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行蹤考 編者按語 《蘇軾行蹤考》,是李常生博士耗時12年,踏遍蘇軾華夏足跡,邊研討古籍,邊核對地理,在臨近古稀之年才終于編撰而成的蘇軾研究巨著。經過十數次修訂校正,最終定稿。此書除厘清史實,考訂年序,更因將碎片化之蘇學成果整合于一,為后人認識蘇軾思想演進、洞察中國文化開出一窗,而書中數百自繪地圖必將造福于大陸當代文化事業(yè)之復興,是一部考證詳實、內容豐富、最大程度還原蘇軾人生軌跡的著作。全書共1700頁,接近120萬字,收錄圖片、手繪地圖過千幅。 經李常生博士同意,本公眾號將分章節(jié)連載,分享給各位,敬請關注。 謹此,衷心感謝李常生博士無私地奉獻自己花費人民幣150萬元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李常生,祖籍河北滄州,1949年生於江蘇常州,後隨家人在臺灣長大。大學時因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而迷上蘇軾,決心要撰寫一部更完整、更具真實性的“蘇軾傳記”,於是在知命之年,陸續(xù)考入南京東南大學(原中央大學)建築學院攻讀工學博士、南京師範大學攻讀歷史學博士(專研北宋史、蘇軾史)。學無止境的他,目前仍在武漢大學文學院博士班(專研宋代文學、蘇軾文學)繼續(xù)研讀。為了獲取真實資料,花了十二年的時間找遍、走遍蘇軾、蘇轍所去過、到過的所有地方與路程,總計花費人民幣近150萬元。因身體健康不好,整個過程中曾經昏倒過八次,但是有幸地走完蘇軾、蘇轍一生行蹤,並終於能夠深入了解、體會蘇軾、蘇轍兄弟的一生命運的艱困,以及他們的文學作品的內涵、哲學思想、生活態(tài)度、待人處事的方法等。我個人非常榮幸自己有機緣做完這件事,並已撰寫完成120萬字的巨著《蘇軾行蹤考》,預計在明年10月又可與大家分享《蘇轍行蹤考》。 李常生 2019/03/10 臺北 總目錄 第一章 蘇氏源流 圖02001:唐武后蘇味道前蘇氏族系圖列。 圖02002:眉山蘇軾上五代族系圖列。 圖02003:蘇序一脈族系圖。 圖02004:蘇渙一脈族系表。 圖02005:唐宋大家名列。 第二章 欒城與眉山 第一節(jié) 地理位置 圖02006:唐宋時期欒城概略位置圖。 圖02007:石家莊市欒城區(qū)概略位置圖。 圖02008:欒城蘇味道墓地理位置圖。 圖02009:欒城蘇邱村蘇味道雕像及墓園。 圖02010:唐宋時期眉山地理位置與行政區(qū)域圖。 圖02011:眉山現今行政區(qū)域圖。 第二節(jié) 宋代眉山城郭 圖02012:明清眉山城池範圍圖。 第三章 蘇軾出生至蘇軾離鄉(xiāng)參加京試時期 圖02013:眉州輿圖。 圖02014:蘇軾娘家程濬家族與蘇軾母親子女的關係圖。 圖02015:眉山蘇墳園關係位置圖。 圖02016:現眉山蘇墳園內蘇家相關祖墳位置圖。 圖02017:現在蘇墳園內,墓碑現況。 圖02018:眉山三蘇祠(紗縠行)現在位置圖。 圖02019:眉山三蘇祠(紗縠行)現在大門處。 圖02020:三蘇中學(原撥鼓祠所在地)概略位置圖。 圖02021:三蘇中學內的撥鼓祠原先位置,即在此院內空地上,今已拆除。 圖02022:三蘇鄉(xiāng)、三峰山與眉山市相關位置圖。 圖02023:連鰲山蘇軾石刻遺跡概略位置圖。 圖02024:連鰲山石刻照片。 圖02025:三峰山現況。 圖02026:三峰山古佛寺遺跡。 圖02027:眉山棲雲寺與連鰲山相關位置圖。 圖02028:眉山棲雲寺原址現況。 圖02029:蘇洵子女列表。 圖02030:宋代閬中行政區(qū)域圖 。 圖02031:現今閬州市概略位置圖。 圖02032:宋楚州及今淮安市關係位置圖。 圖02033:醴泉寺原址位置圖。 圖02034:醴泉山現況圖。 圖02035:石頭山與華藏寺概略位置圖。 圖02036:華藏寺內傳說中蘇軾種植的老荔枝樹。 圖02037:今三蘇祠內之來鳳軒。 圖02038:宋代懷安行政區(qū)域與現代金堂縣關係位置圖。 圖02039:宋代韶州行政區(qū)域與今日韶關相關位置圖。 圖02040:宋代南京行政區(qū)域與現今商邱關係位置圖。 圖02041:眉山古石佛山、爾家川位置圖。 圖02042:眉山老石佛山與爾家川現況。 圖02043:徐州雲龍山關系位置圖。 圖02044:雲龍山興化寺現況一景。 圖02045:雲龍山放鶴亭。 圖02046:陳州宋代與現代行政區(qū)域及關係位置圖。 圖02047:宋代汝州與現代汝州行政區(qū)域之比較圖。 圖02048:龍興寺水庫位置圖。 圖02049:龍興寺位置圖。 圖02050:古龍興寺已經沉於此龍興寺水庫底。 圖02051:現今設於龍興寺村之簡易龍興寺。 圖02052:開封祥符區(qū)關係位置圖。 圖20053:宋代衡州行政區(qū)域及現代衡陽概略位置圖。 圖02054:青神縣中巖位置圖。 圖02055:眉山中巖寺喚魚池蘇軾與王弗石刻像。 圖02056:成都與眉山關係位置圖。 圖02057:寶月大師法嗣圖。 圖02058:成都大慈寺概略位置圖。 圖02059:成都大慈寺一景。 圖02060:青城山概略位置圖。 圖02061:雅安市位置圖。 圖02062:總岡山概略位置圖。 溫馨來提示 為了保持與原文(PDF版)一致,,腳注內容移到正文腳注序號位置之后,并加“〖〗”標示。 第三章 蘇軾出生至蘇軾離鄉(xiāng)參加京試時期⑥ 20 仁宗至和二年(1055)乙未 蘇軾二十歲。 蘇洵上書張方平。 蘇轍《祭張宮保[1]〖即張方平〗文》云:「公守西蜀時,予先君幅巾田服尺書見公,一見而知,曰:此鴻鵠困於棘茨。君亦嘻嗟,世莫知我孰謂斯人?獨明且果顧我與兄,復徃從之少未更事見亦弗疑,後將有成達於家邦?!筟2]〖(宋)蘇轍撰,曾棗莊、馬德富校點:《欒城後集》卷二十《祭張宮保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次印刷,第1382,1383頁〗 蘇軾《樂全先生文集敘》[3]〖張方平文集〗云:「軾年二十,以諸生見公成都,公一見待以國士?!筟4]〖(宋)蘇軾撰,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文集》卷十《樂全先生文集敘》,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河北印刷一廠印刷,第972,973頁〗 (明)陶宗儀《說郛》卷二十七下載:「老泉攜東坡、潁濵謁張文定公。時方入習制科,業(yè)將應詔,文定公與語,奇之,館於齋舍。翌日,文定公忽出六題,令人持與坡、潁云:『請學士擬試?!晃亩莒侗陂g窺之。兩公得題,各坐致思。潁濵於題有疑,指以示坡,坡不言,第舉筆倒敲幾上云:『《管子註》』潁濵疑而未決也。又指其次,東坡以筆勾去,即擬著出以納。文定閱其文,益喜。勾去一題,乃無出處,文定欲試之也。次日,文定見老泉云:『皆天才,長者明敏尤可愛,然少者謹重,成就或過之?!凰远詯畚亩?,而潁濱感之尤深?!筟5]〖(明)陶宗儀纂:《說郛》卷二十七下,北京:中華書局,據涵芬樓影印本〗 【案】 蘇洵攜二子至成都拜訪張方平,張方平見鄉(xiāng)賢來訪,非常高興,特別寫信向歐陽脩推薦蘇洵父子三人,引薦給朝廷眾賢,因此蘇軾、蘇轍一直對張方平抱著極大的感激。 成都:宋代即為成都府?!端问?成都府》載:「成都府,次府,本益州,蜀郡,劍南西川節(jié)度。太平興國六年,降為州。端拱元年,復為劍南西川成都府。淳化五年,降為益州,罷節(jié)度。嘉祐五年,復為府。六年,復節(jié)度。舊領成都府路兵馬鈐轄。建炎三年,罷兼利州路。紹興元年,領成都路安撫使。五年,兼四路安撫、制置大使。十年置宣撫,罷制置司,知府帶本路安撫使。十八年,罷宣撫,複製置司;乾道六年,又罷,併歸安撫司,知府仍帶本路安撫使。淳熙二年,復制置司,罷宣撫司。開禧元年,置宣撫,罷制置司。未幾,兩司並置;後罷宣撫,仍置制置大使。嘉定七年,去「大」字。崇寧戶一十八萬二千九十,口五十八萬九千九百三十。貢花羅、錦、高紵布、牋紙。縣九:成都,次赤。華陽,次赤。新都,[次畿。]郫,[次畿。熙寧五年,省犀浦為鎮(zhèn)入焉。]雙流,[次畿。]溫江,[次畿。]新繁,[次畿。漢繁縣,前蜀改。]廣都,[次畿。熙寧五年廢陵州,以貴平、籍二縣為鎮(zhèn)入焉。]靈泉。[次畿。舊名靈池,天聖四年改。]」[6]〖(元)脫脫等撰:《宋史》卷八十九?志第四十二?地理五《成都府》,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上海第一次印刷,第2199頁〗今成都為四川省省會,為四川省規(guī)模最大城市。成都與眉山關係位置,見圖02056。 ▲圖02056:成都與眉山關係位置圖。 父子三人遊成都大聖慈寺中和勝相院,見僧惟度、惟簡(寶月)。 蘇轍《祭寶月大師宗兄文》云:「轍方志學,從先君子東遊故都,覽觀藥市,解鞅精舍,時始見兄。頎然如鵠,介而善鳴。宗黨之故,情若舊識。屈信臂項,閱歲四十。性直且剛,纖惡不容。與人盡言,口如病風。惟我兄弟,不見瑕玼。」[7]〖(宋)蘇轍撰,曾棗莊、馬德富校點:《欒城後集》卷二十《祭寶月大師宗兄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次印刷,第1394頁〗【註】寶月大師於紹聖二年(1095)六月二十二日往生。 蘇軾《勝相院經藏記》云:「元豐三年,歲在庚申,有大比丘惟簡,號曰寶月,修行如幻,三摩鉢提,在蜀成都,大聖慈寺,故中和院,賜名勝相,以無量寶、黃金丹砂、琉璃真珠、旃檀衆(zhòng)香,莊嚴佛語及菩薩語,作大寶藏?!筟8]〖(宋)蘇軾撰,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文集》卷十二《勝相院經藏記》,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河北印刷一廠印刷,第1223,1224,1225頁〗【註】元豐三年(1080)九月十二日撰於黃州。 蘇軾《中和勝相院記》云:「然吾昔者始遊成都,見文雅大師惟度,器宇落落可愛,渾厚人也。能言唐末、五代事傳記所不載者,因是與之遊,甚熟。惟簡則其同門友也。其為人,精敏過人,事佛齊眾,謹嚴如官府。二僧皆吾之所愛,而此院又有唐僖宗皇帝像,及其從官文武七十五人。其奔走失國與其所以將亡而不遂滅者,既足以感概太息,而畫又皆精妙冠世,有足稱者,故強為記之。始居此者,京兆人廣寂大師希讓,傳六世至度與簡。簡姓蘇氏,眉山人,吾遠宗子也,今主是院,而度亡矣?!筟9]〖(宋)蘇軾撰,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文集》卷十二《中和勝相院記》,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河北印刷一廠印刷,第1211,1212,1213頁〗【註】治平四年(1067)九月撰於眉山。 【案】 孔繁禮《蘇軾年譜》謂此為九月事。 蘇軾、蘇轍遊成都中和勝相院,識惟簡及惟度兩位出家人。惟簡即為寶月大師,姓蘇氏,眉之眉山人。為蘇軾之無服兄。蘇軾與二師長期保持友好關係,故寶月大師歿時,蘇軾為作《寶月大師塔銘》。 (宋)陸游《渭南文集》卷二十七《跋中和院東坡帖》載:「此一巻皆蘇仲虎尚書所藏,鑒定精審無一帖可疑者,刻石在成都大聖慈寺中和勝相院,淳熙六年六月十七日陸務觀題?!筟10]〖(宋)陸游撰;《渭南文集》卷二十七《跋中和院東坡帖》,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以印本,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出版。第238頁〗 蘇軾《寶月大師塔銘》云:「寶月大師惟簡,字宗古,姓蘇氏,眉之眉山人。於余為無服兄。九歲,事成都中和勝相院慧悟大師。十九得度,二十九賜紫,三十六賜號。其同門友文雅大師惟慶為成都僧統(tǒng),所治萬餘人,鞭笞不用,中外肅伏。慶博學通古今,善為詩,至於持律總眾,酬酢事物,則師密相之也。凡三十餘年,人莫知其出於師者?!茏尤?,?;鄞髱熓胯は韧觯淮问柯。淮谓B賢,為成都副僧統(tǒng)。孫十四人,悟遷、悟清、悟文、悟真、悟緣、悟深、悟微、悟開、悟通、悟誠、悟益、悟權、悟緘。曾孫三人,法舟、法榮、法原。以家法嚴,故多有聞者。師少與蜀人張隱君少愚善,吾先君宮師亦深知之,曰:「此子才用不減澄觀,若事當有立於世,為僧亦無出其右者。」已而果然。余謫居惠州,舟實來請銘。」[11]〖(宋)蘇軾撰,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文集》卷十五《寶月大師塔銘》,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河北印刷一廠印刷,第1606至1609頁〗寶月大師法嗣,見圖02057。 ▲圖02057:寶月大師法嗣圖。 ▲圖02058:成都大慈寺概略位置圖。 大慈寺位於成都市中心,建於西元三世紀至四世紀之間。西元622年玄奘於二十歲時在此寺出家為僧。唐玄宗曾賜額「敕建大聖慈寺」,千年以來歷經興廢,多次毀於兵火?,F存諸殿為清順治至同治年間重建。唐、宋之際,寺以壁畫著稱,蘇軾譽為「精妙冠世」。寺宇宏麗,院庭深廣,為成都著名古寺。大慈寺在唐宋時面積廣大,目前寺址已大為縮小。中和勝相院在大慈寺內。成都與眉山關係位置,見圖02056;大慈寺在成都市位置,圖02058;四川成都大慈寺現況一景,見圖02059。 蘇軾於此時及服父喪、母喪期間,經常來往成都與眉山之間。 ▲圖02059:成都大慈寺一景。李常生攝影 2015/05/11。 蘇軾作《正統(tǒng)論》。 《蘇軾文集》卷四有《正統(tǒng)論》三首,自述於正和二年作。時歐陽脩作《正統(tǒng)論》;章望之著《明統(tǒng)論》,倡言霸統(tǒng)。蘇軾以脩為歸,出以己意,與望之辯。章望之著《明統(tǒng)論》已佚。 蘇軾《正統(tǒng)論三首》總論一云:「正統(tǒng)者,何耶?名耶?實耶?正統(tǒng)之說曰:『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統(tǒng)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徊恍矣刑熳又畬?,而無其位,有天子之名,而無其德,是二人者立於天下,天下何正何一,而正統(tǒng)之論決矣。正統(tǒng)之為言,猶曰有天下雲爾。人之得此名,而又有此實也,夫何議?」辯論二云:「正統(tǒng)之論,起於歐陽子;而霸統(tǒng)之說,起於章子。二子之論,吾與歐陽子,故不得不與章子辨,以全歐陽子之說。歐陽子之說全,而吾之說又因以明。章子之說曰:『進秦梁,得而未善也;進魏,非也?!皇钦伦游粗蛎麑嵵谝?。夫所謂正統(tǒng)者,猶曰有天下雲爾,名耳。正統(tǒng)者,果名也,又焉實之知?」辯論三云:「始終得其正,天下合於一,是二者,必以其道得之耶?亦或不以其道得之耶?病乎或者之不以其道得之也,於是乎舉而歸之名。歐陽子曰皆正統(tǒng),是以名言者也。章子曰正統(tǒng),又曰霸統(tǒng),是以實言者也。歐陽子以名言而純乎名,章子以實言而不盡乎實?!筟12]〖(宋)蘇軾撰,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文集》卷四《正統(tǒng)論三首》,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河北印刷一廠印刷,第401至402頁〗【註】至和二年(1055)撰於眉山。 蘇轍《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銘》載:「比冠,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筟13]〖(宋)蘇轍撰,曾棗莊、馬德富校點:《欒城後集》卷二十二《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次印刷,第1410頁〗 【案】 本篇為歐陽脩對於正統(tǒng)論與章望之各有說法,蘇軾再寫《正統(tǒng)論》為歐陽脩辯之。然此時蘇軾方二十歲。 章望之:《宋史?章望之傳》載:「章望之字表民,建州浦城人。少孤,喜問學,志氣宏放。為文辯博,長於議論。初由伯父得象廕為祕書省校書郎,監(jiān)杭州茶庫。逾年辭疾去,求舉賢良方正,得象在相位,以嫌扼之,乃上書論時政凡萬餘言,不報。丁母憂,毀瘠過制。服除,浮游江、淮間,犯艱苦,汲汲以營衣食,不自悔,人勸之仕,不應也。其兄拱之知晉江縣,忤其守蔡襄,襄怒,誣以贓,貶。望之號泣,歷訴於朝。時襄方貴顯,事久不得直。望之訴不已,章十餘上,起獄數年,朝廷為再劾,卒脫拱之冤,復官如初,望之遂不復仕。覃恩遷太常寺太祝、大理評事。翰林學士歐陽脩韓絳、知制誥吳奎劉敞范鎮(zhèn)同薦其才,宰相欲稍用之,除簽書建康軍節(jié)度判官,不赴。又除知烏程縣,趣令受命,固辭,遂以光祿寺丞致仕,卒。望之喜議論,宗孟軻言性善,排荀卿、揚雄、韓愈、李翱之說,著救性七篇。歐陽脩論魏、梁為正統(tǒng),望之以為非,著明統(tǒng)三篇。江南人李覯著禮論,謂仁、義、智、信、樂、刑、政皆出於禮,望之訂其說,著禮論一篇。其議論多有過人者。嘗北游齊、趙,南汎湖、湘,西至汧、隴,東極吳會,出水勝處,無所不歷。有歌詩、雜文數百篇,集為三十卷?!筟14]〖(元)脫脫等撰:《宋史》卷八十九?志第四十二?地理五《成都府》,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上海第一次印刷,第2199頁〗 蘇軾得費孝先事。 蘇軾《費孝先掛影》云:「至和二年,成都人有費孝先者始來眉山,云:近遊青城山,訪老人村,壞其一竹牀。孝先謝不敏,且欲償其直。老人笑曰:『子視其下字云:此牀以某年月日某造,至某年月日為孝先所壞。自有數耳,何以償為!』孝先知其異,乃留師事之,老人授以軌革卦影之術,前此未知有此學者。後五年,孝先名聞天下,王公大人皆不遠千里,以金錢求其掛影,孝先以致富。今死矣,然四方治其學者所在而有,皆自託於孝先,真?zhèn)翁匚纯芍?。聊復記之,使後人知卦影所自?!筟15]〖(宋)蘇軾撰,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文集》卷七十二《費孝先掛影》,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河北印刷一廠印刷,第8272,8273頁〗【註】蘇軾於本文中詳細記述費孝先之事。 【案】 青城山:青城山為中國道教發(fā)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之一。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傳說道教天師張道陵晚年顯道於青城山,並在此羽化,此後,青城山成為天師道的祖山,全國各地歷代天師均來青城山朝拜祖庭。青城山位置,見圖02060。 有關費孝先事,蘇軾已與《費孝先掛影》一文中詳述。 ▲圖02060:青城山概略位置圖。 子由於本年娶史氏。蘇洵命轍以軾為師。 《蘇潁濱年表》載:「轍娶史氏,年十五。」[16]〖王永照編:《宋人所著三蘇年譜匯刊(影印本)?孫汝聽編:蘇潁濱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1月,第267頁〗 蘇轍《子瞻和陶淵明詩集引》云:「轍少而無師,子瞻既冠而學成,先君命轍師焉。子瞻常稱轍詩有古人之風,自以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東坡,其學日進,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詩比杜子美、李太白為有餘,遂與淵明比,轍雖馳驟從之,常出其後,其和淵明,轍繼之者亦一二焉。紹聖四年十二月十九日,??党悄蠔|齋引?!筟17]〖(宋)蘇轍撰,曾棗莊、馬德富校點:《欒城後集》卷二十一《子瞻和陶淵明詩集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次印刷,第1402頁〗 【案】 蘇轍小蘇軾四歲,本年十六歲。史氏本年十五歲。蘇軾本年二十歲。蘇轍年幼,蘇軾命蘇轍以軾為師。 21 仁宗嘉祐元年(1056)丙申 蘇軾二十一歲。 隨父蘇洵至雅州。 蘇洵《憶山送人》云:「到家不再出,一頓俄十年。昨聞廬山郡,太守雷君賢。往求與識面,復見山欝蟠。絕壁橫三方,有類大破鐶。包裹五六州,倚之為長垣。大抵蜀山峭,巉刻氣不溫。」[18]〖(宋)蘇洵撰,曾棗莊、金成禮箋註:《嘉祐集箋註》卷十六《憶山送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4月重印,第452頁?!?/p> 《輿地紀勝?雅州?官吏》載:「雷簡夫,至和初,儂智高走入雲南,蜀人相驚,以智高且至知益州,張方平啟用簡夫知雅州,既至,而蜀人遂安,老蘇攜二子來謁,簡夫力薦之,蘇軾父子名滿天下?!筟19]〖(宋)王象之撰:《輿地紀勝》卷一百四十七《雅州?官吏》,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12月北京第二次印刷,第3987頁〗 《輿地紀勝?雅州?景物下》載:「賢範堂,在州治,繪雷簡夫、蘇氏父子像,併刻薦三蘇書於壁間?!筟20]〖(宋)王象之撰:《輿地紀勝》卷一百四十七《雅州?景物下》,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12月北京第二次印刷,第3974頁〗又《四川通志》卷二十七《古蹟》載:「賢範堂,內繪宋雷簡夫、蘇軾、蘇轍像,壁間刻《簡夫薦三蘇書》?!褂郑骸鸽p鳳堂,郡守樊汝霖為蘇軾、蘇轍建?!筟21]〖(清)黃廷桂撰,《雍正四川通志》卷二十七《古蹟》,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以印本,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出版〗 《輿地紀勝?雅州?景物下》載:「雙鳳堂,在設廳後,為二蘇設也。至和中,老泉攜二子謁太守雷簡夫,雷以書薦於張文定公,又韓衛(wèi)公、歐陽文忠公,其後,太守樊汝霖作堂,以表其事?!筟22]〖(宋)王象之撰:《輿地紀勝》卷一百四十七《雅州?景物下》,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12月北京第二次印刷,第3975頁〗 《輿地紀勝?雅州?碑記》載:「龍興寺碑,在州城外有唐咸通四年再建龍興寺碑,吳行魯建,又有二蘇先生墨跡,亦在本院。」[23]〖(宋)王象之撰:《輿地紀勝》卷一百四十七《雅州?碑記》,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12月北京第二次印刷,第3991頁〗 《雅州府志》載:「蘇公井:宋蘇洵攜二子謁知州雷簡夫時,右泉出味甘美因名?!筟24]〖(清)乾隆曹掄彬、曹倫翰纂輯:《雅州府志》卷二《山川》,臺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2月,臺一版,第50頁〗 民國《丹稜縣志》卷八載:「東坡嶺?!妒窆省罚涸诳倢健N魝髌?、子由適雅州,曾憩於此,因以為名。」[25]〖李光泗鏡堂氏撰:民國《丹稜縣志》卷八《東坡嶺》,成都欽記影印館石印,民國十二年仲夏〗乾隆《大清一統(tǒng)志?嘉定府》載:「總岡山在洪雅縣西十里,自名山來逆折,而西至雅州,與蔡?接橫亙數百里諸山,多發(fā)胍於此,故名?!筟26]〖(清)乾隆《大清一統(tǒng)志》卷之三百七《嘉定府》,庫本四庫全書〗 【案】 雅州:《宋史?雅州》載:「雅州,上,盧山郡,軍事。崇寧戶二萬七千四百六十四,口六萬二千三百七十八。貢麩金??h五:嚴道,[中。有碉門砦。]盧山,[上。有靈關砦。]名山,[中。熙寧五年,省百丈縣為鎮(zhèn)入焉,元祐二年復。]榮經,[中下。]百丈。[中下。]州城內一茶場。]」[27]〖(元)脫脫等撰:《宋史》卷八十九?志第四十二?地理五《雅州》,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上海第一次印刷,第2213,2214頁〗盧山郡即雅州,現稱雅安市。雅安位於長江上游、四川盆地西緣,距成都僅13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門戶」、「民族走廊」之稱。雅安市位置圖,見圖02061。 ▲圖02061:雅安市位置圖。 雅州志內之賢範堂、雙鳳堂、龍興寺碑等均佚。 雷簡夫:(明)彭大翼撰:《山堂肆考》卷八十二《延譽老泉》載:「宋雷簡夫在雅州,蘇洵往見之,簡夫謂曰:『子王佐才也?!凰]之於張方平與韓琦、歐陽修三人。延譽如不及由,是洵名振京師,蓋自簡夫始云?!筟28]〖(明)彭大翼撰:《山堂肆考》卷八十二《延譽老泉》,四庫全書子部〗 ▲圖02062:總岡山概略位置圖。 雅州為今雅安市,《輿地紀勝》所書蘇軾遺跡,今已無跡可尋??倢矫}應指丹陵縣北綿延至洪雅縣西之長形山脈,今總岡山區(qū)有總岡山水庫,距洪雅縣約10公里處,其餘遺跡已佚。總岡山位置,見圖02062。 孔繁禮《蘇軾年譜》謂:簡夫受惡人之賂,為惡人張目,蘇軾兄弟著述中不及簡夫,當以是。而又以簡夫嘗薦父洵,亦不願揚其惡,故默而不言?!都蔚v集》編輯時刪去簡夫墓銘,乃二蘇意[29]〖孔凡禮撰;《蘇軾年譜》卷二,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3月北京第三次印刷,第38,39頁〗。 蘇洵攜二子至成都,謁張方平,後過劍門至鳳翔。 孫汝聽編《蘇潁濱年表》載:「是春(嘉祐元年丙申),轍父子三人同遊京師,過成都,謁知益州張方平。方平一見,待以國士。」[30]〖王永照編:《宋人所著三蘇年譜匯刊(影印本)?孫汝聽編:蘇潁濱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1月,第267頁〗 蘇轍《送張公安道南都留臺》云:「識公嵗已深,從公非一日。仰公如重雲,庇我貧賤跡。公歸無留意,我處念平昔。少年喜文字,東行始觀國。成都多遊士,投謁宻如櫛。紛然衆(zhòng)人中,顧我好顔色。猖狂感一遇,邂逅登仕籍。」[31]〖(宋)蘇轍撰,曾棗莊、馬德富校點:《欒城集》卷三《送張公安道南都留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次印刷,第68頁〗 蘇轍《追和張公安道贈別絕具一首》並引云:「予年十八,與兄子瞻東遊京師。是時張公安道守成都,一見以國士相許,自爾遂結忘年之契。公晚事裕陵,君臣之義,初不淺也。既而與用事者異議,拂衣而出,初守宛丘,次守南都。予亦以議論不合,連従公遊。元豐初,子瞻以詩獲罪,竄居黃州,予謫監(jiān)筠州酒稅。公淒然不樂,酌酒相命,手寫壹詩爲別曰:『可憐萍梗飄浮客,自歎匏瓜老病身。従此空齋掛塵榻,不知重掃待何人。』後七年,蒙恩召還,復見公南都。自是又八年,而有升沈之歎,時公薨已數年矣。及自龍川還潁川,侄過出子瞻遺墨,中有公所贈章,覽之泣下不能止,乃追和之。」文云:「少年便識成都尹,中歲仍爲幕下賓。待我江西徐孺子,一生知己有斯人?!筟32]〖(宋)蘇轍撰,曾棗莊、馬德富校點:《欒城第三集》卷一《追和張公安道贈別絕具一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次印刷,第1473,1474頁〗 《避暑錄話》卷下載:「張安道與歐陽文忠素不相能,慶曆初杜祁公、韓、富、范四人在朝欲有所為,文忠為諫官,協(xié)佐之,而前日呂申公所用人多不然,於是諸人皆以朋黨罷去。而安道繼為中丞,頗彈擊以前事,二人遂交怨,蓋趣操各有主也。嘉祐初安道守成都,文忠為翰林,蘇明允父子自眉州走成都,將求知安道,安道曰:吾何足以為重?其歐陽永叔乎!不以其隙為嫌也,乃為作書辦裝,使人送之京師謁文忠。文忠得明允父子所著書,亦不以安道薦之非其類,大喜曰:後來文章當在此。即極力推譽,天下於是高此兩人。子瞻兄弟後出入四十餘年,雖物議于二人各不同,而亦未嘗敢有纖毫輕重於其間也?!筟33]〖(宋)葉夢得撰:《避暑錄話》卷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以印本,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出版。第863-676頁〗 宋張方平《文安先生墓表》載:「初,君將游京師,過益州與僕別,且見其二子軾、轍及其文巻。曰:『二子者將以從鄉(xiāng)舉,可哉?』僕披其巻,曰:『從鄉(xiāng)舉,乘騏驥而馳閭巷也。六科所以擢英俊,君二子從此選,猶不足騁其逸力爾?!痪唬骸汗脼獒釄D?!凰煲跃团e一上皆登進士第,再舉制?,並入髙等,今則皆為國士?!筟34]〖(宋)張方平撰:《樂全集》卷三十九《文安先生墓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以印本,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出版。第863-676頁〗 《蜀故》卷十《碑》載:「成都府治內亭後有吳道子畵龜蛇碑、梓潼像碑、純陽像碑,蘇軾畵壽星碑?!筟35]〖〔清〕彭遵泗著:《蜀故影印本》卷十《碑》,南京: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出版,1990年印刷〗 【案】 大慈寺內有極樂院。蘇洵攜二子赴京前,因採北上道路,先至成都,拜望張方平,張方平推崇三蘇,並寫推薦信給朝廷歐陽脩等輩。三蘇一生感激張方平先生。張安平歿時,蘇軾為張安平撰寫墓誌銘近萬字,其感情之深,躍然紙上。 成都大慈寺早有名氣,在成都,三蘇必然會至大慈寺遊。 三月二十八日往後,發(fā)成都,赴汴京。 蘇軾《大慈極樂院題名》云:「至和丙申季春二十八日,眉陽蘇軾與弟轍來觀盧愣伽筆跡。」[36]〖(明)曹學佺撰,劉知漸點校:《蜀中名勝記》,重慶出版社出版發(fā)行,1984年10月第一次印刷,第25頁〗蘇洵攜蘇軾、蘇轍應於本年閏三月離開成都,赴汴京。 (第二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