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茶餅 西門慶袖中有一樣稀罕物兒,引得眾人追逐求討,這就是香茶桂花餅。“淫婦背武大偷姦”一回中,“西門慶嘲問了一回,向袖中取出銀穿心金裹面盛著香茶木樨餅兒來,用舌尖遞送與婦人(潘金蓮)”。“金蓮竊聽藏春塢”一回中,宋惠蓮與西門慶茍合時,說:“爹,你有香茶再與我些,前日你與的那些香茶都沒了。”“西門慶摔死雪獅子”一回中,先是西門慶向袖中取出白綾雙欄子汗巾,上一頭栓著三事桃牙兒,一頭束著金穿心盒兒。鄭愛月兒只道是香茶,便要打開。西門慶道:“不是香茶,是我逐日吃的補藥。我的香茶不放在這里面,只用紙兒包著。”于是袖中取出一包香茶桂花餅兒,遞與她。“應伯爵山洞戲春嬌”一回中,應伯爵為討香茶,尋到了雪洞兒里,西門慶在這里正和李桂姐漸入佳境,急切之下只好匆匆答應,打發(fā)開了涎皮賴臉的應伯爵。同一回中,應伯爵、謝希大、西門慶三人吃醬鹵面,因放了糖蒜、蒜汁,過一會兒應伯爵說蒜味反上來了,應伯爵要香茶桂花餅來消除口中蒜味。香茶桂花餅不是吃的,而是掰一小塊放到嘴里咀嚼。茶葉的粗纖維有很強的去垢功能,桂花清新口腔,直嚼到蒜味或異味盡除,余香滿口。潘金蓮更使香茶桂花餅有了妙用?!?,西門慶問:“什么味道?”潘金蓮說咸,一股惡氣泛上來,趕忙掏西門慶的袖子,拿出香茶桂花餅,嚼到口里,把臊味兒壓下去。從應伯爵口中才得知,西門慶的香茶桂花餅是杭州劉學官送的,不是清河縣當?shù)禺a(chǎn)的,所以顯得稀罕。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桂花可用于制茶、浸酒、鹽浸及制作香茶、澤發(fā)物等。制茶和制香茶不是一回事,前者是飲用茶葉,好像茉莉花茶一樣;后者是《金瓶梅》書中所指香茶桂花餅,口內咀嚼用的。李時珍又說:“同茶作膏餅食,生津辟臭,化痰、治風蟲牙痛?!?/span>甘松、白豆蔻、沉香、檀香、桂枝、白芷各三錢,孩兒茶、細茶、南薄荷各一兩,木香、藁本各一錢,并為未,入片腦五分。甘草半斤,細切,水浸一宿,去渣,熬成膏,和劑。方中藥材大多為健胃、化濕、止嘔、理氣、活血、化痰、解毒、開竅等作用,不僅可驅除口中惡臭,使口腔得到凈化,口腔內的細菌受到抑制,從而齒面被清潔干凈,而且對人體有較好的保健作用。
《食憲鴻秘》 “至于香茶沁口,費亦不多,世人但知其貴,不知每日所需,不過指大一片,重止毫厘,裂成數(shù)塊,每于飯后及臨睡時,以少許潤舌,則滿吻皆香,多則味苦,而反成藥氣矣。”古代,民間還有用濃茶嗽口或口嚼茶渣來消除口臭的。宋朝蘇東坡就大力提倡茶湯漱口,在曹雪芹的《紅樓夢》中也有類似描述。不過,這香茶桂花餅——古代的口香糖,似乎更勝一籌。或許有人以為,口香糖是“泊來品”,是西方人發(fā)明的,其實不然?!翱谙闾恰痹谥袊延袃汕Ф嗄隁v史。據(jù)宋代《太平御覽》引東漢應劭《漢官儀》的記述,漢桓帝朝,待中刁存因年老患口臭,“帝賜以雞舌香,令含之”。然后,刁存當時未理解皇帝所賜之藥是幫助消除其口臭之用,誤以為自己犯了過錯,皇帝“賜死”,回家痛哭與家人訣別,驚動鄰居及諸友。大家聽后頓時大笑,指出皇上所賜乃香口之藥,并當場含咽,證明無害,只是辛辣刺舌。刁存及家人大喜。歷史上醫(yī)藥典籍記載有香口作用的藥物頗多,如東漢《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推許“水蘇”的“辟口臭”功效;晉代《時后卒救方》介紹用豆蔻、細辛研未含口中,能香口辟臭;唐代《千金翼方》記載用香薷煎汁口含,去口中臭氣,薄荷“令人口香氣潔”。中國古代,用口香劑加工制成口香糖,唐代就出現(xiàn)。如《備急千金要方》的“含香丸”,用川芎、白芷、桔皮、桂心、棗肉五藥研未,加密煉成糖丸。宋代《太平圣惠方》記載“含香圓”,用雞舌香、藿香、零陵香、甘松香、當歸、桂心、木香、芎蒡、香附子、肉豆蔻、檳榔、白芷、青桂香、丁香、麝香研未,蜜煉成糖丸。據(jù)現(xiàn)代科學研究,這些大部分含揮發(fā)性芳香油成分,有抗菌殺蟲、生津潤燥、止咳、消腫、除臭、去膩、固齒等作用。看來,西門慶的香茶桂花餅,只不過是古代眾多口香糖中的“一秀”而言。在當時小地方清河縣是罕物,但其他地方就可能只是一種普通口香糖丸而己。
《金瓶梅》插圖·西門慶的香茶桂花餅插圖. 本文獲作者授權在本公眾號首發(fā),轉發(fā)請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