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北魏、東魏和北齊政權(quán)的重要根據(jù)地,佛教曾盛極一時。除著名的云岡石窟和天龍山石窟外,全省各地尚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小型石窟,尤以晉中和晉東南地區(qū)分布最為密集。北魏到唐,從平城經(jīng)晉東南到洛陽,是一條重要的交通要道。沿途文化遺跡甚豐,特別是佛教遺址或遺物,如石窟和石造像,至今仍有很多,也經(jīng)常有石造像重新出土問世。 北魏孝文帝自平城遷都洛陽,常往來于兩京地區(qū),太行山西麓一帶交通異常繁忙,處于這一交通線上的建州(今高平)、懷州(今沁陽)等地,開鑿了眾多石窟寺,比較著名的高平羊頭山石窟、高廟山石窟、石堂會石窟等。東魏、北齊時期,鄴城佛教發(fā)展盛況空前,晉陽作為陪都,深受其影響。眾多僧侶從鄴城來到晉陽,傳播佛法,建立寺院,開鑿石窟及造像,如天龍山石窟、瓦窯村石窟、姑姑洞石窟、龍山的童子寺和蒙山的西山大佛等。地處兩都之間的晉東南地區(qū),交通作用尤為顯著,沿途設立眾多驛站,同時也開鑿了大量石窟寺,如武鄉(xiāng)良侯店石窟、左權(quán)石佛寺石窟、高歡云洞、榆社響堂寺石窟、園子山石窟等。 ▲晉中及晉東南地區(qū)石窟寺分布圖 洛陽是北魏后期重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自孝文帝(499)遷洛,至永熙三年(534)孝靜帝(552)遷鄴,北魏都洛凡41年。在這41年間,龍門石窟藝術(shù)達到高峰。 講師介紹 晉行記特邀專家 常 青 佛教藝術(shù)史學家,美國堪薩斯大學藝術(shù)史系博士,北京大學考古系學士、碩士,現(xiàn)為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出版有《長安與洛陽:五至九世紀兩京佛教藝術(shù)研究》(上、下冊)(文物出版社,2020年)、《金石之軀寓慈悲:美國佛利爾美術(shù)館藏中國佛教雕塑》(兩冊,研究篇與著錄篇)(文物出版社,2016年)等專著10余種,發(fā)表中英文學術(shù)論文100余篇。 9月29日(周四) 洛陽指定酒店集結(jié) 住宿:洛陽酒店 9月30日(周五) 龍門石窟(特窟三個) 用餐:早中晚餐 住宿:洛陽酒店 10月1日(周六) 鴻慶寺石窟、萬佛山石窟 用餐:早中晚餐 住宿:洛陽酒店 10月2日(周日) 水泉石窟、鞏義石窟 用餐:早中晚餐 住宿:高平酒店 10月3日(周一) 羊頭山石窟、石堂會石窟 用餐:早中晚餐 住宿:高平酒店 10月4日(周二) 七佛山石窟、大佛山石窟、高廟山石窟 用餐:早中晚餐 住宿:晉城酒店 10月5日(周三) 碧落寺、河南博物院造像廳 用餐:早中餐 鄭州返程 行前介紹 集合點 河南洛陽 河南省洛陽,牡丹花城,十三朝古都……負山抱河,鐘靈毓秀,人杰地靈,王者之里。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先后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時間跨度長達1500多年,是中國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都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 提前早到的朋友推薦前往:關(guān)林廟、明堂、白馬寺、香山寺、天子駕六博物館、周公廟博物館…… 推薦美食:牛肉湯、胡辣湯、燴菜、扣碗、連湯肉片、雜肝湯、夾馬營燒雞…推薦前往:小街天府、十字街夜市等……晉行記每次一定會帶大家品嘗當?shù)氐拿朗常朗骋彩钱數(shù)匚幕囊徊糠帧?/span> 9月30日 龍門石窟(三個特窟) 中國古代的佛教石窟遍布北方各地,在長江以南也為數(shù)不少,其中最為著名的還要數(shù)敦煌、云岡、龍門這三大石窟了。太和十八年(494年),雄才大略的北魏孝文帝元宏,為了更有效地控制北方地區(qū),緩和鮮卑族與漢族之間的矛盾,毅然決定把首都從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遷到了洛陽,同時還實施了一系列的漢化改革。孝文帝和他的文武大臣們很崇信佛教,他們選擇了龍門山作為開窟造像的佛教勝地。 @古陽洞——龍門石窟第一窟 古陽洞是龍門石窟開窟最早、時間延續(xù)最長且內(nèi)容最為豐富的洞窟,因此也被稱為“龍門石窟第一窟”。它是北魏皇室貴族和名門望族發(fā)愿造像最為集中的洞窟,更是中國石窟中保存造像題記最多的洞窟,是研究北魏政治、經(jīng)濟、民俗、建筑、雕刻、繪畫、書法的藝術(shù)寶庫。 攝影/趙亮 古陽洞洞內(nèi)有各式的造像龕多達1000余個,大小龕的造像,都是北魏后期盛行的秀骨清像,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洞內(nèi)佛龕的龕楣、龕內(nèi)佛像的背光和光頭等處的雕刻精細繁縟,圖案紋飾富于變化,完美地展現(xiàn)了當時繪畫和雕刻藝術(shù)的高超水平。古陽洞里,“褒衣博帶”和“秀骨清像”風格和諧統(tǒng)一,臻于完善,是龍門石窟北魏皇家石窟寺造像藝術(shù)“中原風格”的完美體現(xiàn)。 10月1日 鴻慶寺石窟、萬佛山石窟 @鴻慶寺石窟 鴻慶寺石窟位于河南省義馬市東南14公里處的常村鎮(zhèn)石佛村,背依白鹿山,南臨澗河水,面東而座,南北一字排開,開鑿于北魏晚期的公元386年至534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鴻慶寺原名“三圣廟”,唐圣歷元年(公園698年)武則天巡幸該寺,改名“鴻慶寺”。 @萬佛山石窟 萬佛寺石窟位于于洛陽市吉利區(qū)坡頭村東之萬佛山,現(xiàn)存六個洞窟,分上下兩個寺院。經(jīng)研究分析,該組石窟開鑿于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后。上寺院一號、二號窟和下寺院六號窟下部,分別刻有環(huán)窟大型禮佛圖。其中下寺六號窟禮佛人數(shù)多達55人,為河洛地區(qū)禮佛圖之最,異常珍貴。 10月2日 水泉石窟 鞏義石窟 @水泉石窟 開鑿時間早于相距十幾公里的的龍門石窟,洞內(nèi)有400多個造像龕,1000多座造像,兩尊高5.38米的主佛左右站立,是十分罕見的“二主并立”。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鞏義石窟 鞏義石窟寺在黃河鞏義段南岸與洛水交匯處的大力山下,以黃土為地質(zhì)結(jié)構(gòu)的邙山延伸到此處是一段石山,唯獨這座小山是石頭山,石色與黃土一般無二,石窟就開鑿在山腳下。這里北依邙山,面臨洛水, 山光水色、秀麗多姿,是“溪霧巖云”的幽棲勝地。 石窟寺看點 一是帝后禮佛圖,帝后禮佛圖雕刻的是北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后的供養(yǎng)情形,分《北魏孝文帝禮佛圖》和《文昭皇后禮佛圖》,是存世孤品,雕刻在窟內(nèi)兩側(cè)分為三層六組。 二是第五窟的窟頂天花??唔敒榉叫卧寰?,中心是一個特大的蓮花,周圍環(huán)繞六個凌空高翔的飛天,四角有圖案化的化生佛并間有忍冬。整個藻井以蓮花為主題,構(gòu)圖勻稱,美觀大方。據(jù)說北京人民大會堂天花板上的蓮花圖案還是模仿石窟寺內(nèi)的蓮花圖設計的。 三是石窟內(nèi)壁雕刻的伎樂天、飛天、神王和力士。第三窟和第四窟均有的伎樂天雕刻,都是世俗樂隊演出時的寫照,篳篥、琵琶、竹笛、雙面鼓無一不是現(xiàn)實樂器的再現(xiàn);伎樂天頭作雙髻,身著圓領(lǐng)衫,披短袖對襟袍,給人以親切的生活感受。 10月3日 羊頭山石窟、石堂會石窟 @羊頭山石窟 “羊頭山在今山西之南境澤潞二郡交界,高平、長子、長治三邑之間……山高千余丈,磅礴數(shù)十里。”這段文字,出自明朱載堉的《樂律全書·羊頭山新記》?!般?,二漢,晉屬上黨郡治,有羊頭山?!薄段簳さ匦沃尽分械倪@句話,是高平羊頭山最早見于文獻的記載。與之相對應,羊頭山頂有一座著名的造像塔,鑿于北魏時期,塔座被雕成頭尾清晰的伏羊狀,羊背上馱著一塊平面呈方形、四面皆有佛龕的造像石,其上覆蓋著一塊四注水式的石質(zhì)屋頂。 @石堂會石窟 石堂會石窟位于山西高平市東北15公里的石堂會村,石堂會地處清夢觀所在的鐵爐村和智積寺千佛碑所在的建南村之間。村子坐落在山間,至今保存有部分明清民居。石窟開鑿在村北山崗上,當?shù)厮追Q北山,這里是太行山的西部余脈,山勢大體呈東西走向,林木茂密,環(huán)境幽靜。 石堂會石窟現(xiàn)存6窟,依山勢分東西二區(qū),東區(qū)3窟開鑿于明萬歷時期,根據(jù)題刻可知為三教洞,三義洞,高禖洞。西區(qū)3窟開鑿時間應在北魏晚期至東魏之間,自西到東依次編為第一、二、三窟。是晉東南現(xiàn)存的北朝民間開鑿的小型石窟中水平較高的一處,這三個石窟的規(guī)模和體制大致相同,窟內(nèi)四壁及壁頂?shù)穹稹⑵兴_、弟子等像,旁側(cè)刻滿題記。脅侍菩薩的風格較為飄逸,窟頂為覆斗型,經(jīng)后世重裝??唛T有門楣,門外兩側(cè)各塑一力土,造像風化嚴重,與天龍山東魏石窟造像的風格非常類似。 10月4日 七佛山石窟、大佛山石窟、高廟山石窟 @七佛山石窟 現(xiàn)僅存一個大窟和幾個小龕,大窟在一座石頭建的小房子里,保存尚好。周圍幾個小龕風化嚴重。大窟內(nèi)一佛二菩薩造像,整體風格面容清秀、神態(tài)祥和、服飾華美,佛頭和菩薩頭被盜,如今看到的是近年補上的新頭。佛陀的造型為站立式,雙肩齊挺,里穿僧祗衣,外披通肩式袈裟,腹部系帶,大袖長衫,左手下垂,施與愿印,右手高舉,施大無畏??;二菩薩的造型亦為站立式,頭戴寶冠,上身披帔帛飾項圈和短瓔珞,下身著長裙。這個石窟當?shù)胤Q“鑼鼓洞”。 @大佛山石窟 大佛山摩崖造像位于山西省高平市米山鎮(zhèn)張壁村西北大佛山山腰。其造像樣式和題材都表現(xiàn)出鮮明的北魏平城時期云岡石窟的特點,具有重要的學術(shù)價值。后發(fā)現(xiàn)摩崖造像所在之處為一座古代佛寺遺址。寺院依山而建,大體坐北朝南。寺院南部現(xiàn)存用條石壘砌的兩層臺基,高度5米有余,但不見可供登臨的臺階。 @高廟山石窟 高廟山石窟位于高平市西南10公里唐莊鄉(xiāng)南陳村高廟山腰。規(guī)模較小,僅有1個洞窟和幾處摩崖小龕。主窟開鑿應在北朝晚期,窟門兩側(cè)雕力士,窟內(nèi)雕有佛、弟子、伎樂飛天、供養(yǎng)人等,窟頂為蓮花藻井,四周伎樂飛天環(huán)繞??邇?nèi)部分造像頭部被砸、盜,其他尚存。窟外小龕基本為隋代和初唐的風格。因此處為質(zhì)地細膩的石灰?guī)r體,故窟內(nèi)壁面所刻供養(yǎng)人及題記尚可辨認。 10月5日 碧落寺、河南博物院 @碧落寺 創(chuàng)建于北朝時期,后經(jīng)多次鼎新擴建,名列古澤州四大古寺之首。石窟分布在山崖間,東西走向?,F(xiàn)存北齊石窟一座、唐代石窟兩座。唐代及武周石龕10余龕、明代古橋兩座。北魏至民國歷代摩崖題記、碑刻百余方。 碧落寺背靠碧落山,面對萬松嶺,寺廟整體布局坐北朝南。主院在北院,與北院建筑遙相呼應的是南院觀音閣。始建于北宋末年的南院觀音閣,一度被譽為觀音菩薩在太行山上的一座“城”。每年農(nóng)歷二月十九觀音誕辰之日,四方香客云集于此,虔誠拜祝。北院和南院觀音閣之間,有東、西兩座半圓形石拱橋,當?shù)厝朔Q“奈河橋”。兩橋并架于一河之上,同經(jīng)風霜,共歷患難,相濡以沫,人們稱之為“雙橋”。 @河南省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前身為河南省博物館,始建于民國十六年(1927年),館藏文物多來自于二十世紀初商丘、洛陽、安陽、開封、淅川、三門峽、輝縣、新鄭等地的考古發(fā)掘,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截至2022年1月,河南博物院有館藏文物17萬余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與國家二級文物5000余件,歷史文化藝術(shù)價值極高,一部分藏品被譽為國之重器。 編輯推送丨晉行記研學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