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唐代,盛于兩宋,衰于元代之后停燒。宋時屬建州建安縣水吉(今福建省建陽市建甌鎮(zhèn)),故名建窯,也稱“建安窯”、“建陽窯”、“水吉窯”、“烏泥窯”。唐代早期產品為青瓷,五代末期至北宋初期始燒黑瓷,兩宋時期達到鼎盛,成為中國著名的建窯系黑瓷。建窯窯址在福建省建陽市水吉鎮(zhèn)后井村,分布在蘆花坪,牛皮侖,大路后門,營長乾等處。大路后門等處窯址有晚唐五代至宋末元初的龍窯十座,最長的龍窯長達135.6米,堪稱世界之最。窯場方圓5公里,窯址面積10.4萬平方米。1990年考古測量國內最長龍窯是建窯的135.6米,預測一窯裝燒量高達10萬件。 建窯水吉窯址 建窯窯址考古出土晚唐五代青釉碗 考古發(fā)掘蘆花坪龍窯遺址出“黃魯直書”銘文陶牌 創(chuàng)造使用了匣缽密封單件正燒 - 每只匣缽只燒一件產品,一器一匣缽,制作工藝精細。濕泥墊燒 - 使得匣缽和盞之間不粘接,用濕泥可以讓盞自己陷入平衡,很聰明的辦法解決釉心偏移問題。但是一個匣缽、一個墊餅、一個建盞,壘燒的制作模式。在窯爐高溫中,匣缽稍有故障塌了一個,往往一摞都廢了,甚至還會殃及旁邊的一摞匣缽。所以建窯的成品率并不高。 建窯蘆花坪窯址匣鈸帶墊餅標本 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南宋建盞帶匣鈸標本 哈佛藝術博物館藏宋代建窯帶匣鈸茶盞標本,匣缽密封單件正燒 - 每只匣缽只燒一件產品,一器一匣缽,制作工藝精細。 哈佛藝術博物館藏宋代建窯茶盞墊餅 建窯產品使用含鐵高的原料做胎,因而胎色深黑堅硬,有“鐵胎”之稱,或名烏泥窯、黑建、烏泥建等。胎體厚實、堅致,呈黑灰色、紫黑色,胎質粗糙堅硬,露胎處色沉而無光。盞內外均施黑釉,外壁釉不到底,流釉露黑色胎。建盞釉屬于液相分離釉,而物相分離過程中釉內形成的小玻璃泡,可將多馀的鐵帶至釉面。在這個過程的初始階段,這些小泡產生了狀若茶葉末釉的斑駁效果。浮至釉面的小泡破裂后,形成所謂的油滴斑,多馀的氧化鐵微晶在冷卻過程中不斷增加,繼而產生各種形態(tài)的氧化鐵呈色各異,達到千變萬化的裝飾效果。釉下毫紋是利用酸性釉料所后成的酸化痕跡作裝飾,因建窯瓷皆仰燒,釉水下垂,成品口緣釉色淺。由于器壁斜度不同,流速快,成纖細毫紋,流速稍慢則粗。在高倍放大鏡下,可見其釉面開細小蟬羽紋,點綴著雪花片的金星、銀星和紅星。其流淌下垂的兔毫紋,呈現(xiàn)著濃淡深淺、曲曲彎彎不規(guī)則的,呈色上濃下淡的自然美感。在陽光下,其黑色釉面閃爍著金紅色的光點,盛滿水其金紅色光點在水中跳躍,其妙無窮。建窯器物以碗盞為多。其造型口大足小,形如漏斗,有敞口和合口兩種,以敞口為多。底為淺玉環(huán)圈足,有旋坯紋。釉料含鐵量高達6%左右,但石灰釉的溶解上限約為5.5%,在1250至1350oC的窯溫之下,多余的鐵元素一概析出,被釉內形成的氣泡,帶至釉面。 建窯束口碗各部位名稱示意(本圖摘自《建窯瓷鑒定與鑒賞》) 帶斑建窯又分“油滴天目”和“曜變天目”兩種。黑釉呈條狀晶紋,細如兔毛。醬褐色和龜裂釉,釉面多條狀結晶紋的“鷓鴣斑”。鐵結晶呈油珠狀的稱為油滴,更有少數窯變花釉“曜變”,在不規(guī)整的油滴周圍出現(xiàn)窯變藍色的“藍盞”,尤為珍貴。“曜變”是指在茶碗燒制時沒有預期出現(xiàn)的偶然變化(窯變),“色如豹皮,建盞之上上也…“,而“曜”是星光閃耀的意思,從15世紀前半期開始在日本文獻中開始被使用。在室町時代的文獻《君臺觀左右?guī)び洝分校?/span>“曜變”被分類為唐物茶碗“土之物”(陶制的茶碗)中最貴重、最貴的茶碗。日本全境目前僅有三只,均為國寶級別。存世完整器目前已知僅有三枚(分別藏于:靜嘉堂文庫、藤田美術館、大德寺龍光院)。 日本“君臺観左右?guī)び洝?/span> 日本“君臺観左右?guī)び洝标P于曜變記載 杭州古越會館藏杭州東南化工廠出土南宋曜變天目建盞標本 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一書中寫道:“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煥發(fā)茶采色也。”1. 盞色青黑 - 黑中發(fā)藍(又有一說黑中發(fā)綠);2. 玉毫 - 可能有兩種說法,一說銀色的兔毫/暗銀毫,又有說帶玉質感的銀毫。條達 - 則可以看作是從口沿至釉心,條索清晰流動。 其它釉色窯變還有白斑、金斑、銀斑、羽斑、毫斑(介于毫與斑之間)、金毫、銀毫、絲毫、金彩(描金)、烏金、綠釉、柿釉。綠釉,也稱茶葉末釉,蓼冷汁天目。宋代陶谷的《清異錄》“閩中造茶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 福建鷓鴣鳥 南宋“供御”銘白彩鷓鴣斑建盞標本 1998年建窯水尾嵐遺址出土黑釉碗殘器,足底刻“供御”銘文,通體施黑釉,呈現(xiàn)黃色兔毫紋。萬內釉面施有白色珍珠狀斑點,屬于人工以毛筆蘸白釉點彩,是二次施釉 福州考古工作隊收藏建窯黑釉點褐彩碗標本 建窯以燒造茶盞為主,建盞,經整理有5大類和20多種基本盞型:花口;斜腹斂口;深腹斗笠;高足深腹直壁。其中束口斗茶盞 - 兩種型:深腹束口;淺腹束口。 敞口分茶盞 - 四種型:深腹斗笠;淺腹斗笠;束口斗笠;撇口斗笠。 斂口禪茶盞 - 一種型:缽型。 建盞器型舉例(本圖摘自《建窯瓷鑒定與鑒賞》) 早期黑釉盞 - 四種型:花口;斜腹斂口;深腹斗笠;高足深腹直壁。 本圖摘自 SACA學會《玄色虹霓:建窯茶盞一千年》 束口斗茶盞 - 兩種型:深腹束口;淺腹束口。 本圖摘自 SACA學會《玄色虹霓:建窯茶盞一千年》 敞口分茶盞 - 四種型:深腹斗笠;淺腹斗笠;束口斗笠;撇口斗笠。 本圖摘自 SACA學會《玄色虹霓:建窯茶盞一千年》 供御類茶盞 - 三種型:深腹束口;寬腹撇口;寬幅直口。 本圖摘自 SACA學會《玄色虹霓:建窯茶盞一千年》 斂口禪茶盞 - 一種型:缽型。 本圖摘自 SACA學會《玄色虹霓:建窯茶盞一千年》 建窯雖然是民窯,但宋代皇室命其燒精品建盞進貢,即所謂“民窯官用”,因此以“供御”等款標識進貢的特殊用途。較常見的貢品款為“供御”和“進琖”。“供御”即供予御用之物;“進琖”即進盞,進上之盞是也。 “供御”款墊餅 南宋“供御”銘白彩鷓鴣斑建盞 1998年建議水尾嵐遺址出土黑釉碗殘器 “進盞”款墊餅 《宣和遺事》記載:“(徽宗政和二年)夏四月,燕召蔡京入內賜宴……又以惠山泉(產于無錫)、建溪異毫盞烹新貢太平嘉瑞茶(產于建安縣吉苑里[今建甌]的北苑貢茶中一種),賜蔡京飲之”。說明徽宗時期,建窯兔毫盞已進貢宮廷。 建盞款識常見的貢品款有鐫刻的「供御」款、模印的「進琖(進盞)」款,后者數量比前者少;即使是出土數量多、較為易得的墊餅,「進琖」款也不到「供御」款的十分之一。近年有發(fā)現(xiàn)少量的模印「供御」款與鐫刻「進琖」款。除這兩種常見貢品款識之外,還發(fā)現(xiàn)「御」、「聖(圣)」等款。清末民初,建窯窯址發(fā)掘出底足刻印有“供御 ”、“進琖”字樣的兔毫盞實物。1935年,在上海海關任職的美國人詹姆士·馬歇爾·普拉瑪(James Marshall Plumer)到水吉調查建窯遺址,帶走大量標本,據宋徽宗《大觀茶錄》、南宋程大昌《演繁露》等資料,推測建窯燒制 “供御 ”、“進琖”款建盞的鼎盛期,主要在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到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年間 。 數字款 分為純數字款與帶數字款兩類。前者從一到十都有出土,十以上還有「十三」、「廿(二十)」、「廿一(二十一)」、「卅(三十)」、「卅一(三十一)」、「四一」等數字;后者有「二合」、「三合」等。數字款均為手刻款,一般認為是部分窯工為計數所刻,也有觀點認為是試窯時所刻。姓氏款也較為常見,如「王」、「楊」、「詹」、「葉」、「金」、「池」等,均為手刻。年號款目前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有「雍熙(公元984~987年,宋太宗年號)」、「至道(公元995~997年,宋太宗年號)」、「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宋真宗年號)」等字樣。另外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只「大宋明道(公元1032~1033年,宋仁宗年號)」款建盞。其他款:新窯' '監(jiān)匠' '公' '珍' '寳' '甫' '東嶽(東岳)' '上''官' 此外還有'正' '禾' '茶'字銘等。 福建博物館藏宋代“雍熙”銘文建盞(此件底款存疑) 故宮博物院藏大宋明道(公元1032~1033年,宋仁宗年號)款建盞 80年代征集藏品 “大中祥符” 款缽 (本圖摘自《建窯瓷鑒定與鑒賞》) 北宋蔡襄在建州時,主持制作北苑貢茶“小龍團”茶)。蔡襄在《北苑十詠·試茶》中寫道:“兔毫紫甌新,蟹眼青泉煮““點茶不一。而調膏繼刻,以湯注之,手重筅輕,無粟文蟹眼者,調之靜面點。蓋擊拂無力,茶不發(fā)立,水乳未浹,又復增湯,色澤不盡,英華淪散,茶無立作矣……五湯乃可少縱,筅欲輕勻而透達,如發(fā)立未盡,則擊以作之;發(fā)立已過,則拂以斂之。結浚靄,結凝雪,茶色盡矣。” 據蔡襄《茶錄》記載,宋代建安民間流行斗茶,此風氣很快就流布到帝王貴胄、文人士夫階層及禪門僧侶間,形成了宋代這種獨特的茶文化現(xiàn)象。著名文士蔡襄、歐陽修、范仲淹、蘇軾、黃庭堅、陳師道、陸游等,都有大量描寫茶事的詩詞流傳下來,膾炙人口。宋代著名高僧宗賾禪師曾編纂《禪苑清規(guī)》一書,對禪門日常茶事、茶禮作了詳細規(guī)約,對后代影響很大。北宋蔡襄《茶錄》中寫到“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其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斗試家自不用?!?這里詳細闡述了建盞的妙用,肯定了建盞的地位。 建甌北苑御茶園遺址 宋代祝穆在《方輿勝覽》中也說:“茶色白,入黑盞,其痕易驗。”。宋代《攆茶圖》以工筆白描的手法,細致描繪了宋代磨茶、點茶、揮翰、賞畫的文人雅士茶會場景,從中可以印證宋代點茶的具體過程。畫面分兩部分:畫幅左側共兩人,其中一人跨坐于一方長條矮幾上,右手正在轉動茶磨磨茶;石磨旁橫放著一把茶帚,是用來掃茶末的。另一人佇立于一黑色方桌邊,左手持茶盞,右手提湯瓶正欲點茶;他左手邊有一正在煮水的風爐,右手邊是貯水甕;方桌上是篩茶的茶籮、貯茶的茶盒、白色茶盞、紅色盞托、茶匙、茶筅等用器。畫幅右側有三人:一僧人伏案執(zhí)筆,正在作書;一羽客相對而坐,意在觀覽;一儒士端坐其旁,似在欣賞。整個畫面給人嫻雅生動的感覺,充分展現(xiàn)了宋代文人雅士茶會的風雅之情和高潔志趣,是宋代點茶場景的真實寫照。浙江金華市區(qū)考古出土一套宋代建窯茶盞,由一只大撇口茶盞,四只小撇口茶盞組成,四只小盞的容量正好填滿大盞,佐證了分茶的功能。器物級別非常高,烏金釉帶銀毫,是金華博物館的重器之一。同樣的擊打茶筅打茶場景,在汾陽東龍觀宋金墓葬《茶酒位》壁畫中也有體現(xiàn)。 南宋劉松年《碾茶圖》 汾陽東龍觀宋金墓葬《茶酒位》壁畫中擊打茶筅示意圖 建盞以獨特的藝術品質,深刻影響到宋金時期國人的飲茶習慣,對于同時期的朝鮮、日本等地也產生持續(xù)影響。如在上海唐宋時期青龍寺遺址,韓國新安號沉船遺址,日本福岡等地,都有大量宋元時期建盞考古發(fā)現(xiàn)。 上海市青浦區(qū)白鶴鎮(zhèn)的唐宋青龍鎮(zhèn)遺址出土建盞 韓國新安沉船出水宋元時期建盞 建窯以其獨特的資源優(yōu)勢,占據著宋代茶盞的巔峰。有關建盞記載最重要的著述是《方輿勝覽》,作者祝穆寫到:“兔毫盞,出鷗寧之水吉?!缓辽愓撸寥酥^之“毫變盞”,其價甚高,且艱得之。”以至于宋代其它窯口也都紛紛效仿跟進,希望能夠在巨大的茶盞市場分得一杯羹。除福建本省的南至福清市,北至武夷山以北的幾十處瓷窯之外,福清窯,武夷山窯和茶洋窯。以福清窯數量居多,武夷山窯的加金彩的器物為貴(窯址中發(fā)現(xiàn)殘片若干,唯一四件完整器現(xiàn)存于日本某博物館中),茶洋窯年代最晚。仿燒建窯的還有江西的吉州窯,四川、山西、陜西、河北、河南等。 一:紀年器 安徽博物院藏北宋建盞包拯家族墓出土 安徽博物院藏宋代建窯兔毫盞 常州博物館藏北宋建窯兔毫盞 大同博物館藏遼(北宋)建窯兔毫紋建盞 福建博物院藏北宋晚期建窯黑釉兔毫紋撇口碗 順昌宋墓出土 福建博物院藏北宋晚期建窯黑釉兔毫紋碗 順昌宋墓出土 福建博物院藏南宋建窯黑釉鷓鴣斑油滴茶盞 窯址出土 福建博物院藏南宋建窯醬釉束口盞 窯址出土 福建博物院藏宋代建窯黑釉斂口碗“茶”銘文 窯址出土 福建博物院藏宋建窯黑釉兔毫茶盞 建窯水吉窯址出 福建博物院藏宋建窯黑釉兔毫茶盞 建窯水吉窯址出 福建邵武市博物館藏南宋 銀釦漆兔毫盞 南宋寶慶二年邵武黃渙墓出土,此件非常特別,為南宋漆器模仿建窯兔毫紋理作品。 福建省博物院藏南宋建窯鷓鴣斑碗1990年大路后門北宋晚期Y1出土 是在施黑色底釉的胎體上,再施一次彩斑的釉,釉藥成分與黑釉不同,是為了模仿一次性施釉后自然形成的花紋。 故宮博物院藏宋代建窯黑釉兔毫盞 故宮博物院藏宋代建窯醬釉兔毫盞 故宮博物院藏宋代建窯醬釉斂口兔毫盞 廣西博物館藏南宋兔毫建盞 淮安市楚州博物館藏北宋建窯黑釉兔毫盞 元豐七年田政墓出土 江西省博物館藏南宋建窯黑釉盞 洛陽市博物館藏金代建窯黑釉兔毫盞 南京市博物館藏南宋建窯黑釉兔毫盞 慶元元年張同之墓出土 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藏金代建窯醬釉兔毫盞 烏蘭察布市土城子古城出土 青海省博物館藏南宋建窯兔毫盞 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北宋建窯黑釉兔毫盞 山西博物院藏 南宋 建窯黑釉“供御”銘盞 山西省懷仁金代墓葬出土(圖片選自“松松發(fā)”微博) 陜西考古研究院藏北宋建窯兔毫斗笠盞藍田呂氏家族墓地出土 上海博物館藏北宋建窯敞口盞 唐宋青龍鎮(zhèn)遺址出土 上海博物館藏北宋建窯黑釉敞口盞 唐宋青龍鎮(zhèn)遺址出土 上海博物館藏北宋建窯黑釉斂口盞 唐宋青龍鎮(zhèn)遺址出土 上海博物館藏北宋建窯黑釉盞 唐宋青龍鎮(zhèn)遺址出土 上海博物館藏北宋建窯黑釉盞 唐宋青龍鎮(zhèn)遺址出土1 上海博物館藏宋代建窯進盞款兔毫盞 首都博物館藏南宋建窯兔毫盞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宋代建窯黑釉兔毫撇口盞 樟樹市博物館藏南宋建窯黑釉兔毫盞 樟樹市開禧元年宋墓出土 浙江金華博物館 - 撇口斗笠 (陶朱路社區(qū)城北公園工地出土)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宋建窯兔毫盞 ESKENAZI舊藏宋建窯油滴盞 J.J.Lally舊藏南宋兔毫建盞 北大賽克勒博物館---“閑事與雅器”北宋建窯黑釉茶盞 北大賽克勒博物館---“閑事與雅器”北宋建窯黑釉鷓鴣斑茶盞 北大賽克勒博物館---“閑事與雅器”南宋仿建盞黑漆素托盞一套 出光美術館藏南宋 建窯兔毫黑釉盞 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藏南宋建窯油滴盞 大都會洛克菲勒藏北宋兔毫點鷓鴣斑建盞 大肉莊藏南宋 建窯黑斑天目茶盞(2021年紐約蘇富比春拍) 大英博物館藏宋代建窯青釉茶盞 大英博物館藏宋代建窯兔毫描銀文字茶盞 大英博物館藏宋代建窯兔毫束口茶盞 大英博物館藏宋代建窯油滴撇口茶盞 大英博物館藏宋代建窯油滴撇口茶盞 大英博物館藏宋代建窯油滴束口茶盞 德川美術館藏南宋茶葉末釉建盞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南宋建窯禾目天目建盞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南宋建窯黑釉兔毫斗笠型建盞 根津美術館藏南宋建窯油滴茶盞 弗利爾美術館藏宋 建窯銀毫束口盞 弗利爾美術館藏宋 建窯油滴撇口盞 費城藝術博物館藏宋代建窯兔毫窯變束口盞 哈佛藝術博物館藏藏宋建窯黑釉兔毫釦銅盞 哈佛藝術博物館藏藏宋建窯兔毫盞 供御款 哈佛藝術博物館藏宋代建窯黑釉兔毫撇口茶盞 哈佛藝術博物館藏宋代建窯黑釉兔毫銀色窯變束口茶盞 哈佛藝術博物館藏宋代建窯醬釉釉兔毫束口茶盞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藏南宋兔毫茶盞 韓國中央國立博物館藏南宋建窯黑釉兔毫紋束口盞 建窯曜變深束盞(曜變天目),國寶,口徑12.2cm,高6.4cm,日本大德寺龍光院藏。 京都博物館藏南宋建窯茶葉末釉茶盞 靜嘉堂文庫藏南宋·建窯曜變天目茶碗 靜嘉堂文庫藏南宋建窯油滴天目斗笠盞 直徑19.9厘米 克利夫蘭美術館藏宋 建窯兔毫盞 朗斯朵夫舊藏北宋末或南宋初 建窯 “供御”銘兔毫束口盞 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藏 宋 建窯黑釉兔毫束口盞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阿克蘭藝術博物館藏宋代建窯黑釉兔毫茶盞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阿克蘭藝術博物館藏宋代建窯黑釉油滴茶盞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阿克蘭藝術博物館藏宋代建窯斂口缽式兔毫茶盞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阿克蘭藝術博物館藏宋代建窯斂口斗笠青釉點彩茶盞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阿克蘭藝術博物館藏宋代建窯束口兔毫茶盞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藏宋建窯銀毫盞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宋代建窯斗笠型兔毫盞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宋代建窯釦銅兔毫盞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宋代建窯釦銀兔毫盞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宋代建窯撇口型兔毫盞 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藏宋代建窯撇口兔毫盞 美秀博物館藏宋代建窯黑釉藍色窯變釦銀束口盞 美秀博物館藏宋代建窯黑釉油滴束口盞 密歇根大學藝術博物館藏宋 建窯兔毫盞 密歇根大學藝術博物館藏宋 建窯兔毫盞 密歇根大學藝術博物館藏宋 建窯兔毫盞 密歇根大學藝術博物館藏宋 建窯兔毫盞 臺北故宮藏南宋建窯醬釉兔毫盞 圖片來源于“動脈影”微博 南宋建窯曜變天目茶碗(國寶)·藤田美術館藏 日本九州國立博物建窯油滴天目茶碗 南宋(日本重要文化財) 日本五島美術館藏宋代建窯撇口兔毫茶盞 日本永青文庫藏宋代建窯灰被釦銀束口茶盞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宋代建窯黑釉兔毫盞 辛辛那提美術館藏宋 建窯黑釉盞 英國V&A博物館藏宋代建窯醬釉束口茶盞 英國伯明翰博物館藏宋代建窯黑釉兔毫釦銀束口盞 英國伯明翰博物館藏宋代建窯醬釉束口盞 樂從堂舊藏南宋建窯黑釉兔毫盞 玫茵堂藏宋代建窯油滴束口盞 二:拍賣器 2011年倫敦蘇富比南宋·建窯黑釉金邊「禾目天目」茶碗明·琉球褐漆嵌螺鈿纏枝獸菊紋盞托成交價:人民幣:11,748,144 2015年3月,紐約蘇富比南宋油滴建盞,成交價:RMB 101萬 2015年4月6日,香港蘇富比宋代兔毫建盞,成交價:RMB 250萬 2015年香港佳士得南宋 建窯兔毫建盞 成交價:2,440,000 港幣 2016年9月15日 紐約佳士得臨宇山人舊藏宋油滴建盞 成交價 11,701,000 美元 2016年11月09日 倫敦蘇富比宋兔毫建盞成交價 1,085,000 英鎊 2016香港蘇富比拍賣琵金頓珍藏南宋 建窯兔毫茶盞 2017香港嘉德秋拍摶泥幻化南宋建窯兔毫盞成交價3540000港幣 2019年蘇富比拍賣專場,南宋·建窯兔毫黑釉盞成交價94.32萬人民幣 2019西冷秋拍宋代供御款釦銀建盞 2020倫敦蘇富比南宋 建窯兔毫盞(2.1萬)直徑12.6厘米 2021紐約蘇富比春拍 南宋 建窯灰被天目茶盞 成交價:27,720USD來源:千秋庭·東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