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這樣的癥狀,經(jīng)常莫名其妙上火,不是臉上爆痘、就是口腔潰瘍、舌頭生瘡、嗓子腫痛。但是稍稍喝一點降火的藥,甚至泡個梔子水喝了,就能胃酸、腹痛、腹瀉不止。這是什么原因呢? 多因脾胃虛寒,中焦氣機受阻所致我們都知道,正常情況下,人體內(nèi)上焦的“心火”,與下焦的“腎水”,會在中焦脾胃這里交匯。心火暖腎水,腎水不會獨寒;腎水制約心火,心火不會獨亢,如此一來,體內(nèi)陰陽平衡,人體各項機能就能正常開展。 若是中焦脾胃虛寒,機體氣機運行受阻,上焦心火難以下降以溫腎水,下焦腎水不能上蒸以制心火,人體就會出現(xiàn)上熱下寒的問題。就是上焦表現(xiàn)出上火的癥狀,但是中焦卻表現(xiàn)出寒性的特點,畏寒肢冷、腹瀉便溏、肚腹冰涼、一吃冰冷寒性食物就腹瀉不止…… 想要解決上熱下寒,溫陽與清熱需并用因為病機是脾胃虛寒,所以這種上火,一用寒涼的藥來清熱,就會更傷中陽,加重腹瀉、便溏、胃寒等脾胃虛寒的癥狀。 有的患者說,既然病機在脾胃虛寒,那單純的溫中散寒是不是就能解決呢?當(dāng)然不行,因為上焦本來就有熱,如果單純的溫中散寒,反而會助長上焦之火,讓上火的癥狀更加嚴(yán)重。 那么這種情況到底該怎么辦呢?咱們醫(yī)圣張仲景發(fā)明了一個方子,叫做梔子干姜湯,只用兩味藥——梔子和干姜,就能在清上的同時,兼顧溫下,把你上熱下寒的問題連根拔除。 梔子干姜湯方解方中梔子苦寒清降,入心、肺、三焦經(jīng),功擅清瀉三焦之火,宣散胸膈郁熱而除煩,專除上焦火熱諸癥,如心煩失眠、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腫痛、火毒瘡瘍、咽喉腫痛,是為治標(biāo)之藥。 方中干姜辛熱燥烈,入脾胃經(jīng),既能散脾胃之寒,又能溫脾胃之陽,專治脾胃虛寒諸癥,如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寒飲喘咳。干姜針對的是病根——脾胃虛寒,通過幫助脾胃恢復(fù)正常功能,讓中焦氣機升降恢復(fù)正常,以使上焦之火能與下焦之水交通,最終達(dá)到水火既濟(jì)、陰陽平衡、三焦通暢的目的,是為治本之藥。 兩藥合用,清上熱,溫下寒,寒溫同化,調(diào)和脾胃,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所以被后世譽為“寒熱并調(diào)第一方”,專門用來調(diào)理上熱下寒問題。實際應(yīng)用中,如果心煩比較嚴(yán)重,可以加豆豉,宣散透邪以除煩;如果胃痛比較嚴(yán)重,可以加枳殼行氣止痛;如果兼有肝郁化火癥狀,可以加川楝子疏肝清熱。本方亦常與瀉心湯及黃連湯合用,調(diào)理寒熱錯雜這一類的胃脘疼痛病癥。 這個方子,現(xiàn)代臨床我常用于治療陰陽痞結(jié)、食管狹窄、咽膈噎塞、慢性痢疾、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腸炎、慢性膽囊炎、膽道蛔蟲癥、口腔潰瘍等病癥,效果都很不錯。 |
|
來自: 新用戶14488375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