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霖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狀元。不過這位狀元既沒有考第一名,不是表現(xiàn)最突出,也沒有“拼爹”、“走后門”,那他是怎么當上狀元的呢?真正的“第一名”又去哪了?是誰轉動歷史的車輪,修改了他們的命運?八年后的他們何去何從? 中國的科舉制度從隋唐到清朝光緒年間的最后一屆,持續(xù)了1300多年,是世界上延續(xù)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方法。官方的科舉考試分為三個層次: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一甲三名,俗稱狀元、榜眼、探花。 1904年,朝廷照常舉行科舉考試??荚囋诨蕦m舉行,考官將試卷呈給皇帝,但光緒皇帝一生被慈禧太后挾持,不掌握實權,所以每次都是將試卷送到慈禧那里。當時,清朝內(nèi)憂外患,慈禧正準備過七十大壽,便想從科舉之中得到一點吉兆。 慈禧的 '審查 '非常嚴格,首先打開頭名考生的試卷。在試卷的最后,慈禧注意到這個人的名字是 '朱汝珍',她不高興地發(fā)現(xiàn),她想起了支持光緒改革而死于井下的珍妃。當她進一步閱讀時,發(fā)現(xiàn)他是廣東人,就像洪秀全、康有為、梁啟超和孫中山一樣,于是一怒之下把朱汝珍的考卷扔到一邊。 據(jù)說還有一個倒霉的考生叫 '譚延闿'。有人說,他被老佛爺pass掉是因為他的名字太難聽了。另一種說法是,這是因為他與譚嗣同同姓。他批判封建舊文化和舊思想,領導百日維新,協(xié)助光緒實施改革,處于對立陣營,對慈禧不利。 慈禧打開劉春霖的試卷,覺得 '春霖 '二字有 '春風化雨 '之意,而這一年正是大旱之年,她急切地等待著一場春雨。這對當時瀕臨崩潰的清朝來說是個吉兆。于是大筆一揮,劉春霖成了狀元。 不久之后,清廷發(fā)布了《奏定學堂章程》改革學制,廢除科舉制度。在劉春霖成功后的第二年,科舉考試被廢除了。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清朝滅亡,科舉制度被徹底廢除,劉春霖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狀元。 辛亥革命后,袁世凱招募了許多清朝的遺民,以實現(xiàn)其恢復帝國的野心。1927年后,劉春霖辭去官職,每天在家研習詩書,當時有“大楷學顏(顏真卿),小楷學劉(劉春霖)”之譽。 '七七事變 '后,日軍占領北平。漢奸王揖唐(王和劉是在日本讀書時的同學)想用劉的名字做招牌,請他擔任北京市長的重要職務,他努力勸說,但劉嚴詞拒絕。 第二天,日本軍隊突襲了劉的家,用刺刀將他們一家趕了出去。后經(jīng)重資買動和托人說情,家人才被允許進入屋內(nèi),歸還他們拿走的物品。這一事件對劉墉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從此,杜門謝客,居家以詩書自慰,當時頗為人所敬仰。 劉春霖患有心臟病,經(jīng)受日偽打擊后,病情逐漸加重,經(jīng)多方醫(yī)治無效去世。 未完待續(x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