絡某,女,47歲。2021年9月24日初診。
白塞病2年,曾到多家醫(yī)院診治,未見效,于2007年9月24日前來門診治療。癥見:口腔潰瘍、口干舌燥、頭痛頭暈,眼怕光,胃脘疼以飯后尤甚、噯氣泛酸,陰部潰爛、腰痛、怕冷,以及寐差,乏力等。
西醫(yī)診斷:白塞病。
中醫(yī)診斷:狐惑病。
辨證:上熱下寒。
治法:清上焦熱毒、祛中焦寒濁。
方藥:甘草10、干姜10、云苓20、黃連10、細辛3、浙貝母10、黃芩10、五倍子10、淡魚古15、梔子10、法夏10、白芨10。7劑。效不顯。
10月12日2診:因頭痛較劇,以天麻鉤藤飲加味,亦未見效。細思患者除了有毒邪阻滯上焦所見的口腔潰瘍、口干舌燥、頭痛頭暈、眼怕光,阻滯中焦所見的胃脘疼、噯氣、泛酸等上中二焦癥外,尚有阻滯下焦所見的陰部潰爛、腰痛、怕冷。
辨證為:陰陽毒邪阻滯三焦。
治法:溫陽、清熱、解毒、化痰。
從10月19日第三診開始,在前方基礎上加四逆湯,形成以黃連解毒湯清陽毒、四逆湯散陰毒,法夏、云苓、浙貝母、淡魚古和胃化痰的治療格局。
方藥:法夏10、救必應15、黃連10、、云苓20、蒲公英10、黃柏10、浙貝母10、熟附子10、梔子10、淡魚古15、干姜10、桃仁10、甘草6。
7劑后,口腔潰瘍和陰部潰爛愈,其余諸癥亦減輕。隨后數月主要治療頭痛、胃脘痛、不寐等癥。至2008年5月6日22診:患者又出現口腔潰瘍(陰部潰瘍一直沒有復發(fā)),再次使用黃連解毒湯合四逆湯加味,所患行瘥。
【按】白塞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細小血管炎為病理基礎的慢性進行性多系統(tǒng)損害的疾病,損害的部位廣泛,主要表現為復發(fā)性口腔潰瘍、外陰部潰瘍和眼色素膜的三聯癥?!敝嗅t(yī)稱狐惑病。濕熱內蘊,阻滯氣機為常見病機。主要表現為咽喉、口腔、眼睛、二陰同時或交替潰瘍等癥狀。治療則以清熱解毒為主。然以此法治療患者,未見良效。基于患者腰痛、怕冷、陰部潰瘍這些下焦癥狀,考慮到恐有陰毒阻滯下焦的成份,因此改弦易轍,采用大熱大寒藥相互配伍的方藥,針對陰毒、陽毒,進行同時治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頭痛一癥最常見,在20診中出現,僅5診未現。但用疏散外風之方藥,如天麻勾藤飲以及白芷、川芎、藁本、蔓荊子等方藥并不能取效。而緊扣陰陽毒邪阻滯三焦這一病機,使用黃連解毒湯合四逆湯加味,治療患者口腔和陰部潰瘍時,患者頭痛反而能隨潰瘍的愈合而減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