記憶。 十天干的總結(jié):天道輪回的秘密 大家好,今天這一講我們做一下“十天干”的梳理,包括原始文字筆畫的梳理和其哲學(xué)內(nèi)涵的梳理,盡量能讓大家做到“融會貫通”。 這一講主要分兩個部分: 第一:先總結(jié)“一、丨、十”三個字的內(nèi)涵關(guān)系;第二:解讀總結(jié)“十天干”中所蘊(yùn)含的輪回“天道”。通過這兩項內(nèi)容的總結(jié),我們就能體會到老祖先造字時的“大智慧”,對于人生的悟道或許也有一定的幫助。 第一部分:總結(jié)“一、丨、十”三個字的內(nèi)涵關(guān)系; 首先講“一”,我為什么要先講“一”呢?因為我想帶大家更好的理解“十”。理解了“十”的內(nèi)涵,便能體會到“天干”用“十”這個數(shù)字的奧妙了。 《說文解字》講:“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span> 這“一”是個很玄妙的數(shù)字,代表了一切事物的“新生”。就像這個世界,由混沌的初始狀態(tài),到清氣上升、濁氣下降而分出天地的過程。 這是“從0到1”的過程,這個過程,對于人類來說,至今是個迷。有個詞,請大家記住,叫“第一因”,這也是關(guān)于宇宙誕生的秘密所在。有了“1”,再生出“2”來就相對容易多了。 我們今天講的“一”,就是將這個混沌世界劃分為“天”和“地”的分界線,大家可以理解為“地平線”。我們站在空曠之地,極目遠(yuǎn)眺,地平線之上便是“天”、之下便是“地”。這個“一”,可以說它是“無形無質(zhì)”,但卻的的確確的存在著,這便是《道德經(jīng)》里所講的“道”。如果不懂“道學(xué)”里“一”的哲學(xué)內(nèi)涵,便很難去理解更多的中國文化。“道學(xué)”是中國文化的根源所在。 簡而言之:一就是道,道即是一。 大家只要記住這一點,便可作為“方便法門”。至于“第一因”的問題,我們不去深究,我們只要先從“一”開始學(xué)起就行。 在漢字的組成中,越是簡單的筆畫,我們越要先弄懂它所代表的內(nèi)涵,否則想學(xué)《說文解字》,想弄懂每一個漢字的意思是非常困難且非常繁累的。比如我們要講的下一個字:“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豎”。 “丨”這個字的讀音同“滾”,“上下貫通”之意。可以把它看作是“由下向上”引申,也可以將它看作“由上向下”引申,這也是具有哲學(xué)意義的。 我舉個例子:“上”。 “上”在古文中,沒有右邊的一小橫,就只有下面的“一”和上面的“丨”,其意義已經(jīng)表達(dá)的相當(dāng)明確。我們將“一”看作是“地平線”,由此線向上引,便代表“上”;向下引,則代表“下”。 再比如和“草字頭”有關(guān)的“屮”(讀音chè),“屮”表示草木初生的樣子。兩個“屮”就組成了我們現(xiàn)在用的“草字頭”,懂篆書的朋友一定明白。兩個“屮”就是“艸”,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草”字,三個“屮”是“卉”字,四個“屮”是“茻”字,也就是“莽”字,這個是非常有意思的。 “屮”像一棵小草,剛剛從土里冒出了芽。這就是“屮”字中間的“丨”所表達(dá)的內(nèi)涵。 理解了這些,我們再來講“十”: “十”,由“一”和“丨”組合,我們可以理解成三維世界中的橫向和縱向組合;也可以理解成“一”所代表的“東西”和“丨”所代表的“南北”組合。橫向和縱向的兩個二維疊加,便形成了“三維空間”;東西和南北相疊加,使四方具備,空間完善,其交錯的地方,便是“中”。這就是我們東方“道”的思維。 老子之道,請注意他的手指。 《說文解字》中又講:十,數(shù)之具也。 說數(shù)字到了“十”便“具全”了,于是我們便有了“十全十美”這個寓意美好的詞。而我們的手指、腳指都是十之?dāng)?shù),我們的頭是“一”,手腳為“二”,有“五臟六腑”等等。 “元”字,上面一橫便代表的是頭,下面的“?!贝淼氖恰叭恕保跃陀辛嗽?、狀元、紀(jì)元等等這些表示“初始、第一”的詞語。 這些,便是漢字的秘密所在,正所謂“得一者,得道也”,不能理解這些最基本的“道理”,想要去探秘紛繁復(fù)雜的世間萬物,怎么可能窮盡的了呢? 《莊子》里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己!” 講了這么多,相信大家對于“十”這個數(shù)一定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十全十美”的是它的內(nèi)核所在。由此,我們便也明白了為何“天干”會是“十之?dāng)?shù)”。天道剛健,十全十美,這就是我們這個宇宙的完美規(guī)則。 所以,我們可以用“十天干”來代入很多事物當(dāng)中,比如陰陽、五行、地理方位、五臟六腑、人體結(jié)構(gòu)、事物的生滅過程等等等等,這里我就不一一復(fù)述,在我之前的課件當(dāng)中都已詳細(xì)講過。有興趣的朋友請關(guān)注之后,詳細(xì)學(xué)習(xí)。 第二部分:通過草木生長過程來解讀“十天干”中蘊(yùn)含的完美“天道輪回”。 甲, 象春天草木種子剛剛破殼萌芽,冒出了一點點的芽尖準(zhǔn)備向下扎根的樣子?!凹住弊种虚g的“丨”,便是我們上面講的“由上而下”的樣子。 乙, 象草木的根已經(jīng)長出了些許,但是還在地下,不見光明,盤曲之形。 丙, 炳也,如赫赫太陽,炎炎火光,此處指草木之芽已經(jīng)長出地面見到光明。 丁, 壯也,夏天草木茁壯成長。 戊, 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充滿了勃勃生機(jī)。 己, 起也,紀(jì)也,萬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紀(jì)。此處我們可以看作是草木經(jīng)過丁壯、茂盛,現(xiàn)已“成形”,也可以說是到了鼎盛時期。 庚, 更也,秋收而待來春。此時“瓜熟蒂落”、“繁花盡落”是收獲的季節(jié),同時也意味著生命至此為一個循環(huán)的終點。 辛, 辛者新也,萬物肅然更改,秀實新成。這是什么意思呢?新的種子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寓意新生命即將出現(xiàn)。 壬, 妊也,陽氣潛伏地中,萬物懷妊。種子落地,陰陽相交,新生命已經(jīng)孕育。 癸, 揆也,萬物閉藏,懷妊地下,揆然萌芽。這時,便是冬季生命潛伏、孕育的過程,等待來年春天破甲而出。(又回歸到“甲”) 至此,生命便有了一個完美的循環(huán),生生不息。這便是我們?nèi)A夏文明的絕頂智慧,也是我們這個文明能綿延不絕五千余年的原因所在。 因為,我們的這個文明合于“天道”。 《說文解字》之十二地第一講:子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今天,我們依然講兩個話題: 第一個:隱藏千年,直到清朝才發(fā)現(xiàn)“甲骨文”的趣聞過程; 第二個:解讀十二地支的第一位:子。 第一個話題:隱藏千年,直到清朝才發(fā)現(xiàn)“甲骨文”的趣聞過程; 我非常喜歡逛博物館,每到一個地方城市,有機(jī)會總是會去當(dāng)?shù)氐牟┪镳^欣賞觀摩一番,現(xiàn)在各地國家級的博物館基本上都是免費(fèi)開放的,大家如果有興趣不妨也去參觀參觀,相信會有所收獲的。 河南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就很值得一看。安陽小屯的“殷墟遺址”是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地,那里埋藏著 “青春期”的漢字。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統(tǒng):楔形文字、圣書文、甲骨文,其中只有甲骨文經(jīng)過發(fā)展一直沿用至今。 清末光緒25年,也就是1899年的秋天,在北京國子監(jiān)任“祭酒”、也就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院長的王懿榮得了瘧疾。于是他派人到玄武門外菜市口的中藥店買回來一包中藥,在煎藥的時候,王懿榮無意中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一味叫“龍骨”的中藥上面有線條和刻畫的符號。 龍骨,不是指傳說中龍的骨頭,而是指埋藏在地下的古代動物的骨骼化石,埋藏的時間越久效果越好。龍骨這味藥,它可以潛陽、安神,可以把浮上來的虛火潛鎮(zhèn)回去,《傷寒論》里邊就有“桂枝龍骨牡蠣湯”。 這位王懿榮院長,他對“古文字學(xué)”素有研究,他就想:幾千年以前的骨頭上怎么會有這些刻畫的符號呢?于是就仔細(xì)的端詳起來。 他覺得這不是一般的刻痕,很像是一種“古文字”(果然是“機(jī)緣”在起決定性的作用啊,如果他不是搞文字學(xué)的,大概就不會有這樣的探究了吧),但它既不是大篆,又不是小篆。于是,他就又派人趕到了那個藥店,以每片二兩銀子的價格把所有帶刻痕的“龍骨”全部買斷。然后他又約了幾個古董商,把北京城所有藥店的“龍骨”全部進(jìn)行了收購,總共收集到了1500多片“龍骨”。 多少年以來,一直被我們中國人當(dāng)成中藥熬湯喝的“龍骨”,原來是4000多年以前的龜甲和獸骨,刻畫在上面的符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甲骨文”,刻畫的內(nèi)容基本上是古代占卜的信息記錄。 目前發(fā)現(xiàn)的古甲骨大概有15萬片,經(jīng)過整理以后發(fā)現(xiàn)了大概有5000余個甲骨文字。目前能夠識別的已經(jīng)達(dá)到了1500個字左右了。就是這1500個甲骨文字,證實了那個時期漢字的存在。那個時期的漢字在現(xiàn)在看來,雖然顯得還不怎么“成熟”,但是充滿了“生氣”,所以說,它是中國漢字的“青春期”。同時呢,也證實了我們中文漢字系統(tǒng)傳承的一個歷史,一直傳承到今天我們所用的楷書。 第二個話題:解讀十二地支的第一位:子。 關(guān)于“天干地支”系列的講解,我們前面已經(jīng)講完了“十天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向上翻閱查看廣老師的文章。從今天開始,我們解讀“地支”的十二個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我們在“天干”的第十講 “癸”字中,講到了數(shù)字“十”,理解了“一”和“丨”兩個字組合成“十”的哲學(xué)內(nèi)涵。(神秘的“天干地支”二十二字詳解之“癸”) 今天,我們再將“天干”和“地支”看成是一個“十”。這句話怎么理解呢? 我們將“天干”看成是宇宙能量的縱向分布;地支看成是宇宙能量的橫向分布。“天干”是豎著寫的“一”(就是“丨”),“ 地支”就是橫著寫的“一”(關(guān)于“一”的寫法,我們在之前講“乙”字的時候就已經(jīng)講過,大家可以翻看復(fù)習(xí))。 之所以稱為“地支”,是因為它所代表的事物、道理僅限于以地球為代表的三維空間,超越三維空間以外,那就是“天干”的事(就是我們所說的“天道”與“地道”) 。所以,“地支”就與十二時辰、十二屬相、山川地理、陰宅風(fēng)水等等具體的事物聯(lián)系了起來?!疤旄伞?,它則常常與抽象的五行、天文等等聯(lián)系在一起。 “干支學(xué)說”是中國古典哲學(xué)里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絕對不是迷信,而是一種思維模型和說理的工具。我們今天先從第一個字“子”開始說起。 “子”,是個象形字。它甲骨文的字形是一個小孩,頭上長了三根頭發(fā),類似電影里“三毛”的形象。 金文和小篆的字形是頭在上、兩臂伸開、兩腿用小被子裹在一起,放在案幾上的形狀。所以,“子”的本意就是指:小孩、嬰兒、新的生命、動物的幼崽兒、卵等等。植物的果實也可以稱為“子”。總之,就是對“新生命”的一種稱謂。 再把它引申一下:凡是修行得道的人都被尊稱為“子”,因為得道之人就像獲得了新的生命一樣。所以,“子”這個字也可以翻譯成“了一者”?!傲恕?,就是指明了、徹悟;“一”就是道(這個我們之前也講過)。因此,“了一者”就是指得道的人。古代有很多被稱為“子”的人,比如有:老子,莊子,孔子,孟子,墨子…… 連“兒子”都是指得了“孝道”的人,沒有得孝道的,只能“兒”、“孩兒”。 另外,還有就是對受尊敬的人稱“子”。像孔門72賢:子路、子貢、子有、子我、子張等等?!白印笔亲鸱Q,后面一個是他們的“字”。我們之前說過,先秦以前的人,“字”大都用一個自用單字。 再往后,那些“自成一家”學(xué)說的人也可以稱為子,比如有“諸子百家”。 夫妻之間的也互稱為“子”。比如說“妻子”,或者也可以稱為“內(nèi)子”。丈夫可以稱為“外子”,但是不能叫“夫子”,老師才叫“夫子”。丈夫可以稱“先生”,而“先生”也同樣可以表示“老師”,這個就很有意思了哈。總之,“子”都是有“尊重”的意思。 將“子”用作十二地支的第一個,是“假借”的用法。 因為“子”是生命的初始狀態(tài)。 《說文解字》說:子,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人以為稱。 在一年里,“子”就是代表陰歷的十一月。在一天里,“子”代表的是夜里的11:00-1:00點,稱為“子夜”。在十二生肖里,“子”是代表老鼠,因為老鼠它出來活動的時間一般都是在“子時”,另一說是因為老鼠的生育繁衍能力超級厲害,因此和“子”相組合。 子時一陽生,是陰氣耗盡、陽氣始升的轉(zhuǎn)折點,也是生死點。所以無論是小孩出生,還是老人故去,大多是在這個“子時”。 子的用法還有很多是脫離了“嬰兒”本意的引申義用法,這里我就不再多講,大家可以自己琢磨一下。 《說文解字》之十二地支第二講:丑 今天,我們依然講兩個話題: 第一個:甲骨文是如何產(chǎn)生的?它的制作過程是怎么樣的? 第二個:解讀十二地支的第二位:丑。 第一個話題:甲骨文是如何產(chǎn)生的?它的制作過程是怎么樣的? 我們現(xiàn)在知道的工藝大概是這樣的:先在準(zhǔn)備用來占卜的這個“甲骨”(主要是烏龜?shù)母辜缀团5募珉喂牵┑?span>背面鉆出一個小洞,把這叫做“鉆鑿”;然后放到火上去烤,使甲骨表面產(chǎn)生裂痕,這種裂痕就叫“兆”。 《說文解字》解釋:“兆,被灼灸的龜甲的裂痕。” 然后從事占卜的“巫師”就可以根據(jù)這個“兆”來判斷吉兇。 甲骨文上刻寫記錄的文字叫做“卜辭”,就是占卜的結(jié)果。在這些動物的龜甲上,先用“筆”蘸上朱砂,寫上那些祝愿或者祈禱的詞句,然后再用刀子一類的硬物按照書寫的筆畫來雕刻。有少數(shù)的甲骨上,我們現(xiàn)在還可以看到它上面書寫的文字,這些文字沒有經(jīng)過雕刻,只有朱砂字跡。 另外那種刻好的,在上面鑿個小坑或者鉆一個小孔,放在火上烤。經(jīng)過火烤之后,甲骨上就出現(xiàn)裂紋,裂紋有長有短。(“卜”字就是這些甲骨上裂紋的象形。)然后看這些裂紋通到哪一行、哪一個字,這樣的就可以根據(jù)它來判斷吉兇,這大概就是“占卜”的原始再現(xiàn)了吧! 曾經(jīng)有這樣的一塊甲骨,上面有二十幾條關(guān)于“雨”的“卜辭”,那么可以肯定,這塊甲骨就是在當(dāng)時用來占卜天什么時候下雨的。通過這塊甲骨上面的圖案和文字,我們就可以想象到這樣一個場景:干旱的大地上,有一群盼望著要下雨的人群,在虔誠的舉行著占卜的儀式。 所以欣賞甲骨文,也是一種美,是一種藝術(shù)的享受,希望大家有時間的能夠到“中國漢字博物館”去看一看。 我們接下來講今天的第二個話題,解讀十二地支的第二位:丑。 “丑”字的甲骨文字形,像一只伸出的手,這個手有三根手指頭,而且還留著長指甲,它和“爪”字非常的相似。郭沫若先生就認(rèn)為,“丑”字實際上就是一個“爪”的形象。 《說文解字》里也說:丑字象手之形。就好像一個新生的小孩,伸出他的小手一樣。 在古籍里邊,與“手”組成的詞很多,而且它和現(xiàn)代的意思還不太一樣。 比如說“手刺”這個詞。什么叫“手刺”呢?,他不是手上扎一個刺,而是古代拜見高官、尊者時用于介紹自己的“名帖”,就像我們今天的 “名片”。 再比如:“手談”,指的是下圍棋; “手筆”,不是指自己親手書寫的文字,而是指“排場”、“場面”。 那么“丑”字這只伸出的手是干什么的呢? 《說文解字》的許慎說:丑,紐也。 是指纏繞并結(jié)成一束的意思。他表示有一只伸出去的手,又想彎回來的樣子,有“欲作又止”的意思。 “丑”代表什么呢啊? 古人主要用它來代表地支的十二月,因為十二月天氣寒冷,人的手也是想伸也伸不出來,不容易有所作為的狀態(tài)。 丑,在一天的十二時辰里,它代表“丑時”,就是夜里的1:00-3:00,因為這個時候正是人體安眠的時候?;蛟S你在夢里正唱歌跳舞,但是身體卻動彈不得呢! 我們上一講談到“子時一陽生”,那么“丑時”就是“陽氣開始生長”的時候,也算是“陰陽交替”的一個樞紐。 再看12月,雖然陰氣固結(jié),但是陽氣已經(jīng)開始生發(fā),這種從“固結(jié)”到“解開”的狀態(tài),所以“樞紐”一樣(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現(xiàn)如今高速公路的出入口、或者交匯處的樣子),既交織在一起,又有序的發(fā)散開來,所以“丑”就解釋為“紐”。另外,在漢字的古音韻里,“丑”和“紐”的韻是相同的,而不是像我們現(xiàn)在的這個“丑”的讀音,是同“紐”的韻。 在十二生肖里,丑屬牛;(紐和牛的韻又相同) 在五行里邊他屬土和木發(fā)生了關(guān)聯(lián)。 另外,不得不再講一下:這個“丑”字和現(xiàn)在我們常用的“美丑”的丑,原先不是同一個字。原先表示“美丑”“丑惡”的是這個“醜”字(讀音也是“丑”)。在今天我們把它簡化成同一個字了。 美丑之丑 “醜”字,我們來分解一下就知道它的本意了:左邊是一個表示“酒壇”的“酉”字,右邊是一個“鬼”字。什么意思呢?大概就是指酒鬼喝醉以后的那種丑態(tài)吧! 后來引申的意思就是指品行不好、相貌難看等等的那些與“美”相反的形態(tài)。 結(jié)語: 丑,本來是指的一只伸出來的彎曲的手,他代表“欲作又止”的那種彎彎曲曲的狀態(tài)。許慎解釋成“紐”,既交織在一起,又循序漸開的樣子。(想像一下城市交通樞紐處的樣子) “丑”與“醜”本意不同,注意區(qū)別。 《說文解字》之十二地支第三講:寅 今天,我們依然講兩個話題: 第一個:研究“小學(xué)”的大師黃侃。 第二個:解讀十二地支的第三位:寅。 第一個話題:“小學(xué)”大師黃侃,以及他與胡適之間的趣事。 傳統(tǒng)的國學(xué)文化,分“小學(xué)” 和“大學(xué)”兩大類?!靶W(xué)”的內(nèi)容包括:文字學(xué)、音韻學(xué)、訓(xùn)詁學(xué)。 “小學(xué)”的內(nèi)容,是打開中國文化大門的鑰匙。所以我們應(yīng)當(dāng)將這些內(nèi)容重新?lián)焓捌饋?,加以弘揚(yáng),為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在文化領(lǐng)域為國家的建設(shè)添磚加瓦。 近代研究“小學(xué)”最有名的人士是黃侃先生,他是國學(xué)大師章太炎的學(xué)生。 黃侃先生在經(jīng)學(xué)、文學(xué)、哲學(xué)等多個方面都造詣頗深,尤其在傳統(tǒng)'小學(xué)'的音韻、文字、訓(xùn)詁方面更有卓越成就。 人們將他與章太炎、劉師培并稱為'國學(xué)大師';稱他與章太炎是'乾嘉(指清朝乾隆和嘉慶年間)以來小學(xué)的集大成者'、'傳統(tǒng)語言文字學(xué)的承前啟后人'。 他主張中國傳統(tǒng)語言文字學(xué)的研究應(yīng)以《說文解字》和《廣韻》 兩書為基礎(chǔ),他特別重視“小學(xué)”內(nèi)容的系統(tǒng)性和條理性,強(qiáng)調(diào)從形、音、義三者的關(guān)系中研究中國語言文字學(xué),以音韻貫穿文字和訓(xùn)詁。廣老師自己也很贊同黃侃先生的這個理念,并處于實踐當(dāng)中。 他曾發(fā)愿50歲以后再寫書,可惜的是在他50歲生日剛到的時候就不幸早死。 他在北大講課的時候,經(jīng)常在講到一個最要緊的地方時就說:“這里有個秘密,??勘贝蟮倪@點薪水,我還不能講給你們聽,你們要想我講,就得另外請我吃飯?!?/span>這也是一種調(diào)侃吧! 他與辜鴻銘、劉師培并稱為“北大三怪杰”。 可惜的是,黃凱先生沒留下自己的專著,他只批注了《十三經(jīng)》、《文心雕龍》等文獻(xiàn),他的弟子,根據(jù)他的講述提綱,還有隨筆整理了一些他的論述。 第二個話題:解讀十二地支的第三位:寅。 “寅”,本是象形字,甲骨文的字形,就像一支箭。箭在古代念作“矢”。演變到了“金文”的字形時,左右就多了兩只手,表示用雙手捧著箭,叫做“奉矢”,表示恭敬的意思。 到了小篆,這個“箭頭”就變成了一個“寶蓋兒”,變成了一個房子,這就完全失去了原來“雙手奉矢”表示尊敬的這個意思。 那么如果我們根據(jù)小篆的字形來解字,它的意思可能就跑偏了,離造字的本意就遠(yuǎn)了。所以許慎在《說文解字》里說: “髕也。正月,陽氣動,去黃泉,欲上出,陰尚彊,象宀不達(dá)?!?/span> 這很費(fèi)解,我們暫不作多解釋,因為這里有時代的原因,許慎也是被誤導(dǎo)了的。 段玉裁注:“髕,字之誤也,當(dāng)作濥。”意思是說,許慎注解中的這個“髕”字是個錯別字,應(yīng)當(dāng)寫成“濥”。 總而言之,我們只要記?。骸耙弊质窍笮巫郑瑩?jù)甲骨文考證為矢形,小篆訛變,本義表示恭敬就可以啦。既然“寅”字的本意是指雙手捧著箭,箭的方向一定要向前射出,箭要射出去才有意義,所以它就有“射進(jìn)”、“前進(jìn)”、“演進(jìn)”的意思, 比如這個“演”字,它就是一個“寅”加上“三點水”就是指水向前進(jìn)的意思。比如“演繹”,就是指表達(dá)出來,像箭一樣射出去了。 《爾雅》里講:寅,敬也。這就和前面講的甲骨文的原意“恭敬”對應(yīng)上了。 另外我們經(jīng)??吹?span>“寅吃卯糧”這個詞,是因為農(nóng)歷以“干支”紀(jì)年, “寅”是地支的第三位,“卯”是地支的第四位“寅年”就吃了“卯年”的糧,用來比喻入不敷出,青黃不接的意思。 “寅”字被用于地支的專用字,這是“假借”的一種用法,怎么樣假借的呢? 我們把“寅”當(dāng)成一個會意字來拆解。上面是一個寶蓋頭,可以代表廣義上的宇宙(宇宙二字,都是寶蓋頭);底下是一個“黃”字去掉上面的草字頭。 《千字文》開篇第一句就講:“天地玄黃、宇宙洪荒?!?/span> 這一句可以換一種讀法,叫:“天玄地黃,宇洪宙荒?!睆倪@個角度來解,“寅”字是天地的結(jié)合體,把天看成一、地看成二,那么“寅”便是“三”。所以把“寅”放在了地支的第三位。 我們前面的兩講說了,子時指深夜11點-1點,丑時指深夜1點-3點,那么以此類推,寅時就是指3點-5點。在一年里邊,它又指陰歷的正月。因為“子”是從十一月開始計算的。 在十二生肖里,寅配虎。唐伯虎,因為他生於寅年寅月寅時,故取名“唐寅”,因為他又是長子,寅為虎,故又取字“伯虎”。(伯仲叔季,分別代表排行老大、老二、老三、老四) 在五行里,寅屬木,在東方。《西游記》中說:“寅不通光,而卯則日出。”這說明此時是黎明前最黑暗的那段時光,到了下個“卯時”太陽就從東方升起了,所以“寅”也在東方,在東方則屬木了。古人還有個詞叫“點卯”這個我們留在下一講里細(xì)說。 《說文解字》之十二地支 第四講: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這一講,兩個話題: 第一個話題:章太炎先生的學(xué)問與趣聞 在“十二地支”的上一講“寅”字的話題中,我們說到近代研究“小學(xué)”學(xué)問最好的莫過于黃侃先生。他的老師就是國學(xué)泰斗章太炎先生。 章太炎,原名學(xué)乘,字枚叔(此名號是為了紀(jì)念漢代辭賦大家枚乘),后改名為炳麟,號太炎。 太炎先生是浙江余杭人,他培養(yǎng)出很多了不起的學(xué)生,如黃侃、魯迅、劉文典、錢玄同等等,這些我們熟知的大咖都曾是他的學(xué)生。 “小學(xué)”是太炎先生學(xué)術(shù)的立身之本,他繼承了清朝“乾嘉學(xué)派”的作風(fēng)。他撰寫的《文始》、《新方言》、《小學(xué)答問》、《國故論衡》等著作,成為了近代語言學(xué)的奠基著作。 另外,是他創(chuàng)造了58個注音字母。就是36個聲母,22個韻母。是中國第一套漢字注音方案,沿用了40多年,直到1958年我們新的《漢語拼音方案》公布為止。 三排中間的那一排,就是我們之前使用的漢語拼音 太炎先生有個怪癖,就是在寒冬臘月里也手不離扇。他還愛抽煙,講課的時候,常常是一手拿著粉筆,一手拿著煙卷,講到興奮處,拿手中的紙煙在黑板上猛畫一氣,也不看是否寫上,仍舊滔滔不絕的講著。另外一只手里的粉筆卻認(rèn)為是香煙,伸到嘴里猛吸幾口。學(xué)員們都大笑起來,他卻全然不知,仍舊神情自若的講課,可見他對自己的學(xué)問有多么的癡迷,多么的專注。 太炎先生有四個女兒,他用古字給每個女兒起名:長女章(lǐ),二女章叕(zhuó),三女章(zhǎn),四女章(jí),全是《說文解字》里的生僻字,沒有幾人能念得出??梢?,這個人很怪,因為他把他研究的學(xué)問,用在了給自己女兒取名字上面。 第二個話題:解讀十二地支的第四字:卯。 卯,它本來是象形字。 古文字專家吳其昌先生(曾師從于王國維和梁啟超),他認(rèn)為“卯”字的甲骨文字形是兩把刀對峙的圖形,就是兩把刀對著放在一起。古字“卯”應(yīng)該念“l(fā)iú”,和“劉”同音同意。“劉”的繁體字“劉”,左上方就是一個“卯”字。 《爾雅 釋沽》解釋“劉”字:劉,殺也。 所以在甲骨文卜辭里面經(jīng)常有記載“卯幾牛、卯幾羊”的說法,實際上這就是記錄宰殺了多少只牛羊來祭祖、祭天的。 在這里“卯”應(yīng)該讀“劉”音,讀成“劉幾牛、劉幾羊”。 古音的“卯”和“劉”是在同一個音部的,也就是說他們讀音是相同的。 我們再看幾個其它字來佐證一下這個說法: 大家請看“留”字,上半部分也是“卯”;“柳”字右邊是也“卯”;“聊”字右邊也是“卯”。 再比如凡是和“留”字組合成的字:溜 、瘤、榴、餾…… 這些字,都是常用字,但我們平常在使用它們的時候都沒有將它們和“卯”的讀音“劉”關(guān)聯(lián)起來,現(xiàn)在想想,追根溯源還真是那么回事。 當(dāng)然,“卯”字也有組合起來之后讀( mǎo ) 音的: 比如:貿(mào)、鉚、峁、昴…… 小篆字形的“卯”了,是武士的頭盔。 所以,這個字無論是從它像兩把刀相對的形狀,還是武士頭盔的形狀,它都含有是“殺”的意思。后人在“卯”字下邊加了一個“金”,右邊加了一個“立刀”,這就成了我們現(xiàn)在姓劉的這個“劉”字。 “劉”字拆解成三個部分,就是卯、金、刀,“劉”字主殺。劉姓祖先多為馳騁疆場的將軍,所以被賜姓“劉”。 《說文解字》里說:卯,冒也。二月,萬物冒地而出,象開門之形,故二月為天門。 漢字我們之前講過,同音往往同意,所以他說“卯,冒也”。 《晉書樂志》也說:卯,茂也。 無論是“冒”還是“茂”,都是形容萬物冒出地面,茂盛生長之意。 解釋說:卯,代表二月。是從十二地支開始算起的,我們之前講地支第一位“子”的時候就講過,“子”代表十一月,那么依次算下來,子丑寅卯,卯就是二月了。 又解釋說:“象開門之形。故二月為天門”。這是把“卯”的小篆字形解釋為“打開的兩扇門”。 我們剛才講了,“卯”這個音它通“茂”。每年的二月,春天一到,陽氣上升,大地解凍,地門打開,萬物復(fù)蘇。此時昆蟲破甲,植物破土,都意味著新生。 后來,就是“卯”這個字的本義漸漸消失,將它假借為地支的第四位。也是十二時辰之一的“卯時”,也就是每天上午的5:00-7:00。 這個時辰,在舊時的官署,是開始辦公的時間,所以上班點名也稱為“點卯”,今天就叫“打卡”。 早飯一般都在這個時辰吃,所以稱為“卯飯”;吃中飯,是在后面辰巳午未的“午時”,故而又稱之為“午飯”。 《說文解字》之十二地支第五講:辰 《說文解字》之十二地支系列 第五講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本講的兩個話題是: 第一個話題:讀故事,理解貧和窮的區(qū)別; 第二個話題:解讀十二地支的第五字:辰。 第一個話題:讀故事,理解貧和窮的區(qū)別 黃侃先生在《文字學(xué)筆記.小學(xué)》這一章里提出了三個對文字“正當(dāng)明確”的要求:對一個字應(yīng)當(dāng)有正當(dāng)明確的解釋、正當(dāng)明確的由來、正當(dāng)明確的使用。這三個“正當(dāng)明確”就是要人們明白字義、明白字形的演變、還要會使用,這是最基本的“小學(xué)”功夫。 黃侃的老師是章太炎先生,他在成都的時候,有一個朋友向他“敘述己貧”,就是說他自己現(xiàn)在沒有飯吃,想請章太炎向四川當(dāng)局推薦一下,給他找個差事混飯吃。章太炎聽了勃然大怒,說:“你一貧已至此,若至窮時又將如何呢?”意思是說:你現(xiàn)在貧的時候就想請我給你走后門,如果再是窮的時候又會怎樣呢? 同時在坐的還有個趙姓朋友,他覺得既然那個客人是章太炎的朋友,也不好讓他下不來臺,于是他就打圓場問到:“貧與窮亦有異乎?”“貧”和“窮”難道有什么不一樣嗎? 章太炎說:“異甚(太不一樣了),所謂貧者,以其貝分之于人,而己身尚不至一無所有?!?/span> 章太炎說:貧,就是把錢分給別人而已,因為“貧”字上邊是一個“分”,底下是一個“貝”?!柏悺痹诠糯亲鳛樨泿艁硎褂玫?,所以他說“以其貝分之于人”,但自己卻不至于一無所有。“若窮,則棄家而無有,孑然一身藏于穴內(nèi),安能與貧并論乎?”有個詞叫“人窮志短”,因為你看這個“窮”(窮的繁體字)字,上邊一個“穴寶蓋”底下一個“躬”。 “窮”是什么意思呢?窮,是完全失去了方向,沒有路走,然后把身子縮起來,藏在一個洞穴里邊。因此章太炎才說貧和窮怎么能夠相提并論呢? 廣老師總結(jié):“貧”只是物質(zhì)上的匱乏,而“窮”則包括精神上的迷失。我們來舉幾個例詞驗證一下:人窮志短、窮兇極惡、理屈詞窮、貧病交加;劫富濟(jì)貧、嫌貧愛富、一貧如洗、窮困潦倒。從這些詞中,我們可以看出“貧”與“窮”不能混為一談。如果把“貧”和“窮”兩個字置換一下,明顯就感覺出問題來了。 后來,和他們在一起的那個趙姓朋友就對別人說:“我讀書數(shù)十年,今日方才懂得貧窮二字之字意。” 《說文解字》一般都是從甲骨文字形開始,目的是能讓我們回到這個字初始的生命狀態(tài)。明白它的本意、它的引申意、它的演繹過程以及如何拆字、解字,然后就可以隨心所欲不逾舉了。希望大家也能夠?qū)W會這種方法來好好學(xué)習(xí)漢字。 曾經(jīng)有位讀者在我文章評論區(qū)問我“茴香豆的茴有幾種寫法”,我明白他的意思。如果能讓更多的讀者學(xué)習(xí)到知識、更深入的理解我們漢字的內(nèi)涵、體會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覺得做一個新時代的孔乙己又有何妨呢? 第二個話題:解讀十二地支的第五字:辰 我們今天要解的字是十二地支的第五個:辰。 辰,本為象形字。 甲骨文的字形,略像蚌殼;金文的字形極像蚌殼。在上古時代,以大蚌殼當(dāng)農(nóng)具,因為那個時候的人還沒有發(fā)明金屬的鋤頭,只能拿大貝殼來鋤地。這樣解釋或許有讀者不太相信,那么我們來看幾個和“辰”有關(guān)的字,便能打消疑慮了。 首先我們看農(nóng)民的“農(nóng)”繁體字(農(nóng)),底下就是個“辰”。古文“農(nóng)”寫作“辳”。 還有“耨”(nòu)這個字,表示古代鋤草用的農(nóng)具。左邊“耒”(lěi),右邊“辰”加“寸”字。“寸”在字形上就是一只手的樣子,表示用手拿著貝殼來鋤地。而“耒”字則表示以前耕田時所用犁的那根曲木,“耕”字的左邊也同樣是這個“耒”。 還有“賑”字,在這里“辰”就已經(jīng)等同于“貝”,表示金錢的意思了。這些字,都跟“辰”有關(guān),也就是跟古代的貝殼有關(guān)。當(dāng)“辰”字被假借為地支的第五位時,它的本意就由后造的一個字“蜃”所代替了。什么叫“蜃”?蜃就是大的蛤蜊。小的叫“蛤”,大的就叫“蜃”。漢語里還有好多個字,都跟這個“辰”字有關(guān)。比如嘴唇的“唇”字,上邊兒是一個辰,下面是一個口,為什么呢?因為蛤蜊有兩個能開能合的蚌殼,像人的嘴唇一樣,所以辰加口為唇。 另外蛤蜊的身體能從殼中伸出來蠕動,遇到情況又能突然縮回去,所以就把突然出現(xiàn)的動作稱為“震”或者“振”(震、振古通用字)。再有,蛤蜊趴著不動時能藏身在它的甲殼當(dāng)中,就像人懷孕時一樣,所以又把懷孕叫“妊娠”。我們知道華夏祖先主要生活在黃河流域,很少見到大海,所以上古時代就把稀有的貝殼當(dāng)成了貨幣。凡是以“貝”為偏旁的字,都跟財富和金融有關(guān)系。比如貧、賤、貴、買(買)、賣(賣)等等,都和“貝”有關(guān)系。 后世一般多用“辰”字的假借義,就是把它用作地支的第五位。在地支當(dāng)中,“辰”主要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指時間或者光陰。在一天十二時辰當(dāng)中的“辰時”,就是指上午的七點至九點。在一年之中,辰就表示每年的陰歷三月份。 許慎在《說文解字》里邊,他就把“辰”解釋為“震”。他說:辰,震也。三月陽氣動(春天),雷電振,民農(nóng)時也。物皆生。(春雷響,萬物長。)第二個意思是指的日月星,把它們叫做星辰。因為第一個意思是時間,而且時間往往和日月星的運(yùn)行有關(guān)系。比如《荀子 禮論》里面就說:“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時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天上的辰星,它專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里的水星。 北辰,則專指北極星。《論語》里邊兒就有這樣的話:“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關(guān)于“辰”字,廣老師就講這么多。最后我們總結(jié)一下:辰字的本意是貝殼,引申意義是光陰和時間。這樣很多關(guān)于“辰”的形聲字我們就可以自己來理解啦。 《說文解字》之十二地支第六講:巳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本講的兩個話題: 第一個:如何系統(tǒng)的學(xué)習(xí)國學(xué) 第二個:解讀十二地支的第六字:巳 第一個話題:如何系統(tǒng)的學(xué)習(xí)國學(xué) 有很多網(wǎng)友問,如何才能系統(tǒng)的學(xué)習(xí)國學(xué)呢? 什么叫“系統(tǒng)”呢?從童子功開始固然是好,但因為時代的原因,我們現(xiàn)如今大多數(shù)成年人在兒童時期并沒有受到過系統(tǒng)的國學(xué)知識訓(xùn)練,成年后再想學(xué)習(xí),會有難度嗎? 我的答案是:“沒有”。只要用心去學(xué),以成年人的智力水平與人生經(jīng)歷,學(xué)習(xí)起來會事半功倍。 那么學(xué)習(xí)國學(xué)的步驟和條理大概是怎么的呢?現(xiàn)在有很多人,都是亂學(xué)、雜學(xué),沒有章法沒有條理。在以前,孩子小的時候為什么要先讀《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 因為《三字經(jīng)》告訴了我們讀書基本的次第順序和章法,它可以幫助我們把零散的國學(xué)知識貫穿起來,把我們積累的那一大堆常識、百科知識納入一個清晰的框架體系之中。隨時檢查自己哪些東西是有用的,哪些東西是沒用的,哪些東西是需要補(bǔ)充的。 比如說《三字經(jīng)》開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xí)相遠(yuǎn)。茍不教,性乃遷?!边@是告訴我們“人貴習(xí)性”,一個人的秉性是最重要的,根基要好,才能談接下來其它的東西。 接著是講環(huán)境的重要性:“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xué),斷機(jī)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yáng)?!边@個環(huán)境包括家庭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 “首孝悌,次見聞。”這又是講到了學(xué)習(xí)的次序,應(yīng)當(dāng)以品德為先、知識第二。 后面接著講的是一些籠統(tǒng)的知識結(jié)構(gòu),包括數(shù)學(xué)、天文、地理、民生、書法等等,我們生活中遇到的事物,都有所涉及。 關(guān)于讀書次第,《三字經(jīng)》是這樣安排的: “為學(xué)者,必有初。小學(xué)終,至四書。”這是先讀古人的“小學(xué)”內(nèi)容,然后再讀“四書”。 “孝經(jīng)通,四書熟。如六經(jīng),始可讀?!薄八臅弊x完了,再讀“六經(jīng)”。 “經(jīng)子通,讀諸史。”經(jīng)、子之書通了,然后可以再讀“史”。 因此,黃侃先生說:“有系統(tǒng),有條理,因簡馭繁,方為有學(xué)。” 大道至簡,書要讀越讀越薄。“得意忘言”是讀書的一種高境界,我們不能越搞越復(fù)雜,最后把自己都迷進(jìn)去,走出不來!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有時候讀了太多的互相矛盾的內(nèi)容,而自己內(nèi)心里又沒有完整的思想體系支撐。 所以黃侃先生認(rèn)為,中國最重要的書籍大概有二十三部,分別是:《十三經(jīng)》、《國語》、《大戴禮記》、《說文解字》、《廣韻》、《史記》、《漢書》、《荀子》、《莊子》、《昭明文選》、《文心雕龍》。 其中《說文解字》和《廣韻》是小學(xué)的專著,《文選》《文心雕龍》是文學(xué)的專著。 我們每個人,這一輩子都要讀幾部能夠被稱為“經(jīng)典”的書。 什么叫經(jīng)典?兩個定義:第一,永不過時;第二永不時髦。 如果說讀幾部有難度,那至少應(yīng)該讀一部,人這一輩子如果能有一部書“墊底”,這輩子就沒算白活,走到哪里都能將腰桿挺的筆直。為什么能這樣呢?因為那就是你的“底蘊(yùn)”,你的自信源自于你意識深層的認(rèn)知。 林語堂先生曾經(jīng)說過,“概論”之類的教科書不能算“書”,“小說”也不能算“書”。 《黃河文學(xué)》主編、第四屆魯迅文學(xué)獎得主郭文斌老師他曾經(jīng)說過:“讀書要以五百年為界,五百年至今的書不讀?!?/span>雖然他的這個觀點有點主觀,我并不是很贊同,但我也建議大家多讀一些古人的書籍,明、清時期也有很多著作值得認(rèn)真閱讀的。 當(dāng)代著名學(xué)者金克木先生有一本著作,書名就叫《書讀完了》,里面記載一則關(guān)于他和陳寅恪先生的故事。他說在陳寅恪先生年輕的時候去見一位很有名的歷史學(xué)家夏曾佑先生,那位老人家對他說:“你能讀外國書很好啊!我只能讀中國的書。可是中國的書都讓我讀完了,我沒得讀了?!?/span>陳先生當(dāng)時就很驚訝,書怎么可能被讀完了呢?僅僅《四庫全書》就多大的量??? 后來陳先生說:“等我老的時候,才知道那句'書讀完了’說的相當(dāng)有道理,因為中國古書有價值的也不過就是那幾十種而已,而且年代越往前,可讀的書就越少,所以中國的書是能讀完的?!?/span> 黃侃先生他說:“凡治小學(xué),必具常識;欲有常識,必經(jīng)專門之研究始可得之。故由專門而得之常識,其識也精;由瀏覽而得之常識,其識也迷。蓋專門之小學(xué),持之若網(wǎng)在綱,揮之若臂使指;而瀏覽之學(xué),則霧中之花,始終模糊爾?!?/span> 這段話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即使我們要積累常識,也得是經(jīng)過“專門研究的”,而不是道聽途說來的“瀏覽之學(xué)”。 第二個話題:解讀十二地支的第六字:巳 “巳”這個字是象形字。 在甲骨文、金文里的字形都是“子”。有著大腦袋、有胳膊和腿的這個“子”。 所以郭沫若先生認(rèn)為:“巳,實象人形?!?/span>像一個人的形狀,有專家考證,在古文里邊“已”和“巳”是同一個字。我們也可以看到,它只是一個半封口、一個全封口而已。 古代拿刀在竹板上刻字,可能稍不注意就寫連筆了或者刻串了。所以這兩個字在上古的時候可能真是一個字,都是“人”的形狀。后來的這兩個字分開了,意思也就不一樣了。 小篆里邊,“巳”的寫法就發(fā)生了明顯的“訛變”,訛變就是錯誤的變化。因為你從小篆字形看不出有“子”的含義了,反而更像一個盤著尾巴的蛇。 所以在《說文》里說“巳為蛇之象。”在這句話的原文里,“蛇”字寫的是“它”,即“巳為它,象形。”“它”在古文里面就是蛇的象形,就表示蛇,只是后來被假借為你我它的“它”,并且另造一個“蟲字旁加它”的“蛇”字,表示蛇。 其實,已和巳的本義都是人。比如說祭祀的祀字,左邊是一個部首“礻”,右邊是“巳”字。他表示什么呢?他就表示一個人跪在供桌祭臺前邊祈禱的樣子。“礻”就是“示”字,它就是一個供桌的形狀,表示祭拜天地祖先的意思。 巳,被假借為地支的第六位之后,作為“人”、“子”的本意就消失了。 “巳時”在十二時辰中,指的是上午的九點到十一點。所以身體不好的人、需要養(yǎng)病的人,要注意巳時養(yǎng)生。在巳時睡覺,是一天里邊最補(bǔ)的時候。對身體不好的人來講,這個時間是相當(dāng)相當(dāng)好。 另外,“巳”這個字的音通“四”。我們之前講過,漢語中同音往往同義,那么它也就代指每年的陰歷四月,所以《說文解字》里說:“巳,四月,陽氣巳出,陰氣巳藏,萬物見,成文章,故巳為蛇,象形。”在這里,“巳”表示已經(jīng)。 蛇表示陽氣出來陰氣掉頭回復(fù)的象,所以在十二生肖里邊巳屬蛇。 我們前面說過,巳與已、己的字形非常像。但是字音字義都不同。 自己的己,這個字我們講過,它是用栓著絲繩的箭射鳥,鳥和射出去的箭都能夠拉回來歸自己。所以他代表自己的意思! 已經(jīng)的已和巳我們講過了它的本義是人。 已,它是半封口。它代表什么呢?代表盡也。有止,有畢,有成的意思。有停止完畢,有完成的意思。比如《詩經(jīng)》里面說“風(fēng)雨如晦。雞鳴不已,”這個已就是停止完畢的意思!我們經(jīng)常說的“這件事兒我不得已”,那就是不由自主停止不了的意思??!古文里也有“已矣乎”,意思是完了,都結(jié)束了!所以我們要注意的三個字的使用區(qū)別。 《說文解字》之十二地支第七講:午 本講的兩個話題: 第一個:解讀十二地支的第七字:午 第二個:《康熙字典》的故事以及它的意義 解讀“十二地支”第七字:午“午”字,排在十二地支的第七位,午字的本意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用的“杵”(chǔ)。 它是個象形字,甲骨文的字形就是兩頭圓粗、中間有細(xì)腰這樣的一個“杵”形,在古代,這個“午”是用來舂米的工具(它的原始意義)。 “午”字的金文字形,他把上端左右加了兩個把手,可以讓兩個人共同抬著,舂多一點、重一點的東西。后來到了小篆的形體,這個午字就不像“杵”了,楷書就更不像了。小篆字形中,將原本中間的“點”演變成了“橫”。 既然“午”的本義就是“杵”,那么以杵搗臼才能舂米。我們想像一下,舂米,就是上下來回相對的動作,所以“午”就有抵觸違背的意思。后人就把“午”加了一個“豎心旁”,形成了忤逆的忤,表示叛逆,不順從;或者加一個“走之底”就是迕,迕是指背道而行的意思,也有“不順從、來回折騰”的意思。 《莊子》里邊就說:“倒道而言,迕道而說者,人之所治也,安能治人?”古代有大不敬、十惡不赦的罪,其中就有“忤逆”。忤逆就是不孝養(yǎng)父母、甚至殺父殺母。忤逆也就是跟父母的意志相違背,跟國家的法律相違背。 忤逆,代表不順從,由不順從又可以引申出縱橫交錯的意思。所以“午”這個字,還有縱橫交錯的意思。比如說,在《禮記》里邊講用食物來祭祀的時候,經(jīng)常用一個詞叫“午割”。“午割”可不是中午的時候割肉,而是一橫一豎縱橫交錯的割! 當(dāng)“午”字被假借為地支第七位,它自己的本意就消失了,所以才造了這個“杵”。午和杵就有了明確的分工,“午”就專門用于地支里邊的一個符號! 在我們都會背的這句“鋤禾日當(dāng)午”里,這個“午”當(dāng)然是指的是一天當(dāng)中的中午,這就是用地支來計時。所謂夜半子時、正晌午時,“午時”指的是中午的十一點到下午一點的這個時間段!子時則是指半夜的十一點到凌晨的一點鐘。 我們還可以這么理解,將“午”字排在十二天干的第七位,也正是“過半數(shù)”的時候,十二的一半是六,而七則是剛剛過了“半”。這就和一天當(dāng)中“中午”的午時相適應(yīng)了。從前面我們已經(jīng)分析過的六個字中,可以總結(jié)得知,“天干地支”的任何一個字排序都是有講究的,絕非胡亂排列,這也正是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之所在。 “午”還是個部首字。在《康熙字典》里邊,凡是由“午”組成的字大都與違背或抵觸有關(guān)系。 另外“午”與“五”同音相通,所以,在一年之中,午又指每年的五月份。 所以《說文解字》里邊說“午,五也。五月陰氣午逆,陽冒地而出也?!?意思是說五月陽極而陰生,這個意思正好又類同于“逆轉(zhuǎn)”。就像以杵搗臼時,來回交替的樣子。 “午”這個音還通跳舞的舞。天地交午,即指的是天地氤氳之氣,交午于午時。午時一陰生,子時一陽生。在午時的時候陽氣發(fā)展到了極致,陰氣開始上升了。陰陽二氣,氤氳交感,他們交舞于午時,好像在空中舞蹈一樣。所以,午時是陽氣旺盛到極致的時候! 以上所講,就是“午”字的一個演變與發(fā)展過程,相信大家讀完之后一定各有所得。 《康熙字典》的故事以及它的意義上面我們提到了《康熙字典》,那么我們就再來具體談?wù)劇犊滴踝值洹贰?/span> 有一句古話是這么講的:何為國學(xué)?五經(jīng)文言何以復(fù)興?《康熙字典》。 據(jù)說清朝順治皇帝出家離宮之前給他的兒子玄燁留了一封信(玄燁也就是后來的康熙)。這封信最后沒有署名,它只寫了兩個符號或者說就兩個字,兩個什么字呢?“八叉”。 玄燁不知道什么叫“八叉”,問了好幾個大臣,有個大臣后來跟他說,把八叉合起來念“父”字。這封信可能是你爹給你的遺言吧!玄燁才知道這個是父親留給他的信,于是乎他就立了一個志愿,要把天下所有的字通通攢在一起,讓大家能有一個地方查找這樣的字。后來在他主持下編的這本大字典就叫《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是在康熙年間,由張玉書、陳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的學(xué)者奉旨編纂的一部大型的辭書。那么它的基礎(chǔ)是什么呢?是明朝的兩部字典《字匯》和《正字通》。在這兩部辭書字典的基礎(chǔ)上加以修訂,用了六年的時間完成。所以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的,也就是政府出錢來修的字典。 《康熙字典》采用的是部首分類的方法,他是按筆畫排列單字。如果我們不熟悉部首和筆畫的話查字很難。它按照部首分類,按筆畫排列單字,按照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成十二集,每集又分成上、中、下三卷。 按照韻母、聲調(diào)以及音節(jié)的分類,然后排列韻母表對應(yīng)漢字。這樣收錄了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個漢字。它是我國辭書編撰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在以后的二百多年時間里,它一直是一部影響最巨大的、使用最廣泛的字典。以后出品的很多的字典,幾乎都是在他的基礎(chǔ)上增刪而成的,而且以后沒有任何一部字典,收字能夠超過它的。它不但把古代字書里所有的字幾乎全部收錄進(jìn)去了,就連一般見不到的生僻字,在這里面也可以查到了。所以《康熙字典》是一部很重要的辭書。 《康熙字典》它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音義收集得特別的詳細(xì),而且條理特別清晰。所以在今天如果你是做古文字學(xué)的或者是我們學(xué)國學(xué)的,這本書還真是離不開呢! 最后,希望通過此講,能讓大家更了解漢字中蘊(yùn)藏的奧秘,更喜歡漢字。歡迎大家點贊、**與收藏。 《說文解字》之十二地支第八講:午 我們今天要講的是的,是十二地支的第八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的未,是個象形字,他的甲骨文字形像個麥穗。郭沫若先生認(rèn)為,未就是麥穗的穗的本字。后來因為未字被假借為地支的第八位用了,所以又再造了一個麥穗的穗來代替原來的那個字的意思。 陰歷六月就是我們陽歷的大概七月左右,金、木、水、火、土五行中,木在未月老成。說文解字里面說,“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于未,象木種枝葉之形也?!本褪钦f,六月份的時候,就是未月,各種各樣的水果甜酸苦辣咸的滋味都已經(jīng)具備了。在五行里邊,這個木已經(jīng)變成老木啦,就是那個植物的枝葉已經(jīng)長到極致了,不可能在往上長枝葉了。 在《釋名》這部書里邊說了“未,昧也。”為什么呢?他說日中則昃,就是太陽過了午時,就該往西邊走了,日西斜叫昃。沒有那么亮了,慢慢幽昧了,所以過了午時就是未時,就是下午一點到三點了,陽光越來越昏暗不明了。 “未”的本義是繁茂。枝葉繁茂就會遮蔽光線而顯得昏暗,因而用作否定詞,表示“沒有,不曾”的意思。比如《荀子天論》里面說:“故水旱未至而饑。”水災(zāi)旱災(zāi)還沒有來呢,人們就挨餓了;如成語“未卜先知”。一般說來,“未”字否定過去,“不”字否定將來,但有時候“未”也當(dāng)不講。如“未能免俗”。 未字放在句末,有的時候還可以當(dāng)疑問詞來使用。如王維《雜詩》:“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如《三國志諸葛亮傳》里:“可以言未?”可以說了嗎? 未土所對應(yīng)的類象:為燥土、木庫,引申為花園、庭院、墻堰、干井、新建的宅兆、加工木具之所、林場、木材廠、菜園、果園、為酒食店等?;▓@為什么要屬未而不屬卯呢?因卯木旺盛,自成茂林:未是木的墓庫,比如墻亙里的花木,并且從雜而生,所以未叫做“花園”。 未土所對應(yīng)的身體部位:胃、腕、皮膚、肌肉、脾及消化系統(tǒng)等。 未所對應(yīng)的數(shù):0、2、5、6、8、10。 未象:溫土、田園、公園、庭院、墻堰、林場、休閑、陶冶、情趣、飾物、酒店、酒食、土產(chǎn)、建筑物、營造、醫(yī)藥、化工、熱毒;于人體為脾胃、腕、腹、口腔、肌膚、脊梁;動物為犴、羊、鷹。 未為風(fēng)伯,屬西南,分野為廣西西部、貴州。另辰、戌、丑、未四支雖各有分野,但土屬中心,所以其分野均兼河南、湖北中原之地。 人品:未為師巫、寡婦。 總類:未為土,為井圈、墳田、垣墻、酒肆、茶坊、神堂、佛殿、過院,為老嫗、白頭翁、牧羊人、父母,為宴會、酒食,為印信,為腕膈、脊梁、胃門,為衣服、藥餌、酒器、樂器、幡簾,為桑、柘、麻,為羊、鷹、雁、鴿、鵲。意譯與解說:未土旺相為墻垣、為酒肆、為茶坊、為佛殿、為神堂。未土死囚為宅兆、為井、為過院。未乘天空為井泉(按:未中有井宿),加辰為田園,加卯為林木。未日乘白虎為宅兆或賽場,陶冶等。未土在人,旺相為父母、為妹、為嫂、為牧羊人、為賓客;死囚為寡婦、羽士、酒匠、帽匠、老嫗、白頭翁。未加亥為繼父,未加酉為繼母,未乘太陰為姨或小姑,乘天后為舅姑。未加未為醉人,未加寅為婿,未乘天后加日辰上為公婆,未乘六合為僧,未加酉丑為老人。未土在物,旺相為冠裳、為印信、為酒食、為木棉;休囚為桑葉、為笙歌、為醫(yī)藥、為簾。未乘龍后加寅卯為麻,未加子為醬,為賀宴。 未土在姓為朱、秦、高、章、張、羊、杜、井、魏、楊。凡土旁、羊旁類皆是。 《說文解字》之十二地支第九講:申 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當(dāng)中,“天干”所代表的是天道,“地支”所代表的是地道,天干地支組合而成的,就是“天地大道”,也是古人認(rèn)為的“宇宙之道”,故而古人曾說:“圣人動效天道,靜法地道,行由人道”。一動一靜,一陽一陰,萬物萬理皆包含其中,而“人”是集“陰陽”于一體的“最靈性”的生命存在,所行之道,當(dāng)然也就集天地之道于一體了。 在《周易.乾.文言》中也有這么一句經(jīng)典名言:“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這里的“大人”,并非指那些位高權(quán)重的人,而是指明“道”理的人。這樣的人物才能與天地合德,做到自強(qiáng)不息,厚載萬物;他們的人格魅力就像日月一樣,普照大地,澤被蒼生;他們布政行事,會遵從四時運(yùn)行的規(guī)律而井然有序;他們會對鬼神心存敬畏,無論吉兇禍福,都能泰然處之。 這些章句,都能很明確地體現(xiàn)出我們中華民族最頂端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內(nèi)涵,只有明白了這些,我們才能靜下心來慢慢體會古人給我們留下的無上智慧。 在今天講“申”字之前,廣老師先帶大家來復(fù)習(xí)一下前面所講過的八個地支所代表的含義,看看他們之間是如何形成關(guān)聯(lián)的: 1,子:代表草木的種子,吸取泥土中的水氣,準(zhǔn)備萌芽生長;代表農(nóng)歷的十一月,在一天的時辰中代表夜里的11:00-01:00。 2,丑:古意同“紐”,代表種子發(fā)芽后,彎曲的芽兒即將冒出地面;代表農(nóng)歷的十二月,在一天的時辰中代表夜里的23:00-03:00。 3,寅:即“引”,芽兒引而向上;也有“演”的意思,種子遇水則“演變”,迎著春天的陽光伸展身體。代表農(nóng)歷的一月,在一天的時辰中代表凌晨的03:00-05:00。 4,卯:即“茂”,很多漢字同音即同意,表達(dá)已經(jīng)“引”伸到地面上的芽兒茂盛生長。代表農(nóng)歷的二月,天氣也暖和了,在一天的時辰中代表早晨的05:00-07:00。古人上班要“點卯”,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上班打卡,由此可見,古人上班是要在早上7點以前到崗的,當(dāng)官也不容易啊,4、5點就得起床準(zhǔn)備了。 5,辰:即“震、伸”,此時陽氣已經(jīng)生發(fā)過半,萬物蘇醒,震起而生。代表農(nóng)歷的三月,在一天的時辰中代表上午的07:00-09:00。(大家可以仔細(xì)觀察一下,無論是在一年當(dāng)中,還是在一天當(dāng)中,地支所代表的內(nèi)涵都是和天地大道非常契合的。) 6,巳:即“起”,萬物生長而起,此時陰氣消除殆盡,純陽無陰。“巳”為蛇,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古人在創(chuàng)造這個字的時候畫的就是一條蛇的樣子,它是象形字,請看下圖。 商 · 殷墟甲骨文 周 · 大盂鼎銘文 像一條尾部盤起,頭部高昂的眼睛蛇。這或許也是它為什么表示“起”的意思來源吧!它代表農(nóng)歷的四月,在一天的時辰中代表上午的09:00-11:00,這個時候黑夜的陰氣已經(jīng)完全散盡,陽氣充沛。 7,午:即“仵”,有“逆反”之意。此時陽氣充盛到極致,陰氣開始萌生(陽極而陰)。萬物也是豐滿生長,即將結(jié)果。它代表農(nóng)歷的五月,在一天的時辰中代表中午的11:00-13:00,這個時候也是一天當(dāng)中最熱的時候,同時也是由熱轉(zhuǎn)涼的時候。 8,未:即“味”,果實即將成熟,有了香味,同時也代表萬物皆成長到有滋味的階段。它代表農(nóng)歷的六月,在一天的時辰中代表下午的13:00-15:00,品味下午茶的時候到了。 由以上八個地支綜合來看,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無上智慧,將復(fù)雜的天地之道用最簡單的字來描述出來。 今天我們來學(xué)習(xí)一下地支的第九位:“申” 申,即“身”,指果實都已經(jīng)長成,萬物的身體都已成就。它代表農(nóng)歷的七月,在一天的時辰中代表下午的15:00-17:00。 《說文解字》中許慎解“申”字說: 申,神也。七月時,天上陰氣形成,它的體態(tài)任自伸展、收束。 “申”字有“伸展”之意我們能理解,為何還有“收束”之意呢?這就要從“申”字的甲骨文和篆書演變上來尋找答案了。 “申”字金文 “申”字篆書 我們從“申”字的篆書上尋找到了答案: 篆書“申”字,由左右兩只“手”加上中間的“丨”組成,左右兩只“手”組成現(xiàn)代的字就是“臼”,有約束自持之意,而中間的“丨”(讀音同“滾”),之前廣老師也講過,是有貫通之意,可以自下而上(比如“上”字中的“丨”就是自下而上,引而上行,所以表示“向上”的意思),也可以自上而下(比如“下”字中的“丨”就是自上而下,引而下行,所以表示“向下”的意思)。 而“丨”字在“申”字中,是指上下貫通之意,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左右兩只手想要約束住它,而它又在中間努力的上下貫通,這樣創(chuàng)造出來的“申”字是不是很有內(nèi)涵呢? 所以“申”字既有約束又有伸展之意。 舉例說明一下: 第一,表示舒展、伸直之意。東漢著名史學(xué)家班彪,在《北征賦》中有這么一個詞:“行止屈申?!边@里的“申”就同我們現(xiàn)在用的“伸”是一個意思。 第二,表示約束、告誡之意。我們現(xiàn)在有個常用詞“三令五申”,這里的“申”就是指約束、告誡。 接下來,我們再看幾個跟“申”有關(guān)的衍生字: 1,伸:加了單人旁,表示伸展更加形象; 2,呻:加了口字旁,本意表示誦讀;在古文《禮記》中有“今之教者,呻其佔畢”,“佔畢”就是指現(xiàn)代的書本。 3,紳:加了絞絲旁,表示紳士的紳。為什么加了絞絲旁就表示紳士了呢?因為在我們?nèi)A夏古代,士大夫都系一根大帶子,這個帶子或許就是用絲綢制作的,而“紳”的本意就是指這根大帶子,這下明白了吧? 4,神:加了“示”字旁,我們之前也講過,凡是跟“鬼神”有關(guān)的字都是加“示”字旁,比如“社、祀、祖、祝、祈、福、祠”等等等等。 5,審:加了寶蓋頭,宀讀音同“棉”,它的本意是指房屋,引申為覆蓋之意,所有“審”字就是表達(dá)在屋子里弄清楚是非曲直。 在十二生肖中,“申”代表的是猴子,至于為什么如此安排,大約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下午三至五點時,猴子變得異常的活躍,不斷地伸展它的四肢啼叫; 另一種說法是最初的“申”字字形像猴子的臉,好像也有那么點道理。 “申”字甲骨文 最后再稍帶著普及一個小知識:上海為什么稱為“申城”? 我們現(xiàn)代人都知道“江浙滬”中的滬是指上海,那么上海又為什么稱為“申”呢?其實很簡單,是因為在戰(zhàn)國時期,上海這個地方是春申君的封邑,那時只是個小漁村而已,故而別稱為“申”。后來在晉朝時,因漁民用來捕魚的工具稱為“扈”,后又改成了“滬”,故而現(xiàn)在又簡稱“滬”了。上海著名的黃浦江,又稱“春申江”、“申江”。 《說文解字》之十二地支第十講:酉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酉”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形狀都畫得像一個酒壇子。 酉 字甲骨文 這個字的本意,就是指“酒”,古代沒有“酒”這個字之前,酉和酒是通用的。我覺得它應(yīng)該算是個會意字,不能算象形字,這個觀點不知大家是否能認(rèn)同?因為它畫的雖然是酒壇子的形狀,但它表示的是里面的酒。 “酉”字的甲骨文圖案中,下面兩條橫線,代表的應(yīng)該是酒壇子底部的圖案線條,最上面的一橫代表的酒壇的蓋子。 在現(xiàn)代,和“酉”字組合的字,都和“酒”有關(guān),比如:醞釀、酩酊大醉、酗酒、小酌一杯、醬酒、祭奠…… 如此,我們便可以很輕松地理解許慎《說文解字》中對“酉”字的解釋了。他說,酉表示八月,高粱、谷子都已經(jīng)成熟,可以釀酒,有所成就。 丣,是古文“酉”字寫法。 為什么我要提到這個古文的寫法呢?因為它從另外一個方面描繪出“秋高氣爽”的八月。“丣”字下面部分,是我們現(xiàn)今認(rèn)識的“卯”字,而“卯”字,在我之前寫過的十二地支文章中就已經(jīng)介紹過了,它表示二月。 二月,春天剛來臨的季節(jié),賀知章的《詠柳》中有一句“不知細(xì)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就是最好的佐證。所以,“卯”字表示春門已經(jīng)打開,萬物開始生發(fā)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那么我們再看“丣”字,它在“卯”字頭上畫了一根橫線,表示到了八月的秋季,春天打開的這扇春門關(guān)閉了,這時的門就變成了“秋門”。我又想起了一首杜甫的《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為證:“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p> 古人用這樣的創(chuàng)意來創(chuàng)造文字是不是太偉大了呢?這樣的智慧簡直是妙不可言的。 我們再仔細(xì)想想,在上一篇“申”字的講解中,我提到了“申”表示七月,萬物的身體都已經(jīng)有所成就,到了八月,谷物自然都已經(jīng)完全成熟,當(dāng)然也就表示有 了“成就”啊!所以許慎在解釋“酉”字的時候,就很簡單地說:酉,就也。這也是一種大智慧?。?/p> 我們中華文明流傳5000年而不衰,為什么? 就是因為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體系是完整的、系統(tǒng)的、圓滿的,而且是經(jīng)過實踐的,符合大自然運(yùn)轉(zhuǎn)之道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道法自然”。 “酉”字在十二地支中排名第十位。當(dāng)它被借到天干地支之后,它的本意漸漸地就被忽略了,然后就在它的旁邊添加了各種偏旁部首來表達(dá)各種引申意思。酒是液體,自然就在旁邊加上三點水旁,表示“酒”了。 以上就是“酉”字的初始本意分析。 “酉”字在地支中為什么與“雞”搭配呢?為什么它不與豬、狗、猴等搭配呢? 在十二地支當(dāng)中,只有“申猴”和“酉雞”五行屬性是“金”,所以我們就有了“金猴”和“金雞”一說,至于其它的都不正宗。 而木、火、土、金、水五行,在方位上它們有各自的地盤,這個很多人都有大致了解:東方屬木、西方屬金、南方屬火、北方屬水、中間屬土。 寫到這里,我突然聯(lián)想到一個我們常用的詞語:東西。 這個詞很有中國特色! 比如說你手里拿了個盒子,對面來了位你的朋友,他很好奇,就問:“你盒子里裝著什么東西???” 再比如有人罵人:“你算個什么東西?” 為什么會用“東”和“西”兩個方位詞來表達(dá)這些意思呢?為什么不用“南北”呢? 這或許就要從它們所代表的五行屬性上來解釋了。 因為“東”所代表的“木”、“西”所代表的“金”都是可以被人們拿起來的物體,而“南”所代表的“火”和“北”所代表的“水”一般都不易被人拿在手里。而用作罵人的“算個什么東西”則有可能表示侮辱性的,“你不算是個實體”、“不是個人物”。(這一觀點僅供大家娛樂) 好像有點扯遠(yuǎn)了,我們回到“酉”字上來。 現(xiàn)代“酉”字,我們可以將之拆分為“西+一”,為什么這么說呢? 西 篆書寫法 首先看“西”字的古文字寫法,是用一只鳥兒歸巢的圖形來表示的。一天中,當(dāng)太陽西下,即將落山時,鳥兒都會飛回到自己的巢穴當(dāng)中,所以用這樣的圖案來表示“西”。古代的“西”也就是“棲”,這樣我們就會很容易地明白“棲”字的由來了。 而每當(dāng)太陽落山,天將要黑的時候,就是雞進(jìn)圈休息的時間。它一天的工作完成了,蛋也下完了,也就有了“成就”。太陽西下,落入地平線之下天也就黑了,“酉”字下面的一橫,我們就可以將它理解成“地平線”了。所以在地支當(dāng)中,就選擇了雞,作為“酉”的搭檔了。 將橫線理解成地平線,并不是隨便一說,而是確有根據(jù)的,比如說:旦、亙、上、下。 這些字都是如此:早晨的太陽剛剛升上地平線,所以我們稱之為“旦”;如果太陽一直在天地之間,那么就表示永恒的“亙”;小草剛剛發(fā)芽,露出地平線向上生長,就是“上”,古文“上”字就是“丄”。 這就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哲學(xué)理念,自然理念。 最后我再簡單講一下“酉”字在古代醫(yī)學(xué)中的運(yùn)用。 古代“醫(yī)”字有兩種寫法:醫(yī)、毉。 第一個“醫(yī)”,我們可能理解成現(xiàn)代正常開藥治病的醫(yī)生,只不過那個時候的醫(yī)生可以用“酒”治病,應(yīng)該就是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 第二個“毉”,我們可以理解成當(dāng)時的“巫醫(yī)”,他們是不用湯藥給人治病的,說好聽點叫做“心理醫(yī)生”,說不好聽的就是“跳大神”的。 那這個巫醫(yī)治病到底有沒有效果呢?這個我們不作深入討論。 結(jié)語:中華傳統(tǒng)文化,理念完備、符合自然之道、宇宙之道,是我們民族的生存之本,是中華民族的珍寶,我們一定要重視它、守護(hù)它、傳承它,不要因曾經(jīng)一時的落后就詆毀它、放棄它。 《說文解字》之十二地支第十一講:戌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很多讀者對于“戊、戌、戍”這三個字的讀音和字意容易混淆,跟這三個字相關(guān)的還有“戈、戎、戒、成”。 沒有仔細(xì)研究過漢字的讀者,可能對這幾個字之前并未產(chǎn)生過“關(guān)聯(lián)”的想法,今天廣老師簡單地給大家理一下它們之間的“親戚關(guān)系”。 1,戈:指平頭的戟類兵器(以下各字皆包含“戈”部,所以都跟兵器有關(guān)); 2,戎:指兵器;有個常用成語叫“兵戎相見”,就是指以武力相見,用戰(zhàn)爭解決問題?!氨弊值谋疽馐侵浮败娦怠?,后來也代指拿軍械之人,也就是士兵。“戎”字從造字結(jié)構(gòu)上來看,為什么會指兵器呢?原來古漢字的“戎”是由“戈+甲”組合而成的,這樣就很好理解了。(請看下圖“戎”字的篆書寫法) 3,戒:保持警惕,做好戰(zhàn)斗準(zhǔn)備。它的字型是由“戈+廾”組合而成的,“廾”表示向上托舉的兩只手,請大家看一下它的篆書寫法就一清二楚了,像極了兩只手舉著兵器的樣子。 4,戊wù:中宮。在五行當(dāng)中它代表“土”,方位居中(具體解釋可參考廣老師之前發(fā)表的“天干系列”中“戊”字專講)。在古代,“戊”的讀音同“茂”,表示的意思也指植物茂盛,所以后來在“戊”字上面加了草字頭,專門表示“茂盛”,而“戊”字則被假借到了天干中專用了。 5,成:就也,指實現(xiàn)、完成。在古漢字當(dāng)中,“成”字中間的“橫折鉤”部分是寫成“午”的(見下圖),所以它是由“戊+午”組合而成?!拔纭弊衷谑刂е信帕性诘谄呶?,屬于居中的,所以我們常說“中午”?!拔纭币泊砹耸挛锇l(fā)展到了巔峰,正處于轉(zhuǎn)變的時候,所以它和代表茂盛的“戊”字組合,就代表了完成、成就。 6,戍shù:戍守邊境。它是由“戈+人”組合而成(見下圖),就像一個手里拿著兵器的士兵站在邊境線上保家衛(wèi)國,無懼風(fēng)雨冰雪。 7,戌xū:消滅、消失的意思。在十二地支中,它排在第十一位,代表農(nóng)歷九月。此時,夏季的炎熱已然消退,天地間的陽氣變得很微弱,大地上各種農(nóng)作物都已經(jīng)成熟收獲,陽氣下行轉(zhuǎn)入地層。所以我們將“戌”字拆解成“戊+一”,“戊”代表土,“一”代表那一絲陽氣,它深藏于土中。 五行中講:“土生于戊,盛于戌?!薄睹妭鳌酚种v:“火死于戌?!?/p> 所以“滅”字就由“戌+火”組合而成。后來又另加了“三點水”旁,這個含義就表達(dá)得很清楚了。(見下圖) 戌,在一天的時辰當(dāng)中,代表晚上的7點-9點。它在十二生肖中又和“狗”搭配,這是為什么呢? 據(jù)說是因為在一天的這個時辰當(dāng)中,人們都已經(jīng)開始休息,進(jìn)入夢鄉(xiāng),狗狗這時候擔(dān)負(fù)著看家護(hù)院的責(zé)任,它在夜晚的時候,視覺和聽覺都特別敏銳,所以才選擇它與“戌”搭配。 《說文解字》之十二地支第十二講:亥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每當(dāng)我看到“亥”這個字的時候,總會想起我在《說文解字》這本書中第一次讀到它注解的時候的心情,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是非常震撼的。對于《說文解字》的作者許慎的敬佩之情,那真的是猶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感呢? 因為在我讀完了他對于“亥”字的解釋之后,更加明白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承之所以能歷久彌新、生生不息,那都是因為古代華夏大地上的先哲們,用他們的大智慧為我們后人創(chuàng)造出了無與倫比的、完美無缺的文化道統(tǒng)。我們只要遵循著這個道統(tǒng),就可以繁衍生息、延綿不絕。 許慎這樣解釋“亥”字:
亥 篆書寫法 我們在講十二地支“亥”字之前的“戌”字的時候就說到,“戌”時深秋,瓜熟蒂落,萬物皆已成熟,種子落地,之前盛夏的酷熱已經(jīng)基本消散,天地間一縷陽氣也沉入地下。此時就到了陰氣極盛之時,所以到了“亥”時,就有一絲陽氣重新產(chǎn)生,寓意著新的生命開始孕育,一個新的生命循環(huán)即將開始。 這就是許慎說的“微陽起,接盛陰”。 我們從上面“亥”字的篆書寫法上能看出,上部是“二”字,下部是兩個“人”字,在左下部還有一個彎勾,這些符號表達(dá)了什么意思呢? 我們在上一章“戌”就談到,“一”代表了“陽”,“二”代表“陰”。在這里,“二”也代表“一陰一陽”,也可以理解成“一男一女”。在“二”的下面就是兩個“人”字,右邊的代表“男人”,左邊的“人”加上那一筆“彎勾”代表了一個懷孕的女人,是不是很形象呢? 天地間的那一縷陽氣沉入地下,就表示“陰陽相交”,種子落入大地,所以就能孕育出新的生命。這就是自然法則。 “亥而生子,復(fù)從一起” 既然“亥”已經(jīng)孕育出了新的生命,接下來就是“子”的出生,就又回到了我們十二地支的第一位“子丑寅卯”的“子”了。至此,一個生命新的循環(huán)又開始了,這就是“生生不息”??! 如果有讀者看過《說文解字》這本書,就一定會發(fā)現(xiàn),這本華夏最早的字典,第一個字就是“一”,最后一個字就是“亥”,這其中的內(nèi)涵就不言而喻了。 老子的《道德經(jīng)》開篇第一句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說天地之初,“一”是最早出現(xiàn)的,所以許慎將它排第一位,而最后一個“亥”字既代表了結(jié)束,同時也孕育著新生,這就叫“始一終亥,亥終而復(fù)始一也?!?/span> “亥”和十二生肖中的豬為什么會產(chǎn)生關(guān)聯(lián)呢? 這還得從“亥”字的甲骨文說起。 豕 亥 甲骨文字形 根據(jù)史料記載,“亥”和“豕”字,在甲骨文中是同一個字。而“豕”就是“豬”的意思,有個成語叫“狼奔豕突”,就是說像狼那樣奔跑,像豬那樣沖撞。 講到這里,我的“十天干、十二地支”系列就已經(jīng)全部講完了,遍讀下來,內(nèi)心真的是感慨萬千。 古圣先哲給我們這些子孫后代留下的大智慧,就像喜馬拉雅山一樣高不可攀,我輩唯有仰望、膜拜。在傳承中華文化的這條道路上,虛心求教,仔細(xì)探索,切磋琢磨,只有如此,才能不負(fù)圣賢,不負(fù)時代,不負(fù)子孫。 02:關(guān)于“午”、“亥”地支藏干之我見當(dāng)代八字學(xué)者,都是沿襲古人的理論,即“午藏丁己土”、“亥中壬甲木”,認(rèn)為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然而,筆者從幾十年的批命成功及失敗的命例中,發(fā)現(xiàn)了一條規(guī)律,那就是“午藏獨(dú)丁火”、“亥藏壬甲戊”,也就是說,“午”中只藏丁火,“亥”中還藏戊土。子午卯酉四正星中各只有一個藏干五行。而每季度的第一個月,即寅申巳亥月(孟春、孟秋、孟夏和孟冬),由于孟月的上一個月為四季土月,即辰戌丑未月(季春、季秋、季夏和夏冬月),因此孟月是從季月演變而來,均藏有季月土的余氣。而古人只承認(rèn)寅、申、巳三孟月藏有孟月土的中余氣,而不承認(rèn)亥孟月藏有土的余氣,這是欠妥的。 乾造:癸酉 乙卯 己卯 庚午 大運(yùn)壬子,流年庚午。此造殺旺身弱,用神為印比火土,忌水木財官。早在1960年孟春,命主的妻子登門求測,問丈夫生病的事。當(dāng)時筆者按古人理論批命,即“午藏丁己土”,認(rèn)為午中有7分丁火,3分己土。日主雖弱,但有3分己土中氣根,只要午中這己土中氣根不受傷,日主則不會有兇災(zāi)。壬子運(yùn)、庚子年,盡管歲運(yùn)均為忌神,且二子沖午,午中丁火印星受傷,丁火為喜用,凡用神被傷,日主有災(zāi),但子午沖,子水并不會傷害午中己土,只要日主這個獨(dú)根——己土未受傷,日主雖生病,但不會有要命的事。于是筆者告知求測人,不用擔(dān)心,過了仲春月(乙卯月)其病即愈。哪知進(jìn)入仲春乙卯月不久,命主便駕鶴西去。類似這樣的命局,筆者在上世紀(jì)五、六十年代,錯斷不下20余例,且百思不得其解。如果用“午藏獨(dú)丁火”理論來批這個命局,就一目了然,日主己土無根,全靠時支午中丁火印綬作“靠山”生存,一旦“靠山”失去,日主則九死一生。 坤造:乙酉 乙酉 癸卯 癸亥 大運(yùn)戊子,流年丁未。1967年仲春,命主的母親登門求測,筆者一見八字,日主身旺食傷旺,應(yīng)取財官火土為用,印比食傷為忌。筆者當(dāng)年沿襲古人“亥藏壬甲木”的地支藏干理論,認(rèn)為此命屬“傷官傷盡”的命局(命局有食傷,而無一點官星),古人云:“傷官傷盡反為官”,再加之是日貴格(壬癸兔蛇藏,日支卯是日干癸的天乙貴人),便斷命主是有一官半職的貴命。然而至今,命主已年過花甲,終生無官,也無名氣,只是一普通農(nóng)婦而已。還離婚三次,現(xiàn)為孤人一個。此造若按“亥藏壬甲戊”理論,日主在時支亥中有戊土余氣官星存在,故不屬“傷官傷盡”的命局,“傷官傷盡反為官”的斷語在此命局不能用。況且,此造日主癸水雖自坐卯木天乙貴人星,但卯木食傷為日主的忌神,故此貴人難以起到貴人的作用。 從上世紀(jì)八十年代初,開始筆者便使用“午中獨(dú)丁火”、“亥藏壬甲戊”的理論批命。這以后,遇到有“午”、“亥”等字的命局,其批斷準(zhǔn)確率大大提高。回頭又將筆者五十、六十和七十年代曾錯斷的幾十個帶有“午”、“亥”的命局,改用修訂后的理論,才終于找到了錯斷的原因。 乾造:癸亥 癸亥 戊申 癸丑 按陳規(guī)斷法,認(rèn)為此造一片汪洋,日主戊土坐申金,申中戊土為余氣,為假根。時支丑本為日主之根,但亥丑拱水,半三會局,故日主以無根論。從財格真(也有人認(rèn)為日主戊與癸合化水局成功,為化氣格),從財格,財官食傷均可為用神,火土比印為忌。按此斷法,與日主實際情況不符。 實際是:命主行壬戌運(yùn),小學(xué)讀書成績很好,進(jìn)入初中,學(xué)業(yè)大大下滑。初中未畢業(yè),便回家務(wù)農(nóng),至今在外打工,又無技術(shù),打工收入極低,只能解決溫飽。若按從財格,壬戌運(yùn),戌土應(yīng)為忌神,怎么學(xué)業(yè)優(yōu)秀?辛酉、庚申為食傷用神,怎么只是“溫飽”?2008年,命主的父親登門求測,筆者鐵口直斷:“您兒文化不高,初中而已,但小學(xué)階段成績好。進(jìn)入初中成績下滑,至今未行好運(yùn),特別是2004年以來的這四年中,八成是走南闖北,辛苦奔波,又掙不到幾個錢……”求測人連連點頭:“老師測得很準(zhǔn),可是有很多算命先生都說我兒應(yīng)是研究生以上學(xué)歷,現(xiàn)在正行好運(yùn),不是官員,也是個百萬富翁老板……”此造日干戊土通根時支丑土本氣根,命局四地支均有根(亥中藏戊土,申中藏戊土),四地支中的土連成一片,說明土不很弱,故日主只是偏弱,而非弱極,應(yīng)取火土比印為用,財官食傷金水木為忌。 03:60甲子特殊干支組合總結(jié)從日柱入手看命,是看命的重要角度之一。關(guān)注一些重要的日柱,單從日柱干支特定組合便能看出日主許多重要信息。 陰差陽錯日:丙子 丙午 丁丑 丁未 戊寅 戊申 辛酉 辛卯 壬辰 壬戌 癸亥 癸巳 陽刃日:丙午 戊午 壬子 (丁巳 己巳 癸亥為自坐帝旺) 孤鸞日:甲寅 乙巳 丁巳 辛亥 戊申戊午 壬子 六甲正窮日:癸亥 八專日(淫欲煞):甲寅 乙卯 己未 丁未 庚申 辛酉 戊戌 癸丑 紅艷日:甲午 丙寅 丁未 戊辰 庚戌 辛酉 壬子 (戊己見辰,乙癸見申) 退神日:丁丑 丁未 壬辰 壬戌 魁罡日:庚辰 庚戌 壬辰 戊戌 進(jìn)神日:甲子 甲午 己卯 己酉 貴人日:丁亥 丁酉 癸卯 癸巳 仔細(xì)觀察以上這些帶煞的特殊日柱,會發(fā)現(xiàn)它們大多和“祿、旺、刃”有關(guān)系,并且有不少日子共犯多種“煞”。 下面換一個角度歸類看看。 所有自坐祿日:甲寅 乙卯 庚申 辛酉 甲寅日屬于八專日,屬于淫欲煞。甲寅日還犯孤鸞煞。 庚申、辛酉日也屬于八專日,屬于淫欲煞。辛酉日還同時犯陰差陽錯、九丑妨害煞、犯紅艷煞。4 所有自坐刃日:丙午 戊午 壬子 丁未 己未 癸丑 丙午日犯日刃煞,同時犯差錯。 戊午日犯日刃煞。同時犯孤鸞,九丑妨害煞。 壬子日犯日刃煞。同時犯孤鸞,九丑妨害煞。 丁未日陰刃,犯差錯,犯八專淫欲,犯紅艷煞,為退神日。 己未日陰刃,犯八專淫欲,為退神日。 癸丑日陰刃,犯八專淫欲。 所有飛刃日:丙子 戊子 壬午 丁丑 己丑 癸未 丙子日飛刃,犯差錯。 戊子日飛刃,犯九丑妨害煞。 壬午日飛刃,犯九丑妨害煞。 丁丑日飛刃,犯差錯。 己丑日飛刃,其他無犯。 癸未日飛刃,其他無犯。 在所有飛刃日中,癸未己丑無犯。 所有坐旺日:丁巳 己巳 癸亥 丁巳日坐旺,犯孤鸞。也認(rèn)為是坐刃的。 己巳日坐旺,無犯。也認(rèn)為是坐刃的。 癸亥日坐旺,犯差錯,六甲正窮日。 所有戊日:戊子 戊寅 戊辰 戊午 戊申 戊戌 戊子日飛刃,犯九丑妨害煞。 戊寅日差錯。 戊辰日犯紅艷。 戊午日犯日刃煞。同時犯孤鸞,九丑妨害煞。 戊申日犯差錯。同時犯孤鸞。 戊戌日魁罡,八專淫欲。 所有辰戌之上土、金、水日:戊辰 戊戌 庚辰 庚戌 壬辰 壬戌 戊辰日犯紅艷。 戊戌日魁罡,八專淫欲。 庚辰日魁罡。 庚戌日魁罡,紅艷。 壬辰日魁罡,差錯、退神。 壬戌日差錯,退神。 按照以上方法分類之后,大部分特殊日柱可以獲得規(guī)律性的認(rèn)識,但仍然有辛卯 乙巳 辛亥 己酉 己卯 丙寅 丁亥 丁酉 癸卯 癸巳等10柱干支難以從規(guī)律上進(jìn)行歸類。如果一定要找出一定規(guī)律方便記憶的話,那就從自坐天乙貴人、進(jìn)神退神等方面記憶也未嘗不可。不過,如果按照60甲子分組從全盤來記憶,可能更有效果。 自編順口溜一段: 甲子甲午號進(jìn)神 甲寅八專孤鸞行 丙子丙午刃錯差 丙寅麗日紅艷花 戊子戊午九刃飛 戊寅申錯申鸞歸 戊辰紅艷戌???/span> 庚辰庚戌魁罡翻 戌加紅艷申八專 壬辰壬戌錯退神 壬午八專帶飛刃 乙巳孤鸞做小妾 乙卯八九祿有得 丁丑丁未錯退走 丁未加刃和八狗 丁巳坐旺孤鸞墜 丁亥丁酉天乙貴 己卯酉,進(jìn)神有 己卯進(jìn)神兼九丑 辛卯酉,九八九 辛亥孤鸞陰處走 癸丑八刃癸未飛 癸巳差錯同卯貴 癸亥正窮錯旺尾 04:地支關(guān)系6項原則地支的關(guān)系存在刑、沖、破、害、合等關(guān)系。有三刑、自刑、六沖、六害、六破、六合以及三合局。而在一個八字中,往往地支關(guān)系更為復(fù)雜,在存在刑的同時也可能存在沖以及合等關(guān)系。當(dāng)多種關(guān)系存在時,如何分辨理清是一大問題,下面逐一去分解。 地支關(guān)系復(fù)雜,面對刑與沖與合等,在解析命局時,分析出究竟是刑還是沖還是合,對于我們論斷八字起到很關(guān)鍵的作用。 針對原局而言,一般情況下判斷刑沖破害需要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合”能解刑沖破害原則 比如八字中本身存在刑沖破害等情況,但是出現(xiàn)三合或者六合,即可以化解刑沖破害。如下例: 甲 庚 戊 辛 寅 午 申 酉 這就是典型的合解沖的八字。原局地支本身存在寅申相沖,但是因為寅午合局,那么就化解了寅申沖擊。不過,這種命格一旦大運(yùn)流年介入不理想的地支,又容易引起沖突。 2、“一對一”原則 原局中四個地支,如果四個地支都因為發(fā)生關(guān)系而產(chǎn)生作用,那么要堅持“ 一對一”原則,也就是說地支形成兩種關(guān)系。比如子、寅、卯、 申為在原局中的四個地支,本身申子合能夠化解寅申沖,怎奈加入一個卯來刑子,從而破壞申子合,進(jìn)而又引起寅申沖,那么就會形成兩組地支關(guān)系:即子卯刑與寅申沖。不過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申子成合遇到卯來刑或者寅來沖還要考量申子成合的穩(wěn)固程度,進(jìn)而判斷地支沖刑的嚴(yán)重程度。如果天干透出癸水,那么就會促使申子合更加穩(wěn)定,那么遇到?jīng)_擊就會表現(xiàn)更加穩(wěn)定些。如下例: 戊 辛 乙 己 子 酉 丑 卯 這個八字存在丑酉子三者的三合與六合關(guān)系,不能理解為因為子酉丑三者形成組合而化解子卯刑或者卯酉沖,相反要用“一對一原則”來論斷地支關(guān)系為丑酉合、子卯刑或者子丑合與卯酉沖。 3、“一心不可二用”原則 也就是說,地支不可能存在某個地支與某個地支產(chǎn)生合的同時又與某個地支產(chǎn)生沖。因為合能解沖,比如亥、巳、酉,巳既然與酉產(chǎn)生合,就再難與亥產(chǎn)生沖,拿人理之事來說,就是巳要去打亥,但被酉拉住了,這使巳就打不到亥了。要考慮的是酉拉得巳緊不緊。若天干出現(xiàn)庚辛,穩(wěn)固程度就會比較緊。也就是說,某個地支以沖來破壞合,要看這個“合的穩(wěn)定程度”如何來看“破壞程度”。 4、地支關(guān)系“能量輕重”原則 一般而言,地支關(guān)系當(dāng)中能量有輕重之別。三合者能量最重,六合與六沖其實形成的是對應(yīng)關(guān)系的能量,能量級別相當(dāng),屬于次重能量,三刑、破、害能量較輕,屬于輕能量范疇,自刑能量則更輕,屬于微能量范疇。 ①一般情況下,單一的沖很難沖開三合局,因為能量級別不夠。刑沖破害更難打開三合局。所以, 我們當(dāng)做是三合局受到這些單一的沖刑破害的威脅。如果大運(yùn)流年再加入另一刑沖破害,那么對三合局的破壞威脅加大;一旦形成三對沖刑破害,那么三合局就被破壞殆盡。當(dāng)然在考慮這種三合局被破壞時還要考慮三合局的“元神”是否透出天干, 元神透出天干,盡管地支遇到兩對沖擊,也很難真正完全撼動三合局。也要考慮三合局是否完善,比如半三合局更容易被刑沖破害破壞。 ②從某種意義上講,六合與六沖形成對抗關(guān)系,兩者體現(xiàn)的方式是沖能解合, 合能解沖,但是要按照“先后順序”原則,我們先要考慮的是合解沖,后再看沖破壞合。而影響這兩者的關(guān)鍵在于注意天干地支的關(guān)系而導(dǎo)致沖合的變化。也就是說地支同時存在六沖、六合時,要參考其所帶何干。如寅申沖、寅亥合,甲寅與庚申兩柱,寅亥的合就會被破壞。人理之事,就是對方干架太猛,拉架的也遭殃。 ③對于地支六害六破與六合六沖的關(guān)系,一般情況下破害對六合形成威脅作用,如果不存在“一對一”的關(guān)系,基本上無法破壞六合的關(guān)系,但是存在一對一關(guān)系以后,則對六合形成完全的破壞關(guān)系。如酉辰合,子破酉,就難以破壞六合,當(dāng)再來個戌沖辰,那么酉辰合就會被破壞。 在考量地支關(guān)系時,要非常注意能量輕重之別,進(jìn)而得出傷病輕重之具體情況,這才是真正論斷干支關(guān)系的奧妙所在。比如乙木日元,酉七殺沖卯,卯是日元的根,如果這個酉構(gòu)成了巳酉丑三合殺局去沖卯,則事態(tài)非常嚴(yán)重。 需要強(qiáng)調(diào)的是,一般八字總會存在刑沖破害等關(guān)系,不可能完美的要求達(dá)到化解到盡善盡美的程度,要客觀地去看待這些地支關(guān)系。當(dāng)然,我還是要重復(fù)之前說的話,合不一定是好事,沖也不一定是壞事,其它刑破均是如此。 5、“干支互動性”原則 干支互動性,指的是干支之間相互影響關(guān)系。因為干支的克與合使得地支出現(xiàn)刑沖破害關(guān)系,那么這種情況我們稱作“引動”,同時地支沖害關(guān)系導(dǎo)致天干產(chǎn)生撞擊性的沖擊,我們也稱作“引動”。所以,地支關(guān)系,還要結(jié)合“引動”的特點來進(jìn)一步論斷。如下例: 己 甲 丁 辛 卯 戌 酉 亥 這個命主步入庚午大運(yùn),庚金克甲木,容易引動地支卯酉沖擊,特別是80年庚申,流年再克甲木,申亥害,遂引起卯酉沖擊。這就是天干引動地支的典型案例。 庚 乙 甲 癸 戌 酉 寅 酉 2004年壬午大運(yùn)甲申年。申金直接接沖擊日支,本身乙庚合為穩(wěn)合,但是地支沖擊導(dǎo)致乙庚合被剝離,庚甲遂相沖在天干中。因為出現(xiàn)這種狀況,命主此年婚姻差點崩潰。這是地支引動天干的典型案例。 6、干支直接關(guān)系 干支之間,不存在直接的生與克的關(guān)系,與正常的生克關(guān)系存在明顯區(qū)別。干支之間,是種無形的推動力或者力道或者說是一種趨向趨勢。這種力道趨向是連環(huán)的存在的。比如土的下一步自然是金,金的下一步自然是水,這屬于力道催逼的范疇,而不是真正的生。克也是如此。所以我們在論述命局用事時,往往看到八字走到火地,那么火地自然而然就會催逼土用事了。 干支之間的關(guān)系在真正運(yùn)用時表現(xiàn)為根、氣、透等關(guān)系,這是最直接的關(guān)系,其理不言自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