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五年 (1879)己卯 二十七歲 【存詩】 陳三立本年無存詩(似為備考鄉(xiāng)試,無心為詩)。 【行蹤】 年初,陳三立在長沙閑園,備考鄉(xiāng)試。 正月,芟選隆觀易詩。 三月,有與易實甫書,論行止出處。 六月,歸南昌,識文廷式。 八月,南昌鄉(xiāng)試。 九月,鄉(xiāng)試報罷。 十二月,歸長沙閑園。 光緒六年(1880)庚辰 二十八歲 【存詩】 陳三立本年存詩存詩一題一首,見《散原精舍詩文集補編》之《詩錄第一》。 【行蹤】 年初,陳三立居于閑園,附入校經(jīng)堂讀書,用功于經(jīng)史。 正月,三子同亮生。 四月,父陳寶箴補授河北道。 七月末,攜家隨父赴武陟官署。路上的十月,妻羅夫人卒于潁上留犢晚灣。 十一月,至武陟。 十二月,厝羅夫人靈柩于法云寺,并設(shè)奠。 0004-1 由荊河口次龍嶼,遂至嘉魚 沅湘絕重湖,江勢故西來(1)。奔湍浩千里,騁望信悠哉(2)。佳人期木末,弭楫正徘徊(3)。肅肅洞庭野,陰陰云夢隈(4)。沖飆起山川,孤嶼媚樓臺(5)。霄直來帆舉,江清鳴雁哀(6)。方城郁嵯峨,唯楚故有材(7)。不見英雄人,高歌奮云雷(8)。于今爭戰(zhàn)交,四顧但蒿萊(9)。拊膺激頹景,蕩瀁千載懷(10)。何如遠(yuǎn)行游,翩然淩九陔(11)。 【箋注】 本年七月末,陳三立攜家隨父陳寶箴自長沙出發(fā),赴河南河北道任所之武陟。始乘舟行,由湖南荊河口至龍嶼,再至湖北境內(nèi)嘉魚縣,可知是出發(fā)不久,甚至是當(dāng)日所寫。 此詩可見陳三立早年的入世雄心,其情志與戊戌后大有不同。 (1)“沅湘”二句:沅水和湘江穿過了兩個湖,大江的水勢因此自西而來。 “沅湘”,沅水和湘江的并稱?!冻o·離騷》:“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p> “重湖”,洞庭湖的別稱。湖南洞庭湖南與青草湖相通,故稱。宋張孝祥《念奴嬌》詞:“星沙初下,望重湖遠(yuǎn)水,長云漠漠。”“絕重湖”,穿過重湖。 (2)“奔湍”二句:奔騰湍急,浩浩蕩蕩,千里而來,放眼遠(yuǎn)望,真是遙遠(yuǎn)?。?/p> “騁望”,放眼遠(yuǎn)望?!冻o·九歌·湘夫人》:“登白蘋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p> “悠哉”,感嘆遙遠(yuǎn)。宋方岳《沁園春》詞:“天于我輩悠哉??v作賦問天天亦猜?!?/p> (3)“佳人”二句:眼光越過樹梢,等待著君子賢人,收槳停船,徘徊在江邊。 “佳人”,美好的人,指君子賢人?!冻o·九章·悲回風(fēng)》:“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統(tǒng)世而自貺。”此指與陳氏父子同去的陳鳳翔、吳績凝、杜俞、楊灝等。 “木末”,樹梢。語出《楚辭·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p> “弭楫”,收起船槳,指船只停泊。晉張協(xié)《七命》:“縱棹隨風(fēng),弭楫乘波。” 前六句,寫長江的浩浩千里的氣勢,以及等待友人上船。 (4)“肅肅”二句:洞庭湖的原野一片清冷,云夢澤邊到處是陰云。 “肅肅”,清冷。晉潘岳《寡婦賦》:“墓門兮肅肅,脩隴兮峩峩?!?/p> “云夢”,云夢澤,湖北省江漢平原上的古代湖泊群的總稱。后已萎縮成洞庭湖、太湖等幾個湖?!霸茐糈瘛?,云夢澤的湖邊。 (5)“沖飚”二句:大風(fēng)從山川上刮來,孤獨的島嶼上樓臺讓人喜愛。 “沖飚”,大風(fēng)。宋曹勛《山居雜詩九十首》:“葉落復(fù)葉落,沖飚黯寥廓。” “孤嶼”,此指龍嶼。 (6)“霄直”二句:前來的船,帆桅桿直指天空,江水清澈,大雁哀鳴。 “霄直”,直指天空。宋三槐《念奴嬌》詞:“須信早晚橫翔,云霄直上,寧久棲鸞棘?!?/p> (7)“方城”二句:山川險要,多山高聳,因此才稱得上“惟楚有才”。 “方城”,借指山川險要。唐元稹《楚歌》之六:“殷勤聘名士,莫但倚方城?!贝酥讣昔~。 “嵯峨”,指高聳的山。宋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卷七:“歐陽公謫夷陵時,詩云:江上孤峰蔽緑蘿,縣樓終日對嵯峨?!?/p> “惟楚”句,化用“惟楚有才”語,語出《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晉卿不如楚,……雖楚有材,晉實用之?!薄半m楚有材”,后演變?yōu)椤拔┏胁拧薄?明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續(xù)稿》卷九七《中奉大夫廣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致仕五華李公墓志銘》之銘曰:“惟楚有材,璞則良厥?!?/p> 從第七句“肅肅洞庭野”,到第十四句“唯楚故有材”,寫楚地山川之勝,認(rèn)為是人才勝出的根源。 (8)“不見”二句:看不見英雄人物,高聲歌唱,如云雷振奮! (9)“于今”二句:于今交互爭戰(zhàn),四顧只有野草。 “蒿萊”,野草。唐杜甫《夏日嘆》詩:“萬人尚流冗,舉目惟蒿萊。 (10)“拊膺”二句:看見國勢如夕陽西下,激起人捶胸哀痛,古今千載,激蕩于心懷。 “拊膺”,捶胸,表示哀痛或悲憤。晉陸機《門有車馬客行》:“拊膺攜客泣,捶淚敘溫涼。” “頽景”,夕陽。明李東陽《雜詩》之一:“涼飈激頽景,奄忽不可攀?!?/p> “蕩瀁”,思想、感情等起伏波動。唐李白《愁陽春賦》:“蕩瀁惚怳,何垂楊旖旎之愁人?” (11)“何如”二句:怎么比得上遠(yuǎn)行游覽,瀟灑地奔走八方! “何如”,反問語氣,表示不如。宋蘇軾《諫買浙燈狀》:“如知其無用,何以更索?惡其厚費,何如勿買?” “九陔”,即“九垓”,中央至八極之地。唐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淩九陔”,即“凌九垓”,奔走八方。 從第十五句“不見英雄人”到詩末,感嘆世亂而無英雄的感慨,自己不如退而遠(yuǎn)游四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