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 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南北朝的時候,達摩大師來東土創(chuàng)立禪宗。禪宗是佛教的分支,然而并不把“佛”作為法力無邊的偶像來崇拜,禪宗認為蕓蕓眾生皆有佛性,通過心性修持,皆可解除人生煩惱,從而“見性成佛”。禪宗以達摩為初祖,慧可為二祖,僧璨為三祖,道信、弘忍、慧能為四祖五祖六祖。其中,三祖僧璨在隋開皇年間于安徽皖公山(天柱山)山谷寺駐錫說法,對禪宗的“中國化”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因而山谷寺又稱三祖寺,解放后被國務(wù)院列為漢族地區(qū)142處重點寺廟之一。 我對三祖寺神往已久,然而兩次皆與它擦肩而過。這番與好友駕車南來,途中便下定決心:寧愿不登天柱山,也要先拜三祖寺??墒?,當我們頂著烈日來到山門,卻被一堆腳手架攔住去路——三祖寺正在維修!徘徊之際,有建筑工人告知,沿著盤山公路上行,路邊有“信心門”可入祖師殿。信心門者,三祖寺之偏門也,“信心”兩字,出自三祖僧璨所撰述的《信心銘》,該銘所闡述的禪宗修行方法,對后世產(chǎn)生極為深遠的影響,是禪宗的重要典籍。入信心門右轉(zhuǎn),即見祖師殿。祖師殿者,三祖寺五大重殿之一也,為樓閣式建筑,硬山重檐,上下兩層,雖不如天王殿、大雄寶殿之宏偉壯麗,卻古色古香,別有一番歷史的厚重感。殿前有兩柱,柱上有一聯(lián): 面壁九年待神光接法 司空傳衣愿僧璨興禪 該聯(lián)敘述了禪宗三祖的傳承歷史。初祖達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二祖慧可(神光)立雪斷臂求得佛法,若干年后二祖在司空山又將衣缽傳與三祖。這幅對聯(lián)似乎平淡無奇,然而卻透露出“尊師重教”的思想:三祖寺供奉禪宗前三代祖師,并非只有第三祖僧璨。不忘師承,正中國儒家的思想精髓。佛教傳入中國,自禪宗開始融入儒、道兩家思想,變成中國式的佛教,正如胡適所說:“中國禪并不來自于印度的瑜珈或禪那,相反的,卻是對瑜珈或禪那的一種革命。” 祖師殿為紅色雕花木門,門兩側(cè)的木柱上嵌有黃字對聯(lián)一幅: 萬法皆空明佛性 一塵不染是禪心 “空”是禪宗的重要概念,六祖慧能有偈子道:“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比?,六祖境界太過玄奧,愚鈍如我無法領(lǐng)悟,三祖《信心銘》中有四句話卻容易理解:“夢幻空花,何勞把捉。得失是非,一時放卻?!闭婺艘桓绷妓?,使癡人放下執(zhí)著,精神得以愉悅。 入得祖師殿,迎面兩柱,又有一幅聯(lián)語: 五百年前,同堂羅漢是吾輩 三界橫超,頓悟解縛在天香 這幅對聯(lián)里有一個典故。《祖堂集》記載:某天,三祖在天香臺聚集僧眾宣揚佛法,有小和尚問:“什么是佛心?”三祖反問:“你如今是什么心?”小和尚說:“我如今無心?!比嬲f:“既然你沒有心,難道佛有心嗎?”小和尚又說:“請求和尚給我解脫的方法?!比鎲枺骸罢l束縛你了?”小和尚答:“沒有誰束縛我?!比娣磫枺骸凹热粵]有人束縛你,這便是解脫,何須再求解脫?”小和尚立刻大悟,多年以后接三祖衣缽,成為禪宗四祖,這便是道信和尚。禪宗追求“大千沙界內(nèi),一個自由身”的境界,俗世中的我們,如果多一點禪心,便少一分束縛,離“長空不礙野云飛”的狀態(tài)便不遠了。 祖師殿最里面供奉著達摩、慧可、僧璨三位祖師的銅像,銅像前的香案上擺放著蓮花、桃等貢品。銅像兩旁的木柱上又見一幅對聯(lián): 六代遠傳燈 正法永昌明 這幅對聯(lián)意思很明了,從初祖達摩至六祖慧能,六代相傳如燈長明。《壇經(jīng)》有云:“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慧能滅萬年愚。”禪宗扎根中國2000年來,智慧之光照亮了無數(shù)人的心靈,使人們在煩惱中變得曠達、灑脫。然而這幅對聯(lián)在格律上卻有一些問題,首先是上下聯(lián)失對,其次是上聯(lián)最后一個字該用仄聲,卻用了平聲(燈是平聲字)犯了對聯(lián)的大忌。我并非有意給三祖寺挑刺,更加不是對三祖不敬,只是覺得“禪林誰第一,此地冠南州”的三祖寺,不但要維修廟宇,還須精心選取對聯(lián)。禪宗具有“呵佛罵祖”的精神,我這點小意見,想來各位祖師也不會怪罪吧。阿彌陀佛! 掃碼關(guān)注,閱讀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