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崔來州 1962年生于河南新鄉(xiāng)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陜西省山水畫研究會太行山分會 河南省花鳥畫研究會副會長 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客座教授 其畫風冷峻,文化氣息濃郁,在文學,書法等方面均有造詣,是典型的學術型畫家。 藝術創(chuàng)作的原則與目的 ——從長安畫派的藝術主張讀崔來州的中國畫 文/謝文正 最近,通讀了崔來州的畫,有許多感悟。 崔來州的畫有著很強的原則性,通觀作品,其目的性也很明確。原則性決定著畫的立意,那是立場,而目的性則引導著筆墨的走向直至一幅作品完成。 來州崇拜石魯,深受長安畫派思想的影響,他在中國畫創(chuàng)作中一直遵循著“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長安畫派的藝術主張,并在這個命題上一直做著不懈的努力。他的《集結號》是一篇紀念抗戰(zhàn)勝利的作品,閱之使人過目不忘,一片青紗帳,一名八路軍小號手立在土坡上,號角滴滴答答……我們的抗日戰(zhàn)爭勝利了!平凡中有偉大,平淡中有光芒,這就是創(chuàng)作作品時原則與立場的具體呈現。 一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趙望云、石魯為代表的西安美術團體,在北京等地組織了一次巡回展,他們以表現黃土高原古樸倔強為特征的山水畫和表現勤勞淳樸的陜北農民形象的人物畫,在中國畫壇引起轟動,人稱“長安畫派”。長安畫派經過趙望云,石魯等先輩及王子武,王金嶺,崔振寬,趙振川等大家的努力,“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傳統”,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在新中國畫壇上可謂一花獨秀,其藝術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凹覈閼选笔情L安畫派的標簽,如石魯的《東渡》,《轉戰(zhàn)陜北》,王子武先生的《平型關大捷》,《曹雪芹》;王金嶺先生的《洪波余生》等等。說起崔來州,起初并沒有刻意地留意他,畫畫的人很多,那時來州沒有長發(fā)胡須和光頭,身上沒一件畫家的行頭。直到有一天看到他的幾張畫,不得不承認他還是個畫家,且是個有想法的畫家。之后我們日漸話多,結伴出行,去北極村、去天涯海角、去青藏高原、去敦煌莫高窟......畫畫是個苦差事,需要付出很多。在與來州探討夢想與現實這個話題時,一致認為:夢想就不是現實,要實現夢想,就先拋棄了現實而大膽地去追求。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貧,耐得住嘲笑,這樣做很苦,也不一定能成功,若不這樣去做,那就一定不會成功。后來,全國美展幾次獲獎名單里有他,問他獲獎作品的創(chuàng)作經歷,他笑笑說:“每次投稿,還不是拿出幾年前的畫作,反正我從不刻意地去追求,只要你把握住方向,一以貫之地遵循其藝術主張,都不會出大問題,因為藝術是沒有保質期的?!痹诋斀窆すP畫一統天下的環(huán)境里,大寫意入展可謂寥若星辰,而來州獲獎的作品都是大寫意。一次媒體采訪國展評委時問:為什么現在國展這么多工筆畫,寫意作品好難入圍?這位評委說:“我們一直在提倡大寫意作品,現在投稿的作品很難看到有突破的大寫意作品,我們也很困擾。2018年,是來州創(chuàng)作的井噴期,他不負眾望,一年內連續(xù)在全國美展中獲獎或入展。來州說是自己撞了大運,不過在這個偶然里一定是會有必然的。《庭前梅開喜事多》作者:崔來州 2018年“江海門戶通天下”全國中國畫展獲獎 《春聲漫》作者:崔來州 2018“哈爾濱雙年展”獲獎 《家國頌》作者:崔來州 2018年中國美協“圣神長白”全國中國畫展入展 《晚秋故事多》作者:崔來州 2019年中國美協“美好24節(jié)氣”全國中國畫展入展 來州的寫意畫是靈動的,所謂靈動,是藝術創(chuàng)作時的一種境界,在此境界中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是“活”的,是有生命力的。創(chuàng)作,不是“臨”、“搬”、“抄”,是獨有的不二的作品,靈動,是積累的爆發(fā),是一種藝術潛質的體現。來州的畫走在自己的道路上,他的藝術融合是本質的融合,不是拿來主義,不是表面嫁接。在他的作品里,往往給讀者留下了大量的閱讀欣賞空間,搭建在這個空間上的溝通橋梁,便是創(chuàng)作者與欣賞者的文化積累和藝術素養(yǎng)。當然,找不到字畫中的第三空間,不是欣賞者,反之亦然。來州后來加入了中國美術家協會,我說他的畫很中國,是因為里面?zhèn)鹘y筆墨的功底很深厚。陜西知名畫家群里說他“很長安”。當時來州沒有什么大的頭銜,有個還是陜西給的:陜西省山水畫創(chuàng)作太行山分會主席,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客座教授。漸漸地我從來州的作品里清晰地看到了屬于他自己的表現形式與手法,或稱之風格。其實,風格是藝術階段的體現,真正的畫家一生都在探索與追求,所以風格一生都在變化。就像人的面貌一生都在變化,當面貌停止變化時這個人的狀態(tài)應該是“死亡”。意乃心音,筆墨隨意。一個時代是一個時代的面貌,一張畫是一張畫的立意,立意不同筆墨自然有差別,上什么山唱什么歌,能千差萬別是畫家修養(yǎng)與能力的體現。筆為心使墨為心跡,章法律動容納有度;枯極乃榮尚透華潤,妙藏其中品者嘖嘆。這就是來州的追求。二 崔來州生活在河南新鄉(xiāng)不在西安,但他追求的脈絡是清晰的,是個不折不扣的長安畫派藝術傳承者。其畫風冷峻,文學氣息濃郁,技法繼承前人但意境是畫家自己的詩意表達。觀于外而思于內,親近它又遠離它。劉石蓭曰:“氣骨膏潤縱橫出入非我所難,難在有古人則無我,有我則無古人。”一般情況下,我們需要擷取前人的思想精華,畫家,還必須從生活中學習智慧、靈感和情趣。且看石魯的《轉戰(zhàn)陜北》這幅作品,除藝術構思新穎之外,藝術語言也極具個性,給人印象深刻。陜北的黃土高原,在長安畫派之前,不曾有畫家去表現過,如何去表現它是一個新的課題。石魯認為:“藝術的思維是從具體形象開始的。”對黃土高原的表現應從黃土高原的具體形象著手。由于石魯能正確地理解和處理藝術創(chuàng)作與生活、與傳統的辯證關系,故在表現黃土高原時“未成曲調先有識”。《轉戰(zhàn)陜北》作者:石魯 記得1997年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播出二戰(zhàn)中國農民營救美國“飛虎隊”員的節(jié)目,當時是中美關系中的一件大事,這段歷史的專家是崔來州,節(jié)目播出后,中美高層領導都對來州表示感謝。后來來州還把其作品《永恒的友誼》送給老飛虎隊員狄.索斯威將軍(美國四星上將),將軍十分珍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還掛在夫人客廳。現在將軍一家都是美國的反戰(zhàn)人士??梢哉f來州是一個真正具有“家國情懷”的畫家,在來州的筆下,時刻表現有人性,生命與正義。在創(chuàng)作這幅作品時,來州說:就是懷著一腔深情去創(chuàng)作,意,也就立在其中了。《友誼長存》作者:崔來州 《東方欲曉》是石魯一幅在構思立意上獨具匠心的作品。石魯以間接描寫的方式表現了毛澤東。作品點題“東方欲曉”,畫面朦朧,棗樹環(huán)繞窯洞,窯洞里閃亮著燈光,里面的毛澤東在思考什么呢?讓人產生許多遐想,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中國革命即將勝利。這幅作品所表現的內涵與寓意,自然而生動。石魯說起《東方欲曉》這幅作品的構思來歷時說,1961年他第三次回延安,與同事們一起在延河邊散步,傍晚時分,天色已暗,看見對岸清涼山下的延河里,倒映著成排窯洞的燈光,于是便聯想到毛主席當年居住的窯洞,形成了《東方欲曉》的創(chuàng)作構思。在石魯看來,生活不僅供養(yǎng)石魯藝術之原料、創(chuàng)作之源泉、思想之燃料,更當是陶冶石魯之熔爐。不經生活之錘煉,豈能錘煉藝術。生活賦予石魯創(chuàng)作的靈感,生活賦予石魯創(chuàng)作的素材,生活也賦予石魯感受型筆墨的基本思想。 《東方欲曉》作者:石魯 《熱土》是崔來州在皖南采風后創(chuàng)作的作品。陳毅將軍的皖南游擊詞成為該作品思想的主旋律。“天將曉,隊員醒來早。露侵衣被夏猶寒,樹間唧唧鳴知了。滿身沾野草。天將午,饑腸響如鼓。糧食封鎖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數。野菜和水煮。日落西,集會議兵機。交通晨出無消息,屈指歸來已誤期。立即就遷居......”整個畫面上的和平鴿象征一個個新四軍戰(zhàn)士,堅毅的神態(tài)表達著不屈不撓的精神,三五分散的位置里散而不散,有著靈活的戰(zhàn)斗力,艱苦環(huán)境的意味立即籠罩在畫面之上。在一片紅土地上,那紅色是大地的顏色,是烈士鮮血的顏色,是洶涌澎湃的革命精神的顏色,是中華青年奮發(fā)圖強的顏色,是炮火連天的顏色。看了作品使你無法抑制內心的激動,作品告訴我們和平環(huán)境來之不易,我們需要在強軍,強文化,強科技的道路上奮發(fā)向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起努力。作品采用單純的元素——鴿子,靈活而矯健,沒有花花草草,沒有風花雪月,畫面集中體現的是崇高的事業(yè)精神。在筆墨上崔來州充分發(fā)揮其高超的技巧,黑白灰的旋律如一曲悠揚而低沉的交響樂,表達了畫家內心不平的波濤涌動。畫面有大量文字題寫在空白處,豐富了形式空間,也在思想上引領了意識的流動。我們在感嘆書畫合一的巧妙之余也體會到了畫家匠心獨運。在構圖上來州突破了固有的手法,現代而又不失傳統,是中西藝術理念的完美結合。時值之際,我們看到這一幅作品不能不為畫家堅定的“民族氣節(jié)”和“家國情懷”所折服。來州沒有迎合,沒有概念的圖解,沒有口號式的枯燥。趙望云、石魯是革命者,是共產黨員,崔來州也是一名共產黨員,通過《熱土》這幅作品,不難看出他是一個合格的畫家,一個共產黨員的畫家。他的畫是內心情愫的真實表現。《熱土》作者:崔來州 來州的畫在進步,這與他研究古今中外,對學術癡迷分不開的。一次我們一起探討文藝理論,他說了讓其他畫家“匪夷所思”的一段話:馬克思主義能夠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也一定能夠指導國畫創(chuàng)作。我們都是黨員,都接受過馬列主義教育,用馬列主義指導創(chuàng)作一定會有收獲,一定會有成功。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中國文人畫的發(fā)展到明清時期是個高峰,山水,人物,花鳥都有了自己擅長的題材,和喜聞樂見的形式。長安畫派的興起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畫在內容和形式上的異軍突起。讀了崔來州的花鳥畫,使人感覺一新,無異于給中國畫壇花鳥畫領域注入了一枝興奮劑。不管是思想內容上還是筆墨形式上向前走了一大步。花鳥畫在表現現實主題上是個欠缺,很多畫家面對主題往往無從下手。崔來州的畫是自身素質的體現,主題思想在畫面中直撲而來,我們不得不佩服來州先生的思想與藝術融合上的探索與突破。來州知道不能永遠走在前輩開拓的道路上,在荊棘叢中,或生或死,但必須前行。所到采風之處來州都有些許收獲,走遍了名山大川,來州的畫開始有了很多變化,他筆下很多題材特別是西域山水,是老師沒有畫過的東西,再加上構成元素的運用及常年的苦心求索,來州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來州深知,一幅作品不可有形而無勢、有勢而無氣、有氣而無意、有意而無韻、有韻而無律。調動欣賞著的思維一起創(chuàng)作,也就是給欣賞著留有欣賞空間,這個空間,才是作品的大本意。《桃花嫂子》這幅作品,崔來州沒有畫桃花,更沒有畫嫂子,而是畫了一碗撈面條,面條上那一筆紅色,很明顯的辣子,以小見大,以少勝多。未謀其面,猶見其人,把桃花嫂子的熱情,勤勞,大方,樸實的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這是傳統文學的藝術手法被來州拿來活學活用,恰到好處。特別是這碗面有北方的地域性,使人馬上聯想到中原的風土人情。來州能夠很好的捕捉生活中的典型形象,為其繪畫創(chuàng)作增添了無盡的力量。讀這張畫,讓我不禁想起石魯先生的《東方欲曉》,其構思路徑,點題手法,信息含量,都有異曲同工之處。 《桃花嫂子》作者:崔來州 《世上沒有不苦人》,苦瓜入畫也有來州自己的角度,來州在水墨的運用上能夠平淡中出奇效,幾筆淡墨把苦瓜的水靈,清涼及寒苦的特點躍然紙上,再有一個蟈蟈,翹起了身上的短羽,鳴叫的聲音似乎就在耳邊,他看到是吃了苦瓜,那味道使它越發(fā)有了發(fā)言欲。來州再從社會的角度畫龍點睛地題上“世上沒有不苦人”,使畫面承載了深刻的哲學思辨,讀者可謂受益匪淺。《世間沒有不苦人》作者:崔來州 一只紅狐貍坐在松樹下,斜眼笑看畫外,聊齋里的情景和藹可親,鬼也不是那鬼,小狐貍《松下戲蒲公》;還有雪地里的狐貍,傲視天地——《今生不精枉為狐》,狂也好,癡也行,這就是崔來州。《松下戲蒲公》作者:崔來州 來州的畫,不論是畫面還是點題,都給讀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和思考空間,也就是給讀者留下“二度創(chuàng)作空間”。畫家是要用作品說話的,來州的畫是詩,是情,是哲理。難怪著名畫家郭方頤先生說:“來州的畫不論大幅或小品,都為畫壇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汨汨活水,它證實了源遠流長的中國畫藝術的優(yōu)秀與偉大。同時,也為古老的中國畫藝術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提供了有價值的啟示”。郭先生的話是有感而發(fā)的,是一個長者對后輩的器重和希望,也是對中國文化生生不息的信心。來州一直是個有想法的人,他骨子里的東西是倔強的,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看到他手下另類的大寫意。四 來州不僅僅是個畫家,其書法也是很有特色的,初學唐楷,再習米氏,由入秦漢,出乎明清。線條沉穩(wěn)生動,結體奇趣樸拙,字字充滿生機。他習書是按需擇食,最后以畫入書。不管是書家字還是畫家字,反正他的字會留下個獨特的痕跡。其實,書法所表達的筆墨之韻律、之氣概、之結構、之通篇貫之以氣,就是一幅畫。文字,是書法的依托;書法,是最古老的畫,是畫之靈魂。作為立骨的線是高質量的快速、沉著痛快,準確地用筆,有如高山墜石。崔來州的用線是有表情的,有如腕指神助,鸞虬奮舞。在狀物的同時,用線又考慮到了粗細、虛實、濃淡、疏密、節(jié)奏、轉折等變化。這正是中國畫“書寫性”的魅力。文人畫畫家通過書法的訓練,來解決花鳥畫線的書寫性,但是往往以犧牲狀物為代價。更為重要的是,來州對形式法則駕輕就熟的運用。形式法則就是藝術元素之間量的關系,即線的構成之間的關系。雖然中國畫中形式法則古已有之,如南朝謝赫“六法”中的“經營位置”。但是直到上世紀,西畫的觀念進入中國繪畫體系之前,中國繪畫至少是輕視的。來州自覺地安排構成元素之間的關系,甚至有意識地加強和突出對比、欹側和驚險的構成關系,與清代書法家鄧石如“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的書法精論有殊途同歸之妙。密處更密,疏處更疏,方顯出構圖上的奇險。孟子言:萬物皆備于我。這是一種人的自由,生命的自由,也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自由。將這名言至理用在了繪畫創(chuàng)作上,不為外物所役。師古、師自然、師心,互不相礙。只有生命的心源在宣紙上生長,在其創(chuàng)作道路上明確與精熟做到了“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在追求“氣韻”的美學品質上,來州的腳步很堅定。來州的經歷奠定了他繪畫語音的特征和思想水平的高度。一個合格的畫家是以一個思想家為基礎的,這一點在來州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證。著名美術評論人、河南師范大學美術學教授邢士珍先生于2015年讀了崔來州的畫后在微信里中肯地說:“寒冬夜深,室外雪掩太行……你善于淡墨層次分明而非糊涂莫名,筆筆有交待,不讓人頭暈。有氣象,秀蘊,文人味,不賣弄。......你也有細微點綴(照片不清)說不清是什么,卻極見生機。有大家的范兒?!?/span>《習作》作者:崔來州 是啊,來州他視繪畫如生命,生命里有原則,創(chuàng)作中有目的。他遠離俗塵,生活中如石入水般地沉下去,不鼓噪,不顯擺,但其作品卻如雀中之鷹,凌厲高空。
|