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久居嵩山修仙學道,但也不斷下山進城,在洛陽居留。他在嵩山想超凡脫俗,但一到洛陽就成紅塵之人,有血有肉。他時或思念親友,觸景生情,憂嘆不已;時或橫批時事,渴望報國建功;時或結(jié)交賢達,以求舉薦;時或飲酒作樂,不醉不歸,吟詩作賦,以神雅懷。
洛陽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之勝,香山首焉。龍門兩山對峙,伊水北流,山壁間大大小小的石刻佛尊無數(shù),多為北魏及唐高宗、武則天時期所鑿。香山寺位居龍門東山,原為北魏所建,武周時,武三思奉旨重修,飛檐斗拱,巍峨壯觀。
李白把香山寺作為暫住地,白天交友集會,夜宿香山,姣月當空,臨壑賞幽,詩興大發(fā)。《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人從弟幼成令問》道:“朝發(fā)汝海東,暮棲龍門中。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望極九霄迥,賞幽萬壑通。目皓沙上月,心清松下風。玉斗橫網(wǎng)戶,銀河耿花宮。興在趣方逸,歡娛情未終。鳳駕憶王子,虎溪懷遠公。桂枝坐蕭瑟,棣花不復同。流恨寄伊水,盈盈焉可窮?!边@首詩以急、空、迥、通、皓、清、橫、耿等字來繪出一幅秋夜宇宙圖,引出自己所懷所思的對象:古仙人王子晉、虎溪的高僧慧遠及詩題中的幼成、令問。詩中說,他遠別的原因是攀“桂枝”(長時修道)而“坐蕭瑟”(自認為道未成),最后說,離愁如伊水。
《冬日于龍門送從弟京兆參軍令問之淮南覲省序》一文也寄托了李白這種深深的情感。他寫道:“想洛橋春色,先到淮城,見千條之楊柳,折一枝以相贈,則花萼情在,吾無恨焉。”
上述提到的幼成、令問何許人也?洛陽賢達李幼成、李令問是也。因他們都姓李,李白以“從弟”稱之。二人都甚有地位,如李令問,為皇親國戚,任秘書監(jiān),權(quán)勢很大。
李白與李幼成、李令問相識,友情益深,曾同游金谷園、飲宴桃花園,三人飛羽流觴,詠歌賦詩。李白在《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說:“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闭媸橇汲矫谰澳魏翁?,詩人興會更無前。
李白結(jié)識賢達,還有點求仕的意思。他的報國之心從未泯滅,在《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中道:“醉來脫寶劍,旅憩高堂眠。中夜忽驚覺,起立明燈前。開軒聊直望,曉雪河冰壯。哀哀歌苦寒,郁郁獨惆悵。傅說版筑臣,李斯鷹犬人。欲起匡社稷,寧復長艱辛?!痹谶@里,李白愿師從古代名相傅說和李斯“匡社稷”。
《梁甫吟》向為古人身處艱難之境悲不遇之作,李白在《梁甫吟》中再次表達了為皇上起用的強烈愿望:“我欲攀龍見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壺多玉女。三時大笑開電光,倏爍晦冥起風雨。閶闔九門不可通,以額扣關閽者怒。”
天津,古為銀河之意。隋唐洛陽城規(guī)模宏大,洛水穿城而過,有“天漢之象”,故在洛水上架橋,稱天津橋。天津橋為北通宮城、南通龍門的要道,每天天未亮,曉月尚掛空中,橋上便車水馬龍,故有“天津曉月”之稱,為洛陽八大景之一。
李白經(jīng)常在天津橋逗留,以天津橋為背景作詩?!堵尻柲啊返溃骸鞍子裾l家郎,回車渡天津??椿|陌上,驚動洛陽人?!笔钦f洛陽富家子弟游手好閑、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豆棚L·天津三月時》道:“天津三月時,千門桃與李。朝為斷腸花,暮逐東流水。前水復后水,古今相續(xù)流。新人復舊人,年年橋上游。雞鳴海色動,謁帝羅公侯。月落西上陽,余輝半城樓。衣冠照云日,朝下散皇州。鞍馬如飛龍,黃金絡馬頭。行人皆辟易,志氣橫嵩丘。入門上高堂,列鼎錯珍羞。香風引趙舞,清管隨齊謳。七十紫鴛鴦,雙雙戲庭幽。行樂爭晝夜,自言度千秋。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黃犬空嘆息,綠珠成釁仇。何如鴟夷子,散發(fā)弄扁舟?”是說王公貴族飛揚跋扈、享宴歌舞極度行樂的情景。 (趙榮珦 徐曉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