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兩年前,特斯拉由于新版車型采用磷酸鐵鋰電池,降低了成本,于是高調(diào)宣布降價3萬元,掀起了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降價潮”。正當(dāng)我們以為,電動汽車的價格會不斷下探,最終和燃油車持平的時候,漲價潮又來了。 因為需求成倍增長,鋰離子電池主要原材料碳酸鋰、氫氧化鋰出現(xiàn)供應(yīng)短缺,碳酸鋰價格一度飆升超過10倍,各大新能源車型紛紛宣布漲價,因此,對于想要買電動汽車的消費者來說,就顯得非常尷尬,2年前沒有出手,兩年后買車要多掏好幾萬。 實際上,如果你不是急著用車的話,我勸你還是再等等,因為電動汽車新一波的降價潮可能要來了。 這次電動汽車漲價潮的“罪魁禍?zhǔn)住本褪卿?,在上游開采者的炒作下,鋰的價格飆升,那么有沒有元素可以代替鋰呢?有,那就是鈉。 作為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元素,鈉元素與鋰元素化學(xué)性質(zhì)相近,之所以之前鈉離子電池沒有普及,主要還是因為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較低,使用壽命相對較短,但是,鈉資源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儲量豐富,鈉分布于全球各地,完全不受資源和地域的限制,不像鋰資源那樣主要集中分布在南美和澳洲,鈉資源價格在每千克2元左右,而鋰資源價格則為每千克150元。 實際上,上個世紀(jì)70年代,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的研究就幾乎同步開始,但是后來,產(chǎn)業(yè)界選擇了鋰離子電池,因為它的能量密度更高,壽命更長,因此首先商業(yè)化。而鈉離子電池除了以上問題外,遲遲沒有研發(fā)出合適的負(fù)極材料,以至于長久停留在實驗室研究階段。 但是直到2010年,中科院開始研究鈉離子電池,突破了鈉離子的負(fù)極材料,鈉離子電池的商業(yè)化開始成為可能,相比鋰離子電池,鈉離子本身的價格就要更低,再加上正極材料也可以使用更為廉價的鐵、錳等,因此,鈉離子電池的成本要比鋰離子電池降低30-40%,而動力電池的成本占到電動汽車整車成本的40-60%左右,算下來,一臺純電動車的成本至少可以減少15%左右。 寧德時代即將開始鈉離子電池的量產(chǎn),預(yù)計明年年初就能搭載在量產(chǎn)車型上,充電15分鐘,電量可以達到80%,在-20°C低溫的環(huán)境下,也能夠保持90%以上電池效能,但是其電芯的單體能量密度僅僅只有160Wh/kg,目前三元電池單體能量密度普遍在200Wh/kg以上,主流產(chǎn)品已經(jīng)達到250Wh/kg,頭部企業(yè)的磷酸鐵鋰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則在180Wh/kg附近。因此,鈉離子電池首先只會搭載在一些入門級的純電車型上。如果你想買一臺10萬元以下的純電車型,不妨等等搭載鈉離子電池的版本。 寧德宣稱其下一代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將突破200Wh/kg,屆時其電池能量密度就能和當(dāng)下的三元鋰電池持平,也可以應(yīng)用在一些高端車型上。 鈉離子電池對于鋰礦企業(yè),也是一次警告,不要肆意抬高鋰原料價格,小心我們換鈉不帶你玩了。不管怎么說,有競爭才有進步,才能相互內(nèi)卷降低售價,因此,鈉離子電池的問世,對于我們消費者來說,絕對是利大于弊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