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大雪”。 到了這天,2022年也就接近尾聲了。 不過,不管今天下沒下雪,我們都有必要, 也可以讓自己的生活擁有一點詩意和情趣。 或許,我們因為一塊飴糖,充滿甜蜜。 或許,我們因為一杯黃酒,卷起溫柔。 ▲冬釀雪景有人曾說:黃酒是與時間慢跑的藝術(shù),在微醺之外,時光的間隙中,緩慢成長,從豆蔻年華到風(fēng)華絕代,需要一點一滴的美好,方能積累而成一杯美酒。
等一汪好水 黃酒與時間慢跑的藝術(shù),究其源頭,或許要從釀酒的那一汪碧水說起。那一汪水,名曰鑒湖。這鑒湖,在東漢時期即已成型,是當(dāng)時的會稽太守馬臻發(fā)動民眾圍筑的,它匯集了會稽山上的36股山泉。 在魏晉時代,鑒湖便是風(fēng)景名勝,行走在山陰道上,看鑒湖風(fēng)光,是當(dāng)時山水詩的主題之一。不過遺憾的是,魏晉之后隨著人口不斷增加,鑒湖逐漸縮小、荒廢。如今,鑒湖往昔的磅礴氣勢不再,如同珍珠般散落在紹興的一個個池塘。▲如今的鑒湖是國家級旅游度假區(qū)即便如此,鑒湖還是吸引了紹興最知名的黃酒廠集中于此。誰都知道,沒有鑒湖水,就釀不成好黃酒。這在一張1928年的坊單上也能得到印證,坊單被泥封在酒壇之中,而這壇酒則正是當(dāng)年鑒湖邊上阮社“善元泰、麗號”章鴻記酒坊釀制的。坊單上的文字大意如此:“用鑒湖水來釀黃酒,世稱獨步,無可取代?!?/strong>近來酒稅加重,尤其是紹興,比別處要高五倍,于是有的釀酒商為了躲避重稅,將釀酒作坊遷至蘇州。搬遷后的酒坊,釀造出來的酒,雖然看起來與在紹興鑒湖邊釀造的無異,但喝過后常令人覺得口渴,這正是水不相宜所致?!?/span>鑒湖之水,為何會如此神奇?原來,其附近的會稽山上金屬礦產(chǎn)多,經(jīng)科學(xué)探測,證實有大型的鉬礦和鍶礦,因此由山上泉水匯集而成的湖水,其微量元素含量也極高,對釀酒時的酵母菌生長發(fā)育很有利。▲江南水鄉(xiāng)也是酒鄉(xiāng)與其他強調(diào)當(dāng)?shù)厮吹膫鹘y(tǒng)手工藝不同,即便是鑒湖邊的酒坊,也要耐著性子,熬過春、夏、秋,至冬季時,方能取水釀酒。因為冬季水流緩慢,鑒湖水下的泥炭層能將湖水中的雜質(zhì)吸附住,湖水不清不濁,正好釀酒。據(jù)說:水過濁,則釀成的酒,清氣全無;若過清,釀出的酒又質(zhì)地薄、味道酸。清代的一本養(yǎng)生典籍《遵生八箋》中,也有相關(guān)的印證。書中描述了不同節(jié)氣的水的特征,比如:“冬至,水旺”,冬至?xí)r的水,便是釀造黃酒的佳品。相反,“夏至,水死”,指的是夏季氣溫高、雨水充沛,水質(zhì)反而較差,不適宜使用。候一個季節(jié)
正如要等那冬季的旺水一樣,整個紹興的釀酒作坊,都要蟄伏三季,方才能等來一年之中釀造黃酒的最佳季節(jié)——冬。于是,立冬一過,整個紹興便忙碌起來。臺灣作家高陽寫過專門介紹中國酒文化的文章《天之美祿》,其中他引用了他的紹興籍老友周德培的書信,信中描述了冬季釀酒的勝景:當(dāng)釀酒季節(jié)開始的時候,河岸邊整齊地擺滿酒壇,洗壇的洗壇,浸米的浸米,村子里就非常忙碌,蒸飯的時節(jié),地灶里炊煙終日不絕,新酒落缸后,村子里酒味就逐漸濃起來。院子里帶槽疊成了壇山,顯出一派興隆景象。新酒上榨,工作更是漏夜不絕。酒槽里流酒的聲音,通宵的響著,工人們常常到深夜還打著燈籠,到榨上去加枕木和石塊,這就是'春糟夜滴珍珠紅’的寫實景象了。 ▲紹興安昌古鎮(zhèn) 不然。中國人歷來講究陰陽平衡,這個規(guī)律在自然界中客觀存在:諸如夏天,至陽的季節(jié),大自然恰恰給了我們許多涼爽的物產(chǎn):西瓜、絲瓜等;而到了至陰的冬季,卻產(chǎn)出了許多溫?zé)岬臇|西,產(chǎn)在東北的人參即為一例。性本溫和的黃酒,也要慢慢等到最冷的冬季,此時釀造出來的酒,才是佳釀。冬季釀黃酒,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即等待低溫下的慢發(fā)酵。黃酒釀制的過程復(fù)雜而微妙,但是總的來說,分為九步:浸米、蒸飯、拌曲、醞釀、開耙、釀熟、上榨、煎煮、裝壇。拌好酒曲的米飯,在大缸里醞釀,此時微生物開始讓米飯產(chǎn)生了奇妙的變化,這也是析出美酒的關(guān)鍵。在低溫條件下,微生物并不活躍,但其發(fā)酵卻近乎完美。一旦氣溫較高,酵母會自溶,便會釋放出不利于釀酒的成分?!皽囟雀吡耍巳菀壮龊?,汗的味道自然不佳。酵母也是小的生命體,道理也一樣?!?/span>▲紹興的黃酒壇子黃酒需要精確的時間段,才能釀造出品質(zhì)絕佳的好酒。在大雪節(jié)氣到冬至,是溫度以及各方面條件都最為合適的。2500多年前的《考工記》中有句話——“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四者合一然后可以為良?!?/em>此話與《天工開物》書名的四字異曲同工。天有時,即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不然做出來的酒徒有其形狀,而無其韻味。工有巧,當(dāng)然也很重要,在黃酒的釀造過程中,可能更體現(xiàn)在一只手上。這只手,就是紹興被稱為“酒頭腦”的開耙?guī)煾?/strong>的手。▲開耙開耙,指的是發(fā)酵期間的攪拌冷卻,其作用是調(diào)節(jié)發(fā)酵的溫度,補充新鮮空氣,以利于酵母生長繁殖。而掌握開耙技術(shù)的人,即“酒頭腦”。開耙時,他們會用聽、嗅、嘗、摸4種方式,來辨別發(fā)酵的老嫩。不管是何種方式,都攜帶著詩意的慢。聽的時候,“酒頭腦”會將耳朵緊貼于發(fā)酵缸的外壁,仔細傾聽缸里細微的聲響,以分辨發(fā)酵的強弱。那些放進原料的大缸,一般在兩天后會開始發(fā)出吱吱的聲音,如同水里的蝦和螃蟹在吐泡。▲落缸發(fā)酵聽聲還是不如手感準(zhǔn)確,伸進發(fā)酵缸的手,一方面要感受溫度,另一方面就是要感觸發(fā)酵的程度。據(jù)說,經(jīng)驗豐富的“酒頭腦”的手,比任何現(xiàn)代化的儀器還要準(zhǔn)確,因此,即使在科學(xué)技術(shù)日新月異的今天,很多釀酒廠的這一步仍然憑借手工。聽覺、觸覺等等經(jīng)驗的積累,對于每位“酒頭腦”而言,一年只有一次,錯過了,便要再候一年。加之每年的氣溫不一樣,原料也不一樣,沒幾十年的慢功夫,絕釀不成一缸好酒,也成不了好的釀酒師。釀一壇光陰 關(guān)于女兒紅的故事流傳甚廣,傳說生女兒那一年在地下埋好黃酒,然后到女兒出嫁再從地下挖出來品飲,經(jīng)過十幾年的陳釀,已經(jīng)成為無上佳品。紹興酒肯定不是藏在地下,而是放在陰涼通風(fēng)處,傳說中的“地下”,指的是地下酒窖;尋常人家做的尋常酒沒有那么好的陳年能力,只有上乘的黃酒才有可能陳釀許多年,不好的酒,無論如何也成不了佳釀。▲地下酒窖這個故事流傳久遠,且叫我們將錯就錯,相信這個美好的傳說。在另一方面,這也驗證了一個事實:新釀成的紹興黃酒,其生命遠未結(jié)束,還在與時間的慢跑中,慢慢積淀、成長、變化。陳放黃酒,不能是普通的器皿,而應(yīng)使用陶土的酒壇,以當(dāng)?shù)?span data-mpa-emphasize-underline="t" style="display: inline-table;box-sizing: border-box;transform-style: preserve-3d;text-indent: 0em;">青色陶壇為最佳。有人曾做過實驗,取相同的酒置于不銹鋼容器和陶壇當(dāng)中,數(shù)日后再來品飲,前者較后者相差很遠。這是因為陶瓷的結(jié)構(gòu)比鋼鐵更疏松,透氧性、受氧性比較好,且陶瓷表面的釉質(zhì)對酒的陳化有催化作用。能夠陳釀的黃酒,自身的品質(zhì)必須好。類似體質(zhì)與壽命的關(guān)系,體弱多病的人難以長壽,而體魄健康的則能長命百歲。對黃酒而言,釀造的時候用的是糯米還是其他,是秋天的水還是冬天的水,最終都會影響其品質(zhì)。▲青色陶壇在光陰的流逝中,黃酒的酒精度在慢慢下降,而酯香在一點一點增加,這種反應(yīng)只能在自然狀態(tài)下進行,而非高溫高壓所能達到。歲月彌久,滲入了光陰的黃酒,顏色會漸漸呈現(xiàn)迷人的淡黃色,也越來越濃香,日臻完美,最后成為極品。可以用一句話概括:“至酒者無酒味”。看似矛盾的話,卻不無道理。▲迷人的黃色黃酒混合著多種味道——甘、辛、鮮,每種味道都不會特別出格,而是相互融和,隨著時間的推移,酒中的辛味會漸漸減少,香味卻日益飽滿,我們所喝的,就是這種歲月歷練過后的香味。因此,“大家都愛喝酒,而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為什么大家不直接喝乙醇,而是要喝酒呢?道理正在于此。”抿一口慢味 紹興黃酒要如何喝?古往今來,已有許多文人雅士給過答案。鑒湖女俠秋瑾,當(dāng)年去熱誠學(xué)堂的路上,常常是蝦一斤、酒一斤,和船夫沈小毛聊天。秋瑾寫詩也豪邁,她寫“貂裘換酒也堪豪”、“爐火艷,酒杯干,金貂笑倚欄”,至今讀來,尤覺豪氣干云。而另外一位紹興籍文人則不善飲酒,卻善寫文章,他是周作人,在一篇《談酒》中,提及紹興酒:“大人家飲酒多用酒盅,以表示其斯文,實在是不對的。正當(dāng)?shù)暮确ㄊ怯靡环N酒碗,淺而大,底有高足,可以說是古已有之的香檳杯。平常起碼總是兩碗,合一'串筒’,價值似是六文一碗?!?/em>▲周作人 北方人往往不善飲黃酒,嫌其微帶酸澀,或者不夠勁道,然而在清朝時,北京朝野以南酒為尊,這南酒指的就是紹酒,當(dāng)時街面上遍布售酒的店鋪,上至王公下至百姓,都喜歡喝紹酒,開宴不喝紹酒,不算上席。饋贈則以整壇紹興酒配金華火腿為重禮,其意義頗像如今拉菲葡萄酒搭配冬蟲夏草的大禮。乾隆時期會稽人童岳薦所著《調(diào)鼎集》中記述:“吾鄉(xiāng)紹興酒,明以上未之前聞,此時不特不脛而走,幾遍天下矣。緣天下酒有灰者甚多,飲之令人發(fā)渴,而紹興酒獨無。天下之酒甜者居多,飲之令人停中滿悶,而紹興酒之性芳香醇烈,去而不守,故嗜之者為上品,非私評也?!?/span>▲稽山鑒水黃酒源而著有《隨園食單》的袁枚在書中寫道:“紹興酒,如清官廉吏,不參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長留人間,閱盡世故,而其質(zhì)愈厚。故紹興酒,不過五年者不可飲,摻水者亦不能過五年。余常稱紹興為名士,燒酒為光棍?!?/em>名士自然有名士之飲法,紹興當(dāng)?shù)匕傩盏娘嬀品?,很有意思—?/span>“他們都用抿”。用“抿”慢慢品味,便更能分辨優(yōu)劣。懂得黃酒的人,能準(zhǔn)確識別出手工釀造與機器釀造的差別。前者香氣優(yōu)雅馥郁,味道豐滿,鮮味綿長。而后者,則要粗糙很多,香氣單一,鮮味比較短。用更形象的比喻來說:欣賞歌曲,往往注重韻味、聲調(diào),尤其許多民歌的結(jié)尾悠長,品酒時如果能找到這種回味,那就是傳統(tǒng)手釀的黃酒,因為這是機械化生產(chǎn)絕對達不到的。▲抿一口中國滋味 黃酒釀造的每一道工序,幾乎都浸潤著慢的基因——慢慢等一汪好水,慢慢候一個季節(jié),慢慢釀一壇光陰,再慢慢抿一種滋味。慢下來,能釀出酒中極品,也能令人嘗出這中國滋味背后的故事與玄妙。《中華遺產(chǎn)》2011年11、12期《中國「慢」制造》撰文 | 小寬,北窗 攝影 | 董建成等 圖片 | 圖蟲創(chuàng)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