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12月17日,北洋海軍在劉公島正式成軍,是清朝四支海軍部隊中實力最強的、規(guī)模最大的艦隊,擁有25艘軍艦,50艘輔助軍艦,30艘運輸船,4000多名官兵,艦隊總體實力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九。對于北洋海軍的家底,當時有兩句順口溜概括了其主要艦船,即“七鎮(zhèn)八遠一大康,超勇?lián)P威和操江”,簡言之就是“七鎮(zhèn)八遠”。 所謂“七鎮(zhèn)”,指鎮(zhèn)東、鎮(zhèn)西、鎮(zhèn)南、鎮(zhèn)北、鎮(zhèn)中、鎮(zhèn)邊、鎮(zhèn)海,是清政府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訂造的改進型倫道爾式炮艦,也稱蚊子船。鎮(zhèn)東、鎮(zhèn)西、鎮(zhèn)南、鎮(zhèn)北4艦原系南洋購買,于1879年建成,并于當年11月30日駛抵大沽,被李鴻章留下劃歸北洋。 鎮(zhèn)中、鎮(zhèn)邊兩艦為山東委托李鴻章代為購買,于1881年建成,同年8月22日抵華,被李鴻章以“會同操演”為名劃歸北洋?!版?zhèn)”字船都是小炮艦, 各七門炮,只有船頭配置1門大炮,其余都是小炮,每船僅載50多人。 “鎮(zhèn)遠”號鐵甲艦。由德國伏爾鏗造船廠建成于1882年,與“定遠”艦同為北洋海軍噸位最大、火力最猛的鐵甲主力戰(zhàn)艦,也是當時遠東最大型的軍艦。 盡管“七鎮(zhèn)”與“八遠”并稱,但主力還是“八遠”。“八遠”指定遠、鎮(zhèn)遠、經(jīng)遠、來遠、致遠、靖遠、濟遠、平遠?!斑h”字艦都是載有重炮的大艦,每艘載二三百人。其中,定遠和鎮(zhèn)遠屬于鐵甲巨艦,人最多,各載300多人。 “八遠”艦名由來還是很有講究的。雖然定遠和鎮(zhèn)遠有對應的地名,即定遠府(今安徽定遠縣)、鎮(zhèn)遠府(今貴州黔東南州鎮(zhèn)遠縣),而地名不是軍艦命名主要參考因素。北洋海軍的主要戰(zhàn)艦名字都是其締造者、北洋大臣李鴻章親自命名的,比如定遠、鎮(zhèn)遠號戰(zhàn)列艦和致遠、靖遠號巡洋艦,都是包含了建軍者遠大的抱負和良好的祝愿,反映了清末想通過強大的海軍來威懾遠方的海外軍事力量,從而使國家獲得安寧的理想。當年李鴻章從中國傳統(tǒng)的“鎮(zhèn)邊”“柔遠”思想來起的艦名。比如,平遠原是福州船政自制艦,開始叫龍威,劃撥北洋后李鴻章起名“平遠”。而“鎮(zhèn)、定、平、經(jīng)”等字詞都是撫鎮(zhèn)海疆,經(jīng)略遠方之意。 “定遠”號鐵甲艦。由德國伏爾鏗造船廠建成于1881年,排水量7000多噸,為北洋海軍旗艦,1895年威海保衛(wèi)戰(zhàn)中被日軍重創(chuàng),管帶劉步蟾派人將其炸毀后自殺身亡。 “大康”就是康濟艦,也是中國近代海軍史上一艘特殊的軍艦,以其經(jīng)歷坎坷而著名。說是“大康”,實是練勇船,僅容100多人,武器裝備也很差,只有11門中小炮,根本不能出海作戰(zhàn)。北洋海軍在劉公島全軍覆滅后,伊東佑亨聽說丁汝昌等的靈柩將用小船運出劉公島,在2月14日的停戰(zhàn)談判中,提出將被俘軍艦中拿出康濟號歸還,并用該艦懸掛黃龍旗將丁汝昌等的靈柩送回故鄉(xiāng),以表其對丁軍門的悼念之意。還特許康濟號官兵保存佩槍,以尊北洋海軍??禎栆灿纱顺蔀楸毖蠛\姼矞绾笪ㄒ涣粼谥袊\娎^續(xù)服役的軍艦。此后,清廷將其改名為“復濟”號,以示興復海軍之意。該艦一直服役到1910年,民國的海軍將領多在該艦完成海軍實習課程。 康濟艦 后半句說的“超勇、揚威”,屬撞擊巡洋艦,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1880年10月14日第一艘巡洋艦下水,隨后不久,第二艘也下水。1880年12月23日,丁汝昌乘法國船赴英接收軍艦,林泰曾、鄧世昌、藍建樞、李和、楊用霖等則率接艦部隊隨后乘經(jīng)過改裝的招商局“海琛”號商船于27日從上海出發(fā)赴英。滿載中國水兵的“海琛”輪抵達英國倫敦,第一次看到古老中國年輕的水兵和飄揚著龍旗的輪船,英國舉國上下為之轟動。4月24日中午,接艦官兵到達紐卡斯爾,中國水手們可以把船開得同英國水手們一樣安全,中國海軍第一次登上世界舞臺。10月15日抵達香港。“超勇”、“揚威”此次航行途經(jīng)各國“均鳴炮祝賀,以為中國龍旗第一次航行海外也”,沿途華僑爭相在海邊觀望祖國的海軍,稱這是“百年未有之光榮”,雖然航程充滿波折,但作為中國海軍走向世界的第一步,這一頁將永遠鐫刻在中國海軍歷史上。在“致、靖、經(jīng)、來”回國之前,“超、揚”在北洋水師中一直屬于主力軍艦,活躍于各種政治、外交事件中。1887年中國在英德購買的“致、靖、經(jīng)、來”四艘新式巡洋艦回國,“超勇”、“揚威”完成歷史使命,從主力艦位置上退下來,一度幾乎成為練船。 1894年,朝鮮東學黨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清政府應朝鮮請求出兵平亂,“超勇”、“揚威”和“濟遠”、“平遠”、“威遠”等一起擔負護送陸軍前往朝鮮任務。7月25日,日軍在豐島偷襲中國軍艦和運輸船,甲午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這時的“超勇”、“揚威”服役已達十余年,艦體嚴重老化,甚至到了“一放炮幫上直掉鐵銹”的境地,但北洋海軍從1891年起,未曾再購一艦一炮,元老艦“超勇”、“揚威”也只得老當益壯,奔赴戰(zhàn)場。在黃海大戰(zhàn)中,“超勇”、“揚威”壯烈殉國,消逝在血與火的戰(zhàn)場上,結束了雖然短促,但無比壯麗的一生。 而“操江”根本算不上戰(zhàn)艦,只是一艘運輸船,全船不到100人,配備5門小炮。該船是上海江南制造總局所造第2艘艦,由徐壽、徐建寅父子設計監(jiān)造,1869年2月開工,同年7月完工,用時5個月,造價白銀83305.9兩,是中國制造的第一艘通訊船。操江艦建成后先雇傭西方人駕駛管理,歸屬南洋艦隊,1871年被調(diào)入北洋艦隊服役,但始終未被列入北洋海軍編制名單。 操江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