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教師節(jié),一所學校卻因為負面新聞上了熱搜。 就是廣西柳州一所學校的家長群,要求家長湊錢給老師購買化妝品禮盒。 結(jié)果其中一名家長表示不參加后,就被要求退出家長群。 不買禮物就移除群聊,總能整出些新花樣。 在他們“家長商量群”的信息顯示,由于教師節(jié)即將來臨,家委會就和家長們商量給老師送一某品牌的禮盒。 價值2280元。 還說,我們二班歷來有尊師重道的傳統(tǒng),所以本次費用就由全班56位家長分攤,金額為每位家長40.72元。 其中一位家長表示反對。 “我不參加”。 四個字剛說完,一位家長就陰陽怪氣: “鑒于您不愿意參加,沒必要一直在群里受我們打擾了,禮貌地請你退群。” 憑什么就退群??? 因為你不隨大流。 “大多數(shù)人都隨大流,我們這個群就是方便大家交流參加活動的,如果不隨大流,請自己退群吧。” 然后退群的家長就把事情發(fā)到了朋友圈。 還自嘲是班里的“叛逆家長”。 因為她女兒班級去年就在教師節(jié)集資買水杯。 當時,300多元的水杯買了好幾個,但這位家長沒有參與。 經(jīng)過傳播后,這件事也是沖上了熱搜。 當天,柳州教育局就發(fā)布公開信,呼吁家委會主動抵制請客送禮歪風邪氣,義正詞嚴拒絕“變相行賄”違規(guī)行為。 還說破壞清廉清爽家校關系的行為是決不允許的。 家委會群里的一位家長也出來解釋說,群聊只是討論階段,家長錢都沒有交,禮品也沒有買。 至于要求不參加的家長退群,這名家長解釋稱:
看到這個新聞不知道你們是什么感覺。 很多家長犀利開懟: “很簡單,帶頭的家長要什么自己送,其他人要送也自己送,不送的人就不送?!?/span> “這不是退群,這是劣幣驅(qū)逐良幣?!?/span> “這不就是拿著其余家長的錢,表著自己的態(tài)去討好老師么?!?/span> 拿別人的錢走自己的關系,反過來還要排擠別人,又當又立又窮又裝,確實夠惡心。 但我第一反應顧不上這人性之惡,而是擔憂、害怕、焦慮。 我擔憂,這位家長出名了,她的孩子會不會受到孤立。 這種事情之前就發(fā)生了一次。 貴州那位家長,因為她的理念與老師的教育理念不合,結(jié)果慘遭家委會37名家長聯(lián)名請愿,要求其孩子轉(zhuǎn)學。 當然這件事里還有很多其他原因,但是大人之間的戰(zhàn)爭,孩子確確實實受到傷害了。 我也害怕,當行賄成為“傳統(tǒng)”,當送禮成了榮光,會不會真的應了一句老話:上梁不正下梁歪。 家校聯(lián)合的意義又在哪里? 家委會這個機構,很多人可能覺得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群聊。 在這件事發(fā)生后,也都要求解散這些東西。 其實不是。 新聞里的家委會是怎么組成的我不好說。 但某種程度上,家委會理應在“上級指導下”設置。 2012年教育部專門出臺的《關于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中就明確指出:
可見家委會是由所在學校學生家長代表組成的,肩負學生及家長與學校進行溝通的重要任務。 非常嚴肅且必要的一個組織。 但現(xiàn)在似乎它的主要成就就是,每年演一次送禮風波。 每每摻和上“家委會”,就都是“特權、私刑”。 就很像是社會中階級關系的一個縮影啊。 有點權力,找個名頭就可以隨意剝奪別人的發(fā)言權和表決權。 這種發(fā)展態(tài)勢真的非常可怕。 我們希望孩子得到什么,我們希望孩子跟我們學到什么。 讓孩子讀書不就是為了能擺脫這種階級?怎么帶頭勾心斗角了。 也不得不焦慮,教師節(jié)送禮不管再怎么討論,它確實是刻進DNA了。 每年都批評,來年接著送。 家里有學生的應該都見怪不怪了。 網(wǎng)絡平臺上關于“教師節(jié)禮物”的帖子已經(jīng)達到了9萬篇以上。 而且以前是實用,比如夏洛的老師就偏愛面包機。 現(xiàn)在不行了,什么都講究儀式感,只求最貴。 長期以往,以后怎么辦呢? 杭州蕭山的一位爸爸就發(fā)帖求助: 類似的求助還有很多。 “我兒子剛上幼兒園小班,比較皮,不送心里不踏實啊”。 “要是別人都送,就我們不送,老師肯定會區(qū)別對待吧?!?/span> “要是我送的比其他家長的好,會不會炫富啊,孩子又要被當出頭鳥吧。” 本來送禮是圖個心安,結(jié)果越想越忐忑,越來越內(nèi)耗。 然后我驚奇的發(fā)現(xiàn),在很多求助帖的留言區(qū),留言的竟然都是老師。 老師們好像更難受。 因為送禮,無論是對上面的三令五申,還是個人的道德自覺,都十分尷尬。 不收,家長會擔心你對他孩子不好。 收了,違反規(guī)定不說,口子一開第二次就沒法拒絕了。 還可能因為一個孩子的禮物就“得罪”其他家長。 而且事后,送禮孩子成績不好了,又要受到責備。 明明是教師的節(jié)日,過節(jié)卻像做賊一樣,里外不是人… 有一個家長為了更好的送禮,就特意去問了一位曾經(jīng)做過幼師的朋友。 這位幼師直接說,送禮與不送其實沒有多少區(qū)別。 不管家長是否送禮,老師都會把孩子管好,因為這是她的基本職責。 管不好,別說家長不滿意,法律第一個不答應。 即便是收了禮,最多也是注意一下那個孩子,但一個班里孩子那么多,那點關注其實沒什么大用。 我覺得這幾句話說的還是挺實在的。 教師節(jié)的真正目的,其實就是單純感謝教師育人之恩。 是讓老師們,能感受到家長和孩子們對他們,濃濃的愛和尊重。 所以關心不用搞歪風邪氣,也不應該借關心老師的名義,去溺愛自己的孩子。 比如有些學校的學生就會和家長一起動手,親自做簡單手工禮物送給老師。 可能是一幅畫,也可能是一個折紙。 這就挺好的,既能表示心意,又能讓孩子鍛煉一下能力。 再退一步說,你覺得送禮是上保險,可萬一碰上一個不認同這種文化的老師。 她可能覺得,這是一種不信任、是一種羞辱。 如果有的老師就喜歡收禮,送套房子也不夠啊。 那豈不是沒得辦法。 說一千道一萬,之所以教師節(jié)變成了焦慮節(jié)。 不是送禮收禮本身讓人焦慮,而是背后,家長渴望孩子在學校過得更好,老師害怕家長不理解自己的工作。 那么,從解決需求的角度,我們更應該做的,就是加強溝通,坦誠相待,積極配合好老師的教學工作。 同時,作為家長在做事前,也應該權衡一下對孩子心理的影響,不僅有好的方面,還要警惕壞的一面。 其實家校協(xié)作,把孩子看好,能讓孩子學好,考個好成績,這比什么禮物都強。 想起很多年前,有一部講述校園生活的電視劇——《十八歲的天空》。 里面有一句臺詞就說的特別好—— “每一個今天都是明天的開始。要有什么樣的明天,今天就要有什么樣的努力”。 他們十八歲是這樣,我們的8歲、18歲也應該是這樣。 教育已經(jīng)很難了,真的別再強人所難了。 認為“只要討好老師,孩子就能得到好的教育”的主觀臆想,也該更新了。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父母是孩子的靈魂伴侶。 既然都是靈魂,那自然要擺脫物質(zhì)的羈絆。 學校安靜,教師干凈,家長尊敬。 這樣才能在精神上的高度契合,人生共舞、心靈相通。 話說到這里,如果后天還是堅持想要在節(jié)日表示心意,也不能說就不近人情的禁止。 只能說,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就希望大家平常心看待吧,不依賴,不焦慮,更別被它綁架或者去綁架別人。 學校其實也沒有那么多齷齪的事,大多時候還是庸人自擾罷了! 最后,過節(jié)是件喜慶事。 沒有那么多的目的的情況下,才有意義。 每個人都能從中感覺到一種“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舒適感,也才是檢驗祝福的唯一標準啊。 -完- 圖片及資料來源: |
|
來自: 正經(jīng)嬸兒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