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九州香主耕杏林
● 舌象與臟腑經(jīng)絡(luò)的關(guān)系 心主血,手少陰心經(jīng)系舌本;舌為脾之外候,足太陰脾經(jīng)連舌本,散舌下;腎藏精,足少陰腎經(jīng)挾于舌;肝藏血、主筋,其經(jīng)脈絡(luò)于舌本;肺系上達咽喉,與舌根相連。 心開竅于舌,舌的脈絡(luò)豐富,與心主血脈的功能相關(guān)。舌的主語言、運動等功能受心神的支配。居于口中司味覺,故中醫(yī)有脾開竅于口之說。舌苔是由胃之蒸化谷氣上承于舌面而生成,與脾胃運化功能相應(yīng)。舌體賴氣血充養(yǎng)。臟腑組織通過經(jīng)絡(luò)直接或間接通舌產(chǎn)生聯(lián)系,一旦體內(nèi)發(fā)生病變就會出現(xiàn)舌象的變化,所以觀察舌象的各種變化可以測知體內(nèi)臟腑的病變。在臟腑中,心、脾胃與舌的關(guān)系最為密切。 【口 訣】 舌尖心肺脾胃中,兩邊肝膽根腎蹤, 上以候上中候中,下以候下臟腑同。 ● 舌尖:屬心肺〔屬上焦〕。 ● 舌中:屬脾胃、食道〔屬中焦〕。 ● 舌邊:屬肝膽〔屬中焦〕。 ● 舌根:屬腎〔屬下焦〕。 【口 訣】
心肝脾腎系舌本,經(jīng)脈經(jīng)別經(jīng)筋通, 三焦膀胱胃三腑,經(jīng)脈經(jīng)筋連舌中。 苔乃胃氣熏蒸成,五臟六腑與胃通, 并與腎氣不分離,先天后天兩作用。 臟腑精氣營于舌,病變也可觀舌容。 【歌 訣】
色淡苔薄氣血虛,色深苔厚病氣余; 赤熱青寒紫黯瘀,舌絳入營須警惕; 舌體瘦紅心肝熱,舌體肥大脾腎虛; 白浮薄滑邪在表,轉(zhuǎn)黃而厚邪入里; 無苔陰竭剝傷陰,食腐濕膩粉瘟疫。 ● 食腐:食積苔腐; ● 濕膩:濕滯苔膩; ● 粉瘟疫:舌苔白如積粉,瘟疫濕毒為患。 苔為苔垢,舌是本質(zhì)。 苔察氣病,舌候血疾; 陰陽表里,寒熱虛實。 邪氣淺深,察苔可知; 臟腑虛實,舌質(zhì)可識。 舌尖心肺,中央胃腑, 舌根屬腎,四畔脾土, 舌之兩旁,肝膽地步; 另有一法:三脘分看, 尖上根下,舌中中脘。 潤多正常,濕厚屬濕。 潤而多津,滑苔之色。 澀又浮粗。燥則津劫。 榮為榮潤,津液充布; 紅潤鮮明,氣血豐富。 枯無血色,正氣將竭; 津乏干枯,病屬危急。 心火上炎,舌尖色赤。 紅在舌邊,肝膽有熱。 溫病初期,尖邊多赤; 見于雜病,心肝之色; 頭痛失眠,煩躁便實。 紅色鮮艷,亦各有殊; 溫病熱甚,雜病陰虛。 舌心干紅,陰液被劫。 光嫩無津,為鏡面舌; 病多主兇,津液枯竭。 若氣血虛,淡紅舌質(zhì)。 純絳鮮澤,包絡(luò)熱盛。 干枯而萎。涸竭腎陰; 兼見嗌干。大命將傾。 更有一種,絳舌少苔, 甚至舌裂,陰液將殆。 絳舌粘膩,似苔非苔, 濕邪挾濁,芳香宣開。 望之若干,捫之有津, 津液已傷,濕熱熏蒸, 濁痰蒙竅,清泄生津。 有苔無苔,主要區(qū)分。 潤燥深淡,滿舌或斑, 主病不同,輕重兩般。 黃苔紫舌,臟腑積熱; 兼見干燥,通下為急。 舌見青紫,浮苔滑潤。 傷寒之初,直中三陰。 瘀血之病,舌紫且晦, 一般滑潤,或見灰苔, 重則滿舌,輕則斑塊; 痛久入絡(luò),與此同類。 酒客成積,舌多紫斑。 中心白滑,醉后傷寒。 紫舌腫大,酒毒為患, 沖心危險,性命難挽。 尚能生苔,正氣未竭。 光藍(lán)無苔,色萎不澤, 證極危險,元氣敗絕。 藍(lán)不滿舌,主證各別: 瘟疫穢濁,兼苔粉白; 黃膩濁苔,濕溫郁熱; 苔滑中藍(lán),濕痰之舌。 嫩滑濕潤,寒極為殃; 粗澀干焦,熱極所傷。 血已敗壞。古稱死證。 辨準(zhǔn)早救,或可得生。 堅斂蒼老,實熱壅結(jié), 神氣尚存,病多屬實; 浮腫虛寒,亦屬痰濕。 嬌嫩齒印。虛弱之識。 紋在舌質(zhì),幾如碎瓷, 血虛熱甚,亦見陰虛。 剝?nèi)鐒兟洌粔K光潔, 陰傷現(xiàn)象,每難填沒。 病情更重,整舌剝脫。 舌生芒刺,有黑黃色, 不論前后,化燥之志。 舌體脹大,痰飲熱濕。 舌體瘦癟,諸虛證急。 運動靈活,氣血相得。 痿絳陰虧,運動無力, 色見淡紅,氣血虛極。 舌體強硬,風(fēng)火痰別: 舌強癱瘓,心脾風(fēng)入; 赤腫而硬,心火已極; 痰腫而硬,苔濁灰色。 舌之伸舒,常人自如; 倘伸無力,顫動屬虛。 舌欲舒伸,根如線牽, 其因有三,燥寒痰涎, 均病筋脈,舌強語蹇。 燥干寒急,風(fēng)痰粘連。 舌舒痰熱,麻痹虛證。 歪于一側(cè),風(fēng)中絡(luò)證。 吐弄舐唇,心脾積熱, 小兒驚風(fēng),??梢姷谩?/p> 舌忽縮短,干紅陰損; 白潤寒凝;粘膩痰卷。 中氣存亡,有關(guān)得失。 有根之苔,從舌生來, 緊貼舌面,均勻鋪開。 無根之苔,厚苔一片, 四圍凈潔,如涂舌面。 表寒均薄,兼證各別; 邪積苔厚,內(nèi)證多實。 腐苔松厚,揩之即去, 正將化邪,陽氣有余。 膩則粘舌,刮亦不脫, 痰濕踞中,陽被陰遏。 腐苔如霉,或如腐膿, 胃氣敗壞,或有內(nèi)癰。 表證薄白;白膩屬痰, 用藥宜慎,防多變幻。 苔生一偏,中后或前, 或左或右,按部鉆研。 苔色變換,順逆可尋: 由白而黃,黃退生新, 此為順象,邪解正勝。 白黃灰黑,逐漸加甚, 正氣不支,病邪日深。 苔若驟退,不由漸化, 邪氣內(nèi)陷,病??膳?。 枇杷橄欖,變黃變黑。 甜酸咸物,色酒果汁, 均能染苔,多白潤舌。 苔白而滑,外感風(fēng)寒。 白苔舌紅,風(fēng)溫初染。 白苔轉(zhuǎn)黃,邪氣內(nèi)傳。 白苔絳底,濕遏熱伏。 白苔粘膩,痰濕內(nèi)搏。 白苔濕潤,邊尖齒印, 并兼胖舌,濕痰之證。 虛證白苔,望之明凈, 舌多嫩滑,陽虛之證。 微黃不燥,初傳當(dāng)別; 黃而干燥,里熱已極。 舌苔黃聚,陽明腑實。 燥生黑刺,或者發(fā)裂, 均為熱深,陰液消失。 黃而滑膩,痰濕熱結(jié)。 以上黃苔,均屬熱實。 別有一種,淡松花色, 色黃而淡,胖嫩舌質(zhì), 津潤而冷,脾虛有濕。 辨在潤燥,察之當(dāng)詳。 由黃轉(zhuǎn)灰,苔燥干厚, 傷寒傳經(jīng);里熱證候。 苔由驟見,并無積垢, 薄而滑潤,三陰證候。 苔灰微黑,滑潤舌質(zhì), 痰飲水腫,細(xì)辨自識。 灰黑漸來,里熱日深。 黑而燥裂,津傷熱盛。 苔根黑燥,下焦熱甚。 均屬實熱,急下存陰。 黑而滑潤,陰寒直中; 雜病陽虛,苔亦相同。 另一種人,平素痰飲, 舌?;液冢嗝婊瑵?。 證無險惡,切勿驚心。 常見多苔,灰黃或白, 病在脾胃,屬于濕熱; 至有病時,苔反薄脫, 中氣不足,留心辨識。 舌赤無苔,尖邊紅點, 見于平時,陰虧可驗。 察舌關(guān)鍵,辨證綱領(lǐng)。 潤為津存,燥乃熱乘; 厚是病進;薄為邪輕。 結(jié)合苔色,病情自明。 若因 飲食,混沖當(dāng)偵。 診而后食,厚薄分清; 診而后飲,潤燥分明。 以上舌苔,牢記當(dāng)真; 臨證不惑,運用要靈。 原文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7H-8qFjDI5AgrW5EfE2RWA
(發(fā)表於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烏蘭察布市集寧區(qū)富力灣小區(q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