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抗疫”已經(jīng)兩年有余,從一開始的“驚慌失措”,到各種封鎖,再到如今的“躺平”(放任)。每一個措施在民眾心中都褒貶不一。德國政府的專家組對新冠防疫措施進行了詳細評估,其結果已經(jīng)讓民眾和政界久等了,現(xiàn)在終于出爐,但卻是給了政界“謹慎派”的一次耳光!專家們的評估將直接影響到聯(lián)邦政府及州政府今年秋季的防疫方針! 專家小組成員包括多個學科的專家,其中有科學家、醫(yī)生和法學專家等:波恩大學病毒學家Hendrik Streeck(44)、柏林Charité醫(yī)院院長Heyo Kroemer(62)和社會學家Jutta Allmendinger(65歲)。注:Charité的著名病毒學家Christian Drosten(50歲)已于4月底退出專家小組(點擊查看),由流行病學家Klaus St?hr(62歲)補位。 封鎖措施:只在開始時有效 專家表示,封鎖Lockdown措施只在疫情的早期階段強效地遏制了疫情。(2020年3月份的)“一攬子封鎖”措施產(chǎn)生了“短期的積極效果”,但“從長遠來看,人們不太接受(封鎖)了,效果就沒了”。 封鎖的時間越長,“預期之外的后果就越嚴重”——這就是意外損害。專家們認為,比如:“針對婦女兒童的家庭暴力案件增多”、“精神疾病患者增多”和“生存困境”(比如家庭經(jīng)濟問題)。 口罩義務:實際效果未知 專家們無法就口罩義務達成明確的判斷。盡管口罩的有效性已在實驗室中得到證實,但“現(xiàn)實生活中口罩保護效果有多大還未確切闡明”,“不合適的口罩也沒有效果,甚至可能有負面作用”。
有“濃密胡須”的情況下,口罩提供的保護效果較小,可能“只是虛假的心理安慰”。 結論:“佩戴口罩”可能是“控制大流行的一個有效工具”,然而,“不合適和不貼合的口罩效果會降低甚至無效”。 2G/3G措施:效果微弱 專家們也對這種“強制出示免疫證明”的措施持批判性觀點,這些措施對新冠感染率的影響只在“剛接種過加強針或剛康復后的幾周內很大”,“然而防感染效果隨著時間推移則明顯降低”。 2G:接種者和康復者可憑證明入內。 3G:檢測呈陰性、接種者和康復者可憑證入內。 “強制出示免疫證明”的效果在專家們看來是很值得懷疑的,“已證實的效果”看起來“較低”。此外,一些聯(lián)邦州的調查顯示:“由于心理原因,強制性接種疫苗和出示免疫證明可能會產(chǎn)生反作用,因為這會大大降低人們接種疫苗接種的積極性?!?/p> 換言之:政界實施2G/3G規(guī)則的目標(激勵接種疫苗)可能就這樣失敗了。在有些州,2G規(guī)則對接種意愿“無影響,甚至反面影響”,在有些州確實提高了接種率——但只在年輕人群體中提高了。據(jù)專家稱,在“最有風險的年齡組沒有明顯效果”。 學校停課:非常有爭議 關閉學校對新冠疫情的影響,專家們也表示懷疑,雖然之前Drosten教授經(jīng)常為這項措施辯護,“關閉學校對遏制病毒傳播的確切效果仍未確定”。 另一方面,“對非預期影響清晰、科學的觀察和研究不容忽視”。即:雖然還不清楚關閉學校是否有遏制新冠病毒傳播,但該措施已導致了大規(guī)模的附帶傷害,“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影響”。 專家們不同意“兒童特別容易傳播病毒”的假設,盡管“可以清楚地證明病毒會從兒童傳給大人”,但這似乎“比從大人傳播給兒童、成人之間的傳播發(fā)生頻率要低”。 另外一個要點是:專家們警告,不要被主觀臆想的青少年兒童高感染率所欺騙。支持關閉學校的政治家和病毒學家一直以此作為論據(jù)。 “學校的廣泛檢測”導致“(青少年兒童中)感染率明顯較高”。但事實上,只要拎出廣泛意義上的“未報告感染數(shù)量就能更好地說明”,所謂未報告感染數(shù)量Dunkelziffer就是指未檢測出來的實際感染者數(shù)量,他們未像學生那樣進行日常廣泛檢測,所以未被發(fā)現(xiàn)并記入官方報告,如果一樣經(jīng)常檢測,會出現(xiàn)相同的情形。 (來源:德媒Bild、Berliner Morgen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