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師眼里,所謂的正常人就是神經癥。 情感隔離是屬于成熟的防御機制。 二、自我的防御機制 一個人在面臨危險或者痛苦時是怎么樣保護自己的內心的?如果沒有這些防御機制的保護,一個人他可能就崩潰了。 那些從樓上面跳下去的或者是用其他的方式結束生命的人,實際上就表示他們的防御機制已經不再起作用。所以他們就離開了這個世界。 凡是現(xiàn)在還要在活著的人,我們都可以說,他使用了有效的保護自己的措施,這些東西就是防御機制。 在我有一段痛苦的經歷或者情緒的時候,我可以調動我的自我功能,把它排斥在意識范圍之外。也就是說有那些痛苦的東西在,但是我卻感覺不到他。 情感的隔離 1、我有一段痛苦的體驗,這個體驗正在我的能夠覺察的范圍內發(fā)生,因為它過于痛苦,所以我需要采取一種辦法,把它排斥到潛意識里面去。 比如地震的災害發(fā)生之后,親人去世了,還能夠在這種狀態(tài)下救別人,這需要高度的情感隔離,讓自己暫時體會不到失去親人的悲痛,把悲痛壓抑到潛意識里去,使自己整個人格的力量不受痛苦情緒的沖擊,能夠保護自己,使自己處在能夠救別人的狀態(tài)中。 聽某些人他們非常痛苦的經歷的時候,他們是一邊說一邊微笑,如果他的痛苦是他需要面對的,沒有處在一個需要救護別人,或者是面對其他需要自我功能發(fā)揮出來才能夠產生作用的時候,可以面質一下。你剛才說的那些痛苦的東西讓我覺得很傷心,但是我看到你卻跟你的情感保持了很遠的距離,你一邊說一邊是微笑著。 2、還有一種情感隔離的方式就是:在我們面對我們的來訪者的時候,治療師或者精神科醫(yī)生,經常是通過診斷隔離自己跟來訪者的情感。 老天給每一個人的硬件都是差不多的,而且跟這個硬件在一起的每個人的軟件也是差不多的,先天或者與生俱來是差不多的。 從防御機制角度說,我們天然的具有使用那些防御機制的硬件,但是在后天的成長過程中間,因為早年我們和父母的關系,使我們學會了某些防御機制,或者是學不會某些防御機制,或者是在我們應該學習更高級的防御機制的時候,我們喪失了機會,而仍然處在一個使用早年的防御機制的狀態(tài)中間。 如果一個人使用情感隔離的防御機制的時候,就表示他已經處在情感發(fā)育的相當成熟的階段,這是屬于神經癥性的發(fā)育。如果一個人使用的主要的防御機制是壓抑,情感隔離,反向形成,這樣的一些防御機制的時候,我們就會認為他處在人格發(fā)展最高級別的階段。 三、成人的防御機制和嬰兒的防御機制非常非常的不同。 成人的防御機制更加成熟,保護的力量更強,一個人在成年期還使用嬰兒的防御機制的話,這個人可能是神經癥的病人,或者是人格障礙的病人,甚至是精神分裂癥病人。 防御機制也是我們對一個人的人格,或者是整個精神狀態(tài)做出診斷的標準之一。 下意識是一個普通的詞匯,不是專業(yè)領域里使用的詞匯。比如我下意識的摸了一下腦袋。在精神分析里可以分析出很多意義來。 四、防御機制可以是意識層面的,也可以是潛意識層面的。 可以是有意使用的自覺的,也可以是無意識使用的和不自覺的。 比如我對其他人有很多的恐懼的話,可能會直接的拒絕,說我今天有事或者說我不習慣熱鬧,用這種方式保護自己,讓自己不要處在焦慮的狀態(tài)中間。還有一種我不知道我處在人群中會焦慮,我已經養(yǎng)成習慣在家里看書,看電視,上網等,更舒服一點,我不知道是因為對人際關系的恐懼,這個是潛意識層面的防御。 在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有一些跟這個年齡階段匹配的防御機制等著我們去學習,但是如果在成長的過程中間,出現(xiàn)了一些創(chuàng)傷性的事件,就可能使我們還停留在什么地方,比如說在嬰兒期的時候如果有巨大創(chuàng)傷的話,可能就停留在這個階段所使用的防御機制階段上面。所以我們看到很多的成年人,他們還使用嬰兒般的防御機制。而這樣的人,他們可能就被診斷成患了某種疾病。 五、同樣的創(chuàng)傷性對兩個人不同的人結果不一樣,導致的后果不一樣。 有的人失戀之后會自殺。另外的人除了痛苦之外,可能會想我還有其他的戀愛機會。 天生歸于老天給我們同樣的東西,然后在后天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獲得了不一樣的自我保護自己的方式。所謂樂觀的人在遇到創(chuàng)傷性事件的時候能夠使用更加成熟的防御機制,或者是使用更加有利有效的防御機制,所謂悲觀的人他們使用的是更加不成熟或者是更加不利的防御機制。樂觀或者悲觀都是后天習得的。 我們是做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這個專業(yè),我們是通過語言的力量來制造改變,而不是通過改變他的某些遺傳基因的片段,來制造改變。 老大和老小對同一個家庭的感受,男孩和女孩對同一個家庭的感受是非常不一樣的。在中國或者是全世界多子女家庭中,往往女孩發(fā)展的比較好,男孩雖然受到很多的重視,但是發(fā)展的不好,成年之后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的,有更高成就的往往是女孩。在文化中間對男孩的打壓是非常有關系的。中國的男孩在成長過程中間是不是處在一個不斷被閹割的過程中間。 孩子對家庭的感受,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父母親對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對待,孩子之間因為競爭,認同等也會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被關注,然后我作為多子女家庭中的某一個孩子的時候,我需要表現(xiàn)的跟別人不一樣,這樣才能被關注,這也可以制造巨大的兄弟姐妹之間的差異。 六、精神分析師眼里只有三類人: 1、嚴重的精神病。 包括精神科里診斷的精神分裂癥,嚴重的情感障礙,躁郁癥。 2、人格障礙。 使用跟精神分裂癥同樣的防御機制。但是最大的不一樣的是還有現(xiàn)實檢驗,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幻想什么是現(xiàn)實,他們有判斷的能力。嚴重的精神病在發(fā)病期間殺了人是不需要付出法律責任,因為他們現(xiàn)實檢驗能力喪失,人格障礙的病人如果殺了人,是全部責任能力。 3、神經癥。 正常人,已經發(fā)展到了人格的最高級別。只要是有神經癥性內心沖突的,就叫神經癥。比如關于男和女的沖突,生和死的沖突,以及對成功的渴望以及害怕成功之后的懲罰的沖突。 和精神科對神經癥的診斷不一樣,一定要有一些神經癥的癥狀,比如說強迫,抑郁,焦慮等等。 情感隔離的防御機制,就是神經癥或者正常人使用的防御機制。 七、防御機制的分類 1、原始的和成熟的防御機制。情感隔離是成熟的防御機制。 否認,投射性認同這樣一些防御機制是原始的不成熟的防御機制。 2、適應性的防御機制和不適應性的防御機制。比如醫(yī)生面對病人使用情感隔離的防御機制面對工作時,是比較好的防御機制,是適應的。但是如果把這樣的情感隔離的防御機制用在家庭里,這就是不適應的防御機制,配偶和孩子會感到他是冷冰冰,沒有任何情感體驗。 3、防御機制轉換的靈活性,在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的防御機制。 在所有場合都使用同樣的防御機制的話,即使這個防御機制是神經癥性的防御機制或者是成熟的防御機制,或者是適應性的防御機制,但是他跟某些特定的場合是不適合的。 職場上的防御機制和家庭關系里的防御機制分不清楚就會導致很多沖突。 一致性不是判斷一個人是否健康的標準。比如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的人是能夠表現(xiàn)出一輩子在任何狀況下的一致性,但是缺乏靈活性。對心理健康的判斷標準,是這個人的整個人格是不是具有適應的靈活性,就是在不同的場合表現(xiàn)出不同的人格側面。 要成大事者要心狠手辣,要成更大的事情的人需要柔情似水。 |
|
來自: 新用戶27889083 > 《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