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炯明叛變炮轟廣州總統(tǒng)府的逆境中,葉劍英高舉孫中山的旗幟,保衛(wèi)大總統(tǒng)脫險,執(zhí)教黃埔,練兵香洲,東征討陳葉劍英曾是孫中山的忠實追隨者和孫中山學說的實踐家。 1919年冬,他在云南講武堂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后,返回廣東,本來追隨孫中山革命,但那時孫中山已被盤據(jù)在廣東的桂系軍閥所排擠,去了上海。 孫中山組建的“援閩”粵軍已出征到福建。 在這種情況下,葉劍英拒絕桂系軍閥的拉攏,毅然離開廣東,到漳州投奔粵軍。 1920年秋,他參加粵軍返粵、驅(qū)逐桂系軍閥的戰(zhàn)役,隨軍收復廣州。 不料,當孫中山在廣州就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tǒng)、準備北伐、統(tǒng)一全國的時候,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卻公開反對孫中山,妄圖篡奪廣東大權(quán)。 這件事,激起了葉劍英的極大義憤,他邀集在廣州的云南講武堂畢業(yè)的華僑同學20余人,聯(lián)名通電聲討陳炯明,向?qū)O中山請纓:“愿作先驅(qū),誓滅國賊!”孫中山得悉后,親自接見他們,予以鼓勵。 其后,葉劍英作為孫中山非常大總統(tǒng)隨員,巡視廣西,參加整軍運動,準備興師北伐。 1922年2月3日,孫中山發(fā)布北伐動員令,命令各軍出師北伐,前鋒部隊很快進入湖南境內(nèi)。 但是,早已從廣西返回廣東的陳炯明,卻陽奉陰違,千方百計破壞北伐。 他與湖南督軍趙恒惕、直系軍閥吳佩孚結(jié)成聯(lián)盟,暗中勾結(jié),夾擊北伐軍,同時在廣州暗殺了支持孫中山北伐的粵軍主力第一師師長鄧鏗。 孫中山發(fā)現(xiàn)陳炯明居心叵測,遂變更北伐計劃,督師回粵,電召陳炯明至肇慶商討北伐大計。 喪心病狂的陳炯明不但不去,反而以辭職相威脅。 孫中山下令免去陳炯明的廣東省省長和粵軍總司令職務(wù)。 4月12日,正式任命陳策為海軍陸戰(zhàn)隊司令,葉劍英為海軍陸戰(zhàn)隊營長。 窩藏禍心已久的陳炯明聽說孫中山要回廣州坐鎮(zhèn),便匆匆忙忙離開廣州,躲進惠州的百花洲,召集部屬加緊策劃叛亂,謀害孫中山。 16日凌晨,陳炯明命令葉舉帶領(lǐng)四千官兵以強大的火力圍攻觀音山前的總統(tǒng)府,炮擊孫中山住所粵秀樓。 孫中山急命50人的衛(wèi)隊頑強抵抗。 在十分危急的情況下,孫中山的秘書林植勉和參謀林樹巍不顧一切,強架著孫中山,走出粵秀樓,沖出叛軍的包圍。 一、在危難中迎接孫中山登艦 槍聲四起,陳炯明叛軍到處燒殺搶掠,五羊城一片混亂。 當時,駐守在天字碼頭附近的海軍陸戰(zhàn)隊打退了幾股叛軍的襲擾,還弄不清叛軍作亂的目標。 葉劍英憑著自己學過炮兵的經(jīng)驗,判斷出炮彈的落點在總統(tǒng)府方向,十分焦慮。 他到海防司令部去見陳策司令,得知通往總統(tǒng)府的電話早就斷了,情況不明。 于是他提議派人去接應(yīng)孫大總統(tǒng)。 陳策馬上下令派出幾個小分隊,從幾個方向向總統(tǒng)府前進,尋找孫中山下落,同時命葉劍英親自帶一個連守在碼頭岸邊,隨時接應(yīng)孫中山和夫人登上寶璧艦。 市區(qū)內(nèi)槍炮聲越來越緊,濃煙滾滾。 葉劍英眼望著總統(tǒng)府的方向,時刻掛記著孫中山先生的安危。 過了一會兒,只見幾個人維護著喬裝打扮的孫中山走了過來。 他迎上前去報告:“大總統(tǒng),海軍陸戰(zhàn)隊營長葉劍英奉陳司令之命,在此迎候。 先生受驚了!”隨后用目光掃視了一下左右,問道:“怎么不見孫夫人呢?”待聽到隨行人員說明情況他愈加欽佩大總統(tǒng)臨危不懼的革命膽識和孫夫人勇于犧牲的崇高精神。 葉劍英帶領(lǐng)士兵立即護送孫中山一行數(shù)人,乘小艇登上停泊江中的寶璧艦。 陳策和全體水兵列隊向大總統(tǒng)致敬,熱烈歡迎,親切問候。 孫中山感激大家,并一一握手寒暄,然后要來紙筆以大總統(tǒng)孫文名義草擬第一號公告:陳炯明公開叛亂,炮轟總統(tǒng)府,罪大惡極。 北伐軍及駐穗各軍火速奮起平叛戡亂!寶璧艦是廣東艦隊較早較老的一艘內(nèi)河淺水軍艦。 1914年,北洋政府將它收隸海軍。 1917年,廣州軍政府又將其收歸廣東江防艦隊。 當時,孫中山出巡廣西,往返廣東,多乘此艦,許多貴重物品存放艦上。 陳炯明叛亂前一天,孫中山還命副官陳煊去寶璧艦取回數(shù)十萬元巨款,準備返往韶關(guān)大本營作北伐軍軍費。 盡管孫中山很愛惜這艘艦,又是陳策司令的座艦,但是,寶璧艦比起北洋海軍艦隊其他的大艦,則不夠雄厚,不宜于防守。 因此,在海軍司令溫樹德等建議下,孫中山?jīng)Q定移駐更大更安全的軍艦。 16日下午,陳策和葉劍英等護送孫中山轉(zhuǎn)登永翔艦。 第二天,又改乘永豐艦。 永豐艦后來改稱為中山艦,是中國近代海軍史上一艘赫赫有名的炮艦。 此艦噸位大,鋼板厚,火力強,速度快,既便于指揮進攻,又利于安全退守。 葉劍英率海軍陸戰(zhàn)隊官兵駐守珠江岸邊,巡邏放哨。 叛軍獲悉孫中山轉(zhuǎn)移到永豐艦上避難,便向珠江口岸大舉進攻,包抄葉劍英營,展開激烈戰(zhàn)斗。 孫中山命海防司令陳策派五艘軍艦前來接應(yīng)他們到黃埔。 葉劍英帶部分官兵登上寶璧艦,不久因保衛(wèi)大總統(tǒng)有功,升任大本營中校參謀。 二、首戰(zhàn)珠江白鵝潭 孫中山在永豐艦上,召集海軍司令溫樹德、海防司令陳策以及各艦隊長官到艦上來開會,決定親率海軍各艦討逆,炮擊省城叛軍,“以保正義之不屈,政府威信之猶在”。 他以大總統(tǒng)名義,召來廣州衛(wèi)戍司令魏邦平,嚴令他迅速收復廣州防地,并集中全部兵力到大沙頭一帶,策應(yīng)海軍,夾擊叛軍。 但魏邦平早懷二心,回去后即向叛軍告密。 叛將葉舉迅速調(diào)集多門大炮,部署在珠江西岸,準備還擊。 孫中山聞訊后,決定先發(fā)制人,立即下令各艦做好準備,向白鵝潭進發(fā)。 白鵝潭在沙面南面,珠江在此分流,形成遼闊的深潭。 這里煙波浩淼,是珠江流經(jīng)廣州最寬和水位最深的江面。 自從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一直被帝國主義控制著,成為外國艦只橫沖直撞的港灣。 4月17日下午1時,永豐艦的艦桅上徐徐升起司令旗號,孫中山率領(lǐng)永豐、永翔、楚豫、豫章、同安、寶璧、廣玉等七艦,擺開一字魚貫陣,浩浩蕩蕩,乘風破浪,從黃埔出發(fā),挺進白鵝潭。 葉劍英在寶璧艦上,同艦長李芳及全體官兵向永豐旗艦發(fā)出致敬的訊號。 他和炮手們一起操炮、瞄準,做好一切炮擊的準備。 艦隊接近白鵝潭,孫中山當即下令各艦對準大沙頭、白云山、沙河、觀音山、五層樓等叛軍駐地,開炮轟擊。 一時炮聲隆隆,火光四射。 葉劍英指揮寶璧艦炮手對準觀音山據(jù)點,猛烈開炮。 觀音山頭烈焰四起,叛軍紛紛棄槍潛逃。 但占據(jù)瘦狗嶺一帶的敵軍利用有利地形,向艦隊連連發(fā)炮還擊。 永豐艦?zāi)繕舜螅嚯x又近,首先被擊中一炮。 寶璧艦跟在后面,兩舷也挨了2發(fā)炮彈,甲板頓時起火。 葉劍英和艦長李芳堅定立在甲板上,從容指揮,向叛軍繼續(xù)還擊。 兩軍激戰(zhàn)一個多小時,在陸地上的魏邦平部隊卻違抗大元帥的命令,遲遲不動,不予配合,以至叛軍遭到海軍炮擊后仍能集中炮火猛攻軍艦。 在炮彈轟鳴、軍艦顛簸的危境中,孫中山堅毅鎮(zhèn)定,繼續(xù)下令各艦炮擊沿岸叛軍。 戰(zhàn)斗繼續(xù)到深夜。 白鵝潭江面槍炮轟鳴,如同白晝。 寶璧艦緊緊尾隨旗艦,保衛(wèi)孫中山的安全。 這時,有一小股叛軍集中在岸邊用炮火偷襲永豐艦。 葉劍英發(fā)現(xiàn)后,立即率領(lǐng)士兵乘坐小艇,悄悄離開寶璧艦,靠近這股叛軍,突然發(fā)起進攻,將其擊潰。 第二天,戰(zhàn)火未息。 孫中山感到孤軍無援,難以為繼,遂率各艦隊返回黃埔。 電令李烈均、許崇智等入贛北伐軍迅速班師返粵,討平叛逆。 不久,宋慶齡夫人脫險后,趕來與孫中山會合。 挺進白鵝潭之役,葉劍英英勇善戰(zhàn),冒險護衛(wèi)孫中山,立下首功。 三、請纓再戰(zhàn)白鵝潭 白鵝潭首戰(zhàn)之后,陳炯明命令葉舉、熊略加強江邊防守,封鎖口岸,派兵攻占虎門要塞和長州、沙角等處炮臺,用炮臺上的大口徑岸炮不斷轟擊停泊黃埔的海軍艦隊和江防艦隊,同時致電吳佩孚,約他派兵急襲北伐軍的后續(xù)部隊,牽制和破壞許崇智回師入粵的軍事行動。 孫中山率領(lǐng)艦隊處在困境之中。 陳炯明坐鎮(zhèn)白云山,指揮叛軍占領(lǐng)并控制了整個廣州;北伐軍遠去江西,回師討賊無望;魏邦平、溫樹德不聽指揮,虎門要塞已被敵軍所控制;其他的沙角、威遠、長州等要塞炮臺也相繼落入叛軍手中。 葉劍英在險惡的境遇中保持著清醒的頭腦,高昂的斗志。 他和陳策分析當前局勢雖然很嚴重,但是我們必須設(shè)法擺脫困境。 他們認為,大總統(tǒng)率領(lǐng)的近二十艘大小艦只是海軍的精華,絕不能讓叛軍封鎖在珠江里頭,掉進死潭。 “兩軍相交,退者先敗。” 我軍要以攻為守,方能取勝。 陳策代表葉劍英和艦隊官兵,向?qū)O中山提出艦隊主動出擊的建議。 孫中山遂下令海軍向魚珠、牛山炮臺射擊,又命海軍陸戰(zhàn)隊由海軍掩護渡江,同時進攻魚珠、牛山兩炮臺,以便重新控制虎門要塞,打開出海大門。 葉劍英奉命率領(lǐng)士兵迅速出擊。 各艦炮火一時齊發(fā),打得炮臺叛軍措手不及。 但是這時被陳炯明用26萬元巨款收買的海軍司令溫樹德,居然下令全國最大的幾艘主力艦離開黃埔,公開叛變投敵。 緊接著,駐守長州炮臺的海軍陸戰(zhàn)隊司令孫祥夫叛變,繼虎門要塞失守之后,長州炮臺又落于敵手。 戰(zhàn)局急轉(zhuǎn)直下,為了避免叛軍的炮火襲擊,孫中山率海軍留下的永豐、楚豫、豫章、舞鳳等四艦和江防艦隊寶璧、廣玉、廣貞、廣庚、廣享等五艦一齊駛離黃埔,下錨新造,掩護陸上部隊撤退。 然而,新造河面也不適宜艦隊久留,孫中山召集各艦長商議,決定再次大戰(zhàn)白鵝潭,等待北伐軍回師平叛。 7月10日凌晨,一聲汽笛長鳴,孫中山親率艦隊啟航。 葉劍英乘坐在寶璧艦上跟進,做好隨時迎敵的準備。 艦隊駛?cè)胲囃崤谂_水域,這是沿虎門進入珠江省河的最后一道屏障。 河面狹窄,水流湍急,地勢險要,炮臺堅固。 陸上設(shè)有十幾門德國造的克虜伯大口徑岸炮。 車歪附近,叛軍調(diào)來兩個營的野戰(zhàn)炮,布滿兩岸,準備迎擊。 在這種形勢下,艦隊要沖過去,必須經(jīng)過一場血戰(zhàn)。 東方破曉。 孫中山下令魚雷艦豫章號擔任前衛(wèi),全速行駛;永豐艦居中,楚豫、寶璧等艦擔任后衛(wèi),魚貫前進。 車歪炮臺上叛軍發(fā)現(xiàn)艦隊后,立即開炮,彈如雨下。 艦隊破浪前進,勇敢還擊,炮聲轟鳴,水柱沖天。 永豐艦連中數(shù)彈,死傷多人,孫中山被軍官們扶入室內(nèi),幸免于難。 寶璧艦因為排在后尾,前面軍艦沖過后,敵炮火集中而來,突然一發(fā)炮彈擊中左舷艦旁,艦身激烈搖擺,海水驟然浸入。 葉劍英見此情景,立即協(xié)助艦長李芳指揮水兵們有秩序地救火排水,穩(wěn)住軍心。 他鼓勵大家說:“幾發(fā)炮彈沒有什么了不起!要沉著,莫驚慌!我們面前只有一條路:跟隨旗艦向前沖擊,保護大總統(tǒng)的座艦安全通過,決不能退。 要拼命保住軍艦。” 他沉著應(yīng)戰(zhàn),親自操炮射擊,炮彈打光了,就操起一挺機槍和士兵們一起向敵人開火,且戰(zhàn)且進。 直到中午時分,艦身帶著累累彈痕,終于沖過了車歪險區(qū),跟隨永豐艦再次挺進白鵝潭。 艦隊剛剛錨泊,葉劍英看到一艘懸掛英國海軍旗幟的小艇直駛永豐艦,從艇上下來兩個洋人要求登艦。 原來是英國駐海關(guān)的官員,他們竟以白鵝潭為通商港口和毗鄰沙面為借口要求艦隊駛離白鵝潭。 孫中山當即嚴詞訓斥。 兩個英國官員理屈詞窮,只得退回小艇溜走了。 接著,英國領(lǐng)事又上船來見孫中山,對孫中山說:“你們的兵船在這里威脅沙面的安全,我勸你退出兵船,上我們英國兵船,保證安全地送你到香港或上海。” 孫中山很氣憤,當即拍著桌子大聲說道:“我是中國革命元首,這里是中國的領(lǐng)土領(lǐng)海,中國人有行動自由,外國人不能干涉!”英國人老奸巨猾,馬上轉(zhuǎn)為笑臉對孫中山說:“我們是老朋友了,為了你們的安全,不為別的,你同意就辦,不同意請便。” 孫中山說:“請喝茶!”說請喝茶,是示意趕你走了。 葉劍英回憶當年此事頗為感慨地說道:“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孫中山的偉大!中山先生對帝國主義是從不妥協(xié)的?!?/p> 陳炯明叛變后,在廣東縱兵搶掠,廣大人民群眾恨之入骨,激起了極大義憤,紛紛表示反對和聲討。 為了壯大討逆聲勢,葉劍英找到已升任警衛(wèi)團機關(guān)槍連連長的老同學張國森,趁夜進到了廣州市,秘密串連。 在夜幕的掩護下,邀集旅粵的云南講武堂華僑同學曾其清、曾俊偉等十余人商討,再次到小馬站曾家祠秘密集會,通電聲討陳炯明。 葉劍英親自起草了電文:“陳逆競存,粵土自私,包藏禍心,阻撓北伐。 假聯(lián)省自治之名,行軍閥割據(jù)之實。 復敢稱兵叛亂,襲擊孫大總統(tǒng)。 賊兵所至,奸殺搶掠。 同學諸君等誓為前驅(qū),殲滅逆賊……”這封電文由張國森帶經(jīng)香港發(fā)出,港澳和華僑各埠報紙,均予登載,引起了廣泛的反響。 四、“留取丹心照汗青” 孫中山的艦隊挺進白鵝潭,在芳村附近的江面下錨,稍事休整。 但是前方傳來的北伐軍的消息,忽勝忽敗,令人擔憂,而陳炯明、葉舉等在陸上對艦隊層層封鎖,造成給養(yǎng)困難,同時不斷派人收買瓦解各艦官兵,施放水雷、魚雷,襲擾永豐等艦,多次密謀殺害孫中山。 白鵝潭上空布滿陰云,水下時不時響起水雷爆炸聲,各艦安全受到威脅。 葉劍英這時雖然已新任大本營參謀,仍然兼管著海軍陸戰(zhàn)隊。 他奉陳策命令,率領(lǐng)寶璧艦水兵和部分海軍陸戰(zhàn)隊人員擔任巡邏偵察任務(wù)。 他沿著劃定的警戒線,南至白鶴洞,北至沙面前,臨近日、英、美三國軍艦防區(qū),來往查巡,日夜不息。 同時,奉大本營命令,派出幾名可靠的士兵上岸偵察叛軍動態(tài)。 據(jù)偵察兵回來報告,陳炯明秘密在江門裝修32艘鋼板小輪,招募300名敢死隊,準備隨時襲擊海軍。 大本營通報各艦,加強防衛(wèi)。 陳策與葉劍英、李芳艦長商量防務(wù)措施,確定由葉劍英駕幾艘哨船主動出擊,挫敗叛軍的陰謀。 一天晚間,海上大霧彌漫。 葉劍英帶幾名水兵駕駛哨船沿防線巡察。 突然發(fā)現(xiàn)有數(shù)只小船,從車歪炮臺方向急駛而來。 他及時命令哨船熄滅燈火,悄聲說:“你們看,前面那幾條船來頭不對,要密切注意!”說罷立即命令一只哨船加大馬力,繞過來船,堵截后路,同時命自己所坐哨船停止前進,隱蔽待命,做好射擊準備。 待來船靠近五十米以內(nèi),清楚看到敵船上果然坐滿了荷槍握刀的敵兵。 葉劍英一聲令下,開槍射擊,彈如雨下。 偷渡的叛軍敢死隊遭到突然襲擊,撥船調(diào)頭便跑。 葉劍英將落水的俘虜捉來審問,獲悉陳炯明從帝國主義買辦手里購買了數(shù)十枚水雷準備擊沉永豐艦。 葉劍英將俘虜和繳獲的敵艦水雷一起上交大本營,更加提高警覺,加強巡邏放哨,嚴格防范叛軍的襲擾破壞。 清晨,葉劍英正率艦巡視江面。 只見從沙面劃過來一艘民用小艇,直奔寶璧艦而來。 上面坐著個學生模樣的人,口口聲聲高喊要面見葉長官。 傳令兵報告后,葉劍英即命帶他上來詢問。 來人說,自己是梅縣東山中學的校友,是奉梅縣同鄉(xiāng)粵軍參謀長之命,特來送信的。 葉劍英見到這個年輕人,并不認識,聽口音確是家鄉(xiāng)人,便帶他到艦上一間內(nèi)艙坐下。 那人看左右無人,就從懷里掏出一封密信。 葉劍英急忙拆開,只見里邊是老熟人寫來的一紙便箋,大意是要他“反戈一擊”,投奔陳炯明。 來人送上一張香港銀行的支票。 葉劍英正準備連信帶支票一起撕掉,艦長李芳勸他留下支票以解決艦上給養(yǎng)困難。 葉劍英于是對來人說:“貴軍參謀長的禮物,我受領(lǐng)了,只是不打收條!你回去轉(zhuǎn)告他!就說我葉某鐵心跟隨孫大總統(tǒng)革命到底,誓死保護大總統(tǒng)重返廣州,平定叛亂。 如果他還有良心,速來請罪,歸順大總統(tǒng)!”但是,杯水車薪,這筆款子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困境。 由于叛軍封鎖,艦上生活異常清苦,困難越來越大,軍心日益不穩(wěn)。 有的士兵偷偷開小差,離艦而去。 有的公開要求艦隊轉(zhuǎn)移。 葉劍英目睹這一切,十分不安。 他反復向大家作戰(zhàn)斗動員,說浮云不能蔽日,陳炯明難不倒孫中山。 大總統(tǒng)眾望所歸,一定會平定叛亂重返廣州的。 他要大家學習孫中山先生在蒙難中大義凜然,不避艱險的光輝榜樣,做一個忠于職守的軍人。 他回顧歷史耐心地說:“大總統(tǒng)辛辛苦苦革命幾十年,年過半百,告別夫人,和我們同甘共苦,奮斗不息,難道我們還能有二心嗎?”士兵們聽了他的演講,深受感動,增加了平叛到底的決心和勝利的信心。 時值盛夏酷暑,寶璧艦座艙像個大蒸籠,讓人喘不上氣來。 士兵身上的汗臭和海上的魚腥混在一起,令人作嘔。 葉劍英和水兵們睡在甲板上,蚊蟲咬得不能入睡。 他就坐起來,給身邊睡不著覺的士兵講南宋民族英雄陸秀夫、文天祥當年在崖山抗擊元兵的事跡。 他說:文天祥被俘后,元軍將領(lǐng)大漢奸張弘范挾文天祥隨船涉水攻擊崖山,強迫文天祥招降堅守崖山的張世杰。 文天祥威武不屈揮筆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詩句。 每一個革命戰(zhàn)士都要像文天祥那樣養(yǎng)成一股浩然正氣,要有堅忍不拔的毅力,一片丹心報效國家。 葉劍英這種豁達胸懷和樂觀精神感染了艦上士兵,振作精神,艱苦奮戰(zhàn)不息。 戰(zhàn)局日趨惡化。 7月上旬,孫中山的北伐軍迭次失利,從前線退卻。 孫中山盼望回師討逆的愿望落空,遂召開各艦長會議,決定離粵赴滬。 8月9日,乘炮艦轉(zhuǎn)道香港去上海。 海防司令陳策隨行前特意回寶璧艦告別,料理后事,囑咐葉劍英暫留艦上,見機行事,等待大總統(tǒng)歸來。 葉劍英和艦上全體官兵立于甲板上,目送孫中山換乘炮艦啟航。 孫中山向眾官兵頻頻揮手致意,依依惜別。 汽笛長鳴,珠江嗚咽。 葉劍英遙望遠去的炮艦,悵然若失。 在孫中山廣州蒙難55天的日子里,葉劍英作為孫中山的追隨者,赤膽忠心,率領(lǐng)士兵保衛(wèi)著這位民主革命偉大領(lǐng)袖。 孫中山矢志革命,臨危不懼,個人安危置之度外的高尚品德,使他終生難忘。 多年后,他回憶這段戰(zhàn)斗經(jīng)歷,寫道:“作為一個軍人,應(yīng)該記取的還有中山先生在革命戰(zhàn)爭中表現(xiàn)的大無畏精神。 “一九二二年陳炯明公開叛變后,中山先生登上了永豐艦。 我那時是海軍陸戰(zhàn)隊的營長,我上的是寶璧艦。 中山先生率領(lǐng)永豐、寶璧等五艦由廣州退入黃埔后,電令朱培德、許崇智自江西回師戡亂,正在韶關(guān)激戰(zhàn)的時候,孫先生擬親自率艦隊挺進廣州。 中山先生在艦上召開軍事會議時,宣布第二天挺進,以配合朱、許進攻韶關(guān)。 當時有許多人勸中山先生不要冒險,可是中山先生意志非常堅決,并說:'這一次戡亂,我準備以元首殉國。 ’“可是這一天的會議,當晚被海軍司令溫樹德發(fā)電報向葉舉告密了,于是葉舉連夜集中了所有大炮對著珠江。 第二天,中山先生率艦挺進時,遭受到兩岸炮火的猛烈轟擊。 永豐艦給炮彈打穿了,別的軍艦也到處彈痕累累。 中山先生勇往直前,率艦直達廣州附近白鵝潭,給陳炯明部隊以很大的威脅?!?/p> 五、暫避香港為革命籌款 孫中山離開廣州,陳炯明立即摘下假面具,露出了叛軍首領(lǐng)的猙獰嘴臉。 他自任粵軍總司令,宣布“聯(lián)省自治”,請香港臺灣銀行買辦陳席儒當省長,公開和帝國主義、買辦相勾結(jié),并制造輿論,破壞孫中山的政治聲譽。 陳炯明掌權(quán)以后,搖尾乞憐于帝國主義,大量借款,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 他勒令海軍艦隊官兵繳械,與孫中山脫離關(guān)系。 原來依附于孫中山的艦隊已無法維持獨立局面,官兵紛紛離散。 葉劍英十分痛恨陳炯明的所作所為,決定離開艦只,暫避香港,謀革命出路。 葉劍英化裝到了香港,先住在謝良牧的家,后來搬到鴻安棧的革命據(jù)點。 謝良牧是梅縣松口人,馬來亞華僑富商后代,青年時代留學日本,參加同盟會,同他的胞兄謝逸橋,奔走于南洋和祖國各地,從事民主革命活動,被孫中山贊為“愛國愛家玉樹芒蘭佳子弟”。 陳炯明叛變炮轟總統(tǒng)府,謝良牧隨孫中山到永豐艦,護衛(wèi)左右。 孫中山離粵去上海,謝奉命去香港從事革命活動。 臨走時曾經(jīng)給葉劍英留下通訊地址,并囑咐有事去找他。 葉劍英在謝良牧的領(lǐng)導下,同粵軍華僑陸軍學生救國會的同志一起,四處奔走,串連訪問,揭露陳炯明叛變真相,宣揚孫中山堅持平叛的革命行動,同時征募義捐,籌措軍餉,支援北伐軍繼續(xù)討逆。 一天夜里,同學好友張國森突然來訪。 這個大本營警衛(wèi)團的副官,后來當了警衛(wèi)團的機關(guān)槍連連長。 陳炯明叛變后,奉命到廣西搬救兵,攻打陳炯明。 豈料救兵未到,已聞孫中山離粵的消息,只好只身躲進香港。 兩位老友多日未見,重逢異地,欣喜異常。 葉劍英帶他去拜會謝良牧。 謝良牧一見到張國森,很是高興,當下同幾個革命青年商議去上海晉謁孫大總統(tǒng)之事。 商議結(jié)果,他修書一封,決定派張國森前往,留下葉劍英等繼續(xù)在香港進行革命聯(lián)絡(luò)工作。 9月初,張國森從上海返回香港,傳達孫中山對香港開展革命工作的指示,中山先生要求盡快向南洋華僑籌款,支援北伐軍,討平叛逆,統(tǒng)一中華。 首先要與老同盟會員、著名僑胞鄧澤如先生取得聯(lián)系,請求幫助。 謝良牧即命葉劍英和梁國材代為草擬致鄧澤如函,請求向海外宣傳“勸解義囊,以充軍餉”,“并請將南洋各埠同志團體通信地點見示,以便修書前往著手進行?!?/p> 一向擁護孫中山的鄧澤如,接到來函后,十分憤恨陳炯明的大逆不道,當即捐來一筆款子,并送來南洋愛國華僑同人的名單和通訊地址。 葉劍英等逐個發(fā)函募捐,同時給海外各埠云南講武堂同學寫信求援:“學長無恙。 ……邇者,陳逆競存,數(shù)月以來劫殺奸淫,慘無人道,近復包藏禍心,窺竊公器,恝然以吾粵市政各局抵押自肥,作外人監(jiān)督財政之俑,陷粵人于萬劫不復之災(zāi)。 凡有血氣之倫,對茲逆賊當手刃其胸,生食其肉……凡我僑胞,或還海外,或職軍官,當本愛國之忱,建成義成仁之舉。 側(cè)然憫前線戰(zhàn)士征伐之苦況,毅然續(xù)漢代卜式輸財之美談,則作戰(zhàn)無餉糈之憂,轉(zhuǎn)運有蕭何之助,行見義師所至,秋葉疾風,藐爾么魔,瞬將消滅,吾輩負航留滇之初衷,三年雞劍之夙愿,于心為不負,于事為有成。 兄等才長識卓,為儕輩所推崇,區(qū)區(qū)義務(wù),維兄等任之。 對于僑胞熱心同志,恐海山遠阻,國勢不明,務(wù)懇竭力宣傳,以資鼓吹。 弟等日前赴滬稟承元首命,召集海外同學組織華僑陸軍學生救國會,俾吾輩精誠團結(jié),更向海外各團體,勸解義囊,以紓國難,裘成集腋,不計巨微。 務(wù)望兄等在外努力進行,則國家幸甚,吾黨幸甚。 葉劍英、張國森、梁國材謹叩?!?/p> 信函言詞極為懇切,讀來感人肺腑。 葉劍英等又向海外華僑各團體,包括各商會、各學校、各工會、各團,以華僑陸軍學生救國會名義,發(fā)出類似內(nèi)容的函電。 信到之日,紛紛響應(yīng)。 一筆筆義捐巨款由海外寄至香港,對北伐軍的重新組建和作戰(zhàn),起到了很大的支援作用。 六、投效東路討賊軍 北伐軍得到香港和各地的支援,士氣大振,1922年10月12日,許崇智部打垮了軍閥李厚基,攻克福州,革命局勢再度出現(xiàn)轉(zhuǎn)機。 此時,避居上海的孫中山一面派廖仲愷等赴閩慰勞北伐軍,一面將北伐軍改名為討賊軍,任命許崇智為東路討賊軍總司令,蔣介石為總司令部參謀長。 葉劍英聽到這個消息,深受鼓舞,立即從香港動身赴福州,投討賊軍,被委任為總部參謀。 東路討賊軍所屬三軍擴編為十二個旅,兩萬余人。 第二軍軍長由許崇智兼任,下轄五、六、七、八旅。 第八旅旅長張民達,久聞葉劍英是個難得的軍事人才,就向許崇智請求要他來當旅參謀長。 張民達是孫中山先生的忠實信徒,粵軍杰出的將領(lǐng),在華僑中具有一定影響。 這位長葉劍英兩歲的梅縣同鄉(xiāng),早年追隨孫中山,參加同盟會和中華革命黨,在南洋從事革命活動,回國后參加華僑護國軍。 曾在大元帥府隨侍孫中山左右,后任粵軍營長,戰(zhàn)斗英勇,屢立戰(zhàn)功,擢升團長、旅長。 這兩位年輕將領(lǐng),一見如故,意氣相投,共同的理想和目標把他們緊緊地聯(lián)結(jié)在一起。 在此后的幾年戰(zhàn)斗生活中,他倆情同手足,團結(jié)合作,配合默契,屢建戰(zhàn)功。 為了歡迎并引見葉劍英,張民達特意舉行一個宴會,請來了全旅的團營長會見,葉劍英和這些素不相識的年輕軍官,握手寒暄,自我介紹,結(jié)識了許多新朋友。 他深深愛上了第八旅,愛上了張民達和戰(zhàn)友們。 “新官上任三把火”,這個新到的參謀長,積極協(xié)助張民達,整訓部隊,待命出征。 1923年春,孫中山以大元帥名義統(tǒng)率東西路討賊軍數(shù)萬之眾,討伐陳炯明,陳被迫通電下野,但并不甘心失敗,率殘部葉舉、熊略、楊坤如、林虎等部數(shù)萬之眾,退守東江、惠州一帶,保存實力,伺機東山再起,隨時準備打回廣州。 因此,孫中山指令許崇智率東路討賊軍迅速肅清東江陳炯明叛軍。 2月1日,許崇智率八個旅自福州、泉州分路入粵。 張民達、葉劍英率部經(jīng)南靖、上杭向廣東大埔推進。 一向狡黠陰險的陳炯明,看到大軍壓境,便放出煙幕,唆使林虎、洪兆麟等假意投誠,主動讓出潮汕。 同時,秘密部署部隊準備突襲東路討賊軍。 許崇智信以為真,毫無戒備,率部長驅(qū)直入汕頭。 這時,張民達、葉劍英率第八旅到達梅縣地區(qū)松口鎮(zhèn)剛剛住下,叛將林虎部黃任寰便派人到旅部,與張民達會晤,談判部隊投誠改編事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