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曾經有過很多個政權,每個政權的在位者都會選擇不同的地點作為王都,在古代,帝王們選擇首都時都是非常講究的,需要考慮很多方面的因素,因此,能被選為帝都的城市往往都是有它的可取之處的,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六朝古都——南京。 雖說是6朝古都,但實際上歷史上有過數十個政權在南京建都,所以又稱為“六朝古都、十代都會”,但是不知道為什么,歷史上在南京建立的起來的政權時間都不是很長,唯一比較長久的明朝后來還遷都到北京了,古人將這種現(xiàn)象歸咎于王氣不足,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歷史上最早在南京建都的是三國時期的東吳,當時南京的名字叫做“建業(yè)”,有長江、玄武湖、秦淮河的地理優(yōu)勢,讓孫權的水軍戰(zhàn)力提升了不少,但是建業(yè)的位置處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對于想要一統(tǒng)大業(yè)的孫權來說實在不利于長遠發(fā)展,所以后來孫權后來就遷都到了武昌。 但是后來孫權在武昌稱帝后發(fā)現(xiàn),武昌離自己的老本家太遠了,各種物資還要從江東地區(qū)運送過來,與江東的世家大族的聯(lián)系也非常不利,畢竟如果想要穩(wěn)固自己的政權還是離不開這些大家族的支持的,因此,8年后又重新回到了建業(yè)。 本來這樣據守一地也挺好的,但是奈何孫權英年早逝,子孫孫皓一心想擺脫江東世家的控制又跑到了武昌,但是自己有承擔不了遷都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不得已又遷都回了建業(yè),這樣來來回回折騰導致東吳政權內憂外患,走向了滅亡。 隨后,東晉、劉宋、南齊、梁、陳,都先后曾在南京建都,但是基本當政者都沒有什么實權,主要權力都掌握在軍人集團手里,內訌就夠喝一壺的了,根本無法實現(xiàn)中央集權,最后只能被隋朝吞并。 到了元朝末年,隨著朱元璋起義的順利開展,南京也重新煥發(fā)了生機,改名為應天府后,大有一雪前恥之勢,但其實當時的朱元璋實力并不怎么強大,有張士誠和陳友諒的虎視眈眈,朱元璋行事也是極為的低調,先積蓄糧草和兵力,再將陳友諒和張士誠逐個攻破,直至完成大一統(tǒng)。 但是稱帝以后的朱元璋始終不滿意南京的位置,但是再三選擇也沒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直到靖難爆發(fā),成功上位的朱棣遷都北京,回到自己的大本營,南京又再一次被拋諸腦后。 其實綜上朝代的建都經歷來看,南京不管是在軍事上,還時經濟上都是有一定的優(yōu)勢的,東吳和朱元璋前期在南京發(fā)展的都很好,但是對于大一統(tǒng)的王朝來說,南京的位于長江中下游,不僅受制于下游的荊漢地區(qū),對于北方中原地區(qū)的也是難以掌控。 所以在政權擴大之時,孫權和朱元璋都想換個地方,但是如果只是用于掌握南方地區(qū)的政權,南京還是很有優(yōu)勢的。好了,對古都南京,大家還知道什么不一樣的趣事呢?歡迎在評論下方評論交流喲~ 發(fā)布于:四川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