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清廷舉辦了一次殿試,主考大臣將入選試卷呈送給慈禧欽定。滿心憂慮的慈禧期待能為自己的70壽辰添點吉兆,在翻閱了幾張試卷后,卻越發(fā)焦躁。突然她眼前一亮,欽定應(yīng)試者由榜眼變成了狀元。 當(dāng)時的慈禧一定沒想到,她的隨性而為卻選中了中國最后一個狀元,他就是劉春霖。 1886年的冬天,先后擔(dān)任過同治和光緒兩代帝師的翁同龢,在瑟瑟的寒風(fēng)中看到一個男孩在賣對聯(lián)。他緩慢地走近一看,頓時一驚。這孩子寫的一手好字,就連一向心高氣傲的翁同龢都忍不住贊嘆道:此子日后大有可為。 然而,男孩只是沉默著,無悲無喜。與其被這樣夸贊,他更希望這位老者能買副他的對聯(lián),這樣他今晚就不必挨餓了。 此時的翁同龢沒有想到,這位被他看中的毛頭小子,日后竟然真的被他言中了,確實做到了“大魁天下”。只是,當(dāng)時的他別說考科舉,就連活下去都是個問題。 是的,這個男孩正是劉春霖。 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國人對科舉考試最深刻的印象一定是《范進(jìn)中舉》。據(jù)統(tǒng)計,自隋朝開啟科舉考試以來,到1905年科舉考試廢除,歷史上一共產(chǎn)生過592名狀元。劉春霖正是其中之一,也是最后一個。 劉春霖出生于一個世代務(wù)農(nóng)的貧困家庭,父親在衙門當(dāng)小差,母親是知府家的女仆。因為家境困難,他在6歲那年就被送回了老家,仰仗著伯伯一家的照顧。然而,困境并沒有擋住他的聰穎。父親見其資質(zhì)不錯,便決定砸鍋賣鐵地供他讀書。 聰明勤奮的孩子自然也是私塾先生喜愛的,為了不耽誤孩子有更高的眼界,劉春霖的父親做了一個決定:將孩子送去更好的地方讀書。 可以說,劉父的決定改變了劉春霖的一生。正如當(dāng)年曾國藩的祖父曾玉屏一般,非常地有遠(yuǎn)見。 但是,進(jìn)了更好的私塾,對劉春林來說利弊皆有。好的一面當(dāng)然是開闊了眼界,而不利的因素則是他的優(yōu)秀遭到了嫉妒。 在封建時代,農(nóng)民家的孩子想要考科舉,那幾乎是癡人說夢??墒窍駝⒋毫剡@般天資聰慧的孩子,他注定要得到上天的眷顧。 這孩子一小就無師自通,寫得一手好字,以至于他自10歲起就開始靠賣字為生,而且達(dá)到了人人爭搶的地步。 當(dāng)時科舉考試是有名額限制的,出色的劉春霖自然希望最大。清朝科舉制度有個規(guī)定,童生考科舉必須有老秀才的擔(dān)保。其他考生為了擠掉劉春霖的名額,便買通了老秀才,以劉春霖“出身不好”為由,致使他不能參加考試。 為了給老秀才施加壓力,這群考生甚至揚言,倘若劉春霖獲得名額,全縣的考生都要罷考抗議。 在這種情況下,幸運的劉春霖獲得了另一位老秀才的同情。于是,劉春霖和哥哥同時獲得了名額,并且一舉考中了秀才。那一年,劉春霖剛剛16歲,距離遇見翁同龢已經(jīng)過去了一年。 但是,科舉之路何其不易,即便英才如他,也用了15年才考中了舉人。2年后,也就是1904年,慈禧太后為了自己即將到來的七十壽辰,特意增加了一次會試。正是在這次會試中,33歲的劉春霖有幸考取了狀元。 當(dāng)時,主考官將幾分試卷呈給慈禧太后過目,看得她都不是很可心。尤其有一份試卷的應(yīng)試者的名字叫“朱汝珍”,看著這三個字,慈禧太后眉頭微蹙,有人猜測她當(dāng)時想到了被沉井的“珍妃”。 但是,慈禧太后臉上的陰霾很快被一掃而空,因為她接下來看到的這份試卷,不僅文采卓然,整個試卷干凈整潔,每一個字都讓人賞心悅目。沒錯,這是劉春霖的試卷,他那從小練就的一手好字終于派上了用場。 欣賞一番的慈禧太后看到應(yīng)試者的名字更是一喜,“春霖”,意味著久旱逢甘露,在這個大旱之年,這個名字不就是她渴求的吉兆嗎? 就這樣,原本是列在“榜眼”之位的劉春霖成了“狀元”。 劉春霖的字當(dāng)然有價值,后世甚至對他有“大楷學(xué)顏(顏真卿),小楷學(xué)劉(劉春霖)”之譽。 我們可以看他的試卷,兼有儒學(xué)更有西學(xué),眼光高遠(yuǎn),思路清晰,正是當(dāng)時清政府最需要的中西合璧的復(fù)合型人才。 遺憾的是,在成為狀元之后的第二年,科舉考試取消了。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隨著清朝政府的土崩瓦解,劉春霖的命運也一次次地發(fā)生著轉(zhuǎn)折。 袁世凱出任大總統(tǒng),劉春霖應(yīng)邀做過他的內(nèi)史(秘書)。張勛復(fù)辟,他又被迫穿上清朝官服參拜溥儀。他為此自責(zé)過,并稱這是自己人生最大的污點??墒鞘廊酥溃K于時代的局限性,他有多么無奈。 直到1928年,57歲的劉春霖辭官,算是告別了政壇。但是,他注定一生不會平凡。 1931年,日軍侵占東北,回首往昔,劉春霖忍不住自嘲道:“第一人中最后人,只今四海剩孤身?!笨墒牵嗽嚼?,骨頭反而越硬。 黃河決口,河北遭災(zāi),他自發(fā)組織救援,并拿出積蓄鼎力相助??苷?quán)爭取他,他偏偏挺起脊梁,寧死不屈。 國家有難,年逾古稀的劉春霖反而讓脊梁更挺。他所表現(xiàn)出來的民族氣節(jié),遠(yuǎn)比他狀元的頭銜更讓后世敬仰。 1944年,71歲患有心臟病的劉春霖,在日偽一次次地打擊后病故了。他沒有等到日本人從中國的土地上滾出去,但是他一定早就看到了這一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