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把酒問月① 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②,綠煙③滅盡清輝發(fā)。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④秋復(fù)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dāng)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注釋】①標(biāo)題下原注“故人賈淳令予問之”。②丹闕:朱紅色的宮殿。③綠煙:指遮蔽月光的濃重的云霧。④白兔搗藥:神話傳說月中有白兔搗仙藥。西晉傅玄《擬天問》:“月中何有,白兔搗藥。”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詩歌標(biāo)題展示了作者飄逸浪漫的“謫仙人”形象,這是絕妙的自我造象。彼不自問而令予問之,一種風(fēng)流自賞之意溢于言表。 B.全詩從酒寫到月,從月回到酒,從空間感受寫到時間感受;將人與月反反復(fù)復(fù)加以對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繪與神話傳說。 C.說“今人不見古時月”,亦意味著“古人不見今時月”;說“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亦意味著“古月依然照今人”。二句有錯綜回環(huán)之美、互文之妙。 D.本詩的開篇句與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的開篇句內(nèi)容大致相似,所用手法相同;而結(jié)句則與曹操之“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一樣表達(dá)出一種及時行樂的思想。 16.簡要分析詩人筆下的“月”有哪些特點(diǎn)。請緊扣文本作答。 【答案】15. D 16. ①崇高神秘。“人攀明月不可得”“寧知曉向云間沒”寫月之高高在上,曉至人不知其蹤,表現(xiàn)月之崇高神秘。②美好多情。“月行卻與人相隨”寫月伴人行,表現(xiàn)了月之美好多情。③皎潔美麗。“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中“飛鏡”之喻,綠煙散盡月華傾瀉,寫出月之皎潔美麗。④永恒長在。將人與月對照,古今人事更替,而月夜至則懸天,寫出了月之永恒長在。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賞析詩歌的能力。 D.“一樣表達(dá)出一種及時行樂的思想”錯誤,“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用酒來作開頭引出詩人對人生苦短的憂嘆,表達(dá)的不是及時行樂之意。 故選D。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賞析詩歌意象的能力。 “人攀明月不可得”寫明月高懸,欲攀不能,使人感到可望難即,莫測高遠(yuǎn)。“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寫只見月亮晚間從海上升起,哪知早晨在云間消失,究竟去了何處?這幾句寫出明月于人來說可望而不可及,來處可見,去處卻不可知,可見其崇高神秘。 “月行卻與人相隨”寫不管夜間人們走到哪里,隨時都得到月光的照拂,相與同行,如在身邊。寫出明月于人可親,月伴人行,表現(xiàn)了月之美好多情。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是對月色作描繪。皎皎月輪如明鏡飛升,下照宮闕,云翳(“綠煙”)散盡,清光煥發(fā)。以“飛鏡”作譬,以“丹闕”陪襯俱好,而“綠煙滅盡”四字尤有點(diǎn)染之功。此處寫出了一輪圓月初為云遮,然后揭開紗罩般露出嬌面,那種光彩照人的美麗。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攬接。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寫今月古月實(shí)為一個,而今人古人則不斷更迭。說“今人不見古時月”,亦意味“古人不見今時月”;說“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數(shù),只如逝水,然而他們見到的明月則亙古如斯。后二句“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在前二句基礎(chǔ)上進(jìn)一步把明月長在而人生短暫之意渲染得淋漓盡致。這幾句寫出了月亮的永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