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譜原本由慈溪市觀海衛(wèi)鎮(zhèn)東營村徐志忠、徐文忠收藏,我所見到者為照相打印后的復印本,許多頁面模糊不清。原本為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遜綿堂抄本,徐占熊修,陳左泉編校。2冊,二卷首一卷,卷首譜序、凡例、向皋八詠、歷代官爵、歷代貞節(jié),卷上世系,卷下世傳。此譜自明洪武四年至光緒十三年,中經(jīng)康熙四十一年、乾隆二十三年、嘉慶十七年、道光十年、咸豐十一年,共遞修七次?!?/p> 卷首有署名“承議郎通判德州軍州知諫院事賜緋同鄉(xiāng)劉至浩”撰寫的《徐氏出世事狀序》,略云:“徐氏祖,東漢南州高士起,一世至南宋四十六世,只記正脈宗系,其旁支分派,俱不與焉。其間出處、事跡、生卒、葬事,遙遠難稽,今以四十七世祖、宋擢統(tǒng)制元帥、贈光祿大夫諱進,字退之,岙魯是其號,江西廣信府弋陽縣古塘人也,為慈水向頭第一世祖……公生于徽宗大觀己丑歲八月十六子時,卒寧宗嘉泰辛酉歲十月二十午時。葬于二十九都杜湖岙獅子橋西山之陽?!毕砟昃攀?109—1201年)。 洪武四年,同邑桂彥良撰《向皋源流譜》略云:“慈水之向頭有舊譜焉。本自江西廣信府弋陽縣古塘,為南州高士之嫡宗也,繼世悠遠。南宋時,諱進,字退之,號岙魯,建炎二年賜進士出身,以文武才舉遷駕前統(tǒng)制元帥,輔駕至杭,巡撫慶元諸路,歷觀邊海,至慈水之向頭,土壤沃饒,風俗淳美,于是乞居上疏。上許之,遂攜家眾而第焉。營安奠息,時遭倭夷登岸剽掠,居民皆望風驚竄,獨岙魯公不畏,率領精眾,與夷抗敵,百合百勝。夷人呼為熊虎神將。” 《徐氏宗譜凡例》第一條云:“譜中自東漢孺子公起一世,舊系中祗傳單線,而于旁支分派,俱無圖載,今悉照舊重錄。 傳四十七世南宋時,岙魯公輔駕南來,卜居為慈水向頭之一世祖,再傳十四,明洪武二十年間,行阜一、阜七二公遷居黃山東畈,景泰七年,阜一公之三世孫,行敬一、敬二二公遷居衛(wèi)城東門外,復遷至姚邑。正德六年,阜七公之三世孫、行昂一、昂二二公遷居東山。自漢迄明,昂一、昂二二公,次六十世,向皋第十四世。昂一公生五子,三、四早殤;昂二公生二子,傳留五房,行富一、二、五、六、七,未越數(shù)世而第七房又絕矣。今以大、二、五、六,凡四房分派,緣舊譜中未曾分晰詳明,茲特為表出。” 第二條云:“譜中先世傳留'昂富錦繡榮貴顯達成名’十字闔族統(tǒng)排行第,使尊卑有序,不至紊亂。后向皋十九世裔字晉卿公又續(xù)'仁義禮智信福壽永康甯’十字行第,凡二十字行第,于譜后另續(xù)焉。”世,向皋第十四世。昂一公生五子,三、四早殤;昂二公生二子,傳留五房,行富一、二、五、六、七,未越數(shù)世而第七房又絕矣。今以大、二、五、六,凡四房分派,緣舊譜中未曾分晰詳明,茲特為表出?!钡诙l云:“譜中先世傳留'昂富錦繡榮貴顯達成名’十字闔族統(tǒng)排行第,使尊卑有序,不至紊亂。后向皋十九世裔字晉卿公又續(xù)'仁義禮智信福壽永康甯’十字行第,凡二十字行第,于譜后另續(xù)焉?!薄 ?/p> 清康熙壬午年阮圣聰《徐氏重修宗譜序》略云:“徐氏出于東海顓頊之裔嬴姓,伯益后,封于徐,而子孫因以為氏。厥初有徐巿,乃秦方士也,始皇命其入海求神仙藥而弗返。至漢時,諱穉字孺子,居洪州,躬耕稼……” 《慈溪日報》等報紙據(jù)此報道《徐福宗族家譜驚現(xiàn)慈溪》,并說,“這一記載初步表明:一是《徐氏宗譜》記載了徐氏其先祖為徐福,及徐福受始皇命入海求神仙藥不歸事;二是記載了徐福第十世孫徐穉(字孺子)的事跡。這和江西發(fā)現(xiàn)的有關《徐氏宗譜》里的記載完全吻合,證明他們是同宗同族,同是徐福后代;三是記載了'徐氏出于東海’。這與江西《龍溪徐氏宗譜》序中記載'南州孺子公,東海郡之鼻祖也’相一致。說明“徐氏出于東海”的'東?!侵?東??ぁ?今江蘇省贛榆縣)。慈溪《徐氏宗譜》之發(fā)現(xiàn),從譜牒學的角度,為徐福研究向縱深發(fā)展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p> (?見2006年11月15日《慈溪日報》) 浙江省武義縣履坦鎮(zhèn)履坦徐氏 履坦徐氏履坦的主要姓氏為徐姓。至今履坦徐姓已分布在全縣100多個村落。然而武義徐姓,并非單一由履坦派遷,他們的來源各不相同?,F(xiàn)統(tǒng)計武義徐姓有25000多人,是武義第一大姓。固有“徐半縣”之說。 履坦徐氏始遷祖徐貴安,于南宋紹興五年(1135)從金華徐家故里來武義經(jīng)商而留居履坦。溪里水碓后村是原浙江省委書記徐英家鄉(xiāng),其始遷祖神福與其兄為徐貴安五世兩代之后,從履坦遷出,其兄遷端村,神福遷水碓后。 相傳夏禹時,以功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國,以國為氏。據(jù)“西徐”所載,徐若木七十二傳至諱元洎者,在漢元帝建昭年間(公元前38年至公元前34年)任江夏太守,升紫金光祿大夫,避新莽之亂,率家徙居龍游,江南姓徐者多始于公。 至唐朝玄宗時,九十九世孫徐進忠任東陽郡長史,定居金華。后又十三傳徐貴安,遷居武義之履坦。 又據(jù)《武陽石城徐氏宗譜》記述,“余族自唐侍郎倉部公諱镃者始遷于本邑,實為石徐之鼻祖。子孫日繁,聚族于城南仙居門里,分處于四鄉(xiāng)大村?!?/p> 履坦徐氏始遷祖徐貴安,為履坦一世祖,原善公第三子,字濟民。生姿穎異,卓榮不群,卜居履坦,山川明秀,回環(huán)鞏固,遂處而占籍焉。生于宋徽宗癸未崇寧二年(1103)八月十五日,卒于孝宗癸未隆興元年(1163)八月十五日,恰好六十年一甲子。履坦始祖生與死都在同月同日,也為世上奇事。 徐夔,字虞一,號五峰,太學生。自幼少年好學,矢志顯揚。雙親去世,辦喪事過度悲傷,放棄入太學。嘉慶年間恩賜八品壽官。孝子,親友,兄弟宗族稱之,而公之生平遠過于這些。他才華橫溢,堪當重任,凡遇有難處之事都能妥善處之。 如鄰里糾紛盤根錯節(jié)之事來求他,經(jīng)他勸導很快就平息了,不使其產(chǎn)生告訟,以免費財又傷和氣。他始終以全族人的事為己任。乾隆年間,武義江溪岸有坍塌之勢,他發(fā)動募捐買石料修砌,又協(xié)力聯(lián)合造渡。歷年來,他多次主持修祠,三次主持修編宗譜。相比于自己的私事,他總是倍加關注公事。建立宗祠以后,乾隆52年他提出創(chuàng)議,70歲者入祠拜祭,將祭祀過的肉分給八十歲者,要加倍敬重90歲者。 徐夔善于書法,特別擅長書寫大字。只要別人有需求無不應者。人老了之后不免有些勞累和厭倦,但對于公事,他雖年邁仍十分瀟灑,精神充沛,所謂人雖衰而臨事果決如故。嘉慶十九年,公元1814年去世,享年84歲。去世前兩天,仍拄著拐杖到處走訪,談笑風生,無疾而逝。 徐俊,字士英,履坦人。明弘治元年(1488),由監(jiān)生薦任寧國府經(jīng)歷,旋升彭澤令。興學校、廣街衢、設津渡、修古祠、備災荒、弭盜賊、均賦役、簡詞訟,有“八政”之美?!督鹑A府志》及《九江府志》將其與陶淵明、狄仁杰并列“宦跡”,并有贈“序”和“八政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