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奎生 龍門石窟,在河南洛陽市郊伊河畔,與香山對峙石壁峭立,壁間鑿龕,為世界藝術寶庫,最大者三龕,從北魏及唐時所開鑿。有大小洞龕2000余處,佛像10幾萬尊。 陸潤庠有題龍門石窟二聯(lián),其一曰: 龍門勝概; 伊闕云連。 陸潤庠(1841-1915)字鳳石,別號固叟,江元和(今蘇州)人。清同治甲戌科狀元。官至東閣大學士。曾創(chuàng)辦蘇綸紗廠、蘇經(jīng)絲廠。辛亥革命后,為溥儀師傅。善書法。 此聯(lián)贊龍門景美,伊闕險要,簡括明了。唐代詩人白居易《修香山寺記》:"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勝概,美麗的景色。白居易《修香山寺記》:"靈跡勝概,靡不周覽。"伊闕,在洛陽市南?!端?jīng)注》:"昔大禹治疏以通水,兩山對峙,望之如闕,伊水歷其間北流,故謂之伊闕。" 其二曰: 九朝不改青山色; 百洞斧鑿佛像尊。 此聯(lián)稱美龍門石窟歷史悠久,所鑿洞窟、佛像規(guī)模宏偉神奇,體現(xiàn)藝術寶庫的特色及價值。文辭質樸確切。九朝,指以洛陽為都城的魏、晉、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晉九朝。洛陽為13朝都城,此前以洛陽為都城的為夏、商、周、漢。上聯(lián)謂山河依舊,人事全非。下聯(lián)顯示歷史文化積淀的厚重。 |
|
來自: 江山攜手 > 《對聯(lián)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