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腑之氣下合于下肢足三陽經(jīng)的腧穴,稱為下合穴,共有6個,其中胃、膽、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經(jīng),與本經(jīng)五輸穴中的合穴同名同位;大腸、小腸的下合穴都位于胃經(jīng),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經(jīng)。胃經(jīng)下合三里鄉(xiāng),上下巨虛大小腸;
膀胱當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屬委陽;
膽經(jīng)之合陽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2)八會穴
臟、腑、氣、血、筋、脈、骨、髓等精氣會聚的8個腧穴,稱為八會穴。【歌訣】
八會穴
腑會中脘臟章門,髓會絕骨筋陽陵;
血會膈俞骨大杼,脈會太淵氣膻中。
奇經(jīng)八脈與十二經(jīng)脈之氣相通的8個腧穴,稱為八脈交會穴,八脈交會穴均位于腕踝部的上下。
公孫沖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
臨泣膽經(jīng)連帶脈,陽維目銳外關逢;
后溪督脈內眥頸,申脈陽蹺絡亦通;
列缺任脈行肺系,陰蹺照海膈喉嚨。
兩經(jīng)或數(shù)經(jīng)相交會的腧穴,稱為交會穴。交會穴多分布于頭面、軀干部。交會穴到底有多少個,至今爭議頗多,無統(tǒng)計定論。據(jù)以往的文獻統(tǒng)計為108個。在頭面部的有92個。八脈交會穴為奇經(jīng)八脈與十二經(jīng)脈交匯的穴位,所以八脈交會穴也屬于交會穴,即公孫穴、內關穴、臨泣穴、外關穴、后溪穴、申脈穴、列缺穴、照海穴。另外常見的交會穴如三陰交,為脾、肝、腎三經(jīng)所交,能治療脾經(jīng)、肝經(jīng)和腎經(jīng)的病證。一、足太陰肺經(jīng)
①中府:手、足太陰之會
二、手陽明大腸經(jīng)
①肩髃:手陽明、陽蹺脈之會
②迎香:手陽明、足陽明之會
三、足陽明胃經(jīng)
①承泣:足陽明、陽蹺脈、任脈之會
②地倉:陽蹺脈、手足陽明之會
③下關:足少陽、陽明之會
④頭維:足少陽、陽明、陽維脈之會
四、足太陰脾經(jīng)
①三陰交:足太陰(脾)、少陰(腎)、厥陰(肝)之會
②大橫:足太陰、陰維脈之會
③腹哀:足太陰、陰維脈之會
五、手太陽小腸經(jīng)
①觀髎:手太陽、少陽之會
②聽宮:手少陽、足少陽、手太陽之會
六、足太陽膀胱經(jīng)
①晴明:手太陽、足太陽、陰蹺脈、陽蹺脈、足陽明之會
②大杼:手太陽、足太陽之會
③風門:督脈、足太陽之會
七、足少陰腎經(jīng)
大赫、氣穴、四滿、中注、盲俞、商曲、石關、陰都、腹通谷、幽門:足少陰、沖脈之會
八、手厥陰心包經(jīng)
①天池:手厥陰、足少陽之會
九、手少陽三焦經(jīng)
①翳風:手少陽、足少陽之會
②角孫:手少陽、足少陽、手陽明之會
十、足少陽膽經(jīng)
①瞳子髎:手太陽、手少陽、足少陽之會
②陽白:足少陽、陽維脈之會
③頭臨泣:足太陽、足少陽、陽維脈之會
④風池:足少陽、陽維脈之會
⑤肩井:手少陽、足少陽、陽維脈之會
⑥日月:足太陰、足少陽之會
⑦帶脈:足少陽、帶脈之會
⑧環(huán)跳:足少陽、足太陽之會
十一、足厥陰肝經(jīng)
①章門:足厥陰、足少陽之會
②期門:足厥陰、足太陰、陰維脈之會
十二、任脈
①承漿:足陽明、任脈之會
②廉泉:陰維脈、任脈之會
③天突:陰維脈、任脈之會
④上脘:任脈、足陽明、手太陽之會
⑤中脘:手太陽、手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
⑥下脘:足太陰、任脈之會
⑦陰交:任脈、沖脈之會
⑧關元:足三陰、任脈之會
⑨中極:足三陰、任脈之會
⑩會陰:任脈、督脈、沖脈之會
十三、督脈
①神庭:督脈、足太陽、足陽明之會
②水溝:督脈、手陽明、足陽明之會
③百會:督脈、足太陽之會
④腦戶:督脈、足太陽之會
⑤風府:督脈、陽維脈之會
⑥啞門:督脈、陽維脈之會
⑦大椎:督脈、手三陽、足三陽之會
⑧陶道:督脈、足太陽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