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影視劇我們常聽到“八旗子弟”這一清朝時期的稱呼,它是彼時朝廷皇親貴族的象征。
八旗中的“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被叫做上三旗,而正白旗為何能與之中的兩黃旗平起平坐呢?
一、八旗由四旗演變而來,分別由不同權(quán)勢之人掌管
首先咱們來說說這個“旗”是啥意思?它代表著一種兵農(nóng)合一的組織,平常用來發(fā)展生產(chǎn)力而關(guān)鍵時能參戰(zhàn)。
“旗”的基本單位稱為“牛錄”,一個牛錄約有300人,由牛錄額真統(tǒng)領(lǐng),每旗設(shè)一旗主,而此“旗”地位的高低和它底下牛錄的多少相關(guān),若牛錄多即代表人數(shù)和兵力多,則旗之地位愈高。
努爾哈赤領(lǐng)導(dǎo)下的滿洲女真在兼并女真各部落的過程中,就把被征服的各部統(tǒng)編入了牛錄。
公元1601年,努爾哈赤對所屬部落再次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改編,將許多牛錄組編為四個“固山旗”。
這四個便是黃、白、紅、藍四旗,它以各異的純色來作區(qū)分,這就是最早的旗兵。
這四旗剛建立之際分屬于不同之人掌管:黃旗直屬于努爾哈赤,藍旗由舒爾哈齊掌管,長子褚英掌管白旗,次子代善掌管紅旗。
而當努爾哈赤除去弟弟舒爾哈齊和長子褚英后,自己幾乎總攬了兵權(quán)!
隨著征戰(zhàn)擴軍的規(guī)模壯大,于公元1615年,努爾哈赤對純色四旗進行了第二次大調(diào)整,他又增加了“鑲色四旗”,八旗制度至此確立。
原四旗各分為正旗和鑲旗——黃、白、藍旗鑲紅邊,紅旗鑲白邊。
而此時此刻正白旗的掌管人變成了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正藍旗由五子莽古爾泰掌管,鑲藍旗由舒爾哈齊第二個兒子阿敏掌管,正紅旗和鑲紅旗由代善掌管。
軍民數(shù)量逐漸增多,努爾哈赤在增編八旗的一年后即建立了后金政權(quán),而八旗中的正黃旗、鑲黃旗、鑲白旗三旗依舊直屬于努爾哈赤。
二、八旗以黃為尊,多爾袞許是努爾哈赤心屬的繼承者
關(guān)于這八旗的地位,名義上來說都是平等的,只不過作為大汗的努爾哈赤是后金的實際統(tǒng)治者,也就賦予了自身更尊貴的地位——滿洲人以黃色為尊,故努爾哈赤統(tǒng)領(lǐng)的兩黃旗之地位是最高的。
其他掌管一旗的人被叫做“和碩貝勒”,按年齡劃分依次為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
諸位貝勒大臣有共同商議軍國大事和推舉大汗的權(quán)力,而此時最尊貴的“上三旗”為正黃旗、鑲黃旗和鑲白旗。
八旗制度給后金政權(quán)建造了一支組織嚴密的軍事隊伍,其中每一旗下就有男壯丁七千多人,八旗總共可有六萬多人。
另外,雖然男丁下屬老小不在八旗編制內(nèi),不過他們也是由八旗各級官員管轄的。
加上這部分家屬,八旗人口數(shù)量遠遠超過了軍兵人數(shù),從它發(fā)展壯大那一刻起,就為清王朝奠定了一統(tǒng)天下的有利基礎(chǔ)。
努爾哈赤其實有思考過身后之事,他所屬的兩黃旗共有65個牛錄。
最初的打算是將45個分配出去——給多鐸、多爾袞、阿濟格一人15個,那些剩下的作為親軍自己使用。
此后,他還讓多鐸成為正黃旗主并將親軍交予其,阿濟格則當鑲黃旗主。
至于多爾袞,努爾哈赤是一直將其留在身邊并且曾許諾給他15個牛錄,然而具體給其什么旗,努爾哈赤沒有切實講明。
但事實上他是想讓多爾袞繼承自己位置的,這面贈予之旗很可能是彼時剩下的唯一的“上三旗”之鑲白旗!
三、皇太極奪位重整八旗,“上三旗”被重新定義
然而一場浩劫在努爾哈赤病逝后來臨,而在此之前,努爾哈赤還沒來得及交代后事……
而彼時統(tǒng)領(lǐng)地位較低的正白旗的皇太極,開始覬覦汗位,當時年幼的多爾袞和多鐸、莽撞的阿濟格都是他要對付的眼中釘,因為這三人皆獨自掌管著一旗。
皇太極為了獨攬大權(quán),假傳圣旨令多爾袞和多鐸生母阿巴亥殉葬,陪伴著努爾哈赤一生一世,而一下子失去母親的多爾袞兄弟們又怎會是狡猾的皇太極的對手?
就這樣,奪取了汗位的皇太極將自己原先的正白旗變?yōu)榱苏S旗,多鐸的正黃旗、阿濟格的鑲黃旗分別變成了正白與鑲白旗,而彼時多爾袞統(tǒng)領(lǐng)的牛錄則被掛靠到了多鐸的正白旗下……
即便如此安排,多鐸的實力還是很強,于是皇太極索性將鑲白旗奪來改色成鑲黃,讓自己的兒子豪格來掌控。
最后,正黃旗和鑲黃旗的旗主均變?yōu)榱嘶侍珮O,他也借此表明自己才是正統(tǒng)的繼承人!
皇太極不僅打擊了多爾袞兄弟,更吞并了阿敏與莽古爾泰的軍隊且將其進行混編,把正藍旗融合進了自己的正黃旗。
他又重組了正黃旗與鑲黃旗,把之中的8個牛錄給了兒子豪格并讓其改色為正藍旗。
這時,阿濟格的鑲白旗又被皇太極奪來交予多爾袞,此時的正白和鑲白旗進行了混編,多爾袞掌正白而多鐸掌鑲白。
如此一來,皇太極同豪格二人就徹底占了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此時這三旗即為“上三旗”,其余則是下五旗。
四、“鑲黃、正黃、正白旗”被定義成清朝永久的上三旗
可能冥冥中自有注定,皇太極同父親一般尚未交代遺言就撒手人寰了,彼時多爾袞和豪格之間又展開了清朝皇位之奪。
雖然多爾袞較之豪格更有勢力,可如鰲拜、索尼等舊將還是頑固地要求皇位得由皇太極后代繼承,兩方展開激烈的奪權(quán)之戰(zhàn),可多爾袞與豪格都未能如愿成為皇帝。
最后,福臨(即順治帝)在多爾袞的支持下登上皇位,而多爾袞成為清朝第一位攝政親王。
在扳倒豪格后,多爾袞奪來他的正藍旗并將之編入自己正白旗中,后組成了正白與鑲白二旗,至此,上三旗確定為了“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
多爾袞死后,掌握了實權(quán)的順治帝接管了專屬皇帝的“正黃和鑲黃旗”,當然對多爾袞心懷憤恨的順治帝還占了多爾袞實力強盛的正白旗。
為避免產(chǎn)生不必要的軍事爭斗,順治還規(guī)定隸屬三旗的旗兵只可駐扎于京畿一帶,實際掌權(quán)人則必須是皇帝。
“上三旗”就這樣以此三色被延續(xù)到清朝末年,一直未再變化過。
“清朝八旗中正白旗為何可與兩黃旗平起平坐,正式成為上三旗”的原因,想必大家看到此也明白了,這和歷史名人多爾袞的參與分不開!
從八旗不斷演變的過程中,我們亦能看到封建時代奪權(quán)的殘酷性,瞧見封建帝制的專橫性,是不是“上三旗”最終還得靠實權(quán)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