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滇緬公路(論文)
文/黃志忠 滇緬公路在中國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條長達1146公里(國內(nèi)段959公里)的公路,8個月的時間全線貫通,這是世界人民斗爭史上的一個奇跡,也是建筑史、交通史的一個奇跡。當時的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得知滇緬公路修通后,特命駐華大使詹森前往滇緬公路考察,詹森實地考察后,感嘆這條公路“為世界之奇跡”“可同巴拿馬運河相媲美”。當時西方記者把滇緬公路稱為“中國第二個萬里長城一樣的奇跡”。 國內(nèi)959公里中,有一個至關重要的節(jié)點——漾濞。滇緬公路在漾濞縣境內(nèi)共有63公里,但是保存最完好的只剩下36公路,而這36公里又是滇緬公路僅存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后的一段。這一段起點是漾濞縣城漾濞江大橋(又名河西大橋),止于漾濞第二大河順濞河(古名勝備江)上的勝備橋。被很多歷史學者稱作是最后的滇緬公路! 1146公里漫長的滇緬公路上,漾濞這一段有沒有什么特殊意義呢?有!據(jù)史料查證,國民黨政府籌資修建從昆明至下關(今大理)的公路,1935年已通車。漾濞到下關的公路,1933年宋嘉晉任縣長時,發(fā)動鄉(xiāng)紳興修公路,到1937年滇緬公路修建時,下街到平坡券橋已修通。漾濞縣真正新修的滇緬公路,是從漾濞江大橋西岸開始修建的。漾濞江大橋被稱為“滇緬公路第一橋”,與“惠通橋”“功果橋”并稱“滇緬公路三大橋”?,F(xiàn)在漾濞江大橋到順濞江勝備橋這一段僅存的36公里滇緬公路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和遺存。 當時修筑滇緬公路沒有壓路機,就用大石碾子壓路,高1—2米,重3—4噸,要從很遠很高山上的采石場采下來,人工搬運到公路上,再靠人推拉壓路,上坡時還好,下坡時由于石碾子本身重量太大,經(jīng)常沖下坡壓死勞工或在路邊玩耍的小孩。很難想象當年的那些老人、婦女和孩子,是怎樣僅用一雙手把這條公路開鑿出來的。 當時漾濞人口較少,據(jù)檔案記錄,1935年共有人口29751人,其中男15440人,女14311人。
修路中,征用民工1.8萬人次,共出勤85.69萬個工日,實作土方55.61萬方。所有壯勞力和大部分老人、婦女近三分之二的人都參加了修路。有的是父子同上工地,有的是夫妻、母女甚至是一家三代同上工地,可以說漾濞人民是用血肉修筑出了滇緬公路。正是由于在筑路過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所以漾濞人民對滇緬公路自然也就有了深厚的感情。 滇緬公路是中國各民族、世界各民族心連心共同筑就的一條“血線”“生命線”,它揭示著,任何時代,地球上人類的正直善良的心靈是相通的,“心扣”長存。滇緬公路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典范! 小尖山,位于漾濞縣城西行27公里處。公路一側即是萬丈深淵,深不見底,令人頭暈目眩。公路上方有一塊石刻,刻有“前進”二字。經(jīng)文物部門初步考證,為滇緬公路修筑時民工所刻?!扒斑M——”是當時漾濞全體人民甚至是整個中華民族發(fā)自內(nèi)心的吶喊。當時行進在滇緬公路上的,不管是軍人還是國民,只有前進,才能徹底將侵略者趕出國門。這里還有“小尖山,婦女掌炮桿”的故事,還有人們根據(jù)小尖山的故事,創(chuàng)作的雕塑“撬出血線”!傳說中國著名畫家徐悲鴻在抗戰(zhàn)期間經(jīng)過小尖山,根據(jù)當時的場景,創(chuàng)作了著名畫作《愚公移山》! 漾濞境內(nèi)滇緬公路八達橋邊有個戰(zhàn)旗的雕塑,是依據(jù)古代的戰(zhàn)旗樣式創(chuàng)作的,象征著中國遠征軍從這里出發(fā)奔赴抗日前線的大無畏氣概! 八達橋位于漾濞縣太平鄉(xiāng)太平村,傳說是史迪威將軍的女婿主持設計并監(jiān)督修建的,這是他參與修建的最后一座橋。修這座橋時他得了重病,以為要死在異國他鄉(xiāng)了,就在八達橋下用石灰水畫了無數(shù)的十字架,祈求上帝保佑他康復!也許是他的祈禱靈驗了,一輛軍車剛好路過把他帶到昆明,又剛好遇到回美國的一架飛機,他順利地回到美國并得到及時治療。他以后再也沒有機會到中國,但是他把八達橋,他修建的最后的一座橋標注在他的設計方位圖上。并在臨終前交待他的兒子一定要到中國找到這座橋,這座給予他奇跡般命運轉折的橋。他的兒子,也就是史迪威將軍的外孫,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在2009年找到這座橋,了卻了他父親的心愿!這座橋是中美人民之間友誼的見證!時至今日,這座不起眼的小橋,仍然在滇緬公路上,承擔著通行的職責! 勝備橋,也叫順濞橋,古名清漣橋。原先是中國南方陸上古絲綢之路(西南絲綢之路、博南古道)上有名的一座橋。在唐代劉肅所撰《大唐新語》中有記載:“時吐蕃以鐵索跨漾水、濞水為橋,以通西洱河,蠻筑城以鎮(zhèn)之”。濞水就是今天的順濞河。1938年滇緬公路修建時,在原先鐵索橋的位置,建了一座木架疊梁橋。后被沖毀,1944年,用被炸毀的功果橋的鋼架改造后建成勝備橋,使用至今,現(xiàn)被列為大理州文物保護單位。 當代作家蕭乾的《血肉筑成的抗戰(zhàn)路》中,專門講了修建滇緬公路時,這座橋邊發(fā)生的英雄故事。為了護住勝備橋的橋基,上千人排成一排,手拉手,勇敢地和洪水對抗!半夜,水退了。等天亮清查人數(shù)時,才知道洪流卷去了三十四個伙伴!本地人的說法有點差異,說是工人住在河床上,半夜時上游發(fā)洪水,等發(fā)現(xiàn)時水已漫過河岸,很多人被水沖走,天亮清點人數(shù)時,少了三四十人。人數(shù)也略有不同。但一致的是,這座橋是奪去修建滇緬公路工人生命最多的地方。是一座英雄的橋! 最后的滇緬公路,依然逶迤屹立于祖國西南邊陲,在這個絲綢之路上的名城--漾濞的崇山峻嶺中。無言、無聲、無爭、無怨無悔,依然守護著每一個經(jīng)過的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