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祖宗眼中,閏月是個不好的月份,很多事情不適宜去做。 而清明是祭祖上墳的日子,莊嚴肅穆,同樣有著很多的禁忌和規(guī)矩。 閏月如果和清明遇到了一起,那自然更要格外注意,尤其是這四件事不能做,以示對先人的尊敬。 其一是不立碑: 在老一輩人眼里,閏月是虛月,不適合修墳、立碑或遷墳,認為容易引起家運不順等問題。因此在閏月期間,人們一般會避免進行建筑活動,等到閏月結束后再進行。 其二是不動土: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動土被視為一件大事,但閏月之際,清明祭祖卻不宜動土,只能稍微清掃一下雜草。 其三上墳忌重: 今年清明祭祖帶的東西,除香燭之外,不能與往年相重;給祖宗敬香的時候,同樣不能是雙數(shù)。 其四不穿新鞋去上墳: 民間有句俗語:“新鞋不踩舊人墳”,意思是說不要穿著新的鞋子去掃墓,否則就是對祖先不尊敬的行為。 另外,有些地方流傳著一句俗語:“閏月清明不上墳,上墳禍事將臨門”。 根據(jù)傳統(tǒng)說法,閏月犯重,上墳填土很容易招來厄運,因此不宜在閏月中進行上墳活動。 這些閏月清明的禁忌事項,也只是出于祖先們對逝者的尊敬和追求吉祥的美好愿望。 閏月是為了平衡陰歷、陽歷歲差問題而設置的“補足月”,本身不代表任何吉兇,所以大家不用過分擔心。 桐,指的是梧桐,純白的桐花在清明時節(jié)應時而開,是春、夏遞嬗之際的重要物候,也被稱為清明的節(jié)氣之花。 鴽指的是鵪鶉一類的田間鳥類,古人認為鼠為陰物,春季陽氣生,田鼠為了適應陽氣則變成了鵪鶉繼續(xù)在田間活動。 這句話是說,陰氣潛藏,陽氣漸盛。植物的生發(fā)凋零、動物的萌動蟄伏,都與天地間陰陽消長相關。 虹就是天上的彩虹,清明時節(jié)多風多雨,而太陽又明朗燦爛,如果恰逢天清地明、山色空蒙之際,彩虹就會自然出現(xiàn)。 先人們普遍將虹視作一種天然陰陽調和的景象,視為吉兆。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 其習俗由來已久,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頭百姓,都要在這一節(jié)日祭拜先人亡魂。 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親人,人們穿著素衣,給墓碑處清除雜草,上香祝禱,有的會燒紙錢,有的會擺放鮮花,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死者的思念之情。 踏青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 清明節(jié)祭祖活動往往在郊外進行,人們把祭祖掃墓和郊游踏青結合起來,既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 而清明插柳的習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 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 風箏又稱“紙鳶”,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將其病況寫或畫于扎制的風箏上,用線系著風箏在空中放飛。 等風箏飛至高空就拉線剪斷,讓紙鳶隨風飄逝,象征著自己的疾病、穢氣都讓風箏帶走了。 蕩秋千是中國古代清明節(jié)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改為秋千。 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fā)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清明時節(jié),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 青團,用艾草汁或者是漿麥草的汁,拌進糯米粉里,再包裹進豆沙餡兒,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 安徽、江西等我國南方省份多在清明節(jié)吃清明果。 清明果和青團相似,但略有不同。其一,清明果多為餃子型。 其二,清明果里面的餡多為五香干、筍干等,是咸的;青團則是以豆沙甜口餡為主。 其三,清明果通常用鼠曲草,而青團喜歡用艾草。 艾粄是廣東省客家地區(qū)清明時節(jié)特有的應節(jié)小吃,“粄”是客家方言里各類糯米、粘米糕點的通稱。 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 艾粄比較厚實,吃了之后飽腹感強,并且因為加入了常用作藥草的艾草,起到強健身體、止咳驅寒的作用。 清明前后,螺螄肥壯。俗話說:“清明螺,賽只鵝?!?/p> 農家有清明吃螺螄的習慣,這天用針挑出螺螄肉烹食,叫“挑青”。 清明時節(jié),天地溫暖,陽氣升發(fā),“萬物皆潔齊而清明”,此時天空清而大地明,人體的肝氣也達到最旺。 可以借助這一時期,清除體內濁氣,排出身體廢物。 人體與天地通于一氣,而人體分為上、中、下三焦,上焦如天,中焦如地,下焦如江河。 上焦在五臟中對應心肺,心是五臟的君主,主神明;肺為身體華蓋,主管人體營衛(wèi)之氣。 養(yǎng)好心肺,有助于緩解人的焦慮和壓力,提升人體免疫力。 心需要靜養(yǎng),心境需要暢達,可通過戶外散步、踏青等活動,來清凈心氣,達到愉悅身心的目的。 肺是人與外界氣息進行交流的重要器官,同時肺又是嬌臟,容易受到外邪入侵。 但肺喜溫惡燥,清明節(jié)氣的天氣狀況正好適宜肺的宣發(fā)。 可以做呼吸操來清除肺部濁氣,提升肺功能。 呼吸操操作方法: 平躺在床上,雙腿合并膝蓋拱起,雙腳貼在床面。 雙手放在腹部,隨著吸氣鼓起小腹,隨著呼氣收縮小腹,每次吸氣或者呼氣5秒為宜。 中焦對應人體脾胃,脾為后天之本,是人體氣血生化之源,身體的各器官都有賴于脾胃的運化獲得滋養(yǎng)。 脾的正常運轉,可以保證人體氣血充足,使得身體各器官以及四肢受到滋養(yǎng),從而抵抗病毒的入侵。 同時,食物帶來的濕氣也需要脾胃的運化之力排出體外,如果脾胃虛弱,會導致水濕堆積,從而引發(fā)身體的內部疾病。 清明節(jié)前后,大地清氣逐漸上升,同時也是人體陽氣升發(fā)的難得時段。 此時體內肝氣隨著春日逐漸加深,而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 中醫(yī)學認為“春與肝相應”,清明時節(jié)是養(yǎng)肝的最佳時機。而清明時節(jié)人的情緒波動容易引發(fā)肝火上揚,傷肝陰的情況。 此外,腎為先天之本,五行屬水。清明時節(jié)肝氣最為旺盛,肝木能量生發(fā),會吸收大量的腎水,如果冬季腎水收藏的不足,很可能出現(xiàn)腎水干涸的狀況。 腎水不足,就容易出現(xiàn)面色蒼白、小便頻多,呼吸氣短,身體上還會出現(xiàn)發(fā)虛汗,倦怠無力的情況。 此時要注意舒緩心情,早睡早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清明祭掃,更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習俗之一。 在中國人的生命里,祭祖,是為了記住。 記住你的姓,記住你的名字。記住你從何而來,記住你又為何而出發(fā)。 唯有記住過去,我們才能看清明日的去向。 我們在祖先的墳前除草祭掃,放上供品,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捧花,低聲細訴對親人的思念。 中國人祭祖,或許相信的不是鬼神靈魂,而是相信親人對我們的愛,是不會消失的,他們只是換了個地方,活在我們心里。 清明節(jié)真正的意義,除了勿忘,還有珍惜。 珍惜當下的大好時光,珍惜眼前的親朋好友,珍惜自己的一切擁有。 好好活下去,才是對故人最好的祭奠。 哀思過后,且歌且行,迎接春天,繼續(xù)自己的人生之旅。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p>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看開當下,心向美好,便可重獲新生。 |
|
來自: 思鄉(xiāng)思鄉(xiān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