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壽命從來都是人們關心的話題。古代帝王多有求仙問道,服食丹藥之舉,也是為了尋求長生。民間對于長壽也同樣推崇,古代的長壽老人被視為祥瑞,即使到了現(xiàn)在,人們推崇養(yǎng)生,本質(zhì)上還是體現(xiàn)了對長壽的追求。 除此之外,人們對于長壽的追求還體現(xiàn)在口口相傳,約定俗成的俗語中,“人老兩年坎,邁過得福壽”就在此列。 這句俗語說的是,人到老年的時候有兩處年歲是兩道坎,度過這兩年就能夠福壽安康。那么,所謂“兩年坎”究竟是哪兩年?又要如何才能跨過這兩年的“坎”呢? 一、俗語起源(一)圣人崇拜 在俗語“人老兩年坎,邁過得福壽”中,“兩年坎”指的是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這兩年,那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說法?這兩年又特殊在哪里呢? 這里其實涉及到古人對于圣人,對于“士”的崇拜心理。 在我國古代,儒家思想被普遍認為是正統(tǒng)思想,科舉制度出現(xiàn)后,更是有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說法,士農(nóng)工商的社會階層逐漸固化,人們追求著學而優(yōu)則仕,甚至到明清時期,考中科舉的讀書人被認為是“文曲星”下凡。人們對于讀書人的推崇由此可見一斑。 而在諸多讀書人中,創(chuàng)立儒家學派的孔子與發(fā)揚儒家思想的孟子被人分別稱為“圣人”,“亞圣”,足見此二人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據(jù)史料記載,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享年七十三歲;孟子出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享年八十四歲。 正因兩位圣人分別活了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而人們又認為孔子和孟子是圣賢,對其十分推崇,所以人們將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看做兩個坎,認為如果能活過這兩年就能得到福氣和長壽,這也正是這句俗語的由來。 除此之外,民間還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的說法,也是出自此處,可見人們對于圣人的崇拜和對長壽的期盼。 (二)長壽期望 事實上,“人老兩年坎,邁過得福壽”來自孔孟,其流傳開來卻是因為人們對于長壽的期望。 要知道在古代,人們常常遇到天災人禍,每年收成不定,所以平均年齡只有五十五到六十歲左右,如果遇到戰(zhàn)爭年代,人們的平均年齡更是低至了五十歲左右。 正因如此,人們對于長壽的期盼才寄托在俗語中,口口相傳,流傳至今。 在俗語中,人們對于七十三和八十四用了“兩道坎”的說法,將之視為能夠邁過去的困難,也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人民對于長壽的美好愿望和不懈追求。 二、應對措施通過以上表述,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兩道坎”即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那么如何才能邁過這兩道坎呢? (一)古代 古人認為喜怒無常會傷害到身體,《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就有“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的說法,孫思邈則有“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的說法。因而人們認為要“養(yǎng)氣”,達到心胸開闊,寵辱不驚的地步,能夠有效地延年益壽。 飲食調(diào)養(yǎng)也是從古至今通用的延年益壽的方法。有效的飲食調(diào)理可以清除人們體內(nèi)淤積的毒素,使人的身體達到一個良好的狀態(tài),合理的進補則能夠調(diào)理人體內(nèi)的平衡,進而更好的強身健體,祛除病癥。 除此之外,清心寡欲也是古人認為的延壽之法。古人認為人之根本在于心,心清則神明,五感通明,人的壽命就會延長。 以上均是古代比較合理地尋求長壽之法,而不太清明,乃至將長生當成執(zhí)念的尋求方法,則多見于古代帝王。 古代帝王多求長生,但其尋求長生的方法卻并非科學合理的方法,而多為求仙問道。 譬如秦始皇一統(tǒng)六國,北驅(qū)匈奴,但也多次向方士詢問長生之法,甚至派出徐福去往海外仙山;漢武帝宏圖偉略,多次派出衛(wèi)霍驅(qū)逐匈奴,文治武功非比尋常,仍然篤信丹藥長生,甚至將長公主嫁于方士……凡此種種,不勝枚舉。這種不合理地尋求長壽的方法自然都被證實沒有用處。 而對于古代勞動人民來說,最好的長壽之法其實是無天災人禍,天公作美保豐收,國家富強保平安。 (二)現(xiàn)代 在現(xiàn)代社會,人們的平均壽命已經(jīng)有了顯著提高,但人們對于長壽的追求仍然未曾停止,養(yǎng)生成為當下的熱門話題。 俗語流傳至今,仍為人們的參考,不過與之前相比,現(xiàn)在的人們往往運用科學知識進行養(yǎng)生延壽活動。 1.早睡早起,防寒保暖 在現(xiàn)代社會,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有著更加新奇的娛樂方式,早睡早起對于人們,尤其是年輕人是很困難的,但早睡早起這一生活方式既有利于養(yǎng)精蓄銳,護膚排毒,又有效地減少了猝死的風險,對于人們的養(yǎng)生有著理發(fā)的好處。 除此之外,防寒保暖也是必要的。有些人在冬天時為了外型好看,要風度不要溫度,使得外寒入體,留下諸如風濕、濕氣重等病癥。而注意防寒保暖則能有效地避免這些病癥,對于女孩子來說,更能減輕體寒的風險,好處不可謂不多。 2.保持心情,適當鍛煉 科學研究證明人的心情能影響人的身體狀況,這與古人“養(yǎng)氣”的說法不謀而合。保持一個好心情能使人更加精神,心情舒暢,神清氣爽。 此外,適當鍛煉也是必要的。人們在日常保持適當?shù)倪\動量能夠有效地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減輕患病的風險,室外運動還能多呼吸新鮮空氣,對人體同樣有好處。 三、小結(jié)綜上所述,想要順利邁過“兩道坎”,養(yǎng)生的生活方式、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適當?shù)腻憻捜币徊豢?。而這一俗語流傳至今,也可以看出人們對于長壽的追求仍然未變,但在今天,我們追求長壽的方式無疑更科學合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