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知道的人性》用簡明通俗的語言介紹了個體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并對這些原理的實際應用進行了闡述。 對人的性格進行了科學剖析,著重強調了人的社會性和社會感。 強調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形成性格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旨在幫助普通人正確理解人性,更好地處理日常關系,減少生活行為中的錯誤。 本書的任務正是要幫助人們更透徹地理解人性。 人生的意義是什么? 人的一生,本來是不存在意義的。一旦人們認為人生有意義,那就是有意義的事。 也就是說,事實本身是沒有意義。所謂的意義,全是人類賦予的。但不同人所賦予的意義,卻不盡相同。 所以毛姆說: “我想,這一切都取決于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于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么義務,對自己有什么要求?!?/span> 盡管這個客觀世界是人類的主觀印象。 但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必須面對三個重要的事實。 這三個事實構成了我們生活的現實,并且制約著我們。因為這些事實無時無刻不在困擾著我們。 性格是一個跟社會有關的概念 我們所稱呼的“性格特征'其實是個體為了適應所生活的環(huán)境而做出的各種嘗試的外在表現。 性格是一個跟社會有關的概念,因而,只有當我們將個體放到生活環(huán)境中進行考慮,才能說他具有某種性格特征。 性格代表了一種心理態(tài)度,反映了個體在所生活的環(huán)境中行為的質量和內涵。 它也是一種行為模式,在此模式下,個體對人生價值的追求充分體現在他們的社會感上。 個體優(yōu)越感往往是非常隱蔽的。因為社會感的存在不允許它公然出現它在暗地里發(fā)展,隱藏在公眾可以接受的假象之后。 我們必須重申, 在人類相互理解達到一定高度以后,個體優(yōu)越感是不會生根發(fā)芽的。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透過鄰居的面具看到他們背后的性格,那么我們不僅可以很好地保護自我,而且能夠揭穿他人追求權力的目的,因為這個目的根本就不值得。 在這種情況下,掩蓋在優(yōu)越感上的紗布會被揭掉,而我們也因此能夠更好地看待這些關系,并充分利用我們已經獲得的實驗證據。 除了追求權力之外,最能夠影響個體性格形成的就是社會感。 它跟追求權力一樣,都是起源于兒童的第一次心理騷動 ,特別是對交際和關愛的渴求。 為個人參與社會生活提供指引 在阿德勒看來,人都有獲得安全感的需求,人也有追逐權力的沖動。 人的種種行為似乎都可以用獲得安全感或者為了追逐權力來解釋。 許多有著“性格缺陷”的人(幾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帶有某種程度上的性格缺陷)的行為。 比如內向孤僻的人往往會表現得拒絕和他人與外界接觸,在他們看來,外界的刺激是一種威脅,侵犯了自己的“安全領域”,為了讓自己不被影響,維持自己的安全感,他們往往選擇沉默寡言,沉溺于自己的世界里,不愿與外界交流。 而相對比較外向積極的人,他們更傾向于參于與他人交流,他們更加熱衷于參加各項社會活動,而且勇于爭先表現自己。他們種種舉動(有時做出讓常人難以理解的舉動),比如故意張揚聲勢吸引人的關注,或許都是出于對安全感,或者是對權力的需求。 這種人表現出更加強烈的社會感,而一些社會感比較弱的人則表現得更加不愿與他人協(xié)作或者參與社會活動。 性格會對我們的行為模式產生影響,但同時行為也會影響我們的性格。 總之,人類的種種性格上的缺陷都是某種程度上缺乏社會感,明白了人是整個社會的一份子,并積極融入社會,主動與他人合作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在社會上生活。 寫在最后 阿德勒強調社會情感,反對孤獨、獨處,他提倡對他人的友善、樂觀開朗,積極的社會情感。通過培養(yǎng)社會情感,來發(fā)展健全的人格。 |
|
來自: 新用戶15472188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