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義在我們的文化中,通常被視為一種優(yōu)良的品質。很多傳世的藝術品,優(yōu)秀的設計,通常都被形容為完美。也許正是人生中的無序和缺陷太多,“完美”就格外令人執(zhí)著。 事實上,完美主義其實往往代表了人類一種焦慮的情緒:對缺陷的焦慮、對無能感的不安。而且完美主義到達一定程度,滲透進生活、工作、學習、人際關系的方方面面,就可能和一種疾病掛鉤:強迫型人格障礙。 完美主義者不可否認常常是對我們的世界有最突出貢獻的人,他們維持這個世界的秩序,創(chuàng)造出最偉大的藝術品,培養(yǎng)出最卓越的后代,做事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眼里容不下沙子,常常有非常強的責任感和道德感。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都需要具備這樣素質的人,做領導的也都很樂于擁有這樣的下屬。蘋果公司的喬布斯就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他在世時蘋果的產品確實完美得像一件件藝術品,但是喬布斯同時也是一個很焦慮而且對員工很苛刻的人,他的完美主義其實就是他的焦慮,在我看來他就是一個具有強迫型人格特質的人。 強迫型人格障礙的發(fā)病率接近8%,是人格障礙中最多見的一種。和其他九種人格障礙一樣(可參閱我的文章《人格障礙:人際關系、親密關系的障礙》),都是一種自幼逐漸發(fā)展,到18歲前逐漸形成的一種人格類型,它的主要特點是完美主義、苛刻、糾結細節(jié)、固執(zhí)、缺乏彈性不善變通、過度執(zhí)著于秩序、控制和規(guī)則。這也是所有精神心理障礙中唯一把“完美主義”列為癥狀表現(xiàn)的一種疾病,所以說完美主義過度了可能也是一種病。 具有強迫型人格的人,由于常常對自己、對他人處于苛求和不滿的狀態(tài),容易導致抑郁癥,如果一位抑郁癥患者抑郁癥狀的背后是強迫型人格,心理治療的過程中就不能只關注患者抑郁的癥狀,而需要關注到患者嚴厲苛刻的內心世界是如何促成抑郁癥的自我厭棄的。 我在門診看到過一個女中學生,她要求自己必須考第一名,別人超過她她無法忍受,因為連續(xù)考了幾次沒有拿到第一,陷入了深深的抑郁和自責,嚴重缺乏彈性和適應性。還有的家長在得知孩子得到98分時,會責備孩子為什么扣了那2分,甚至會因此大打出手,這樣的家長很可能就是強迫型人格障礙的患者,而他的教育方式,也正在把孩子塑造成強迫型人格障礙。 在完美主義者光鮮亮麗的背后,他們?yōu)榇烁冻隽耸裁矗恳苍S,他們付出了自己的快樂,一輩子活在焦慮不安中、郁郁寡歡、對自己不滿、對身邊的人和事不滿。完美主義的人,面對這些他們無能為力的缺憾,會非常不安,糾結事情為什么不能按自己設想的去發(fā)展,心中總是有一種心理學中叫做“全或無”或者叫“非黑即白”的思維——如果不完美,就意味著失敗,要么第一名,要么就是失敗者,要么做到最好,要么就不做。而人格上具有彈性和變通性的健康人,往往可以接受生活中的缺憾,和黑色白色之間的灰色地帶,這種缺憾和灰色其實就是生活的實際情況:苦樂參半,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強迫型人格的人拒絕生活的不完美,所以常常會處處碰壁,倍感痛苦。 當然,并不是說一個人追求完美就一定是強迫型人格障礙,帶有完美主義特質的人是很多的。我們姑且把強迫型人格障礙叫做病態(tài)的完美主義者,而達不到疾病的叫做健康的完美主義者。健康的完美主義者,往往具有“彈性”,一方面會通過自己的完美主義帶來學業(yè)和事業(yè)的成功,比如會計和醫(yī)生等職業(yè)都是完美主義者發(fā)揮優(yōu)勢的領域 ,各行各業(yè)很多杰出的人都具有完美主義的特質,另一方面,如果盡力了而不夠成功,遇到難以完美的無奈,對于結果可以接受, 而且雖然追求完美,在人際關系中并不會過于苛求別人。而病態(tài)的完美主義者,一旦遇到不完美,心中無法釋懷,會糾結,難以接受和放手,難以接受人的局限,難以接受負面的情緒,常常用理智的思考來回避內心的情感,常常處于自我苛責當中,還會把完美主義涉及到與人相處上,對人總是苛刻、挑剔、控制、難以變通、怕失去掌控,從而造成人際關系和親密關系的困擾。 強迫型人格障礙和“強迫癥”(可參閱我的文章《強迫癥的16個科學知識》)在名稱上有些相似,人們似乎對后者更加熟悉。它們都被稱為“強迫”是因為都具有一種“做不到就不舒服”和被迫的特征。二者的區(qū)別在于強迫型人格是一種完美主義、苛刻、刻板的人格類型,而強迫癥表現(xiàn)為反復覺得不確定(比如覺得手沒洗干凈)的強迫思維和繼而出現(xiàn)的反復重復去確認(比如反復洗手)的強迫行為。當然有時強迫型人格障礙和強迫癥會同時存在,既存在強迫思維、行為,又要什么事情都做到盡善盡美、對自己對別人都很苛求,這時就需要同時治療兩種疾病,藥物配合心理治療。社交恐怖癥患者也常常具有完美主義特點。完美主義的背后都是對缺陷的焦慮,缺陷在患者心中等同于失敗,我們有時越是無法忍受缺陷,越是更加焦慮。我們生活中的缺陷無處不在,比如一個人,總有缺點,一件物品,總會破損。這種對缺陷的不接受,很多情況下并不會讓事情變得更好,而只會讓自己痛苦,也會對他人造成傷害。 一旦經過系統(tǒng)的心理治療逐漸改變了“刻板的”完美,使內心逐漸帶有了“彈性”(也就是變通和接納的能力),對自己對別人多了一些寬容,不再認為缺陷等同于失敗,接受瑕疵和局限,往往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體驗到更多的快樂。 那些過著平凡的日子,卻能經常體驗到快樂的人,他們沒有什么錢,沒有什么地位,甚至沒有什么太好的身體。但是,他們有對自我、對生活中種種不足的接納,這種接納就是一個快樂和幸福的源泉。相反,很多人擁有了很多很多,還是覺得這不好那不好,心中永無安寧,到老了還是對生活的各種抱怨。其實,在別人眼里,他們真的已經擁有了很多東西,沒有理由抱怨什么。讓他們的生活質量大打折扣的可能就是完美主義這種對缺陷的焦慮,對什么事都挑剔,對什么人都挑剔,最后,弄得自己不開心、孤獨。其實他們很可能是從未被識別發(fā)現(xiàn)的強迫型人格障礙患者,及時識別和治療強迫型人格障礙,有可能顯著改善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對于18歲前有強迫型人格傾向的孩子,及時去進行干預,也可以避免發(fā)展為人格障礙。 完美主義的反面,就是知足常樂,但我們的社會價值觀,有時并不認可知足常樂的人,我們總是被要求更加努力、更加優(yōu)秀、讓生活盡善盡美,所以我們的文化對我們身上的完美主義特質不僅寬容反而常常是贊許的,所以強迫型人格障礙患者往往帶著“優(yōu)秀”的光環(huán),而他們內心深處的痛苦、疲憊和對自己的折磨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強迫型人格障礙的形成和父母嚴苛的教養(yǎng)方式有關,這種嚴苛逐漸融入了患者的內心,從最初別人對自己的苛求慢慢變成了自己對自己和自己對別人的苛求。治療方面,有效的方法是心理治療,包括心理動力學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我會為患者進行心理動力學治療,逐漸幫助患者理解被完美主義和苛刻所壓抑的情緒和感受,從而讓患者的人格逐漸從僵化變?yōu)橛袕椥?,更好地與自己、與他人相處,治療頻率每周兩次,療程在一年以上。由于是自幼逐漸形成的人格特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沒有辦法通過速效的療法或者藥物來解決,但如果按要求治療往往可以見到顯著的改善,而且這種改善通常在治療結束之后仍然會保持下去。 如果感到完美主義和苛刻挑剔已經影響到生活和社交,就應該就診看看是不是屬于強迫型人格障礙。 感謝您的閱讀。 作者:陳偉醫(yī)生 哈醫(yī)大一院心理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