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宮頸腺癌的發(fā)病比例在快速上升,已由 5~10% 上升至 20~25%,而且發(fā)病趨于年輕化,35 歲以下的患者明顯增加,原位腺癌的發(fā)病年齡更加提前。主要原因還是篩查準確率不到位,導致很多人被漏診,一經查出已經到了晚期地步,再無力回天了。 造成宮頸腺癌難以診斷的原因有哪些: 1,病灶深居頸管內,早期腺癌病灶微小,呈散在、跳躍式分布,容易導致取不到樣或取樣不足,進而出現(xiàn)漏診、誤診。 2,宮頸腺癌分類復雜(包括透明細胞癌、漿液性癌、子宮內膜樣腺癌、微偏腺癌、混合型腺癌-神經內分泌癌等特殊類型),細胞形態(tài)多樣,加之臨床罕見,增加了病理診斷難度。 3,早期宮頸腺癌細胞核改變不如鱗癌明顯,高分化的宮頸腺癌與正常宮頸的腺體相似度高,病理難以分辨。 4,病理科醫(yī)師正確判讀腺癌細胞尤其是不典型腺細胞的能力參差不齊,病理中腺上皮病變相對少見,形態(tài)多樣,而且部分腺癌與鱗狀上皮內瘤變共存,是宮頸細胞學判讀中的難點。 5,常規(guī)的宮頸癌前「三階梯」篩查對腺癌的篩出率遠低于宮頸鱗癌;選擇單一的宮頸 HPV 檢測、細胞學篩查的診斷率均不高;宮頸腺癌的陰道鏡表現(xiàn)多呈陰性或不典型,這些均是腺癌檢出率低的原因。 6,10~15% 的宮頸腺癌非 HPV 相關,主要為特殊類型的腺癌,單獨的宮頸 HPV 檢測結果陰性,導致漏診。 7,病灶位于頸管內,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宮頸光滑、無癥狀者較多,難以早期診斷,晚期宮頸管增粗呈桶狀才被發(fā)現(xiàn)。 8,發(fā)病年輕化,超過一半的患者發(fā)病年齡 < 40 歲,篩查意識淡薄,容易被忽視。 9,婦科醫(yī)生警惕性不高,忽視了「陰道流液、白帶增多(微偏腺癌),宮頸增粗、形態(tài)改變」等不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未做到「應檢盡檢」。 那么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呢? 答案便是宮頸癌MSF1基因甲基化篩查,它的靈敏性高于95%,特異性高于98%,檢測結果更為精準。而且針對特殊類型的腺癌也可以檢測出來。如果患者的宮頸形態(tài)發(fā)生嚴重的變化,細胞學刷子根本進不去頸管里面去的時候,MSF1基因甲基化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通過熒光探測法,檢測出宮頸脫落細胞中的的抑癌基因甲基化程度從而判斷宮頸癌變的具體狀態(tài),更好的檢測出宮頸腺癌,宮頸鱗癌等其他類型的癌變狀態(tài),達到精準檢測的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