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戰(zhàn)狼》系列電影的熱播,很多國人都知道了一句漢代名將陳湯的名言: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次戰(zhàn)役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對外國首領的斬首之戰(zhàn)。而且我們都知道古代匈奴人是歷史上著名的游牧民族,但是這次戰(zhàn)爭卻是漢朝軍隊對匈奴人一次十分罕見的攻城戰(zhàn),戰(zhàn)爭以漢朝軍隊攻陷了匈奴單于的城堡告終。本章的故事就是關于這次極其少見的農耕民族對游牧民族的攻城戰(zhàn)的。在漠北之戰(zhàn)與李廣利遠征大宛后,郅支單于因漢朝的打擊下而被迫西遷。他帶領的3000部眾歷經了漫長遷徙,最終在中亞的康居境內落腳,并在這里大修土木結構的城堡。接著以此今天哈薩克斯坦的塔拉斯地區(qū)作為新的基地四處出擊征討,對待盟友和敵人都很殘暴。郅支單于還和康居國王互相娶對方的女兒,互為翁婿。后者很尊敬郅支單于,想倚仗他的聲威脅迫各國。因此,郅支單于多次借康居的兵馬進攻烏孫國,竟攻至烏孫的都城赤谷城(今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州伊什提克)下,殺害搶掠百姓,驅趕畜產返回。烏孫不敢追趕,因此西部空曠,沒有人居住的地方近千里。但郅支單于很快就覺得自己實力復蘇,開始反客為主的對康居王無禮。他先囂張地殺死康居王的女兒與貴族大臣以及百姓數百人,有的人甚至被剁成幾塊肢解后投進都賴水之中。后來,郅支單于調發(fā)附近百姓修建城池。每天讓五百人輪番作業(yè),歷時兩年建成。雖然這段記載看起來有違大眾對于游牧民族的刻板印象,但是匈奴人早在漠北時就已經有了筑城而居的傳統(tǒng),這一點已經為考古發(fā)掘所證實。在鄂爾渾河流域出土的各種匈奴城市遺址中,就有哈日嘎尼都爾沃勒金城址這樣級別很高的政治中心。還有像阿巴坎宮殿這樣具有鮮明漢文化元素的臨時都城遺址,以及括高瓦道布城址、特日勒金都爾沃勒金城址、布日黑恩都爾沃勒金城址這樣的季節(jié)性行宮遺址,都證明了古代匈奴人早在漠北的時候就有比較固定的政治中心了。這些匈奴城市在漠北地區(qū)的地理位置分布,也能幫助我們理解郅支單于建造郅支城時的選址邏輯。現存在蒙古高原和南西伯利亞地區(qū)的匈奴城鎮(zhèn)主要分為三段。其中南段位于蒙古國南部戈壁沙漠地區(qū),這里是和秦漢長城對峙的地帶,是匈奴人的軍事建筑群。中段主要位于蒙古中部和東部地區(qū),匈奴城址沿著從杭愛山脈和肯特山脈流出的幾條大河流的兩岸分布。這里是匈奴人的統(tǒng)治核心,主要是匈奴人的政治中心、宗教中心的所在地。北段地區(qū)主要位于俄羅斯的南西伯利亞地區(qū),這里是匈奴人的北部邊疆區(qū),靠近匈奴人的臣民丁零和堅昆部族。在具體的城址分布上,城鎮(zhèn)大都遠離河流的主干河道,但比較靠近支流且位于附近的臺地上。這樣既可以兼顧到城中人畜的用水需求。而且匈奴城址絕大多數墻垣低矮,無馬面、甕城、護城河等防御設施,所以城市周圍的河流又具備防御功能,與河流保持一定距離,還可以防止洪水泛濫危及定居點的安危。此外,為了便利貿易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這些城市周圍或者土地肥沃,利用農耕,或者有豐富的金屬礦產資源,利于冶金鍛造。還有的數個城市遺址連成帶狀分布,這些連片分布的城鎮(zhèn)高低錯落,有可能是季節(jié)性的匈奴行宮遺址,或是匈奴的左右賢王、大單于的祭祀場所。這些城鎮(zhèn)的選址選擇,其實體現了匈奴人修建城池時的考量因素。因此,我們將郅支單于修建城堡的行為放置在游牧民族歷史大遷徙的時空運動中,就能理解郅支單于的戰(zhàn)略考量。郅支城堡所在的塔拉斯河沿岸,位于中亞的七河流域,這里整體上位于天山山脈的向西開口地帶,來自北大西洋的水汽為此地帶來了豐富的水汽資源,讓這里水源豐沛、林木茂密,天山山脈向西的豁口有利于東來的游牧民族從東向西滾滾遷徙,這里先后見證了塞種人、大月氏、匈奴,以及后來的突厥和契丹人民族遷徙的多米諾骨牌運動。具體到陳湯和郅支單于的年代,從宏觀的地理位置上看,郅支城堡遠離以塔里木盆地為重心的西域都護府轄區(qū)。此地和塔里木盆地遠隔天山,漢軍要遠征至此,需要翻山越嶺、困難重重。從微觀角度看,此地位于七河流域的邊緣地帶,水資源豐美充沛,城堡旁邊的塔拉斯河起到了護城河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游牧畜群和居民大量取水。同樣是西域的游牧強國,烏孫將國都設置在伊塞克湖流域的赤谷城,康居國將王庭安置在錫爾河北岸的卑闐(今塔什干地區(qū)),其實都是出于和郅支單于相似的考量。另外,郅支城堡位于烏孫和康居兩大國之間。單于可以利用康居和烏孫的世仇為遭遇重創(chuàng)的部族爭取生存空間,同時此地還可以向南威脅費爾干納盆地、擁有發(fā)達城市文明的大宛,為自己提供手工藝品和農產品。雖然在和呼韓邪單于的爭斗中敗給了有漢朝強力支持的呼韓邪單于,但他本人頗有軍事才能,殺伐果斷,帶領數千匈奴兵馬數次作戰(zhàn)得勝。西遷的匈奴人一度羽翼重振,不僅讓收容他們的康居王感到頭大,而且還派遣使者、責令大宛等國每年進獻,野心勃勃的郅支單于甚至還計劃慢慢奴役烏孫和康居國,然后以這兩個和匈奴風俗相近的游牧大國為根基,向南侵略大宛、月氏、山離烏弋,向西威脅安息,向北威脅伊列,再裹挾蔥嶺外的諸國威脅塔里木盆地的城邦諸國。湯怒,按劍叱延壽曰:大眾已集會,豎子欲沮眾邪?延壽遂從之,部勒行陳,益置揚威、白虎、合騎之校,漢兵,胡兵合四萬余人,延壽、湯上疏自劾奏矯制,陳言兵狀。由于距離問題 漢朝每次能真正投入實戰(zhàn)的兵力也比較有限由于各國由于無法在武力上擊敗匈奴,所以不敢補進貢。在谷吉等漢使在郅支單于處遇難后,漢朝先后派遣三批使者到康居尋找谷吉等人的尸首。但是仗著天高地遠,郅支單于百般刁難羞辱漢朝使者,不肯服從漢朝的命令,還通過漢朝西域都護鄭吉上書說:“我處境困窘,正打算歸順強大的漢朝,派王子去入朝當人質呢?!?/span>當時鄭吉已經年老多病,要求退休,漢元帝于是任命甘延壽為西域都護、騎都尉,陳湯為西域副校尉,決定派他們二人遠征西域、消除郅支單于在西域的影響力。為了防止敵人恢復元氣,陳湯決定整合西域的胡漢兵馬防范于未然,將死灰復燃的西遷匈奴徹底撲滅。他的性格沉穩(wěn)有大略,喜歡多用謀略、好建奇功,面對西域地區(qū)的大好河山和神奇山川,時常渴望建功立業(yè),不甘平庸。副手甘延壽勇武過人、年少時就擅長騎馬射箭,最初以良家子身份加入羽林軍。甘延壽很有力氣,投擲石塊,跨越障礙,遠遠超出同伴。所以在陳湯認看來,如果放任郅支單于在西域做大,匈奴極有可能死灰復燃。于是設想組織漢朝的屯田軍隊和西域城郭諸國的步兵,同時聯合飽受匈奴困擾的烏孫人長驅直入,直取郅支單于。倘若成功斬首敵酋,完成衛(wèi)青、霍去病都沒有取得的偉大功勛。雖然陳湯日后的副手甘延壽頗有武勇,但卻在關鍵的時刻缺乏果決之氣,一直以稱病不見的方式,逃避自作決斷的風險。但陳湯依舊勇敢地矯制發(fā)城郭諸國兵、車師戊己校尉屯田使士出兵行動。病愈之后的甘延壽對于大軍的臨時集結感到非常震驚,他一度試圖阻止這次軍事行動,但陳湯對他怒目圓瞪、拔劍而視,”難道你一個人想挫敗我眾人旺盛的士氣嗎?“甘延壽這才意識到現在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除促成這次史無前例的遠征之外,甘延壽已經別無選擇,因為一旦戰(zhàn)敗,自己和陳湯都要面對戰(zhàn)敗辱國和擅自矯制的嚴厲懲戒。此戰(zhàn)之后,陳湯建議將郅支單于的人頭懸掛在蠻夷祗間示眾的時候,朝臣們就春季適合埋骨而不適合掛尸展開了討論:郅支及名王首更歷諸國,蠻夷莫不聞知。《月令》春:'掩骼埋胔’之時,宜勿縣?!庇性t將軍議是?!边@可能是因為按照月令,尸首容易在春季的溫暖氣溫中變質,所以適合深埋尸體。這個細節(jié)暗示此戰(zhàn)爆發(fā)于秋冬季節(jié),所有的行軍、戰(zhàn)斗都是在低溫條件下展開的。以往中原和游牧民族在西域的戰(zhàn)爭大都爆發(fā)于夏季或者秋季,目的就是為了避免嚴寒氣候和干旱對遠征軍造成影響,而秋冬時節(jié)將直接影響之后戰(zhàn)斗的具體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