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些年盛行的清宮劇中,為了自身的榮寵,后宮嬪妃除了爾虞我詐之外,還會謀害皇嗣,有的是還在娘胎里就被謀害了,而有的公主皇子則是在出生后的不同時期被殺害。 雖然影視劇中的一些情節(jié)是經(jīng)過藝術(shù)加工的,但結(jié)果也確實相差無幾,根據(jù)清朝歷史記載,清朝時期,15歲成年,在將近三百年的歷史中,皇室里未成年夭折的子女有70多人,而出生人數(shù)也只有不到150人。 清朝皇室子孫如此凋零,的確是令人費解,這在各朝各代中都是少見的,但紫禁城的前一任主人——明朝卻是截然相反,明朝宗室人口的爵位世襲和他們享受的經(jīng)濟待遇與歷代相比最為豐厚。 明弘治五年,山西巡撫向朝廷遞交了一份奏章,奏章中記敘了一則令舉國皆驚的大消息:封地在山西的慶城王朱鐘鎰的第九十四子呱呱墜地,再次打破了朱氏宗族的“生育紀錄”。 對于慶成王朱鐘鎰,朱祐樘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朱祐樘有點奇怪,生了那么多子女,他能夠記清兒女的模樣和名字嗎? 朱祐樘的這個問題,堪稱明朝中葉的世紀思考,許多朱姓王爺都曾面臨類似的問題。歷代慶成王,似乎都繼承了先輩們出色的生育能力。 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建國之初,子嗣也才幾個,成為皇帝后,三宮六院不計其數(shù),一生有二十六子和十六女。朱元璋不止自己做到兒孫滿堂,他還讓旁支宗室也做到如此,等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直系子孫已突破百萬大關(guān)。 明太祖對子孫是非常厚待的,為了讓朱姓子孫活得更好,朱元璋費盡心機,剛建國不久,朱元璋已經(jīng)讓自己的兒子們都得到了分封,就連剛滿一歲的小兒子都得到了賞賜。 除了有封地外,皇室子孫是不受普通法律約束,不歸當?shù)毓俑苤?,還有豐厚的俸祿,洪武九年(1376年)親王祿米歲支五萬石,鈔二萬五千貫,這樣的俸祿,是普通官員的數(shù)倍。親王的宅邸、衣著和車馬,只比皇帝低一等,不論官爵,只要不姓朱,遇到朱姓王就必須行跪拜禮。 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在與其謀士們總結(jié)歷史上治亂興衰的經(jīng)驗時,最終得出一個結(jié)論,宋朝和元朝之所以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主弱臣強”,朝廷王室人才稀少,比不得朝中文臣武將,于是以前朝為鑒,決定建藩。 于公元1370年(洪武三年)開始,分封諸皇子為親王,并規(guī)定一套嚴格的封藩制度。封藩制度成為明朝最基本的國家制度,之后一直延續(xù)到明朝滅亡。 皇室子孫的一切開支都由皇宮和地方政府承擔,甚至公侯大臣還需要“伏而拜謁”,諸王的府第、服飾和軍騎,下天子一等,爵位世襲罔替,這樣的待遇,在歷朝歷代中都是少見的,也難怪明人會發(fā)出“我朝親親之恩,可謂無所不用,其厚遠過前代矣”的感慨。 這樣的豐厚待遇或許能夠讓皇室子孫引以為傲,他們不會對江山產(chǎn)生野心,可能這也是朱元璋的想法之一,但未來卻不能如他所愿。 由于每個皇子都能在當?shù)負碛薪^對的權(quán)力,掌管軍隊,所以明朝經(jīng)常出現(xiàn)藩王武裝的造反事件,為了減少這類事件的發(fā)生,皇帝們只好不斷削減藩王的實力,加強中央統(tǒng)治。 可是只限制藩王軍事實力是不夠的,藩王們不想著造反,便開始想著在當?shù)刈魍鞲?,明朝官員和平民們苦不堪言,再有就是和其他藩王聯(lián)系密切,這就使得皇帝們只好下令限制藩王的行程,只讓他們待在王府,做到了“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 各地藩王無事可做,便只能在王府中做個閑散的王爺,只需享受就行,但每月領(lǐng)的俸祿又是一定的,于是便想到了一條法律漏洞,據(jù)明史記載:“初,太祖大封宗藩,令世世皆食歲祿,不授職任事,親親之誼甚厚”,多生一個孩子,就會多一份俸祿,所以,各地王爺們都想著娶妻納妾,然后多生孩子。 據(jù)明·王世貞著《皇明盛事述》載 “第一代慶成王朱濟炫生子一百,俱成長,其中長子朱美埥襲封慶成王,余九十九人都封鎮(zhèn)國將軍,每次聚會,同父兄弟間竟不相識”,這么多的兒子,還沒算上女兒,按照他們繼承的爵位,算下來,慶成王每年就能多領(lǐng)十萬石俸祿。 這還只是一位親王,還沒有算上其他親王和旁氏。隨著宗室人口的迅速增加,他們所食俸餉總數(shù)目巨大,祿米撥給的總數(shù)遠超出國家各地一年的歲供京師的糧食,國家背上了沉重的負擔。 親王祿米10000石,郡王2000石,鎮(zhèn)國將軍1000石,輔國將軍800石,奉國將軍 600石,而這些爵位上都有著不計其數(shù)的人萬歷二十三年(即公元1595年),有檔案可查的宗室人口就有157000余人,這是之前從未有過的。明神宗下令減歲祿,并限制繼承,但這些措施已經(jīng)無法在龐大的宗室人口上發(fā)揮太大的作用。 朱元璋一開始便定下了這樣的規(guī)矩,想讓朱家的江山穩(wěn)固,卻釀成了這樣的局面,宗室人口過多也為后來明朝滅亡埋下了一個禍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