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王亭貫 1、廣西遵化縣 遵化,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置,治今廣西靈山縣。宋開寶五年(公元972年),廢欽江、內(nèi)亭、遵化三縣,以其地并入靈山縣。據(jù)舊志記載,石六峰內(nèi)有一峰叫龜峰,龜乃靈物,故此起名靈山。 2、思南府遵化門 貴州思南古城,這座古城早在東漢時候的漢獻帝建安六年(201年)就已建成,古城思南古跡頗多,最為著名的就是文廟。在思南古城東北有個遵化門,遵化門內(nèi)有一文廟,這就是著名的思南文廟,思南文廟始建于元代,重建于嘉慶二十年(1807年),今猶存,面積約三萬平方米,文廟坐西向東,中軸對稱,現(xiàn)存大成門、大成殿、兩廂、崇圣祠、追封殿等。有詩為證: 《出思南府遵化門道中》 作者,清代詩人洪亮吉 一山方如筐,一山圓若筥。 山真中繩尺,云亦就規(guī)矩。 偉?造化功,幻此亦奚取。 奇零不能割,嵌以數(shù)僧宇。 霞景正欲升,炊煙穿縷縷。 林紅初曙日,澗綠昨宵雨。 誰辟天半扉,幽人正軒舉。 思南古城之文廟 3、河北省遵化縣 遵化,后唐約936年置縣,其位于河北省東北部燕山南麓,北倚長城,西顧北京,南臨津唐,東通遼沈,毗鄰京津承秦地區(qū),屬京津唐承秦腹地。地處半山區(qū),境內(nèi)陸貌呈“三山兩川”之勢,平原、丘陵、山地各占三分之一,引灤入津工程穿境而過,把薊運水系和灤河水系連為一體。 遵化文廟 3.1、遵化,其含義是什么?據(jù)《遵化縣志》載,遵化乃寓意“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化有教化的意思,即向這一地區(qū)的人民灌輸維護封建統(tǒng)治思想,使之認(rèn)同,以利于統(tǒng)治,維護封建統(tǒng)治孔孟學(xué)說達不到的地方,稱之為化外之地,百姓稱之為化外之民。后唐時將遵化之地之所以命名為“遵化”,據(jù)傳因為這里是北方少數(shù)民族交融之地,多個民族徒入徒出,與漢民族錯居相處,接受中原文化的教化,后唐統(tǒng)治集團由此受到啟發(fā),遂在買馬監(jiān)設(shè)縣時命名為“遵化”。這“遵化”之名真實地反映了統(tǒng)治階級以“仁治”為中心的立國之策,反映了他們對孔孟之道的推崇和以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的愿望。 3.2、遵化,春秋時為無終子國地,戰(zhàn)國時屬燕國。五代時,屬燕地。秦屬右北平郡,為俊靡縣及徐無縣(故城在今遵化西)地。漢、魏因之。晉省俊靡縣入徐無縣,屬幽州北平郡(治于徐無縣)。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廢北平郡為漁陽郡,徐無縣屬之。北周省徐無縣入無終縣,屬漁陽郡。隋為無終縣地,屬漁陽郡。唐萬歲通天元年(696年)改無終縣為玉田縣,屬河北道薊州。后唐(925-936)時,置遵化縣,屬薊州。后晉時,屬契丹族建立的遼國。遼重熙年間(1032-1054)遵化地域置景州清安軍。天慶十年(1120)屬金國。宋代,金朝將燕云十六州歸宋,遵化隨之屬宋,更名灤川郡。靖康元年(1126)金滅北宋,遵化恢復(fù)原名,屬中都薊州。元代,屬大都路薊州。明代,屬京師順天府薊州。清代,因建清東陵,升為遵化州,領(lǐng)豐潤縣;乾隆八年(1743)升為直隸州,領(lǐng)豐潤縣和玉田縣,屬直隸布政使司,由通永道管轄。中華民國2年(1913)廢州府改遵化為縣,屬直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