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宗室制度由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初年奠定基礎,明成祖朱棣于永樂末年完善,是一個中國歷史上非常特殊的宗室制度存在,它不像于漢晉宗藩裂土分國,也不像唐宋宗室擇賢入仕。明朝的藩王,一般是特指就藩于各地的親王,明朝諸藩,列爵不臨民,食祿不治事,宗室不能參與政治,也不能參與士農工商四民之業(yè),但每年都能得到大量的俸祿。到了明朝末年這些以藩王為首的宗室,已經給國家?guī)砹司薮蟮呢斦毫?,那么明末到底有多少藩王?每年養(yǎng)他們每年需要多少錢呢?
值得一提的是,明末藩王的數(shù)量其實并不多,朱元璋一共分封了25位藩王,到了崇禎時期,加上其他皇帝分封的藩王,再除去絕嗣、撤藩和被迎入宮中為帝的,明朝也只有27位藩王。明太祖規(guī)定親王每年俸祿為一萬石,雖然很多,但是僅僅看數(shù)量的話,全國也只需要花二十多萬石糧食就夠了,那么明朝背負的宗室財政負擔究竟是從何而來?
其實最大的開支不是在這些親王身上,而是下面的郡王、鎮(zhèn)國將軍等其他的宗室爵位。明朝將宗室分為八級,最高位的是親王,最低位的是奉國中尉,每一位宗室的長子都可以繼承爵位,而次子則要削一級爵位,但到了最低級的奉國中尉時,所有兒子都可以繼承奉國中尉之爵位,也就是說只要是明朝的宗室,最低也有奉國中尉的爵位。雖然他們俸祿不高,但是架不住人多呀,雖然朱元璋時期明朝宗室一共58人,但是人口的增長速度卻是爆炸般的,據(jù)《明神宗實錄》的記載,萬歷二十三年(1595),宗室人口已經增長至十五萬七千人,據(jù)《明代萬歷會計錄整理與研究》記載,萬歷初年全國財政支出為一千八百五十余萬兩白銀,而其中宗藩俸祿開支就高達五百五十多萬兩,比例將近百分之三十。
另一方面,這些宗室人口不但吃國家俸祿,而且還在經濟上享有特權,他們不用納稅,因此大肆兼并土地,山西的良田基本上都被宗室所兼并,河南的土地則“半入藩府”,各個藩王的土地都達到了數(shù)萬畝。這也使得國家收入銳減,據(jù)《皇明經世文編》記載,“二省之糧,猶不足供宗室祿米之半”,山西河南兩省的稅收,甚至連宗室祿米的一半都達不到。
那些最高級的藩王被國家圈養(yǎng)著,坐擁幾萬畝良田,把自己養(yǎng)的白白胖胖,但也有許多爵位低下的明朝宗室過的并不稱心如意。面對財政收入減少,而宗室的財政開支卻逐年增長的情況,明朝的財政壓力越來越大,因此在明朝中后期,朝廷已經不再支付一些底層宗室的俸祿了,但是這些宗室又不能從事士農工商,所以許多宗室甚至連飯都吃不上。河南周王府就有一對底層宗室父子,為了能吃上牢飯,故意妄議朝政,按照《大明律》,王子進諫要被囚禁的,不會處以死刑,最終他們父子如愿吃上了牢飯。
總的來說,明朝的宗室制度在制定之時并沒有考慮到人口增長的情況,最終使得這項制度成了社會的枷鎖。不過明朝末年的二十七位藩王,也沒落下什么好下場,坐擁大量土地和財富的他們,不能在國家危難之際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最終大部分都成了起義軍或者清軍給重點追捕對象,不但財產沒了,連小命都沒能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