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律性的培養(yǎng),是很多家長無比頭疼的問題。 我們就直入主題,來談?wù)勁囵B(yǎng)孩子的自律性這件事。 1 什么是“自律”? 自律意味著犧牲眼前的舒適,換取長期的利益;意味著克服人性中的饞,抵制美食的誘惑; 意味著在別人躺著的時候,選擇跑起來; 意味著在別人游戲的時候,選擇孤獨的學習。 自律是一種平衡眼前享樂和長遠利益的能力,是讓自己的本性和愿望握手言和的方式。 如果將“自律”這個詞具體化,表現(xiàn)在孩子身上和成年人身上也是不一樣的。 今天我們只談“孩子的自律”。 三歲及更小的孩子,對這個世界和自己尚未形成完整和正確的認識,智商堪比小動物,行動全憑本能。 家長的作用就是給與足夠多的愛、提供足夠安全的環(huán)境,保證身體和心靈的健康,為下一步的“自律教育”打好良好的物質(zhì)基礎(chǔ)和情感基礎(chǔ)。 真正的“自律教育”是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 孩子的自律定義很簡單:當一個孩子在做事情時,想到的不是“父母、老師要求我這么做,不然就會……”,而是“這樣做是對的,對我有好處的”,那么一個自律的孩子就開始形成。 對于孩子,自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行為: 延遲滿足:愿意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jié)果而放棄即時滿足,能夠在等待中自我控制。 作息規(guī)律:吃飯的時候就吃飯,該睡覺的時候去睡覺,該起床就起床。 自主判斷:能簡單的判斷同伴行為的對錯,不去盲目模仿別人錯誤的行為。 至于讓孩子利用每一分鐘來學習,每一件事都說到做到,答應(yīng)幾點就一分鐘不差的完成。 這些要求,對于成年人都難以做到,更何況對于孩子。 檢驗孩子的自律,要從大方向判斷,而不是僅盯著每個細節(jié)。 2 愛玩是天性 自律肯定是外力影響下逐漸形成的一種“自我約束的技能”。 自律一定是反人性的。 什么是人性? 趨利避害,想辦法讓自己舒服,就是人性。 可是,自律在最初形成階段是反人性的,既然是反人性,那肯定要有人逼一下才能成型。 孩子是什么呢?孩子是是自然、是人性最本真、最純粹的表現(xiàn)。 孩子會懶惰,會貪玩,會急躁、也會拖延;但同樣的,孩子也渴望認可、期盼表揚、羨慕優(yōu)秀的人和事。 家長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克服本性中的弱點,引導(dǎo)孩子學會主動、堅持和忍耐。 教育孩子有自己的判斷,選擇正確的行為,拒絕錯誤的行為,最終滋養(yǎng)出由內(nèi)而外的自律能量。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和孩子都不可避免的會面臨壓力、對峙甚至是哭鬧。 當然,跟孩子的天性對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自律必然需要家長的引導(dǎo)和教育。 天生自律的孩子有嗎? 可能天生有,但一定是極個別的,大部分的孩子的自律,需要父母培養(yǎng)。 3 自律與延遲滿足 人的天性是愛玩,而自律是要放棄安逸的眼前享受,換取未來的收獲和幸福,與“延遲滿足”的心理效應(yīng)有關(guān)。 延遲滿足,是為了追求日后更高、更有價值的目標,可以克制欲望,放棄眼前的誘惑(即時滿足)。 當眼前的誘惑(即時滿足)非常具有誘惑力時,個體需要加強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來抵制住這個誘惑。 很明顯,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并沒有那么強大,“立竿見影”的獎勵更能激發(fā)他們的熱情,也更能讓他們快樂。 這就好像買書可以一下子滿足人的占有欲,看書獲取知識則需要更多時間。 而且,看馬上就能用上的書,人們更能坐得住。比如許多學生一個學期都不怎么看書,臨考前卻能通宵達旦。 在學習生活中,孩子獲得的快樂低于成本。 念了幾頁書、背了幾個單詞,并不會馬上看到成績的提升,那么孩子的成就感也就沒有得到滿足。 現(xiàn)在的孩子有太多“及時滿足”的方式:游戲、手機,隨手能買的奶茶、零食,客觀上說,現(xiàn)在的孩子,要自律,挑戰(zhàn)會更大。 可見,要培養(yǎng)自律,就要解決“延遲滿足”的問題。 那么問題來了,怎么培養(yǎng)孩子“延遲滿足”,實現(xiàn)自律呢? 4 榜樣的力量 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模仿,所以,自律的訓(xùn)練,以身作則是關(guān)鍵。 如果家里面有一個豬隊友,每天回到家就躺在沙發(fā)上刷手機,看電視劇,打游戲。又怎么要求孩子自律? 這個時候你不斷的提醒著孩子,“你去寫作業(yè)”,“你要努力”,這樣的話,聽起來是否說服力太差了一點? 環(huán)境對人的塑造力是非常強大的。 魯?shù)婪颉に固辜{在《童年的王國》寫過,孩子在七歲前是一個觀察者,父母就是他們觀察和模仿的對象。 父母懂得自律、自制和自尊,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會心領(lǐng)神會,并奉之為最高準則,最終通過模仿和學習,成為和父母一樣的人。 要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子,必須先成為什么樣子。 5 從小處訓(xùn)練 一個人的自律水平無論在小事還是大事上都是基本相同的,那么如果在小事上進行自律性訓(xùn)練,提高后的自律性也會投射到大事情上。 心理學家進行過研究,他們讓參與實驗的人改變一些小習慣。 比如堅持整理桌面、改變口頭禪,等等,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這些人在生活中其他方面的自律水平也慢慢提高了。 這是因為他們負責自律的大腦神經(jīng)得到了鍛煉。 從孩子的小習慣開始訓(xùn)練,慢慢的養(yǎng)成小習慣后,孩子們會將小習慣投射到大事中去。 例如: 堅持訓(xùn)練孩子每天到家先將作業(yè)完成后再做別的事,慢慢的孩子就會知道做事情要分清輕重緩急,慢慢學會合理安排時間。 堅持訓(xùn)練孩子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是訓(xùn)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為自己承擔責任。 堅持訓(xùn)練孩子在規(guī)定的時間看電子產(chǎn)品,是訓(xùn)練孩子合理控制自己的欲望,適當滿足娛樂需要。 所有小的習慣,就像匯聚到大江大河的小溪流,細小、微弱,但必要。 6 積極關(guān)注,及時鼓勵 前面我們提過,自律其實是跟延遲滿足密不可分的。 也就是說,選擇了自律,那么就進入了一個長線投資的項目,短期內(nèi)看不到收益,也不確定自己的付出是不是真的會有效果。 拿學習舉例,大部分孩子努力學習的動力,是家長和老師告訴他們的:考一個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 你可以想象嗎?孩子從6、7歲上小學開始,每天將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學習上,就為了十幾年后,那可以改變命運的高考。 成績好的孩子還好,每隔一段時間,考試成績會給他們回報,但一個班前幾名就那么幾個。大部分孩子,在漫長的時間里,幾乎是零反饋,甚至是負反饋。 因此,家長的積極關(guān)注,和及時鼓勵就尤為重要。 這就像是在孩子跑馬拉松的路上,給孩子遞水,遞吃的,并且加油吶喊,是他們跑向終點的必要支撐。 為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和每一份克制喝彩。 不是僵硬地表揚他們:“你真聰明,你真棒!” 這太籠統(tǒng),聽起來也不夠有誠意,很多孩子并不相信這樣的表揚。 而且,我今天認真做作業(yè)了你這樣表揚我,明天我準時起床了,你也這樣夸獎我,聽多了,也就沒什么新意了。 肯定和鼓勵必須具體而且有針對性。 是告訴他:“爸爸媽媽知道你回到家很想先玩游戲放松一下,但是你知道作業(yè)很多,不早點做又要晚睡。你克制住了,認真去做了作業(yè),真的很不錯。” 這是積極關(guān)注,是增加能量。 遺憾的是,很大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自律的過程中,做的都是“喝倒彩”的人。 “你看你房間,就像豬窩一樣,什么時候能學會收拾一下?” “十個鬧鐘都叫不醒你,上學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能不能有點自覺?” 這些負面反饋,就像咒語一般,一遍遍向孩子強調(diào): 你不自律,你管不住自己。 腳下的馬拉松,自然也就沒力氣跑了。 7 堅持到底 養(yǎng)成自律需要一個過程。 這個過程其實并不難,拿睡前刷牙的自律小習慣為例: 強迫刷牙→天天刷牙→形成刷牙習慣→睡前不刷牙不舒服。 1、一開始家長強迫孩子睡前刷牙,孩子不舒服。 2、但是經(jīng)過引導(dǎo),天天都刷牙,養(yǎng)成了習慣; 3、后來就算家長不說,反倒睡前不刷牙孩子會不舒服,自己就去刷牙了。 當自律成為了習慣,孩子就變得主動自律。 當你讓孩子的某個行為形成了習慣,那孩子以后不做就都不舒服了。 很多退伍軍人,就算早就退出了軍旅生涯,早睡早起、起床杯子疊成方磚的習慣終年不改,十分自律。 所以,要想自律,得先有好習慣。 習慣怎么形成?當然是靠堅持。 沒有孩子喜歡按規(guī)則辦事,都喜歡怎么舒服怎么來,父母想要執(zhí)行規(guī)則,當然是要打一場硬仗。 哭鬧肯定少不了,特別是一旦發(fā)現(xiàn)哭鬧有用之后,更一發(fā)不可收拾。 另一絕招是拖延,不管父母怎么催,就像是雕塑一般,一動不動。 或者是,嘴巴里答應(yīng)著:“知道了,知道了?!蹦_卻像粘在地上一般,就是不挪動。 拿洗自己的衣服這件小事來說,很多父母會抱怨孩子:“就把衣服扔進洗衣機洗一下,晾一下這么簡單,說了無數(shù)遍,還是要等臟衣服堆成山再洗。” 我一般會問:“那你就會幫TA洗嗎?” 爸媽無奈地點點頭:“那么臟,我們實在看不下去?!?/p> 自律習慣的養(yǎng)成,不在于指定規(guī)則,也不在于用什么方法,關(guān)鍵是堅持,一如既往地堅定執(zhí)行。 不能看父母的心情,心情好孩子什么要求都滿足,心情不好孩子做什么都是錯的。 不能心軟,孩子的脾氣和眼淚,是父母的軟肋。 最后,是溫柔而堅定的執(zhí)行。不打罵,不泄氣,要知道,孩子做不到自律,乃是天性使然。 一個自律的孩子,一定不是靠父母打罵出來的,而是家長做,孩子看模仿來的; 是日復(fù)一日的陪伴,對一點一滴的進步鼓勵出來的; 是父母堅持正確的養(yǎng)育思想,溫和而不退讓堅持出來的。 無原則的寵愛帶來的是自由散漫,而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律,是可以讓孩子受益終身的。 歸根結(jié)底,育兒也是育己。 每天一篇文章,分析青少年心理特點,探討親子教育方法和誤區(qū)。 解決家長困惑,與家長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